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西王母神話故事在中國古代神話故事體系中占據著非常重要的位置,并被納入到第四批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中。為了更好地傳播和發展西王母神話故事,繪本設計和推廣是一種將富有地域性特色的文化進行重新整理、傳播和發展的載體形式。尤其是在非遺的視域下,繪本設計作為一種視覺的表達形式,可以將抽象的文字轉化為可視圖像,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大眾對于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了解程度和興趣度。同時,繪本設計還通過媒體、文創產品、旅游、教育等多種新型交流方式進行傳播和推廣,從而進一步提高公眾對非遺文化的認知和認同。
關鍵詞:非物質文化遺產;西王母神話故事;周穆王;繪本設計
非物質文化遺產體現出了民族文化的特點和傳承,我國一直重視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與保護。習近平總書記也多次強調要做好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系統性保護,來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從而推進文化自信自強。研究、創作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西王母神話故事并以繪本形式進行呈現,也是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推進文化自信自強的重要表現形式。
一、西王母神話故事
(一)西王母神話故事的來源
古代神話故事是中國傳統文化中重要的組成部分之一,蘊藏著古人對于一些自然現象、社會生活的理解和認知。其內容豐富多樣,體現了先民對于世界的理解,展現出一定的哲學觀、地理觀和天文觀。
西周典籍《穆天子傳》,是最早有詳細記載西王母和周穆王神話故事的歷史文獻資料。當前所流通的版本《穆天子傳》共有六卷。在第三卷中,詳細記載了西王母和周穆王的故事傳說。中原地區的周穆王不遠萬里,來到西王母所在的西域之地,受到西王母的熱情款待并被邀在瑤池中宴飲。
(二)非遺視域下的西王母神話故事
中國擁有著豐富多彩的非物質文化遺產。西王母神話故事體系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存在時間長,內容豐富,跨越時間廣泛,具有很高的歷史、藝術和文化價值。很多文獻和古籍中都有與西王母有關的神話故事。
最初的《山海經》《莊子》《穆天子傳》等典籍中,都有描述周穆王西行,拜會西王母的神話故事;到了漢代,《淮南子·覽冥訓》中講述了后羿向西王母請不死藥的神話故事;而魏晉時期的《漢武帝內傳》則描繪了西王母乘坐紫云車自天而降,將蟠桃賜給漢武帝的傳說故事;《枕中書》中,西王母作為元始天王的女兒,列為群仙首領;明代《西游記》中,西王母邀請眾仙在瑤池開蟠桃盛會;近代,也有眾多專家學者對西王母神話故事進行考證、整理、補充,如遲文杰主編的《西王母文化研究集成傳說故事卷》。
從古至今,有眾多關于西王母神話的故事。在2014年,西王母神話故事也納入了第四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得到了更好的傳承和發展。
二、以西王母神話故事為主題的繪本設計
(一)繪本分析與重構
在進行神話故事繪本創作時,需要將原本流傳的文本故事進行整合、分析、重構和融合,從而形成既不偏離原本故事情節,又容易使現代人接受的價值觀與審美觀的文本故事。通過對文本故事的分析和解讀,可以挖掘出故事背后更深層的含義和文化意義,從而豐富對神話故事的理解,推動神話故事的傳承與發展。
1.神話故事分析與重構
西王母神話故事中,有關于中原帝王拜訪西王母或西王母造訪中原帝王的故事,很多文獻中都描述了西王母與很多帝王間保持著良好的交往傳統。如《穆天子傳》中記載:“吉日甲子,天子賓于西王母。乃執白圭玄璧以見西王母。”①《竹書紀年》中也有記載:“九年,西王母來朝。西王母之來朝,獻白環、玉玦。”②由此可以看出,西王母是崇尚共生理念,倡導和平的使者。
通過對原有的故事進行分析、整合和重構,能夠發現其背后的歷史背景、文化內涵,從而豐富對神話故事的理解。遲文杰主編的《西王母文化研究集成傳說故事卷》,其中的兩個篇章《周穆王和西王母》和《西王母瑤池盛宴周穆王》,即是在查閱《神異經》《山海經》《搜神記》《穆天子傳》《淮南子》等典籍,并拜訪當地民眾,收集神話故事、民間世俗傳說整合而成的。在重構中展現出作者對原有故事的深刻理解,同時也對故事進行了一定的優化,使得故事在原有情節基礎上展現出新的價值與意義,為我們掌握神話故事本身的審美價值和意義有了更進一步的理解,也為我們對神話故事的再創作與推廣有了新的啟發和靈感。
2.西王母形象分析與重構
昆侖神話是我國古代神話中保存較為完整、影響較為深遠、內容較為全面的神話體系,西王母作為“主神”之一,在其體系中占據著重要的位置。
西王母在其形象上的演變,分為三個時間階段。
第一個時間階段,是先秦時期,西王母作為人獸混合體的原始神話階段。在著作《山海經》中,對西王母形象上的講述就有三處,分別為成書于戰國初年至中期的《大荒西經》、成書于戰國中后期的《西山經》以及成書于戰國中后期的《西山經》。在《大荒西經》中,西王母具有虎齒、豹尾、戴勝。“勝”是一種插在女性發髻上的一種首飾。在《西山經》中,西王母“狀如其人,豹尾虎齒而善嘯,蓬發戴勝”③并具有了“司天之厲及五殘”④的職能,即掌管著疾病、死亡、瘟疫和刑殺。在《海內北經》中,“西王母梯幾而戴勝杖”⑤講述了西王母靠在幾案上,扶持著手杖。
第二個時間階段,是兩漢時期的仙化階段。漢代的西王母,在形象上發生了較大的變換,西漢時期的西王母具備了人的相貌特征,并多數形象為老人。如《大人賦》中的描述:“……西王母,浩然白首戴勝而穴處兮。”而到了西漢末年到東漢時期,西王母的形象則轉變為具有一定神性的年輕女性形象。
第三個時間階段,是東漢后期到明清時期,這一時期西王母在民間具有影響力,逐漸成為百姓口中的道家至尊。
(二)神話故事繪本表現風格
1.傳統民間美術元素的應用
剪紙、中國畫、刺繡等中國民間美術元素是非物質文化遺產中重要的組成部分。在繪本設計中,很多設計師也會將傳統文化元素融入繪本作品中,從而增強繪本的藝術表現力。如繪本畫家熊亮,其作品極具中國情結,繪本內容往往取材于中國傳統文化,并采用中國民間傳統元素進行創作,其作品《紙馬》(如圖1)即在創作中融入了中國傳統民俗剪紙藝術。再如繪本畫家蔡皋,其作品從民間年畫、湘繡、漆畫中吸取元素,將民間大紅大紫運用到畫面中,給民族傳統服飾和建筑賦予了絢麗的色彩。
2.傳統藝術表現手法
傳統藝術表現手法在繪本的創作中也占據著重要地位,如中國畫中的沒骨、潑墨、白描、色彩、留白等。在繪本創作中,經常會用到一些中國傳統藝術表現手法來進行創作,從而提高繪本作品的藝術表現力。
如插畫師葉露盈的《洛神賦》(如圖2),通過自己的藝術表現形式,對曹植所作的《洛神賦》進行重新演繹,展現出中國傳統文化之美。其作品采用以線造型的表現手法,用線精細,具有一定的裝飾效果。插畫師陳絲雨的《山海經》中,也用到了中國繪畫中的傳統表現形式,以線造型,線條疏密有致,并通過“點”的形式來增強畫面的裝飾效果。畫面中還運用了大量中國傳統紋樣——云紋進行裝飾,從而產生一定的空間感。
三、神話故事繪本的創作
(一)故事梗概
在繪本創作的準備階段,需要通過對現有故事的總結、提煉形成繪本故事的梗概,方便后續進行腳本設定。西王母神話故事即參考《西王母文化研究集成傳說故事卷》《穆天子傳》《竹書紀年》等相關資料進行整理和歸納,從而確定了各部分內容。
在繪本中第一部分是對西王母的介紹,第二部分則講述周穆王西行拜會西王母,第三部分為西王母迎接周穆王,第四部分為西王母宴請周穆王,最后一部分為西王母和周穆王的三年之約。
(二)腳本設定
腳本設定是根據故事的梗概,將每一頁的內容,通過不斷豐富、補充故事的完整性,從而生成詳細的文字內容。
西王母神話故事繪本中的腳本設定,即將故事梗概分解為二十七頁內容。其中第一頁內容為引言,引出故事內容;第二至第三頁為跨頁設計,對西王母形象進行展示;第四至第五頁也為跨頁設計,講述周穆王希望西行拜會西王母,并尋找駕車技術高超的人一同前往;第六至第十頁為跨頁設計,講述周穆王乘八俊神車前往瑤池;第十一至十二頁跨頁設計,講述周穆王到達瑤池,西王母前來迎接;第十三至十四頁跨頁設計講述西王母帶領周穆王游覽瑤池;第十五至十六頁跨頁設計講述西王母邀請周穆王入宴;第十七至十八頁跨頁設計講述了周穆王向西王母獻上大量中原特產;第十九至二十三頁跨頁設計講述了周穆王與西王母一見如故,卻因國家事務不得不早日回去,十分傷心,西王母出聲安慰,兩人也定下了三年之約;第二十四至二十五頁跨頁設計講述了第二日周穆王拜別西王母;第二十六至二十七跨頁設計講述了故事的結局,周穆王與西王母的三年之約,周穆王并未遵守。
(三)人物設定
繪本通過圖形來表現故事情節,一本優秀的作品要具備一定的審美性與文化性。而人物設計作為繪本的重要環節,需要在具有審美性的前提下,在繪制中形象上要與故事的發展、場景劇情相吻合,從而確保所設計出的形象能夠突出故事的主題。
1.西王母的人物設定
在繪本中,西王母形象上的演變分為了三個階段,其中周穆王與西王母的故事主要涉及第一、二階段。西王母是一位具有一定野性、有一定王者之氣的女性形象。因此,繪本在其造型上參考了《山海經》中描述的具有虎齒、頭上帶有“勝”這一裝飾,手拿象征地位的權杖的形象,又因三青鳥總和西王母相伴,從而在飾品、服飾紋樣上也融入了三青鳥這一元素,確定了最終的形象。
2.周穆王的人物設定
周穆王在歷史上確實存在,是西周第五位君王。因此,在周穆王人物形象上的設定,可以根據歷史中所描繪的形象進行設計,周穆王是一位奮發有為、好游的君主。而其服飾上的設計,則可以參考《周禮》《釋名·釋首飾》《說文》等書籍中關于西周時期君王的服飾進行設計。
在周穆王的服飾設計中,參考了周代服飾中最為尊貴的“冕服”進行設計。冕服分為冕冠和禮服兩個部分,冕冠為古代的帽子,由綖、紞、充耳、纮、玉笄、旒等組成。綖是指帽子的頂部,前端是圓形的,而其后端是方形,頂部為黑色,底部則是淺絳色;紞是指帽子兩邊懸掛的繩子,繩子底端懸掛名為充耳的一種玉制裝飾;纮是起到固定帽子作用的絲繩;玉笄用于固定頭發,插在帽子兩邊孔中;旒為綖的前后裝飾,前后各十二旒,每旒上十二顆彩色玉按紅、白、青、黃、黑的順序排列。
禮服是由中單、玄衣、纁裳、赤市等組成的衣服。中單指上衣中的內衣,玄衣指黑色的上衣;纁裳指黃赤色的裙裝;赤市指能到膝部的服飾。在冕服上,繪制有日、月、星、龍、山、華蟲、火、宗彝八章花紋,下衣繡有藻、粉米、黼、黻四章花紋,共十二章的紋樣,具有一定的象征意義(如圖3)。
(四)繪本場景設定
繪本的場景設計需要根據繪本中所涉及的故事情節進行設定。根據西王母神話故事內容,主要涉及的場景有兩個部分。一部分為周穆王所在的洛邑,也就是如今的洛陽;另一部分為西王母所在的西域瑤池。因此,在繪本的場景設計中,需要對相關資料進行研究、整合,從而融入場景設計中。
四、繪本的衍生品設計及推廣
(一)繪本的衍生品設計
繪本的衍生品設計是在繪本的基礎上,將其中的元素進行提取、再創作,并賦予到更多的載體上,從而達到一定的宣傳效果。例如,根據幾米的經典繪本,海豚出版社創作了一系列筆記本,一方面受到眾多粉絲的喜愛,另一方面也讓更多人了解到幾米繪本。在西王母神話故事繪本中,即可以將繪本中的西王母和周穆王的形象進行提取再創作,形成Q版形象,并繪制成表情包,從而達到更好的宣傳效果。
(二)神話故事繪本的推廣
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西王母神話故事,在其傳播的過程中也要重視其文化性和表現性,可以通過新媒體、教育、旅游、文創產品、國際合作等多種方式展開。
1.新媒體推廣。時代的發展使得如今載體形式更加多樣化,通過計算機采用交互的形式,增加繪本傳播的趣味性,可以吸引更多人的關注。
2.教育推廣。將神話故事繪本作品和教程、課件相融合,使學生能夠從小了解神話故事,同時可以培養學生的藝術修養和審美情趣,從而激發他們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喜愛。
3.旅游推廣。西王母與周穆王神話故事的發生地在新疆的天池,當地旅游景點也與神話故事相結合,建設特色旅游路線,通過繪本作品展示,使得游客在旅行的過程中能夠感受到神話故事的魅力。
4.文創產品推廣。通過將繪本的元素進行提取,并賦予到更多的載體,如文具、工藝品、服飾等中,使得更多人能夠通過日常生活用品感受到西王母神話故事的魅力。
5.國際合作。隨著全球化的發展,中國的傳統文化也越來越被全世界人民所知,通過進行國際化的交流、展覽、論壇活動,從而提高西王母神話故事的知名度和認可度。
五、結語
國家對中國傳統文化越來越重視,而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西王母神話故事,其傳播和發展十分重要。對神話故事進行提煉、重組,采用繪本這一視覺表現形式進行展現,更能夠提升大眾對神話故事的關注度,從而更好地傳承和發展西王母神話故事這一非物質文化遺產。而神話繪本通過新媒體、教育、旅游、文創產品、國際合作等多種方式展開,也能提高其影響力和傳播力。
注釋:
①《穆天子傳》,北京:中華書局,2019年,202頁。
②《竹書紀年譯注》,哈爾濱:黑龍江人民出版社,2003年,105頁。
③《山海經》,北京:中華書局,2011年,101頁。
④《山海經》,北京:中華書局,2011年,101頁。
⑤《山海經全鑒》,北京:中國紡織出版社,2016年,229頁。
參考文獻:
[1]遲文杰.西王母文化研究集成 傳說故事卷[M].桂林: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9:308.
[2]李肖冰.絲綢之路服飾研究[M].烏魯木齊:新疆人民出版社,2009:244.
[3]高永旺,譯注.穆天子傳[M].北京:中華書局,2019:247.
[4]崔圭順.中國歷代帝王冕服研究[M].上海:東華大學出版社,2007:404.
[5]崔冰洋.《穆天子傳》游記特色研究[D].青島:青島大學,2018.
[6]曹培俊.《穆天子傳》中的神話及其特征研究[D].昆明:云南大學,2011.
[7]郜文芬.中心山脈的改變與天神崇拜嬗變之研究:以《山海經》中的西王母為例[D].廣州:暨南大學,2013.
[8]王霽鈺.《奩史·釵釧門》整理與研究[D].西安:陜西師范大學,2018.
[9]尹興國.《穆天子傳》的成書時間、性質和價值[D].蘭州:西北師范大學,2004.
作者簡介:
劉雪楠,碩士,博士研究生在讀,焦作工貿職業學院藝術設計學院教師。研究方向:視覺傳達藝術設計。
李苗,碩士,博士研究生在讀,焦作工貿職業學院藝術設計學院教師。研究方向:視覺傳達藝術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