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信息技術的高速發(fā)展為我國教育事業(yè)提供了諸多創(chuàng)新思路,為廣大教育工作者指明了教學方向,推動著我國教育事業(yè)的現(xiàn)代化、智能化發(fā)展。在高中語文教學中,閱讀是不可或缺的環(huán)節(jié),其對學生閱讀理解能力、思維認知、文化意識的培養(yǎng)有極大的促進作用。在實踐中,教師應當做好教學方式的創(chuàng)新和閱讀內容的拓展,為學生設計豐富多樣的閱讀教學活動。基于此背景,教師可全面運用信息技術開展高中語文閱讀教學活動,充分發(fā)揮信息技術的功能與優(yōu)勢,推動高中語文閱讀教學的高質量發(fā)展。鑒于此,本文分析了運用信息技術優(yōu)化高中語文閱讀教學的重要性,闡述了當前高中語文閱讀的現(xiàn)狀,并結合實際情況提出了行之有效的教學策略。
關鍵詞:信息技術;高中語文;閱讀教學;有效策略
一、引言
高中階段的語文閱讀知識有極強的綜合性、人文性特征,教師在教學活動中,不僅要展示文章的基礎知識,還應當挖掘文章背后的內涵和意義,引導學生主動閱讀、細致分析,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學科核心素養(yǎng)。為了全面提高高中語文閱讀教學質量,優(yōu)化閱讀教學環(huán)境,教師應當遵循與時俱進的原則,在教學活動中巧妙融入信息技術,發(fā)揮信息技術的各項優(yōu)勢,不斷拓展教學資源,豐富課堂教學活動,滿足每一位學生的閱讀需求。相應的,如何有效應用信息技術提高高中語文閱讀教學質量,是亟待解決的問題。
二、運用信息技術優(yōu)化高中語文閱讀教學的重要性
(一)提高學習效率
新課程標準對高中語文教學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教學中,教師要保證學生學習效率的提升,關注學生綜合能力的發(fā)展,培養(yǎng)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傳統(tǒng)的高中語文閱讀教學主要以教師講解和學生課堂筆記為主,這種方式效率低下且難以保證學生的學習質量。而利用信息技術,如網(wǎng)絡、電子書、智能手機等工具,教師能夠基于教材內容拓展教學資源,為學生呈現(xiàn)精彩紛呈的學習內容,從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例如,教師可以通過網(wǎng)絡教學平臺發(fā)布教學視頻和課件,學生可以根據(jù)自身的需求進行自主學習。這種方式突破了時間和空間的限制,能滿足學生的自主、個性化學習需求。
(二)增強學生互動性
在高中語文教學中,課堂互動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高質量的互動環(huán)節(jié),能營造輕松愉快的課堂氛圍,讓學生沉浸在互動學習中,理解文章內容,學習語文知識,從而提高學習效率。傳統(tǒng)的高中語文閱讀教學注重教師灌輸知識,學生被動接受,因此,在交流互動方面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課堂教學活動枯燥乏味,學生提不起精神,導致教學質量難以提升。而信息技術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進行交流互動,從而增強學生的參與感和主動性。例如,教師可通過學習平臺開設討論區(qū),讓學生自由發(fā)表自己的看法和意見,以此促進學生之間的溝通和合作。此外,教師還可以結合教材內容創(chuàng)設多樣化的學習情境,讓學生在情境中分享、交流,提升學習興趣。教師還可以借助多種聊天工具進行線上視頻教學,或將教學視頻錄像上傳至學習平臺,供學生觀看學習。這種方式能全面深化教學互動,有效提升學生的積極性和參與度。
(三)提升教學質量
高中語文閱讀教學的重要任務之一是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這也是語文核心素養(yǎng)的重要體現(xiàn)。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難以真正做到有針對性的教學,會忽略不同學生的學習需求,難以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信息技術則可以幫助教師更好地進行個性化教學。在信息技術的輔助下,教師可以根據(jù)學生的不同需求和水平差異,制定針對性的教學計劃和方法。例如,教師可以借助智能化評測工具,對學生的閱讀能力進行全面分析和評估,從而更好地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況和存在的問題,在此基礎上,制定行之有效的教學策略,開展針對性的教學,從而全面提升高中語文閱讀教學質量。
三、運用信息技術優(yōu)化高中語文閱讀教學的現(xiàn)狀
(一)教師觀念的轉變
受傳統(tǒng)教學觀念影響,多數(shù)教師在開展教學活動時,往往以提升語文成績、講解語文知識為主,忽略了學生的學習體驗,限制了學生能力和素養(yǎng)的發(fā)展。隨著信息技術的發(fā)展,教師觀念隨之發(fā)生了轉變。教師越來越意識到信息技術對于教學的積極影響,開始更加關注學生的主體性、創(chuàng)造性,以及核心素養(yǎng)的發(fā)展。同時,教師也意識到,他們不再是知識的傳授者,而是教學活動的引導者和組織者。語文教師開始不斷嘗試利用信息技術資源,通過設計有趣的教學內容和活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主動性,提升學生的學習體驗和綜合素養(yǎng)。
(二)教學方式的創(chuàng)新
信息技術的應用使高中語文閱讀教學方式得以創(chuàng)新,提升了多樣性和靈活性。在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中,教師通常會將教材作為授課工具,讓學生通過閱讀教材內容學習語文知識。而在信息化教學背景下,教師可以通過網(wǎng)絡、多媒體和電子書等資源展示豐富的教學內容,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和好奇心。同時,信息技術也為學生提供了更多自主學習的機會和途徑。例如,學生可以通過在線平臺參與討論、分享自己的觀點和想法,從而培養(yǎng)批判性思維和合作精神。此外,教師還可以利用信息技術工具開展個性化教學。在信息技術的輔助下,教師可以根據(jù)學生的不同需求和能力設計個性化的學習方案,能夠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
(三)信息素養(yǎng)的提升
信息素養(yǎng)是指個人獲取、評估和有效使用信息的能力。在運用信息技術優(yōu)化高中語文閱讀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和學生都需要提升自己的信息素養(yǎng)。對于教師而言,他們需要學會使用各種信息技術工具,如電子白板、在線資源、教學管理系統(tǒng)、人工智能技術等,以提高教學效率和質量。教師還需要具備評估和選擇教學資源的能力,能夠從海量信息中找到適合自己教學目標和學生需求的資源。對于學生而言,他們需要具備有效搜索和評估信息的能力,能夠識別信息的真實性和可靠性,并通過信息整合,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資源。此外,學生還需要學習如何利用信息技術工具進行探究式學習和合作式學習,以提高信息獲取和處理的效率。總之,教師和學生都應當提升自身信息素養(yǎng),從而推動高中語文閱讀教學活動的智能化、現(xiàn)代化發(fā)展。
四、高中語文閱讀信息化教學策略
(一)建立學習資源庫,提升閱讀質量
建立學習資源庫是優(yōu)化高中語文閱讀教學的一種有效策略。通過建立學習資源庫,教師可以收集、整理和管理大量的教學資源,如名師講解、經典教學案例、詩詞鑒賞、作業(yè)設計等,從而為學生提供豐富的閱讀材料,滿足不同學生的閱讀需求,逐步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閱讀習慣。具體來說,教師可以利用學習管理系統(tǒng)(LMS)或在線教育平臺建立一個專門的資源庫,將收集和整理好的資源進行上傳和管理。學生可以隨時訪問和利用這些資源。同時,教師可以將資源以鏈接、文件或嵌入式多媒體的形式添加到在線課程中,供學生自主學習或作為課堂輔助材料使用。此外,教師還可以積極搜索和收集與課程內容相關的多媒體資源,包括經典文學作品、歷史事件、文化背景等。例如,在學習人教版高一語文必修上冊第六單元《拿來主義》時,教師可以收集關于魯迅先生的文學作品資源及其生平事跡介紹的視頻、音頻等,讓學生的學習不止于教材內容。這種方式有助于拓寬學生的知識視野,促進學生閱讀能力的提升。同時,為了保證學習資源庫的完整性和全面性,教師還需在資源庫中建立分類系統(tǒng),如根據(jù)不同的主題、文本或學習目標,或按照文學流派、時代背景、作者等進行分類,將收集到的資源進行整理,并建立一個清晰的分類系統(tǒng)。當學生需要查找相關的學習資源時,便可直接登錄資源庫,通過輸入關鍵詞檢索快速查找所需資源。為了滿足不同學生的閱讀學習需求,教師還可以根據(jù)不同學生的學習需求和能力水平,在資源庫中嵌入大數(shù)據(jù)模塊和智能化模塊,通過智能算法向學生提供有針對性的資源推薦。針對有文學創(chuàng)作技巧學習需求的學生,教師可以推薦相關的視頻講解或作家的采訪錄像。在智能技術的輔助和教師的引導下,學生能夠迅速找到學習與閱讀的方向,從而更好地選擇適合自己的閱讀材料。學習資源庫應以共建、共享為原則,因此,教師要引導學生積極參與資源共享,讓他們成為資源庫的貢獻者和受益者。在學習資源庫中,學生可以分享自己搜集到的優(yōu)秀資源或自己撰寫的評析文章,其余學生登錄學習庫便可查閱并與資料上傳者或創(chuàng)作者展開交流。這樣可以促進學生之間的交流和合作,提高整個資源庫的質量和可持續(xù)性。
(二)利用多媒體技術,拓展教學資源
在高中語文閱讀教學中,信息技術的巧妙應用能有效提升教學質量。目前,多媒體技術是被廣泛應用的技術之一,將其融入高中語文閱讀教學,有利于拓展教學資源,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在課堂上,教師可以利用圖片、音頻、視頻等多媒體資源為學生提供更加生動、多樣的閱讀材料,為學生設計精彩紛呈的閱讀活動。與此同時,教師還可以借助多媒體技術,為學生展示對于課文的不同角度的解讀,以此激發(fā)學生的興趣,拓寬他們的閱讀視野。以人教版教材為例,在學習高一語文必修下冊第七單元《紅樓夢》閱讀教學時,教師可以先讓學生在課堂中講述其所知曉的與《紅樓夢》有關的故事,以此了解學生對這一經典作品的了解程度。而后,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設備,為學生播放《紅樓夢》中的經典劇情片段,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還可以使用多媒體資源展示相關古代建筑的圖片,讓學生通過視覺感受古代社會的文化氛圍,進一步理解小說中的情節(jié)和人物形象。此外,利用多媒體資源,教師還可以為學生提供對教材內容的多維度解讀。在高中語文閱讀教學中,閱讀不僅僅是指學生對文本的理解,還包括了學生對文本相關的背景知識、文化內涵等的理解。只有這樣,才能提高教學資源的利用價值,促進學生閱讀理解能力的有效發(fā)展。例如,現(xiàn)代經典文學作品之一《茶花女》是高中必讀名著。為了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興趣,提高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在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播放與《茶花女》相關的音頻劇或視頻片段,讓學生聽到和看到不同的演繹版本,從而深化學生對文本的理解和思考。最后,利用多媒體資源還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學習主動性。教師通過多媒體呈現(xiàn)閱讀材料,可以為學生提供更具吸引力和互動性的學習體驗。例如,在學習古詩詞時,教師可以選擇配以動畫、配樂等形式的詩歌視頻,讓學生在欣賞詩歌的同時感受詩詞的意境,獲得美的享受,進一步培養(yǎng)他們對詩歌的興趣和熱愛。由此可見,教師在閱讀教學過程中充分利用多媒體資源,不僅能夠豐富教學內容,還可增強學生的主動性和參與度,從而提高閱讀教學效果。
(三)融入微課教學,提升學習效率
在高中語文閱讀教學中,為了全方位培養(yǎng)學生的文化素養(yǎng),提高其閱讀能力和理解能力,教師應積極轉變教學觀念,提高自身信息素養(yǎng),巧妙應用多種信息技術開展教學活動,促進學生的高效學習。目前,微課受到了廣大教師的關注與青睞。這一教學方式基于信息技術,由教師根據(jù)教學內容設計五分鐘左右的微課視頻,視頻中會呈現(xiàn)教學的重點、難點、學習任務、目標等內容,讓學生以自主學習的方式進行閱讀,從而實現(xiàn)高效學習。
比如,在教學人教版高一必修上冊《沁園春·長沙》時,教師就可以應用微課開展教學活動。《沁園春·長沙》是毛澤東的經典作品之一,也是高中語文課程中的重點篇目之一。在上課前,教師可以在互聯(lián)網(wǎng)上收集與之相關的名師講解資源,再結合班級學生的具體情況,融入個人講解片段,將其整合成完整的微課視頻,供學生進行課前預習。在視頻中,教師可向學生介紹詩歌背景、作者、意義等相關知識。視頻可以包含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等多種形式的教學資源,以便更好地引導學生理解詩歌的內涵和情感。同時,在視頻中,教師可以添加一些提問或互動環(huán)節(jié),促進學生進一步思考和理解教學內容。例如,“回憶以前學過的《沁園春·雪》,說出這兩首詞作的背景。”“作者站在橘子洲頭,看到了哪些景物呢?這些景物有哪些特點?”在微課教學中,教師還可以利用網(wǎng)絡資源,為學生提供更多的閱讀材料和解讀資源。例如,教師可以在微信公眾號、貼吧等社交媒體平臺分享與詩歌相關的文章、圖片、音頻或視頻等資源,幫助學生深入了解該作品。同時,教師也可以引導學生進行互動交流,或者通過在線論壇、博客等形式進行文本解讀和討論。另外,教師還可以通過語音合成軟件、閱讀器等輔助教學。語音合成軟件可以將文字轉換成語音,由人工智能朗讀詩歌,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詩歌中的情感表達;閱讀器可以支持對閱讀速度、字體大小和背景顏色等的個性化設置,有助于提高學生的閱讀效率和舒適度。通過這種方式,能有效提高語文閱讀教學效率,讓學生在自主學習的過程中,掌握詩歌的重點內容,進一步體會作者所表達的思想感情,從而激發(fā)學生熱愛祖國、熱愛家鄉(xiāng)的情感。
五、結束語
綜述,在高中語文閱讀教學中運用信息技術,符合新課程標準要求,能夠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教師應當以身作則,不斷提高自身的教學能力和信息素養(yǎng),同時,教師應當轉變教學觀念,重視對信息技術的應用。在實踐中,教師可借助信息技術為學生建立學習資源庫,利用多媒體技術拓展教學資源,同時,還可融入微課教學,促進學生的主動學習,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如此,方能逐步增強學生的閱讀能力和理解能力,發(fā)展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
作者單位:孫萍 泗水縣第二中學
參考文獻
[1]徐芳.高中語文利用信息技術優(yōu)化閱讀教學效益的有效策略[J].中國現(xiàn)代教育裝備,2023,(08):41-43.
[2]陳 芳.利用信息技術促進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策略探究[J].求知導刊, 2017(32):43.
[3]陳亮.核心素養(yǎng)導向下的高中語文古詩詞教學研究[J].中學生作文指導, 2019,(23):185-186.
[4]周鳳飛,秦婉文.落實核心素養(yǎng) 優(yōu)化高中語文古代詩歌教學效果[J].進展:教學與科研,2021,(04):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