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人工智能、“互聯網+”等時代背景,如何提升德育課程感染力、吸引力,以增強德育實效,是德育課程建設正在面臨的重要課題。中央工藝美術學院附屬中學(以下簡稱“工美附中”)從協同育人入手,在上好國家規定的道德與法治、思想政治課的基礎上,積極構建基于家校社協同育人的德育課程體系,以促進學生的健康成長。
堅持素養導向,構建校本德育課程體系
2016年,教育部公布了《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研究成果,明確學生適應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工美附中堅持素養導向,結合辦學實際,注重將家庭、學校、社會資源融入課程體系建設之中,形成了基于家校社協同育人的德育課程體系。
1.模塊化推進,覆蓋六大核心素養
學校逐步構建了由培根鑄魂、明德修身、守法依規、啟智潤心、實踐力行5大模塊、25個主題、25門課程組成的德育課程體系。五大模塊的德育課程強化對學生人文底蘊、科學精神、學會學習、健康生活、責任擔當、實踐創新六大素養的培養。例如,在人文底蘊方面,學校結合美術特長學生特點,開設了“從藝術+到藝術家”“美術思維與藝術素養”等課程,將藝術家、高校教師等優質資源引入課程,引領學生拓寬藝術視野,厚植人文情懷,提升審美情趣。
2.階梯式開展,符合學生年齡特點
學校依據學生的年齡特點,設計了不同年級的德育階段目標,搭配相應的德育課程,加強價值導向。例如,初一年級的德育課程目標為“規范行為與習慣養成”,初二年級的德育課程目標為“珍愛生命與學會尊重”,初三年級的德育課程目標為“責任意識與樹立理想”。依據不同學段學生的認知特點和實際需求,選擇適合的德育內容,形成德育課程的縱向銜接,實現學生的階梯成長。
發揮陣地作用,豐富德育課程實施舉措
學校在構建家校社“三位一體”協同育人體系時,努力整合家校社三方面的資源,明確家庭德育、學校德育和社會德育之間的關系,做到內在貫通,外在聯結。工美附中積極構建“德育共同體”,以學校教育為核心,以家庭教育為基礎,以社會教育為補充,豐富德育課程實施舉措。
1.創新機構設置,凝聚育人合力
學校以學生的健康成長為中心,在原有行政管理職能部門體系的基礎上,創新打造“未成年人關愛保護服務中心”,實現了學校管理的“雙螺旋”結構。為了滿足學生全面發展的需求,學校從學習指導、課后服務、心理健康指導、體育健康指導、德育課程、家庭教育指導、勞動教育、藝術教育、預防校園欺凌、營養餐管理、家校社協同育人等多方面,建立相應專題辦公室,實現了跨部門、家校社聯動,助力學生的健康成長。特別是,學校專門設立的家校社協同育人辦公室,將優秀的家庭、社會教育資源引入學校,使德育課程的建設與實施再上新臺階。
2.打造育人隊伍,拓展教育資源
學校作為育人的主陣地,在建設新時代德育隊伍時,既要充分發揮本校教師的力量,也要將家長以及專家、學者等納入育人隊伍之中;既注重發揮單個教師的專業能力,又要強化教師之間的合作。在策劃“勞動創造”主題的德育課程時,學校開展了多學科教師聯動的教學活動,生物老師為學生講解蔬菜的相關知識,勞動教師帶領學生到校內勞動教育基地進行蔬菜采摘,美術教師組織學生以蔬菜為主題進行創意設計和繪畫,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
在課程資源方面,學校積極挖掘家庭教育資源,開設家長講堂,邀請優秀畢業生家長分享家庭教育經驗。學校在“國家安全”主題德育課程中,組織學生圍繞經濟安全、政治安全、金融安全等方面,進行國家安全主題繪畫作品的創作。學校還組織學生參加區級國家安全主題繪畫展覽,并向市民宣傳國家安全知識。學校與社會積極攜手,為學生提供了學以致用的寶貴機會,提高了學生參與德育課程學習的熱情。
動態監測課程,構建多元課程評價體系
依據教育部頒發的《中學德育大綱》《中小學德育工作指南》等政策文件,學校高度重視德育課程的評價改革,注重過程化、多元化課程評價,以評促教,以評促學。
1.構建多元評價體系
學校將教師、社會機構人員、家長、學生納入評價主體,構建多元評價體系,力求科學、全面地評價德育課程實施情況。無論是課程的實施者,還是學習者,或是觀摩者,都可以參與到德育課程的評價過程中,更加科學、客觀地進行課程質量監控。學校還為教師、家長、學生、專家等制定了不同的評價表格,以更加清晰地呈現課程評價意見。
2.實施多種評價方式
學校開展德育課程評價時,注重采取調查問卷、訪談、成果展示等多種方式,了解學生參與德育課程的真實情況。例如,在“身心健康”主題的德育課程上,學校會綜合考察學生參與心理活動、體育活動的情況,全面評價學生課程學習情況。學校特別注重運用成果展示的方式,進行德育課程評價。例如,組織學生進行“環境保護”主題德育課程的學習時,學校鼓勵學生通過海報設計、拍攝短視頻等多種方式,進行學習成果展示,激發了學生參與德育課程學習的熱情。
構建并實施基于家校社協同育人的德育課程體系,是指在堅持以學生發展為中心的理念下,將學校、家庭、社會緊密聯系起來,共同參與育人過程的實踐。未來,學校將不斷總結基于家校社協同育人的德育課程體系的建設與實施經驗,讓德育課程建設與時俱進,不斷創新,為學生的長遠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本文系北京市教育科學“十四五”規劃2021年度校本研究專項課題“基于家校社協同育人的德育課程體系構建的實踐研究——以工美附中為例”(課題編號:CDBA21075)的研究成果
編輯 _ 董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