周恒祥
一個文友寫了一篇文章,談到家里的花兒開了,大家都是稱贊一句就離開了,唯有老母親拿了一張板凳,坐在花兒的旁邊,一臉陶醉。母親笑說:陪花兒一會兒,花兒有人陪,更舒心。這是多么動人的生活細節,陪花人都有一顆溫軟的、充滿詩意的心。
我感同身受,是因為我也是個陪花人。我兒時就陪過花。炎炎夏日,我這位鄉村少年常常坐在村前的池塘邊,癡癡地望著碧水中的荷花。紅蜻蜓飛過來了,盤旋著,輕輕地降落在荷花上。如詩如畫,定格著青澀的時光,讓年少的我,對未來充滿遐想與期望。
慢慢長大,花兒一直給我撫慰。
剛出來工作時,遇上生命中的低谷,情緒一度消極。當時單位的小院角落里有一叢月季花,有一天月光如水,我凝視著夜色里的花兒,發現身處角落的花兒依然在努力地生長,展示著美麗,我頓悟,我也要在年輕的時候盡力地“盛放”,不去計較環境,不去計較得失,安心做事。陪花兒的過程,其實也是我洗滌心靈的過程。
現在的我常與自己養的花兒坐一坐,為花兒澆點水,修修枝葉,花兒在風中輕晃,權當是在對我點頭微笑。現在的生活節奏太快了,喘息一下,陪花坐一會兒,這是屬于我的奢侈時光。此時,我可以什么都想,也可以什么都不想。我的眼里只有花兒,花兒的眼里也只有我。陪花兒坐坐,浮躁的心漸漸安靜下來,“情緒垃圾”順勢丟掉。陪花兒坐,就是我近在眼前的一種“詩和遠方”。
你也許不是陪花人,但世間有很多美好事物,請你挑些自己喜歡的為伴,把日子過得像花兒般富有詩意。如此,凡俗的生活中,你的心里會慢慢開出雅致的花兒。(摘自《廣州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