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玉波
在黨的二十大擘畫的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宏偉藍圖中,建設教育強國已經從教育的價值愿景,上升為實現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支撐和關鍵因素。建設教育強國,要堅持對外開放不動搖。高等教育要根據國際形勢發展變化,不斷完善對外開放戰略策略,加強同世界各國的互容、互鑒、互通,統籌做好“引進來”和“走出去”兩篇大文章。
隨著世界格局和國際體系深刻調整,國際形勢進入劇烈的動蕩變革期,全球人才培養鏈、科技創新鏈面臨重構,教育合作呈現區域化、陣營化趨勢。謀劃推進教育對外開放要以中國為觀照、以時代為觀照,依托優勢、著眼特色,差異化拓展高等教育國際化發展進路,充分發揮“一帶一路”重要載體作用,深耕“魯班工坊”等品牌項目,積極穩妥推進中國教育“出海”。
留學帶動的中外人文交流,包括教育領域的國際交流與合作,在促進文明互鑒和民心相通方面發揮著重要的影響作用。要積極實施新時代“留學報國”行動,深化國家公派出國留學體制機制改革,建設留學人員綜合服務平臺,不斷健全“平安留學”工作機制。要努力打造“留學中國”品牌,優化來華留學生層次結構,吸引海外頂尖人才來華留學,讓全球數千萬漢語學習者成為中華文化的認同者和中國人民的好朋友。
建設教育強國的一個重要標志就是有效利用世界一流教育資源和創新要素,使我國成為具有強大影響力的世界重要教育中心。要聚焦世界科技前沿和國內薄弱、空白、緊缺學科專業,同世界一流資源開展高水平合作辦學,把質量高、符合需要的“引進來”。要支持港澳高校設置新型研究機構或與內地高水平大學共建研究院,進一步推動海南在教育現代化區域創新試驗上先行先試,打造新時代中國教育開放發展新標桿。
隨著綜合國力的不斷提升,中國在國際組織中發揮的影響力越來越大。在此背景下,要更加積極統籌參與并主導設立教育類國際組織、學術聯盟、論壇,打造國際高影響力期刊,發布權威指數和報告。要大力培養掌握黨和國家方針政策、具有全球視野、通曉國際規則、熟練運用外語、精通中外談判和溝通的國際化人才,推動“中國智慧”“中國方案”走出去,不斷提升我國在全球教育治理中的引領力和規則制定權。
(作者系中國高等教育學會會長,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教科文衛委員會副主任委員,教育部原黨組副書記、副部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