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為了進一步升級船舶安全控制系統,分析電子電氣自動化技術在船舶中的應用,進而總結自動化控制基礎上的安全控制方法。因此,本文首先介紹了船舶電子電氣自動化技術的應用原理,確定自動化系統中不同組成元素的功能,其次總結電子電氣自動化技術的應用,最后提出了電子電氣自動化設備準入的安全控制、細化安全控制指標、安全控制評價建模三點建議。憑借電子電氣自動化技術實現船舶安全控制系統升級,旨在提高船舶航行的安全系數。
關鍵詞:船舶;電子電氣自動化技術;安全控制
一、引言
自從船舶實現了電氣自動化,不僅運行效率更高,而且監測效果也更加理想,在船舶航行過程中,保證了船舶本身與人員的安全性。現如今,我國船舶行業對電子電氣自動化技術進行了研究,技術十分成熟,且自動化系統在大型船舶中也投入了使用,實現了船舶電氣自動化和通訊導航系統的融合。船舶中安裝的數據系統可以銜接岸基數據系統,實現數據交換和自動化控制,代表我國船舶自動化控制技術的成熟,并且已經朝著自動化、綜合化、智能化方向轉變。
本文基于電氣自動化技術的成功經驗,探討船舶在實現電子電氣自動化過程中的技術手段,并提出相應的安全控制方法。
二、船舶電子電氣自動化技術
船舶電子電氣自動化是支持正常運行的關鍵,一方面體現在船舶信息通信方面,另一方面體現在網絡導航方面。在船舶航行過程中出現突發事故,很難及時作出應對,從而面臨危險[1]。所以,船舶應用電子電氣自動化技術,在一定程度上關系船舶上各項設備穩定。因此,應用此技術設計系統,還需要應用智能技術,應用鏈式拓撲構建組織架構,此架構的穩定性能較高,具有低成本的優勢,設計與搭建此架構無需投入高成本。
選擇電子電氣自動化系統內部組成元件,包含能量管理主系統、輔助決策子系統、狀態監控子系統三部分。根據船舶電子電氣控制要求,以上三個組成部分中,能量管理主系統最重要。所以,此次系統設計為了突出模塊化特性,應用智能技術,起到遠程控制能量控制模塊的作用,還可以實施分布式監測,安裝供配電裝置具備集中性。船舶上所有的電力能量,在此設計方案作用下,能夠達到分布式供應、智能在線監測效果,所有子模塊利用多路CAN組線抽組布設網絡節點[2]。對于船舶上的關鍵用電設備,或者輸配電分系統,獲取實時產生的數據,經數據分析后進行控制,做出響應的同時,向終端預警,再利用遠程自動化控制技術完成一體化的電子電氣自動化系統設計。
系統輔助決策子系統是智能控制工作人員完成輔助操作的關鍵,為任務分配賦予智能化特性。在完成作業進程中,工作人員可以隨時查詢任務的完成進度,并且生成任務報告,任務信息可以直接利用船舶安裝的無線信息傳輸網絡,向所有控制節點實時傳輸,實現數據的資源共享。
最后則是系統中的狀態監測子系統,直接作用于智能信息通信網絡,具有如下功能:(1)提高信息傳輸的速率;(2)擴大基礎通道的容量;(3)改善數據結構;(4)拓寬信息通道;(5)搜索符合要求的傳輸格式。
通過上述功能,分發與處理數據質效也有了明顯提升。因此,為了進一步強調狀態監測子系統與大數據技術協同應用的優勢,工作人員應用大數據技術,優化專屬特類數據,包括門限告警設置參數、監測數據等,通過各項數據的收集、處理與分發環節的優化,為處理模式賦予規范性與差異性特征,使系統涉及的所有標準化數據得到整合,工作人員以分類形式,高效完成冗余數據、特異數據的處理,期間需要區分板塊,精準劃分模式,使電子電氣自動化技術的優勢體現在功能數據的處理中,夯實船舶智能化監測、智慧化運維的技術基礎[3]。
三、船舶不同板塊中電子電氣自動化技術的運用
(一)電子電氣自動化技術與無線信息傳輸機制
船舶搭建無線信號傳輸機制,核心技術是北斗衛星通信技術,與傳統技術相比,此技術的信號傳輸速度得到了明顯提升,速率最大值為20Gbps。與此同時,按照衛星信號網絡在測量環節得到的速率,工作人員經計算得到數據上行區間,為V上行∈[60Mbps,100Mbps],而數據下行區間則是V下行∈[500Mbps,900Mbps]。
由此可知,數據層面需要以“5G+”NR技術為核心,優化船舶上的無線通信性能,繼而加強信號帶寬的規范性[4]。另外,工作人員靈活應用數據技術,智能化采集、收錄、分發數據,對數據處理全過程進行安全監控,不僅可以實時管理數據的傳輸過程,更有利于實現船舶信息資源的互聯互通,從而在電子電氣自動化技術支持下,為無線信息傳輸技術賦予在線智能化監管功能,降本機制的運行成本,更加有利于提高安全系數。
(二)電子電氣自動化技術與遠程智能監測
船舶應用電子電氣自動化技術,對于電子電氣自動化的相關業務,分別在信號發射、數據流轉與內容分發環節,應用任務認知技術、數據挖掘技術等,工作人員構建的規范業務流程同樣體現智能化的特征[5]。這里提到的技術具有多元化復用功能,實現WDM智慧傳輸機制、FTTB智能組網模式和“EPON+”LAN技術的緊密銜接,對于基礎層中的上行通道而言,可以構建具有碼元多址功能的數據信號傳輸通道,其在下行通道中,與時分復用數據信號傳輸通道相呼應。通過對船舶的遠程智能控制,監測各業務流程,工作人員設置基礎的使用單元數,OLT模塊與ONU模塊銜接不同的接口。例如,EPON接入網口與數據信號接口,滿足局域網絡用戶的要求。
四、電子電氣自動化技術安全控制策略
(一)電子電氣自動化設備準入的安全控制
船舶所在海域中,位于海上的作業點數量多、覆蓋范圍廣、線路長。所以,以往設置的單一性功能指標,無法滿足海域作業的安全要求,需要在安全控制中應用電子電氣自動化設備,加強安全控制。根據船舶航行中設備安全控制積累的經驗,循序漸進地實現關口前移,并動態統計數據,可以得出設備準入的多元標準,為電子電氣自動化設備選用指明方向,總結符合設備功能準入要求的安全控制規定。對此,發揮電子電氣自動化技術的優勢,推出覆蓋的保障序列,結合各電子電氣自動化設備的不同需求,采取差異性的安全控制措施[6]。
工作人員總結安全控制需求后,將其與對應的設備進行匹配,實現功能配對的同時,還可以在電子電氣自動化設備安全控制方面實現專用,使船舶在海上作業過程中,能夠增強各電子電氣自動化設備的專業性。實操中,工作人員結合設備的不同參數,科學劃分安全控制要求,在此基礎上提出安全控制的最低標準、準入規范和高指標激勵性策略,對優化設備性能參數起到正向作用,以免出現電子電氣自動化設備功能和安全控制脫節的情況。
(二)細化設備安全控制指標
電子電氣自動化設備安全控制指標的設置,在一級指標基礎上還需細化出二級指標。現有的一級指標包含設備操作人員、機器設備性能、使用元件、安全控制方法。經細化得出二級指標,具體如下。
1.人員的二級指標
在電子電氣自動化設備安全控制中,基于已有的人員一級指標,得出二級指標如下:(1)現行安全控制制度完整性;(2)安全生產責任制完整性;(3)安全控制的投入;(4)安全控制部門與人員配備;(5)實施安全檢查情況;(6)機械作業人員接受安全教育;(7)安全控制人員對工作崗位的危險程度認識;(8)安全事故應急方案可行性;(9)面對設備安全突發事故的應急處理與反應能力等。
2.機器設備性能
機器設備性能的二級指標,經細化如下:(1)機械裝備來源是否可靠;(2)安全扣鎖上方是否配備了安全附件;(3)安全裝備狀態是否安全;(4)機械保養維護是否定期進行等[7]。
3.使用元件
電子電氣自動化使用元件的二級指標,經細化如下:(1)自動化設備儲備量是否充足;(2)各類元件儲備量是否充足;(3)船舶防火、防爆點檢自動化升級是否到位等。
4.安全控制方法
安全控制方法的二級指標,經細化如下:(1)設備作業期間是否可能存在火災、爆炸等危險;(2)設備作業流程設計是否可行;(3)設備作業方法操作是否合理;(4)設備作業過程中人員安全是否得到保障。
(三)安全控制評價建模
電子電氣自動化設備的安全控制評價建模,應用SAJ(Job Safety Analysis,工作安全分析)法,同時整理安全等級標準,如表1。明確設備安全控制系統中,所有安全等級的劃分依據與分值標準。通過 SAJ 法,面向設備安全控制所有指標實施安全檢查,根據得到的結果,再依次確定控制指標的評估標準,最終確定相應指標的安全等級。
根據表2中的分值與標準,設備安全控制中確定安全等級,如果面臨差異和臨時變化,工作人員需要采取差異化安全控制的方法。如果設備安全控制評估中,得到的安全等級分值在60分以下,代表安全控制力度不足,出現安全事故隱患的概率較高。
對于工作人員、機器設備性能、使用元件、安全控制方法這四項指標,安全控制人員對各項指標進行因素打分統計,明確安全控制各項指標的具體分值以及權重,整體為表2。對于設定的二級指標,要求檢查標準分數統一為5分,并且綜合實際分數、權重值進行計算,可以獲得安全控制系統評估的總分,確定各項指標的安全等級,在此基礎上可以了解安全控制實施現狀、電子電氣自動化技術在其中應用的薄弱之處,為安全控制指明方向。
五、結束語
船舶電子電氣自動化技術是實現管控模式創新與升級的關鍵手段,大力應用電子電氣自動化技術,利用智能化、信息化技術與設備,提高船舶航行過程的控制水平。同時,在實現高效率航行基礎上,也可以在電子電氣自動化技術的支持下,對船舶進行強有力的安全控制。工作人員采取安全建模的方式,詳細設置安全控制指標,根據構建的模型分析船舶電子電氣自動化設備的安全隱患,提高安全控制的有效性。
作者單位:顧驕 中國船舶集團有限公司第七二六研究所
參考文獻
[1]王德曉.船舶計算機網絡系統與網絡安全管理的探究[J].水上安全,2023,(14):7-9.
[2]任原.智能化航行控制技術在船舶安全中的應用[J].水上安全,2023,(14):10-12.
[3]沈家強,王永更,李東林等.基于STPA的海上自主水面船舶(MASS)航行風險識別研究[J].中國海事,2023,(08):25-27.
[4]徐湃.基于人工智能技術的船舶網絡安全控制系統[J].艦船科學技術,2023,45(03):153-156.
[5]任東,楊偉紅.淺析大型LNG接收站LNG船舶接卸安全管理[J].石油和化工設備,2022,25(11):177-180.
[6]慕東東,李璐,王國峰等.基于狀態約束的船舶安全控制研究綜述[J].工業控制計算機,2022,35(10):1-2.
[7]張浦哲,吳兵,嚴新平等.內河船舶遠程駕駛控制系統安全分析[J].中國安全科學學報,2022,32(08):126-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