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煒杰
焦點解決短期治療(以下簡稱SFBT)認為,每個來訪者都是解決自身問題的專家。班主任作為學校里最了解學生的老師,日常要樹立學生知心人的形象,讓學生愿意親近班主任,有困惑或困難愿意找班主任尋求幫助。當學生缺乏目標感時,我們要接納事實,注重正面評價,發現例外狀態,以目標解決為導向,重復個案有效的經驗和做法,促使學生在心理行為上逐步改變。
樹立合理目標,明確方向感
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缺乏目標感,往往會出現注意力不集中、做事拖拉、學習不上進等現象,進而出現煩躁、焦慮、壓力大等心理問題,影響學生的身心健康。班主任要積極關注學生狀態,與學生一同協商樹立可實現、可細化、可達成的學習目標,逐步培養學生樂觀向上的學習心態。
案例一:
小東是五年級學生,喜歡玩《王者榮耀》等手機游戲,自訴晚上回家后會忍不住先玩手機游戲再寫作業,導致作業完成時間比較晚且質量不高,經常受到科任教師的批評,學習成績也不穩定。在與父母溝通后,他主動找班主任進行心理咨詢。
生:老師,我感覺很煩,我不知道自己在學習方面該做什么。
師:你能具體談一談嗎?
生:我很想好好學習,但是一回家,就忍不住想要玩游戲,一玩游戲就忘記了時間。你知道的,游戲很容易讓人上癮。
師:那你這次來咨詢,想要達成的目標是什么?(正向目標)
生:我想好好學習。
師:這個目標比較抽象,能再具體一些嗎?
生:我覺得當下我比較想控制自己玩手機游戲的行為,能夠安靜下來寫作業,集中注意力把作業寫好。
師:老師可以理解成你當前的目標是靜下心來學習嗎?
生:可以這么說吧。
SFBT是有目標導向的咨詢活動,應堅持和來訪者協商目標,以此作為邁向成功的重要前提。在案例中,班主任通過提問,厘清學生期望達到的目標和效果,幫助其明確方向,強化其信心。
積極嘗試改變,提升自我效能感
我在與學生的交流中發現,學生學習的過程中,目標感缺失的一部分原因是學習目標由家長或者教師確定,忽視了學生的需要、興趣和能力。家長或教師確定的目標太大或太高,讓學生覺得難以企及,導致在學習初始或者遇到困難的時候會打退堂鼓。學生認為自己不可能達到目標,于是就容易放棄。
案例二:
小雨品學兼優,班主任在交流中發現她的父母給他定下的目標是考上重點中學。但是上了六年級后,小雨感覺學習壓力變大,學習狀態時好時壞,成績有所波動,頓時感覺離父母定的目標越來越遠,未來很迷茫。班主任觀察到這一現象,于是主動找小雨談話。
師:老師發現,你最近的學習狀態好像不是很好?
生:我很難受,感覺壓力很大,上課經常走神,回家寫作業更難集中注意力,作業經常寫不好。我不想再這樣下去了。
師:你覺得自己出現問題的原因是什么?
生:我看到父母工作很辛苦。父母希望我出人頭地,想要我考上市重點中學,這樣未來會更有希望。
師:你認為這個目標怎么樣?
生:我覺得目標太高了,就我目前的成績可能難以達到。但是父母一番苦心,我又不想辜負他們。老師,你也知道,考重點中學要筆試和面試,難度還是很大的。
師:嗯,你還是了解自己目前的狀態的。我們可以根據自己的能力,給自己制訂“目標清單”。一個階段有一個階段的目標,每完成一個階段的目標或任務,可以適當獎勵自己;如果沒有實現目標,就要反思,適當修改目標,或者請身邊的老師、同學幫助你解決問題。記得在下一階段的任務開始時要把前一階段的任務完成,不然漏洞太多,就難以實現最終目標(小步子原理)。具體的學科階段目標,你可以和相應的科任教師一起商量。你還可以寫下你的近期目標,我們一起探討一下。
小雨根據自己的能力,和班主任商量后,制訂了以星期、月為單位的階段小目標,第一階段是上課和寫作業時注意力集中。
通過SFBT中的“小步子原理”,鼓勵學生看到自己微小的成功,注重學習過程中的細節,從小處著眼,朝最終目標前進。學生達成小目標,班主任要及時給予肯定。學生得到肯定,也能重拾學習的信心,逐步提升自我效能感。
挖掘自身潛能,增強自我認同感
學生在完成目標任務的過程中,遇到困難后,容易將所有的注意力集中于困難上,而忽略了自身的潛能、能力或已有的成功經驗,因此產生畏難情緒,否定自己。
案例三:
小美的學習成績不錯,但是偏科。小美自己也認識到了問題,主要是不喜歡數學學科,但是喜歡科學學科的動手實驗。
生:老師,我對自己目前的數學成績感到擔憂,感覺期末可能沒辦法實現班級前五的目標了。
師:嗯,老師能感受到你的焦慮和不安。老師現在請你閉上眼睛,想象一下,假如你期末考試進班級前五的目標實現了,你的生活是會什么樣的?(奇跡問句)
生(思考):我覺得那個時候我會很開心,爸媽、老師也會為我感到高興。
師:是啊,這是一個多么美好的時刻。你自己也談到,你的數學成績一般,那你想想,你有沒有哪個學科很不錯,學得很有趣的?(例外問句)
生:有,是科學。因為科學課可以做實驗,我通過課前預習,加上課中做實驗,課后再復習一下,很快就記住了知識點,考試經常95分以上。
師:這是一個非常好的學習方法。數學學科和科學學科其實都屬于理科類,學習方法也有相似的地方。
生:是嗎?那我也可以試一試把學科學的方法用在學數學上。
在數學老師的指導下,小美把數學知識和生活中的事物進一步聯系,慢慢對數學學科產生了興趣,成績逐步提升了,她也對目標的達成有了信心。
SFBT認為,凡事都有例外,只要有例外發生,就能從例外中找到解決方法。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遇到問題,會關注問題本身而忽略應對方法,由此觸發郁悶、焦慮的負面情緒,否定自己。班主任利用“例外問句”“奇跡問句”,幫助學生探尋自己的成功經驗,緩解緊張焦慮情緒,挖掘自己身上的能力和資源,學會關注自身的力量,增強對未來的憧憬。學生心存希望,相信目標是可以實現的,從而明確解決問題的方向,獲得自我成長。(文中學生均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