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教育信息化2.0的目標是構建智慧教育生態系統,實現教育的現代化、智能化和個性化,為學生提供更加優質的教育服務。隨著教育信息化2.0的深入推進,小學科學教學在享受技術紅利的同時,也面臨著如何確保教學、學習、評價高度一致的挑戰。本文分析了小學科學教學的現狀,探討了教學評一致性實踐的具體策略和方法,并通過案例進行了細化展示,旨在為小學科學教學的改革與發展提供具體、可行的參考。
關鍵詞:教育信息化2.0;小學科學;教學評一致性;實踐研究;案例分析
教育信息化2.0是新時代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強調以學生為中心,注重個性化教學,以信息技術為支撐,實現教學、學習、評價管理的一體化。教育信息化2.0為教育領域帶來了前所未有的變革,其中,小學科學教學作為培養學生科學素養的關鍵環節,其變革尤為引人注目。在這一背景下,如何確保教學、學習、評價的一致性,成了小學科學教學面臨的重要問題。本文旨在深入分析這一問題,并提出具體的實踐策略,以期為小學科學教學的改進提供有益參考。
一、教育信息化2.0背景下小學科學教學評一致性的意義
教育信息化2.0是指在教育信息化1.0的基礎上,以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移動互聯網、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為支撐,以深度融合、創新發展為特征,構建智慧教育生態系統,實現教育信息化的轉型升級[1]。教育信息化2.0為小學科學教學提供了新的教學手段和資源,有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教學效果。同時,教育信息化2.0強調以學生為中心,有助于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教育信息化2.0可以打破時間、空間的限制,讓更多學生享受優質的教育資源,有助于促進教育公平。通過教育信息化2.0的小學科學教學評一致性實踐,可以實現教學資源的優化配置,提高教學效率,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效果,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為國家的科技創新發展儲備人才。
二、教育信息化2.0時代小學科學教學評實踐分析
教育信息化2.0強調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的深度融合,從而實現教育的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和個性化。隨著教育信息化2.0的推進,小學科學教學也面臨著新的挑戰和機遇。小學科學教學是培養學生科學素養的重要途徑,有助于激發學生對科學的興趣,培養學生的科學思維和實踐能力[2]。在小學科學課堂中實施教學評一致性,有助于提高教學效果,促進學生科學素養的提升。
(一)小學科學教學評一致性實施效果
近年來,隨著教育信息化2.0的推進,小學科學教學在教學資源、教學方式、教學評價等方面都取得了顯著的進步[3]。教學資源得到了極大的豐富,數字化教材、在線課程等逐漸普及;教學方式更加多樣化,多媒體教學、網絡教學等新模式不斷涌現;教學評價逐漸從單一的紙筆測試向多元化、綜合性評價轉變。這些進步為小學科學教學評一致性實踐提供了有力支持。教育信息化2.0背景下,小學科學教學評一致性實踐取得了顯著的成效。首先,學生的科學素養得到了顯著提升,他們更加主動地參與到科學的學習中,對科學知識的理解和掌握更加深入。其次,教師的教學水平和信息素養得到了提高。教師能夠更好地運用信息技術手段進行教學,使教學效果更加顯著。最后,教學評一致性實踐也促進了學校與家庭、社會的聯系,形成了良好的教育生態。
(二)小學科學教學評一致性發展問題
教育信息化2.0的提出,為小學科學教學帶來了新的發展機遇,同時也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挑戰。當前,小學科學教學評一致性實踐中仍然存在一些問題[4]。首先,教學資源的應用不均衡。部分學校由于硬件設施和師資力量的限制,難以充分發揮信息化教學資源的價值。其次,教學評價方式單一,過度依賴紙筆測試,缺乏對學生實踐能力和創新思維的有效評價。最后,教學評價不一致。部分教師對教學目標、教學內容與教學評價之間的關聯性認識不足,導致教學效果不佳。
1.教學資源應用不均衡:盡管教育信息化2.0提供了豐富的教學資源,但由于教師信息素養的差異和學校硬件設施的制約,這些資源并未得到充分的利用。2.評價方式單一:當前的教學評價仍主要依賴于紙筆測試,缺乏對學生實踐能力、創新思維等方面的有效評價。3.教學評一致性不足:部分教師對于教學目標、教學內容與教學評價之間的關聯性認識不足,導致教學效果不佳。
小學科學教學評一致性發展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響,導致其在實踐中出現以上的問題的原因如下:1.教師信息素養不足:部分教師缺乏信息技術的應用能力和經驗,難以充分利用信息化教學資源。2.硬件設施投入不足:部分學校由于觀念、經費等原因,硬件設施建設滯后,影響了信息化教學資源的應用。3.傳統評價觀念根深蒂固:受傳統教育觀念影響,部分教師仍傾向于采用單一的紙筆測試方式進行評價。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新的教學技術和工具不斷涌現,教師需要不斷更新自己的知識和技能,以適應這些變化。
三、基于教育信息化2.0的小學科學教學評一致性實踐
隨著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教育信息化2.0時代已經到來。這一變革為教育領域注入了新的活力,也為小學科學教學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機遇與挑戰。小學科學作為培養學生科學素養的關鍵課程,其教學質量直接關系到學生科學素養和創新能力的培養效果。小學科學教師應積極應對教育信息化2.0的挑戰,及時更新教育理念,提高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探索教學評一致性的實踐策略和方法。同時,學校和教育行政部門應加強對小學科學教學的支持和投入力度,為教育信息化2.0的推進提供保障。
(一)小學科學教學評一致性開展措施
創新教學資源、構建多元化的評價體系、整合教學與評價是實現小學科學教學評一致性實踐的重要方法。通過這些實踐方法的應用,可以提高小學科學教學的質量和效果,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和實踐能力。小學科學教學評一致性實踐需要遵循以學生為中心、科學性與實踐性相結合、評價與教學相互促進、公平與公正等原則。在實踐過程中,教師應明確教學目標、整合資源與評價、持續監控與調整、注重實效與反饋。具體措施如下:
1、創新教學資源
在教育信息化2.0的背景下,創新教學資源是提升小學科學教學效果的關鍵。首先,利用信息技術手段:運用現代信息技術,如人工智能、虛擬現實等,開發富有交互性和趣味性的科學教育資源。例如,利用虛擬現實技術創建虛擬實驗室,讓學生在虛擬環境中進行實驗操作,培養他們的實踐能力和科學探究精神。其次,豐富教學資源類型:除了傳統的教材和教學課件外,教師還應積極開發微課、在線課程、教學視頻等多樣化的教學資源。這些資源可以幫助學生隨時隨地學習科學知識,提高他們的學習興趣和效率。最后,推動個性化與智能化教學:通過智能推薦系統、學習路徑規劃等手段,為學生提供個性化的學習資源和路徑。這不僅可以滿足不同學生的需求,還可以提高他們的學習效果和科學素養。
2、構建多元化的評價體系
為了全面評價學生的科學素養和實踐能力,需要構建多元化的評價體系。首先,構建多元化評價內容:除了傳統的知識和技能評價外,教師還應關注學生的探究精神、創新能力、合作能力等方面的發展。通過設置多樣化的評價任務和問題,引導學生積極參與科學探究活動,培養他們的綜合素養。其次,采用多種評價方式:如表現性評價、診斷性評價、過程性評價等,全面反映學生的科學素養。同時,結合自評、互評等多種評價方式,促進學生自我反思和協作學習能力的提升。最后,制定科學合理的評價標準:制定科學、合理的評價標準,確保評價的公正性和準確性。總之,教師應通過定期修訂和完善評價標準,適應科學教育的發展和學生需求的變化。
3、整合教學與評價
為了實現教學與評價的一致性,需要將教學與評價緊密結合起來,具體可通過如下方式實現:首先,開展實時評價與反饋:利用信息技術手段,實現對學生學習過程的實時評價。通過收集學生的學習數據、表現等信息,及時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和發展需求,為教學策略和內容的調整提供依據。同時,為學生提供及時的反饋和指導,幫助他們改進學習方法,提高學習效果。其次,提供個性化教學指導:根據評價結果,對學生進行個性化的教學指導。針對學生的不同需求和特點,幫其制定個性化的教學計劃和策略,為其提供針對性的教學資源和指導。這有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潛能,提高他們的學習效果和科學素養。最后,持續優化教學策略和評價策略:定期評估教學效果和評價體系的有效性,并根據評估結果進行持續改進和優化。通過收集學生和家長的反饋意見,了解教學過程中的問題和不足,及時調整教學策略和評價方式。同時,教師應持續關注科學教育領域的最新動態和技術發展,不斷更新和完善教學策略和評價體系。
(二)小學科學教學評一致性實踐建議
1.加強教師培訓,提升信息素養
為了解決教學資源應用不均衡的問題,學校應加強對教師的信息素養培訓。通過定期舉辦培訓班、工作坊等活動,幫助教師掌握教育信息化2.0背景下的新技術、新方法,提升他們的信息素養和教學技術應用能力。同時,鼓勵教師積極參通過在線平臺開展自主學習和更新知識,提升專業素養和教學水平,以適應教育信息化2.0的發展需求。
2.豐富教學評價方式,提高評價質量
為了克服教學評價方式單一的問題,教師需要采用多種評價方式相結合的方法。除了傳統的紙筆測試外,教師還可以引入學生自評、互評、觀察記錄、實踐操作等多種評價方式。這些評價方式能夠全面評價學生的科學素養和實踐能力,為教學策略的優化和教學方式的創新提供方向和依據。
3.強化教學評一致性意識,提升教學效果
為了確保教學評一致性,教師需要在教學前即明確、細化教學目標。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根據教學目標設計相應的教學活動和評價方式,確保教學內容與評價目標的一致性。此外,教師還應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及時調整教學策略和評價方式,使教學評價更加符合學生的實際需求和未來發展方向。通過強化教學評一致性意識,教師可以更好地把握教學重點和方向,從而有效提高教學效率和質量。
(三)小學科學教學評一致性應用實例
以小學科學“植物的生長過程”課程為例,開展教學評一致性實踐需要從明確課堂目標、整合教學資源整合、優化教學評價方式等方面著手。
1.明確、細化教學目標
在教授“植物的生長過程”課程時,教師首先明確教學目標:讓學生了解植物的生長過程、生長條件、植物生長與環境的關系等。為了實現這一目標,教師需要細化教學內容和評價方式。例如,在教學過程中引入植物生長實驗、觀察記錄等活動;在評價方式中采用學生自評、互評、實踐操作等多種方式,全面評價學生的科學素養和實踐能力。
2、整合教學資源
為了豐富教學內容,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要充分利用教育信息化2.0提供的教學資源。例如,利用多媒體教學設備展示植物生長過程的視頻和圖片;利用在線學習平臺提供植物生長相關的拓展知識和資料;利用交互式電子白板與學生進行互動討論等。通過整合這些教學資源,教師可為學生創設一個生動、有趣的學習環境,有助于提高教學效果和學生的學習興趣。
3、教學評價方式的多樣性與針對性
在評價學生的學習成果時,教師要采用多種評價方式相結合的方法。除了傳統的紙筆測試外,教師可引入實踐操作評價、觀察記錄評價等多種方式。例如,讓學生在課堂上進行植物種植實驗并觀察記錄植物的生長情況;讓學生制作植物生長過程的展板并進行展示和評價等。這些評價方式能夠全面評價學生的科學素養和實踐能力,為教學提供有針對性的反饋。同時,教師還可以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及時調整教學策略和方法,以提高教學評價的質量和效果。
四、結束語
小學科學教學評一致性實踐在提高教學質量、促進教育公平、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等方面具有重要意義。教師應積極推廣和應用教育信息化2.0的技術手段,全面推進小學科學教學評一致性實踐。未來,隨著教育信息化2.0的不斷推進和發展,教師還需要不斷探索和創新教學方法和評價方式,以適應新時代的教育需求和發展趨勢。同時,教師也需要關注每位學生的個性化需求和發展方向,為他們提供更加精準、有效的教育服務。
作者單位:王夫國 龍翔 山東省棗莊市臺兒莊區馬蘭屯鎮中心小學
參考文獻
[1]連仲月.教育信息化2.0時代的小學科學教學評一致性研究——以“模擬安裝照明電路”為例[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23,(09):82-85.
[2]楊力,畢思彤,苗嘉敏,等.STEAM教育理念下小學科學課程的有效實施研究——以《聲音的傳播》為例[J].江西化工,2023,39(4):110-113.
[3]趙鈞.教育信息化2.0背景下小學科學教學實踐研究[J].中小學電教(綜合),2020,(05):7-9.
[4]張紅艷,吳雪敏,張義兵.基于深層知識建構的小學綜合實踐課程的教學策略研究[J].兵團教育學院學報,2020,30(06):18-23.
[5]匡彩云.數字化種植,成就生態夢想——小學生生態素養提升的實踐探索[J].環境教育,2021,(11):48-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