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農村小規模學校的英語教學面臨多重挑戰,影響學生學習效果和學校整體教學質量。主要問題包括:師資力量薄弱,許多學校缺乏專業英語教師,甚至由其他科目教師兼職授課,教學效果不佳;學生視野狹窄,缺乏真實語言環境,學習興趣和認知度低;學生對新事物接受較慢,英語作為外語容易使學生產生畏難情緒;小規模班級人數少,合作學習和互動教學難以實施。針對以上問題,本文提出了一系列對策,包括提升教師專業能力、利用多媒體資源豐富教學內容、優化課堂方法,以及通過信息技術開展遠程教學,旨在提高教學質量,促進農村教育均衡發展。
關鍵詞:農村小規模學校;小學英語教學;師資力量;教學策略;信息技術
作者簡介:張成,甘肅省環縣環城鎮龔淌小學。
一、引言
近年來,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推進,農村小學英語教學逐漸受到關注。農村小規模學校英語教學面臨許多特殊挑戰,制約了農村地區教育的整體質量。
首先,農村學校普遍缺乏教育資源,尤其在師資和教學設施方面存在較大短缺。由于地理位置偏遠,專業英語教師難以引進,現有教師普遍缺乏系統的英語教學知識和技能,導致教學效果不理想,部分學校甚至由其他科目教師兼任英語教學。同時,許多農村學校缺乏必要的教學工具和多媒體設備,加大了教學難度。
其次,農村學生生活環境封閉,視野較窄,接觸外界信息的機會有限。與城市學生相比,農村學生缺乏真實的語言環境,缺少日常英語互動的機會,嚴重影響了他們的語言感知能力和學習動機。長期封閉的環境不僅使得學生的英語成績不高,也讓他們在未來的學習和工作中處于劣勢。
再次,農村學生的新事物接受能力較弱,英語作為外來語言,容易使學生產生畏難情緒。在缺乏語言環境和學習動力的情況下,學生對英語學習普遍興趣不足,教師需付出大量精力去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還要面對如何有效傳授基礎知識的挑戰。在一些貧困地區,學生的學習條件不佳,使得英語教學推進難度較大。
此外,農村小規模學校的班級人數普遍較少,有的班級甚至只有一兩名學生。這使得合作學習和課堂討論等常規教學方式難以實施。學生之間缺少交流和競爭,課堂氛圍沉悶,進一步抑制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參與度。
在這種情況下,研究農村小規模學校的英語教學現狀顯得尤為重要。通過深入分析教學中的問題,可為政策制訂提供依據,促進教育資源的均衡分配,提升農村地區的英語教學水平。本研究旨在為教師提供具體、可行的教學策略和方法,包括加強教師培訓、合理利用信息技術及優化教學方法,以逐步改善農村學生的英語學習體驗,推動教育公平的實現。
二、農村小規模學校英語教學現狀分析
農村小規模學校的英語教學面臨諸多挑戰,主要包括師資力量不足、學生視野有限、缺乏語言環境、學生新事物接受能力較差、合作學習困難以及優秀學生外流等問題,下面對這些問題進行深入分析。
(一)師資力量不足或專業性不強
師資力量不足是農村學校的普遍問題,尤其是在英語教學領域。許多偏遠和經濟欠發達地區的學校缺乏英語教師,甚至由其他科目教師兼職教授英語,導致教學質量不高。兼職教師通常缺乏系統的英語學習經歷,無法靈活調整教學方法,教學內容難以深入。同時,教學資源不足,教師的專業發展和培訓機會較少,影響其英語教學素養的提升。
(二)農村學生視野有限,缺乏語言環境
與城市學生相比,農村學生缺少多媒體資源、英語角和互聯網等接觸英語的途徑,日常生活中幾乎不使用英語,這使得他們的語言感知和應用能力較弱。大多數學生認為英語僅僅是應試科目,缺少對其實際用途的理解和興趣,英語學習逐漸機械化,導致學習效果不佳。
(三)接受新事物能力較差
英語與漢語差異較大,農村學生接觸英語的機會少,學習過程中容易產生抗拒心理。許多學生英語基礎薄弱,學習中感到困難,缺乏信心,甚至對新知識產生抵觸情緒。教師在授課時常需重復講解,因而降低了教學效率。
(四)學生人數少,合作學習困難
農村小規模學校班級人數較少,部分年級甚至只有一兩名學生。人數少使得小組合作、角色扮演等互動性強的教學活動難以展開,課堂氣氛較為沉悶,學生的學習興趣難以激發,缺少競爭和相互促進,整體學習成效較差。
(五)優秀學生外流
部分家長選擇將成績較好的孩子轉到城市或更大規模的學校,導致農村小規模學校生源稀少,教學氛圍不佳。留下的學生大多是成績相對較低或家庭條件較差的學生,進一步增加了學校的教學難度,形成了惡性循環。
綜上所述,農村小規模學校英語教學面臨師資匱乏、學生視野狹窄、語言環境缺乏、學習興趣低、合作學習困難和優秀學生外流等多重挑戰。要解決這些問題,除提高教師的專業素質、增加培訓機會外,還需加大農村教育資源的投入,改善英語學習環境,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通過多方協作,逐步提升農村英語教學質量,縮小城鄉教育差距,為農村學生創造更多發展機會。
三、教材策略研究
在農村小規模學校的英語教學中,教材策略的選擇和優化至關重要。為提升教學質量,關鍵策略包括教材的選擇與適應性、內容本土化、多媒體資源的有效利用等方面。
(一)教材選擇與適應性
農村學生的英語基礎和認知水平普遍較低,教材應符合學生的實際生活經驗和認知特點。貼近學生生活的簡單、實用的教學材料有助于增強學生的理解力和學習興趣。例如,應避免復雜的學術詞匯或抽象內容,改用與學生生活密切相關的主題,如家庭、日常生活和自然現象等,使學生更易接受和掌握。這種方法不僅幫助學生快速積累詞匯,還能提升英語學習的實用性,增強學生的學習自信。
(二)教材內容的本土化
由于農村學生的生活經驗與教材中城市化、國際化內容存在差距,教師可以通過適度本土化來彌補這一文化隔閡。例如,將旅行對話場景改編成農村集市或農事活動,使學生能將所學英語知識應用到熟悉的生活情境中,提高學習的趣味性和實用性。此外,教師可鼓勵學生用英語描述日常生活,如農田作物或鄉村節慶活動等。這樣的本土化策略,不僅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抽象概念,也培養了學生的英語實踐應用能力。
(三)多媒體資源的有效利用
針對英語語言環境的缺乏,教師可有效利用多媒體資源。通過播放英語教學視頻,教師可以為學生創造生動的語言學習環境,多媒體能夠呈現英語母語者的語音、語調和肢體語言,提升學生對英語的感知能力。例如,通過播放適合農村學生的英語動畫或教學短片,學生可在視覺和聽覺的雙重刺激下模仿和理解英語表達。這不僅豐富了課堂內容,還有效彌補了課堂互動的不足。
四、教學實施過程
農村小規模學校英語教學面臨諸多挑戰,為提升教學質量,教師需在教學設計、課堂互動、信息技術運用以及個性化教學等方面采取策略。
(一)教學設計
教師應根據農村學生的特點,制訂提高學生基礎英語能力的教學計劃,采用循序漸進的方式,從簡單的詞匯和句型開始,逐步引導學生掌握復雜的語言結構。由于學生基礎較弱,教學設計應注重“減負增效”,避免一次性教授過多內容,確保學生理解和掌握。教師還應靈活調整教學節奏,及時根據學生反饋調整難度,增強教學的針對性。
(二)課堂互動策略
農村學校班級人數較少,教師可通過增加師生互動來解決互動不足的問題。課堂上可采用問答、角色扮演等多樣化互動形式,鼓勵每個學生參與,增加語言運用的機會。通過角色扮演等真實情境練習,學生能熟悉日常對話中的英語表達,體驗語言實際應用的樂趣,提升語言表達能力和自信心。
(三)利用信息技術開展遠程教學
農村學校的英語師資力量薄弱,教師的英語專業水平有限,因此可以借助互聯網技術開展遠程教學,通過網絡課程、直播和視頻資源使學生接觸到高質量的教學內容。教師可利用教育平臺播放名校教師的授課視頻,或組織學生參與在線學習社區,拓寬學生的學習視野,讓學生獲得與城市學生相同的優質學習資源,有效提升英語學習的質量和效果。
(四)針對學生的個性化教學
小班教學的優勢之一在于教師可以為每個學生制訂個性化的學習計劃,根據學生的學習進度和個體差異,靈活調整教學內容和難度。教師可以按學生水平劃分學習小組,分別設計適應不同組別的學習任務。針對學習能力較強的學生,可安排閱讀或寫作任務以挑戰其思維;針對基礎較弱的學生,則著重鞏固詞匯和句型,確保他們不掉隊。這種個性化教學方式能幫助學生在自己的節奏下取得進步,充分發揮小班教學的優勢。
綜上所述,通過優化教學設計、增加課堂互動、合理利用信息技術和實施個性化教學,能夠顯著提升農村小規模學校的英語教學質量。這些策略不僅能幫助學生克服英語學習中的困難,還能有效彌補教學資源的不足,為學生提供更多學習機會,進而提升其語言能力和學習興趣。
五、結語
本文深入分析了農村小規模學校英語教學現狀,并針對存在的問題提出了多項改進策略。首先,針對師資力量不足這一問題,農村學校應通過加強教師培訓和遠程教學的方式來提升教師的專業水平,解決專職英語教師匱乏的問題。其次,信息技術的有效利用能夠拓寬學生的英語學習渠道,通過多媒體資源和網絡課程,營造更豐富的語言環境,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語言應用能力。此外,由于農村學校學生人數較少,教師可以采取個性化教學策略,充分利用小班教學的優勢,關注每個學生的學習需求,提供更有針對性的指導和輔導。這種靈活的教學方式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提升整體教學質量。
未來的研究和實踐應進一步探討如何改善農村學校教學條件,為農村學生創造更好的學習和發展機會。這不僅有助于縮小城鄉教育差距,也為農村學生的英語學習提供了更多的發展空間。
參考文獻 :
[1]吳遠青.“雙減”背景下中小學英語教學提質策略研究[J].湖北成人教育學院學報,2024(4):51-56.
[2]曹沛琳.生成式人工智能對中小學英語教學的影響研究[J].中國新通信,2024(10):185-187,4.
[3]王敏.英語學習活動觀下中小學銜接教學的循證研究:以一次課題研討課磨課為例[J].基礎教育論壇,2024(9):72-74.
[4]鄭鴻穎,李珊.中小學英語教學中促進思維品質發展的研究綜述[J].英語學習,2024(3):4-11.
[5]王春花.“雙減”背景下的中小學英語教學銜接策略[J].學苑教育,2024(9):13-15.
[6]左苗苗.課程思政下中小學思辨英語課程發展與教學實施[J].惠州學院學報,2024(1):74-79.
[7]王勤梅,楊保坤.一體化視角下大中小學英語教師課程思政教學能力內涵及發展路徑研究[J].英語教師,2024(2):71-74.
[8]王星,楊星,李孟倩,等.城鄉中小學英語課堂教學對比探析[J].大學,2023(S1):164-166.
[9]賈永飛,姚練梅.中小學英語詞匯教學有效對策的探究[J].求知導刊,2023(30):80-82.
[10]章光瓊.數字技術賦能中小學英語教學的特征及模式創新[J].教師教育論壇,2023(10):6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