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哲芳 福建南安農村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第三方支付作為一種新型支付渠道,其優勢十分突出,既彌補了傳統商業銀行的缺點,又簡化了交易支付過程,但是新支付方式的出現也必然會對既有金融體系造成一定沖擊,傳統商業銀行柜臺服務也因此迎來了激烈競爭。隨著互聯網技術以及信息技術的不斷深入推廣,未來第三方支付與傳統商業銀行支付結算方式將會呈現并存關系,準確分析第三方支付對商業銀行支付結算業務的影響,并采取科學有效的應對措施,對于促進金融行業的穩定發展具有積極的現實意義。
現階段所公認的第三方支付,主要為除傳統商業銀行以外的第三方電子支付平臺,比如微信經濟、支付寶等。這類支付平臺必須具有一定的經濟信譽基礎,能夠承擔較大的金融風險,可以獨立于銀行和交易客戶之外進行運營,但同時又依托于商業銀行支付結算體系,在一定程度上受到銀行管制。在第三方支付平臺投入運營之前,需要先與商業銀行簽訂金融協議,并獲得商家與消費者的賬戶使用權限,然后才能在商家和消費者之間搭建一個過渡交易平臺。消費者支付給商家的費用會先經過該第三方平臺處理,然后再到達商家賬戶,反之亦然。
首先,第三方支付具有典型的中介特征,買賣雙方的資金都經由第三方支付平臺暫時保管,在雙方交易確認完成后,款項才會真正匯入到買賣雙方中的一方。由于第三方支付平臺的信譽保障能力較強,所以人們會對其產生更多的信任,也更愿意嘗試交易,有助于促進交易順利完成。其次,第三方支付方式應用起來十分便捷高效。在數字貨幣概念推出以后,紙質現金的市場流通量明顯減少,特別是大城市地區,人們生活中的各種支付場景幾乎都可以支持微信或支付寶付款,人們只需要一部手機,通過掃描便可以完成支付,期間不再涉及紙幣清點、真假貨幣辨識以及找零等操作,整個過程非常高效。而且第三方支付平臺還支持不同銀行支付渠道,也為人們進行資金快速整合提供了很大便利,深受人們喜愛。最后,第三方支付相比較于傳統線下交易方式而言,更具安全性。通過第三方信用機構擔保,線上交易變得更加公平、公正,當發生交易糾紛時,也能夠及時通過第三方支付平臺進行維權,使交易雙方的利益均得到妥善維護。
我國第三方支付技術從1990 年開始誕生并興起,發展至今,支付平臺已經從線上廣泛延伸到線下,人們生活中的各項活動基本都已經可以實現第三方支付,第三方支付市場的拓展速度非??臁2粌H如此,第三方支付的業務種類也十分豐富,支付主體以個人和企業為主,業務范圍則涉及人們衣、食、住、行的方方面面,服務功能除了支付以外,還包括理財、保險等,能夠滿足人們的多元化需求。目前,第三方支付儼然已經發展成為一種全新的金融服務。從行業形勢來看,現階段,第三方支付的集中度還是比較高的,支付寶和騰訊金融占據市場百分之八十左右的份額,其他則以銀聯商務、通聯支付、塊錢等幾個企業分散掌握,市場整體呈現雙寡頭狀態。
一方面,受到傳統的經營模式局限,銀行的支付結算業務開展形式始終存在操作過程煩瑣的問題,而且支付擔保也不夠充分,甚至缺乏支付擔保。其中,網銀支付是缺陷表現最為明顯的部分,特別是在進行大額轉賬操作的時候,用戶必須使用安全盾等安全介質,而且還要經過證書、插件等的安裝環節,對比便捷化的第三方支付平臺,用戶的耐心很容易被消磨殆盡,這給用戶帶來了不好的交易體驗感。加上網銀支付只具備資金轉移功能,至于具體的交易行為是否合理,并不會進行檢測和限制,一旦交易雙方產生產品品質或資金方面的糾紛,用戶無法進行有效維權;另一方面,由于傳統商業銀行的結算秩序相對混亂、結算紀律松散、結算制度執行不嚴及業務操作人員管理不善等原因,支付結算過程中還可能會出現各種各樣的操作失誤問題,導致局部系統癱瘓,產生結算糾紛,銀行工作人員私自騙取資金的行為也時有發生,給銀行和客戶帶來了一定的經濟損失。這些問題第三方支付平臺都能夠很好地避免或降低發生概率,因此,其取代商業銀行支付結算方式具有必然性。
(1) 降低了銀行信息成本,促進了銀行存款業務的有效落實
受到我國金融行業的監管政策約束,第三方支付平臺必須在與商業銀行對接的前提下,才能開展中間資金代收代管業務,雖然表面上占據了銀行的客戶資源,但是實際上第三方支付平臺需要在所對接的商業銀行開戶,其所掌握的客戶資源,本質上進入了商業銀行資源庫。這種情況下,銀行不僅獲得了大量的沉淀資金,促進了存款業務的有效落實,而且還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信息收集成本。銀行無須再消耗大量的人力和財力挖掘客戶,所有注冊第三方支付平臺賬號的客戶信息,均能夠為銀行所用。
(2) 促進了商業銀行交易方式的多元化發展
第三方支付平臺出現之前,電子商務行業已經興起,電子支付也得到了廣泛推廣,但是其交易方式主要以線上轉賬匯款為主,雖然操作起來也比較簡單,但是因為缺少中間機構擔保,交易過程仍然需要深度依賴交易雙方的信任。一旦一方違約,另一方就需要承擔相應的資金風險,這給當時的網絡詐騙分子提供了非常大的可操作空間,因而也制約了電子支付方式的進一步推廣。而第三方支付平臺的誕生,為電子支付提供了可靠的安全保障,使得電子交易量迅速增加,網上銀行的用戶數量呈現膨脹式增長。傳統商業銀行也緊跟時代發展趨勢,推出了更加多元化的資金交易模式,除了柜臺交易以外,網銀轉賬、第三方平臺快捷支付等交易渠道也相應開通,極大地豐富了銀行交易方式。
(3) 推動了傳統商業銀行業務創新發展
在與第三方支付平臺建立合作關系的同時,傳統商業銀行也順勢加大了業務創新發展力度,推出了一系列可以支持電子支付的金融服務及金融產品,比如銀行網上商城、App 投資理財、線上貸款業務等。目前我國大部分商業銀行都已經構建一站式金融服務平臺,除了一些銀行開戶以及大額轉賬等業務的辦理需要柜臺操作以外,其他業務基本都可以在銀行App 軟件中完成。傳統的商業銀行支付及結算業務,在很大程度上與第三方支付平臺完成了有機融合,使得傳統商業銀行的業務開展形式煥發出全新的生機與活力,極大地增強了其市場適應能力。
(1) 對商業銀行支付結算業務存在擠出效應
商業銀行的資金收入主要來源于其在開展支付結算業務時的手續費,隨著第三方支付平臺的廣泛推廣應用,越來越多的用戶開始選擇第三方支付方式,這導致商業銀行的直接支付結算業務量大幅下降。第三方支付顯然對商業銀行支付結算方式形成了一定的排擠,也就是所謂的擠出效應。出現該現象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①第三方支付軟件無須支付業務操作手續費;②第三方支付方式便捷度非常高;③第三方支付的資源優勢非常突出。銀行為了能夠提高自身競爭能力,不得不降低甚至取消支付結算手續費,以達到維系客戶的目的。但是如此一來,銀行的支付結算收入也只能無可避免地減少。
(2) 對商業銀行客戶群產生了分流效應
商業銀行和第三方支付平臺的博弈本質上主要體現在對客戶資源的爭奪方面,以往客戶辦理資金業務沒有過多選擇,基本只能依靠商業銀行。因此,銀行的客戶群數量也非常龐大且穩定。而第三方支付方式的出現,給客戶帶來了全新的交易渠道.由于第三方支付體驗效果較好,不僅不用去固定的網點排隊辦理業務,而且操作程序也十分簡單高效,用戶足不出戶就能完成交易,原本在商業銀行的客戶大批量流向第三方支付平臺。加上第三方支付平臺還會借助信息化技術等的優勢,對用戶行為進行深度分析,推出多元化、人性化、市場化的產品,更在很大程度上吸引了客戶,使得商業銀行的客戶黏性不斷下降。有相關數據統計顯示,目前我國第三方支付客戶數量已經高達10 億,且客戶群體還在不斷地擴大,占整個市場的比例已經高達70%左右,而商業銀行占比不到30%,這給傳統商業銀行支付結算業務造成了巨大威脅。
(3) 使得商業銀行的外延風險有所增加
第三方支付雖然有很多便利之處,但是受到多方面因素影響,其推行過程中也存在各種各樣的漏洞,衍生出各種各樣的風險。而由于商業銀行與第三方支付主體之間建立有一定的關聯關系,所以這些風險或多或少也會傳遞給銀行。在傳統經營管理風險之外,因為第三方支付引起的商業銀行外延風險較以往有所增加。比如,第三方支付系統需要依托于互聯網平臺實現功能,但是互聯網的信息泄露風險始終沒有可靠的消除辦法,一旦在使用第三方支付工具時造成客戶信息泄露,或者發生資金丟失事件,將會給客戶帶來較大的損失,嚴重降低客戶對第三方支付平臺乃至銀行的信任。很多客戶會將這種損失歸咎給商業銀行,引起群眾不滿,損害商業銀行的聲譽。有數據顯示,因為第三方支付系統漏洞原因造成的銀行卡盜刷事件占銀行總風險事件的比例超過65%,占比非常高。
在第三方支付技術興起之后,商業銀行的業務形式也逐漸變得多元化,比如投資理財、轉賬匯款、賬戶管理以及各種繳費支付業務等,都已經實現線上線下同步操作。但是總體上而言,商業銀行新增的線上業務基本都集中在網上支付層面,業務覆蓋面雖然廣闊,但是支付渠道仍然有所局限。面對日益增長的市場競爭壓力,商業銀行還需進一步拓展支付渠道,豐富支付方式,為廣大客戶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移動支付服務。比如,POS 支付、手機客戶端掃碼支付等,借鑒第三方支付平臺的運營模式,構建屬于銀行機構的專業支付工具。支付渠道的開拓,有利于優化商業銀行支付流程,提高客戶滿意度,進而增加銀行的客戶黏性。與此同時,商業銀行可以通過對個人銀行賬戶采取分類管理措施,增強賬戶的安全保障能力;也可以采取小額免簽免密支付措施,在可控范圍內,提高客戶的支付效率。
商業銀行為了獲得更好的發展,增加增值需求,進行建設支付金融生態圈具有積極意義。金融生態圈在建設過程中,可以將銀行、客戶、第三方服務三個生態主體有機整合到一起。具體而言,可以按照以下思路構建支付生態圈:(1) 以支付業務為基本支持層,以客戶為基本服務單元,根據客戶需求,整合信息流、服務流以及資金流等各種資源,形成一個完整的金融流通體系。(2) 基于金融生態圈的多元化特點,為客戶提供完善的第三方服務內容,除了常規的銀行服務以外,還可以提供銀行產品,滿足客戶在金融和非金融方面的綜合需求。例如,某商業銀行的經營發展中,基于客戶的衣、食、住、行、玩五大需求拓展了金融服務,構建了以基礎支付為底層的平臺,向用戶提供了“財富關鍵”“健康顧問”“生活助手”三大功能,隨之衍生出一系列的金融服務產品,打造了金融生態圈。就現階段的市場情況來看,商業銀行金融生態圈的建設仍有廣闊的市場空間,銀行基于客戶的多元化支付需求、生活場景等構建金融生態圈,為客戶提供更好的支付服務,有利于商業銀行更加順利地開展經營活動。
舉例而言,商業銀行可以根據轄區區域外部環境以及客戶需求展開深入調研工作,對目標項目做論證分析,從而構建科學合理的商業金融圈,具體的目標可以是社保、校園、醫療,也可以是公交、綜合超市、商場、智慧菜場、智慧停車場等,主要是基于公眾服務部分構建金融生態圈。與此同時,鑒于現代農村的發展,也可以將金融圈的建設范圍拓展到農業農村,構建基于農村商業服務的金融生態圈,通過增加增值需求,建設支付金融生態圈,使其推動商業銀行的現代化發展,更好地應對第三方支付措施。
從國家政策層面來看,鑒于第三方支付的興起,為了避免亂象發生,政府相關單位決定于2016 年起不再批設支付機構。目前,已經得到批復的支付結構有200 多個,這也成為重要的資源。在第三方支付市場發展如火如荼的背景下,有的第三方支付得到了切實的利益,但也有一些支付機構出現虧損。2019 年我國新規推出,支付機構備付金100%繳存的要求下,相關中小型支付機構僅依靠手續費生存難以實現。商業銀行的經營發展中,可以將其作為切入口,以合作共贏為目標,加強與一些第三方支付的合作。建立合作后,可以形成業務上的互補,衍生出一個新型的綜合商業模式,進而推動二者的健康持續發展。進一步來講,商業銀行與第三方支付單位合作后,可以實現信息資源的共享,進而可以實現信息的互補,然后對大數據進行分析,找出潛在的支付需求,由此則可以實現雙方的良性互動,促進合作營銷。深入而言,商業銀行可以為第三方支付給予技術上的幫助,再根據市場實際情況,開發出各種新型支付產品。
但需要注意的是,確保支付安全也是重要環節,對此二者之間建立合作后,應共同研發安全技術,進一步保持支付結算的安全。對于商業銀行與第三方支付的合作,可以采用的合作方式也有多種,值得借鑒的方式主要有股權投資模式與產品融合互通合作模式。所謂的股權投資模式,即擇優進行股權投資,使競爭轉化為合作,如進行第三方支付的融資,助力其發展壯大。所謂的產品融合互通合作模式,即共同研發產品,共同享有產品所有權,進而使二者均獲得發展?;谑袌霭l展現狀而言,在網絡技術深入社會各個層面的背景下,商業銀行與第三方支付機構的合作具有必要性。加之二維碼支付在市場上得到放開后,其較傳統的POS 支付方法更為便利。商業銀行應積極加強與第三方支付機構的合作,開發屬于銀行自身的二維碼支付系統。
通過以上分析不難發現,第三方支付方式的推廣,對商業銀行支付結算業務發展既有著一定積極影響,又存在較大的不利影響。各商業銀行應當對此形成全面而正確的認識,充分認識到當前行業發展形勢,立足長遠,以前瞻性的眼光看待該種局面,積極探索創新發展模式,在順應時代發展需求的同時,增強自身對第三方支付的競爭能力,這樣才能保障商業銀行的長效健康發展,維護我國金融市場的秩序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