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上元(南京市玄武中等專業學校 江蘇 南京 210000)
(1)職業體能在職業教育中作用凸顯。
根據《國家中長期人才發展規劃綱要》的要求,我國高素質、應用型、技能型人才占技能勞動者的比例將大幅上升,國家對職業教育越來越重視,現代社會對人才的要求也相應提高,除了專業技能,行業必備的職業體能和身體素質也成為重要因素。
(2)青少年體質健康水平亟待提升。
2016 年10 月中共中央、國務院頒布了《“健康中國 2030”規劃綱要》,綱要指出要推進健康中國建設,提高全國人民的健康水平。大、中、小學生是國民的重要組成部分,青少年強則國家強,青少年健康則國家健康,青少年是國家未來建設的主力軍,是實現中國夢的中堅力量。而當前中小學生存在體質不佳、健康水平不高等現象,因此青少年健康水平亟需提升。全國第六次學生體質健康調研結果顯示,近20 年我國學生部分體能素質指標持續下降,視力不良率和肥胖率居高不下。
(3)后疫情時代教育理念的變革。
2020 年,新型冠狀病毒在全世界范圍內爆發,疫情影響了以往常態化的生產和生活,使得大眾對健康的價值重新審視,同時也倒逼教育理念變化和教育內容更新,迫使教師改變了傳統的教學方式,學生更新了已有的學習方式,獲取知識的途徑多元化。
(4)中職學生嚴重缺乏體育鍛煉。
中職學校現面臨著體育氛圍不足、室內體育場地設施不足、學生體育鍛煉動力不足、網絡電子產品使用率過高等情況,加強體育課與其他專業課的融合,針對各專業未來職業的特點,開發實用性體育課程,培養學生職業崗位所需的身體素質,推動他們養成身體鍛煉的習慣。
(5)健身類APP 豐富了教學資源。
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各式網絡教學產品層出不窮,為現代化教育提供了極大便利,移動互聯網技術的手機運動健身類APP 設計更加自主化、人性化,發展勢頭迅猛,健身類APP 軟件在體育教學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1)職業學校重視學生的職業發展,由于專業的特殊性,職業學生還需具備基本的職業體能,若不同類別運動課程在提升身體素質上的作用有所差異,則可以結合不同的專業需求,設置不同的課程安排,在提高身體素質上,更好地符合職業體能的需要;
(2)優質的體育課還可以提高學生的體育知識水平,發展學生對職業活動有益的相關運動技能,提高社會適應能力,同時培養學生終身體育意識;
(3)通過研究還可針對學生體測數據統計的分析結果,為不同專業的體育課程設置提供參考價值和借鑒經驗。
習近平總書記在國際互聯網大會上的有關講話中指出,我國計劃于“十三五”時期大力實施“網絡強國”戰略,推進互聯網技術全面發展,并借助云計算、大數據等相關技術,加快社會各大行業的相關改革進程,催生新空間、新局面,帶動傳統行業的發展與變革。各個行業在發展中引入互聯網技術,已經成為社會發展的一大趨勢。
何坤著重分析了互聯網時代高職院校體育教學模式的發展現狀,并根據體育教學事業的根本目標及相關宗旨,基于高職院校的視角針對在高職體育教學模式中出現的問題,從充分利用教學資源、實現師生有效互動、完善相關平臺建設三個方面探究了解決問題的對策,以期進一步提升高職院校體育教師的教學質量。
頡小文立足于“互聯網+”時代背景下職業教育發展的新形勢,分析了軟性資源在職業教育體育教學改革中的作用,并從信息化網絡課程建設體系、體育教學信息資源庫、教學信息資源共享機制、體育教學師資隊伍體系等方面就優化資源配置進行了探討。
彭曉倩等人對某高職院校近4 年的體質測試成績進行了數據分析。結果表明,女生體質測試成績明顯優于男生,男生成績最差的項目為引體向上,不及格率連續4 年達到了80%以上,女生成績最差項目為仰臥起坐,不及格率連續4 年達到了30%以上。在此基礎上提出了通過體質健康數據采集、分析和干預來提高學生的體質健康水平。
張江龍以黔東南民族職業技術學院200 名女大學生為實驗對象應用實驗、數理統計等方法就學校體育教學干預策略對大學生的體質健康影響情況進行分析對比討論,結果認為學校體育教學干預策略對大學生的身體形態影響不大,但能夠促進大學生肺活量的增加。采用體育教學干預策略和傳統體育教學都能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但教學干預策略更加有效、明顯,尤其在柔韌、腰腹肌力量和耐力素質方面提高更顯著。
劉桂芳對河南省部分中等職業技術學校學生參與體育鍛煉活動量和心理應對方式及體質健康的現狀進行調查,研究發現:中等職業技術學生參與體育鍛煉活動量、心理應對方式存在性別差異,且男同學的體育活動量大于女生,女同學更傾向于采用“幻想”、“求助”的應付方式;不同體育鍛煉量對體質健康的影響存在差異性,中等體育鍛煉量有助于身體健康的提高。
李勁從運動健身類APP 使用的受眾的動機入手,運用文獻資料法、邏輯分析法、問卷調查法、數據統計法等,研究運動類APP 用戶的使用動機,旨在從引致需求的角度推進運動類APP 的科學發展。
包佶從中職學生課外體育活動的現狀入手,對當前中職學生課外體育活動的監督方法進行研究,提出了通過APP 手機健身軟件來監督中職學生課外體育活動的方法,并通過實際案例有力地證明了運動檢測APP 所帶來的實際效益發現APP 健身軟件在中職學生課外鍛煉監控中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
楊慧燕、張程就運動類APP 在校園應用的條件進行分析探討,試圖將運動類APP 引入湖南省高職體育課外鍛煉的管理中,以期為進一步完善高職體育課與課外鍛煉的契合提供思路。
孫夢陽在論述當下體育教學過程中存在問題的基礎上,從發揮監督作用、發揮激勵作用、發揮傳播作用、發揮交流作用、發揮推動作用五個方面入手,探討如何在中職體育教學中合理運用手機健身軟件,以提升中職體育教學效果。
華文娟通過訪談來搜集高職學生健身類APP 的使用現狀和特點,探索如何通過優化健身類APP 的使用來強化高職學生對運動健身的重視,提高他們的身體素質。
莫月紅采用問卷調查和深度訪談相結合的方式對浙江省大學生健身類APP 使用行為、接觸動機與使用滿足、存在問題幾個維度進行調研。
綜上所述,全球疫情的大背景下,身體健康已成為重中之重,全民健身也掀起了一股熱潮,科學鍛煉,終身鍛煉已達成共識。信息化時代的到來為教學提供了極大的便利,獲取資源的途徑日益增多,傳統的體育課堂體育教學目標、內容、方法等都在改革與創新,更新教育理念和教學內容對中職學生體質健康狀況非常重要。運動APP 豐富的課程設置和人性化的功能設計,是體育課堂上非常好的輔助教學資源,好好加以利用對提高教學效果,增進體能,提高中職學生肺活量、心血管系統機能起到良好的效果。以上研究中采取不同方法提高學生身體素質的文章較多,運動APP 較少,理論性的文章較多,基于數據對比研究的文章較少,缺少數據支撐,有待進一步具體研究。
本文以一年級學生為研究對象,每節課上有計劃地增加Keep 運動課程,包括有氧、塑形、克萊特跑等作為關鍵詞搜索課程,并鼓勵學生課下打卡練習。關注學生運動前后的體質健康變化,找出不同課程影響學生體質健康的規律,以及對學生不同身體素質影響程度研究。根據數據變化的結果,針對本校不同專業,增加不同的Keep 運動類課程,能夠更好地增強學生的身體素質,強化職業體能。
(1)根據教育部、國家體育總局頒布的《學生體質健康標準》中的相關測試方法及要求,對一年級學生進行體質健康測試,項目為身高、體重、肺活量、坐位體前屈、立定跳遠、仰臥起坐、50m、引體向上(男)、800m(女)、1000m(男)。對數據進行分析,查看數據是否正態分布,組間同質;
(2)根據學校專業設置情況,3 個系部中每個系部挑選1個自然班作為受試班級,2 個班級作為對照班,對3 個班級實施運動干預,有計劃地在體育課中增加Keep 運動類課程,干預時間為一年,要求各教師新增的教學內容保持進度和內容一致,減少人員實施帶來的誤差。6個對照班級,按照原定的教學計劃進行;
(3)一年后再次進行體質健康測試,對學生各項身體指標進行數據分析,不同組別之間是否存在顯著性差異,作為前測數據留存;將2022 年的測試數據與2021 年的數據進行對比,查驗是否有顯著性差異,得出實驗干預結果。
(1)熱身環節12min 跑步體驗課跑代替普通慢跑。
(2)主體環節。
①增加身體訓練模塊
HIIT 站立燃脂挑戰、突擊減脂訓練、馬甲線養成、氣質肩背塑造、俯臥撐挑戰。
②體能環節增加心肺練習
心肺改善、心肺功能激活。
(3)放松環節。
①適當延長放松時間。
②拉伸課程系統化。
全身拉伸、跑后拉伸、下肢拉伸、跑前熱身。
表1 顯示了所有項目的測試數據包括前測和后測,實驗組109 人,對照組208 人,其中800m、仰臥起坐測試主體是女生,實驗組72 人,對照組142 人,1000m、引體向上測試主體是男生,實驗組37 人,對照組66 人。經檢驗,組間同質。

表1 測試項目結果描述
測試數據經檢驗不符合典型的正態分布,所以均值±標準差僅能一定程度上給予參考作用而非統計學效力。
從兩組比較的結果上看,實驗組在肺活量、立定跳遠、坐位體前屈、仰臥起坐、引體向上5 個項目的后測數據均比前測數據增加,成績提升,50m、800m、1000m 數據降低,速度加快,總體來說,8 項測試內容均有進步;對照組只有1000m 的數據是有改善情況,其他項目的沒有改善反而略有退步。
整體數據表明:實驗組的運動效果優于對照組,采用健身APP 運動課程對中職生體質健康有非常大的促進作用。
中職學生在體育鍛煉中表現欠佳,整體情況相對較差,存在較多不及格的情況,并且大多數學生的測試結果與標準成績之間有明顯差距。
影響中職學生體育鍛煉的因素中,怕累、不肯吃苦,運動技能知識匱乏是比較重要的因素,挖掘深層次的原因可能有自我效能感較低、體育鍛煉行為感知障礙,要改變這一現狀,要從多個維度著手,個體、家庭及學校因素對青少年體育鍛煉行為具有復雜的交互影響。學校自然環境支持能在提升父母自主支持水平的基礎上,激發青少年鍛煉認同、內部動機、鍛煉承諾,進而促進青少年體育鍛煉,更易提升初中生的鍛煉認同水平。
在這種大環境下,要發揮學校的功能,注重學校體育課程的作用,本研究進行的運動干預,實驗組有比較大的進步空間。
健身APP 可以記錄運動健身數據,提供運動學習指導,還有一定的社交功能,在體育鍛煉中能夠起到促進作用,本研究使用到的Keep App,致力于提供全面的運動方案,能夠滿足多方位的運動需求,在每種運動方案下,提供動靜態配圖+文字講解、語音提示、音樂功能,且大量課程可免費獲取,為本研究提供了良好的軟件支持。在本研究中對中職學生體質健康的從課內課外2個方面共同促進產生影響。
在體育課堂上運用到的Keep 課程分別從不同的角度,豐富和拓展了體育課的上課內容。
熱身環節12min 跑步體驗課跑代替普通慢跑,從時間上,相比于其他班級的2 圈慢跑的慢跑熱身,延長了跑步的時間;在強度上,法特萊克跑環節采用了變速跑的形式,對心肺功能有更強的刺激;在跑步氛圍上,全程采用語音講解+提示,配合音樂跑的節奏指導,12min 的課程不再枯燥無聊,在心理上更加愉悅;在優越感上,手提音箱、語音指導跑完全程,會受到同場其他班級的關注,學生在跑步過程中能夠產生較強烈的優越感和自信心,即使中途偶有堅持不下去的想法,也在同伴的共同參與和鼓勵、同場圍觀的壓力中抵消。體能環節增加心肺練習心肺改善、心肺功能激活,在一次次堅持中,心肺功能得以全面提升,長跑項目成績提高較為明顯。
主體環節增加身體訓練模塊,HIIT 站立燃脂挑戰、突擊減脂訓練、馬甲線養成、氣質肩背塑造、俯臥撐挑戰課程的引入,從身體的不同部位,有目的性地開展身體練習,強化局部力量,對引體向上、仰臥起坐和立定跳遠有較好的干預效果;燃脂和減脂的訓練對調動全身大肌肉群、增強心肺功能有顯著作用。
放松環節適當延長放松時間,拉伸課程系統化,不再是簡單的幾個動作草草結束,而是通過全身拉伸、跑后拉伸、下肢拉伸、跑前熱身等課程,樹立起拉伸的重要意識,教會學生正確的拉伸方式,對柔韌性有較大的提升,坐位體前屈的測試成績有所提高。
從體育課堂中的學生反應、接納程度、課程的熟練程度來看,大多數學生都能夠跟隨Keep 課程的語音提示,完成課堂教學內容,且課程內容的安排一直在動態調整,學生也沒有表現出枯燥無味、不厭煩的情緒,而是充滿了期待。
從干預效果上看,不同課程內容確實會對中職學生體質健康結果產生影響,且是多方面、又有側重的。教師可有偏向地選擇課程內容,對某些薄弱項目做出專門練習,從而提高成績。在不同專業上,除了一般運動能力外,也可有選擇地提高專項能力和職業能力,全面提高核心素養。
課上表現出的對體質健康的影響,闡述了做了比不做會更好,但更深層次是在于對中職生的體育鍛煉行為做出根本性的改變。當課上的學習內容和學習方式發生變化后,直接影響到課后的表現和學習自主性。段鈺瑩指出,為了提升中職學生的課外體育活動參與度、體質健康水平以及健康相關生活質量,必須通過滿足學生的自主性、能力和關系需求,促進中職學生向內部動機轉化的過程。
從Keep 課程的特點上看,在增加運動樂趣、傳授運動知識、提供運動指導上都有不錯的功效,也是學生樂于接受的原因,對學生課后體育活動的開展可能會有幫助,進而產生體育鍛煉行為的改變,這也是培養終身體育意識的重要途徑,符合《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的要求。
實驗結果表明,Keep 運動課程對提高中職學生的體質健康有促進作用,背后的原理也值得深入探討,總結出共性和個性,更好地為中職體育教學服務。本研究的數據分析結果僅從均值和標準差的角度上分析,還不夠具體、充分,有待進一步細致分析。本研究沒有對學生進行心理測評,調查學生課后的鍛煉行為和心理問卷,是本研究中的不足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