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素描這一畫種,有著自身獨特的藝術價值和品格。它是各種造型藝術的基礎,影響著各個專業并與之相融合,具有相對獨立性。如今,人們充分利用素描藝術語言為其他藝術服務,以此來表達藝術的美。而如何將素描藝術語言在其他藝術形式中進行創新應用仍是現當代美術創作者和藝術教育者的重要研究課題。
關鍵詞:素描;形式語言;藝術形式;創新性應用
在藝術表現形式日趨多元化的今天,現當代美術創作者和藝術教育者更加注重對素描藝術語言在其他藝術形式中應用的探索。相對于傳統素描,當代素描有著更為廣泛的衍生可能,無論是思想內容表達還是工具語言拓展,其都具有更光明的發展前景。
一、素描藝術發展現狀
現當代美術創作者和藝術教育者意圖探討當下藝術語境中素描的定義和價值,繼而厘清當代素描的主題,歸納研究當代創作素描的母題與特質,并探索基礎素描教育的出路。
自從后攝影時代語境中催生了具象寫實素描,當代寫實素描在基礎認知、創作手段和表現方式上的變化以及從封閉到開放的演進等方面,與傳統素描有著明顯差異,當前時代語境為當代素描提供了思想和形式語言的活力。當代素描擺脫了早期潛意識理論的影響,借助攝影和多媒體技術的推力,在想象創意與理性設計的模式中迅猛發展,產生了順應時代發展趨勢的當代超現實主義素描。各種意象與符號超越了現實關系的組合,使超現實素描有了更深層次的象征意義,展現出某種詩意的哲思。素描獲得了語言形式上的直覺性、即興性,在精神本質上則有著虛無性和荒謬性,并且從個人化向社會化突破。
當代素描具有大眾性、時尚性,內容題材以生活中常見的人和事物為主,并通過創意表達,從不同方面反映出城市生活的多樣化與碎片化,呈現出強烈的個人風格和對當下社會生活的反思。當代素描觀念與形式的拓展,導致了素描工具的多樣化。從使用單一工具到使用特殊材料或綜合材料的實驗素描,其創作方式空前豐富。當代素描作為獨立藝術的身份被進一步凸顯出來。綜合是當代素描適應復雜主題和情感表現并創新形式語言的一種途徑。多樣的工具使用衍生出豐富的創作方法與技巧,形成了獨特的素描風格,提升了素描的審美價值。
如今,人們以當代藝術觀念來審視觀念藝術、身體藝術、表演藝術等與素描的關聯。當代素描與其他藝術形成了一個整體,成為綜合藝術的一部分,也因此從時空上拓展了素描的樣式。同時,由于科技的發展,出現了如人工智能模仿人類繪制素描的實驗藝術,對素描未來發展將產生更大的影響。
當代素描創作不僅拓寬了藝術創作的邊界,為藝術領域注入了新的活力,還為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綜合人才提供了寶貴的資源和機會。素描以其觀察現實、提升感覺和認識深度的價值重新回到當代藝術家和教育家手中,發展成為直接表現畫家主觀意圖的造型觀念、記錄藝術家心靈感受的重要方式。我們應在全球視野下審視中國素描及教育現狀,研究并形成中國當代素描觀念,并進一步推進作為基礎教育的素描教學。
當代素描已經超越了傳統素描的概念,從工具載體形式到表現題材內容都發生了很大變化。目前,西方跨學科素描教學經驗豐富,從根本出發探討當代素描及素描教學的方式。以教育教學方面為例,歐洲以法國為代表的美術學院在素描教學體系上進行過無數次的改革與嘗試,探索出了許多開創性的改革措施[1]。歐美國家在施行素描基礎教學的過程中,采取了觀察方法教學等策略來提升素描基礎教學的質量,從學生的心理特點出發,將素描基礎教學與心靈引導教學相結合,并將教學內容滲透到日常教學的戶外活動中。中國從近代開始也在試圖尋求素描中國化的道路,徐悲鴻等人早期的主張及多次大小素描會議的召開,無不反映著中國對于素描教學的態度。
綜上所述,當代語境下的素描研究和對素描繪畫價值的創造性運用,對素描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二、素描藝術語言在其他藝術形式中的應用
在視覺藝術中,各個專業傳達出素描形式語言的不同側重點,如油畫專業重明暗色調,雕塑專業重空間結構。就表現目的而言,素描大致可以分為以研究為目的的研究性素描和直接以創作為目的的創作性素描兩類[2]。其中,研究性素描是以素描為創作目標的前期準備工作,起到構造設想、預測結果、規劃實踐、研究表現方法的作用,以便創作目標的順利完成。如今,素描和各門類藝術融合的實踐嘗試不勝枚舉,在國畫、油畫、壁畫、動畫素描、設計素描和雕塑等藝術門類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從葉淺予的許多國畫作品中,我們可以窺見其人物的舞態、神情都十分生動傳神,這必然與其長期的人物速寫訓練(圖1)有關。如今,線性素描與國畫教學有效融合,提升了學生觀察客觀物象、寫實思維能力和以線造型的能力,使得學生對線的主次、強弱、疏密程度和虛實程度有了更清晰的認知,從而使畫面更具表現力和藝術感染力。
素描是繪畫中的造型、結構之根本,是夯實基本結構技巧的方式。方增先同志在《中國人物畫的造型問題》中,證明了中國畫與素描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我們的確應把素描在造型方面的合理因素融入白描課中去。中國畫講究骨法用筆,這是筆法的根本,就如同素描是繪畫中的骨,是造型的本質。它通過交錯變化的點線面,融合各種色彩、造型意味和繪畫情感。
就油畫作品而言,素描對其有著重要的輔助作用與奠基作用。素描不僅影響著油畫作品中線條的運用和呈現,還影響著畫面的空間布局等。油畫作品質量的優劣與創作者能否把握素描的要點和精髓有著直接關系。很多畫家都會在油畫創作前期以素描為底稿,來構思繪畫布局,呈現基本框架,營造畫面的層次感。他們以素描的方式創造畫面中的立體空間和構造藝術形體,因此素描有利于形成油畫創作的基本風格樣式及塑造畫面整體的表達方式。
在壁畫應用中,素描也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首先從壁畫的繪畫結構進行分析,以敦煌莫高窟壁畫為例,按照年代順序依次研究其繪畫形態。從北魏到元代,飛天人物形象從粗獷質樸到細膩柔和,線條從大致勾勒到細節描摹,每個時期都有其時代特色。北魏時期,素描繪畫語言實質是沖突且尖銳的;過渡到隋代時期,飛天人物姿態變得優美柔和;而到唐代壁畫中,線條走向則更加流暢靈動。到了近現代,人們逐漸發覺素描與紀實題材壁畫有著許多契合點。素描在紀實題材壁畫中的造型表現為素描空間營造的立體感、素描色調渲染的肅穆感和素描形體塑造的堅實感,不僅使壁畫構圖規則化,表現形態具有主觀性,還使壁畫呈現聚焦式的視角效果,實現了對傳統素描繪畫的應用拓展。這不僅拓寬了藝術創作的受眾群體,還增強了精神世界的深度溝通。傳統素描融入壁畫創作是傳統和現代表現形式的完美結合,打破了傳統意義上的固有模式,拓寬了藝術探索思路。
在動畫素描方面,傳統素描與之在黑白光影塑造手法上具有異同點。傳統素描全面地展現客觀事物,具有較強的視覺完整性及藝術趣味性;而動畫素描要求根據其需要,抓住事物最顯著的特征和動態進行適當夸張,從而呈現更好的畫面視覺效果和藝術氛圍。其中,黑白光影是營造畫面氛圍、強調角色形象特征以及傳達深層情感的關鍵要素之一。在塑造動畫形象的過程中,線條起到了重要作用,它加強了形象立體感的塑造和運動規律的把控,對色彩和光影起到了輔助作用。
如今,設計素描將傳統設計素描理念中的造型語言、藝術思維與設計思維完美結合。作為設計專業課程中的專業基礎課,設計素描在教學過程中對學生發散性思維的培養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使他們學會獨立思考問題、解決問題,做到學以致用,幫助學生更積極地掌握與運用相關的課程知識與基礎性思維方式,從而逐漸增強創造性思維能力。
素描在雕塑藝術中的應用十分明顯[3]。優秀的雕塑作品必然經過深思熟慮的素描草圖構思。許多藝術家在草圖繪制過程中進行雕塑構圖及內容和題材的選擇,并在創造過程中以草圖為輔助工具進行參考,所以素描是雕塑作品形成的必要途徑。素描承載著雕塑創作的初始構思和想法,從米開朗琪羅、羅丹和亨利·摩爾等雕塑大師的素描草圖中均可以看出創作的整體構思和可參照的視覺效果。以米開朗琪羅的素描作品為例,他對雕塑作品中的人物動態、肌肉骨骼結構關系進行了深入研究。他的素描形體結構十分科學嚴謹、結實厚重,其雕塑作品的強勁宏偉與他扎實的素描功底密不可分。羅丹素描的主體與雕塑有著明顯的共生互動關系,二者相輔相成,互相反映,不可分離。他的部分素描中蘊含了拼貼成分,將剪切后的人體穿插組合,以此來研究創作的布局和組合。他的素描參與了雕塑實體的締造和雕塑生命與靈魂的孕育,蘊含著雕塑的組合性,散發著雕塑的精神魅力。亨利·摩爾將素描看成是輔助雕塑的后盾。他的雕塑表面有部分刻線,且雕塑內部有金屬線條,這都印證了他將素描中點線面的概念在空間中進行了成功應用。素描在雕塑創作中有助于提高創作者的塑造能力,同時促進雕塑創作的快速發展,以便創作者創作出更多符合當下時代需要的雕塑作品。素描在雕塑創作中的作用不可小覷,它能夠提升創作者的造型意識,有利于創作者研究雕塑內部結構之間的關系,如形體關系等。
素描創作是一種由外而內、由表及里的研究過程。其不僅在傳媒、影視和動畫制作方面發揮著重要的作用,還在建筑和工業設計等領域有重要的應用價值。建筑設計師和工業設計師經常借助素描來整理和完善創意想法、設計細節等。另外,實驗素描藝術創作也是在傳統素描的基礎上進行實踐和深入的,這使人們的創作思維更加開拓,從而更全面、更客觀地認識當代多元化的素描藝術。實驗素描創作形式靈活,技法多變,表達觀念多元化,是對傳統素描藝術的一種拓展和延伸,具有自身獨特的藝術價值。更為重要的是,在此過程中,人們應扭轉對素描的態度,摒棄功利性,深刻領悟素描中所蘊含的無功利、超利害的獨特美感,如此才能使素描自然融入藝術創作中,推動素描由最初的“基本功”成為真正的“素描藝術”。
三、結語
素描既作為造型藝術的練習和準備階段,也作為一門獨立的藝術形式。現當代美術創作者和藝術教育者應繼承傳統素描中的合理因素,在系統訓練的過程中加入自身對造型的新理解、新認識、新觀點,大膽想象,多樣嘗試,在注重內在結構特征的情況下充分發揮藝術語言的表現性,從自己的角度創作出形象生動、富有生命力和感染力的藝術作品。靳尚誼認為,造型藝術的發展對于中國社會的審美提升起著重要的推動作用,解決了素描問題就解決了“美感”問題。素描有著特別的形式美感和藝術價值,它是象征性的視覺藝術形態,是視覺藝術中最含精神性和主觀性的要素之一。此外,它還是一種思考方式,是一個積累、感悟、創作形成的藝術活動。
素描藝術形式的發展歷程是一個不斷深化對素描本體語言研究與探索的過程。這一過程不僅體現了素描技藝的演進,更是藝術觀念、審美追求以及表現手法不斷創新與突破的體現。通過對素描藝術語言的研究,教育工作者及相關學者領悟到應適應當下多元的藝術發展現狀,對素描藝術語言進行廣泛的開拓和實驗,并為自身藝術的未來發展方向和藝術教育目標的定位尋求更多的可能性。我們應本著開放的態度,挖掘優秀文化遺產,以虔誠的態度去研究和吸收中華民族傳統繪畫中的基礎方法和審美取向。現當代美術創作者、藝術教育者和研究者應充滿自信地站在民族文化的立場上,豐富素描藝術,推進素描實踐。
參考文獻:
[1]楊毅.中國基礎素描教學的探索與現狀反思[D].杭州:中國美術學院,2019.
[2]沈昱.現代藝術視角下素描與雕塑的關系及相互作用[J].廣東教育學院學報,2007(1):109-112.
[3]付強.創作性素描藝術語言探索[D].北京:中央美術學院,2018.
作者簡介:
劉琦緣,華北理工大學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油畫。
薛方明,華北理工大學副教授。研究方向:油畫創作與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