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圓圓 徐挺
提起出國留學,很多家長首先會想到孩子的安全問題。對于身處國內的家長們來說,對于國外的很多事情是通過網絡了解的,而網絡上時常會有一些安全事件的報道,涉及槍擊、流浪漢、歧視、毒品、賭博等多個方面。這些消息的傳遞,常常讓家長們對于是否還要支持孩子留學心存疑慮,更讓孩子已經在外的留學生家長們心驚膽戰。
中國的社會治安從世界的視角來說是非常好的,所以在安全事件的預防和處理上,學生們難免重視不夠、經驗不足。因此,在準備出國留學時,準留學生們有必要給自己上一堂“安全教育課”,從心理上重視安全問題,為未來的安全保駕護航。在本文中,筆者結合在國外觀察到的留學安全事件,為學生們總結了一些有針對性的安全生活建議。
警鐘長鳴,做好留學安全準備
近年來,在各種新聞報道中,常有關于留學生在外發生安全事件的信息傳遞,雖然這些事件大多屬于非正常的個案,但個案也是有一定代表性的,所以學生們有必要對此提高安全警惕性。但同時,有了很多安全事件的集中報道后,人們也會對國外安全環境的理解產生偏差,而拋開這些事件的發生概率來談留學安全也是不科學的。
其實,每個國家與城市的安全系數是不一樣的,發生安全事件的類型也有所不同,因此學生在對安全事件的預防中,要有不同的準備與對應策略。在不同的時間與不同的地區,安全事件發生的形式是有差別的,比如會與戰爭或政治變動等因素相關。世界上沒有絕對安全的地方,只有警鐘長鳴、做好規避安全事件的準備,才能更好地保護自己。
牢記報警電話與重要聯系方式
每個國家的報警電話都是不一樣的,學生在出國前要了解留學目的地國家的報警電話。除了牢記報警電話的號碼,還要了解報警電話的接線方。比如,澳大利亞的緊急電話是000,撥通之后你需要告訴智能機器接線員你需要的緊急服務類型(police,fire或ambulance),如果對方沒有得到正確引導,可能會導致報警失敗。
一般而言,學生在遇到緊急情況時,有可能會出現“大腦一片空白”的情況,而且英文也講不清楚了,這時可以聯系我國駐外使領館,或者聯系可靠的朋友幫忙代為處理。雖然我國駐外使領館的工作人員人手有限,而且都有各自的工作,但他們對于中國公民的求助都會及時伸出援手,會非常熱心地幫助在外的中國學子。
在國外選擇安全的社區居住
記得在海外留學時,我們同一屆的博士同學到我們住的地方聚餐時,非常羨慕我們居住地周邊的環境。因為,他們居住地的附近有紅燈區,晚上回去時曾被醉漢搭訕過。因此,建議留學生在租房子前,要去就讀學校的國際學生交流中心咨詢,向有當地生活經驗的工作人員請教,盡量選一個相對安全的住所。
筆者當年就是這樣做的。記得學校熱心的工作人員直接在地圖上做了標記:哪些區域犯罪率較高,哪些區域居民矛盾頻發,哪些區域酒吧賭場集中,哪些地方交通不便需要駕車出行,這對我們的租房選址有了很大的幫助。在一些國家,政府網站也會定期公布當地行政區域的犯罪率信息,這也可作為買房或租房的一個重要參考指標。一般而言,國外房價較高的富人區偷盜發生率比較高,房價相對便宜的區域矛盾事件比較多發,中產人群集中居住的區域相對比較安全。
生活規律,保證正常的作息
不論在哪個國家,到處都有不安全的地方。尤其是在某些特定的時間段,學生不要在不該出現的特殊場所附近出現,這將是對自己非常好的保護。
一般而言,學生來到異國他鄉,身處新的環境,最好與大多數人的作息與活動安排保持一致。如晚上的酒吧和賭場附近,醉漢與賭徒會時常出現,是一個很大的不安全因素,一定要遠離。上學與放學時,要選擇人比較多的道路,而且最好與同學結伴而行。這些人們在國內就一直遵守的安全法則,在國外同樣適用。到了國外面對新的環境,大家要有從零開始的心態,切不可大意馬虎。
謹慎交友,學會拒絕不良邀請
留學生在海外,面對陌生的環境,最容易交到的朋友是和自己一樣的“新人”,因為這樣能夠切身體會彼此的感受和憂慮,容易有共同的話題。但對于做好安全防范這件事來說,兩個“新人”遇到的困難,也許只會加倍。因此,主動結交生活經驗豐富、家庭幸福美滿的當地人,會有助于學生快速了解當地情況,有效規避風險。一般而言,從在當地長期居住并有穩定工作的居民那里,可以獲得很多實用的生存法則,除了安全隱患的預防外,還包括很多生活小常識,比如到哪里買性價比高的家具、哪些餐館比較經濟實惠等。
人和人的相識不僅僅靠緣分,很多情況下是有一些內在的需求與聯系的,不是主動出擊交到的一定是好的朋友,但對于被動交往的人確實應提高警惕。在身邊的同學中,有人陷入了“名媛圈”的騙局,也有人借著朋友壯膽踏足賭場酒吧最終沾染上毒品被迫中止學業。在異國他鄉有幾個朋友互幫互助是很好的,但要學會選朋友,學會拒絕不良邀請,面子是留給要面子的人的。還有,就是朋友之間盡量不要有金錢的借貸關系,之前很多留學生之間的矛盾都是因此發生的。
外出少帶現金,穿著最好低調
在國外,中國人給人的印象是比較喜歡帶現金出門的,這也導致很多不良分子盯上了中國人。因此,希望更多的國人在國外可以少帶現金,這也是對自己一種很好的保護。但在國外,使用信用卡也要多注意,因為國外的信用卡盜用事件時有發生。在國外,一旦發現銀行發來的信息里有可疑支出,應立刻致電銀行詢問清楚,必要時要凍結賬戶進而追回損失。
同時,留學生在外要做到不貪小便宜,也不要為他人進行支付,消費時要量入為出,這些財務細節方面的好習慣,會幫助大家省去很多麻煩。另外,學生在沒有足夠強大的自我保護能力時最好不開豪車,也不要經常穿戴奢侈品出入高檔消費場所,這些行為會引起一部分人的嫉妒心,從而導致豪車被劃、有人尾隨入室搶劫、被詐騙組織視為攻破對象等,留學生在外出行時應盡量低調。
尊重文化差異,不碰交往底線
留學生交往中很多矛盾的發生,是因為對你而言的“理所當然”,對于另一個文化體系的人而言就是底線。倘若因為自己不知情觸碰了他人的底線,要及時溝通,即所謂“不知者無罪”,告訴他人自己無意冒犯,只是之前不知道,以后會注意,并真誠地進行道歉,這樣一般都能得到對方的諒解。
反之,當我們自身的底線被別人挑戰時,也需要第一時間告訴對方我不喜歡這樣,請停止這樣做,不要礙于面子忍氣吞聲,人到忍無可忍時常常會做出一些很不理性的極端舉動。有時,自己感覺到被“歧視”,也許是源于人們的溝通不夠與相互間的不了解,在能夠保護好自己的前提下,通過有效的溝通很多矛盾是可以化解的。當然,世界各地都有好人與壞人,真的遇到壞人,切記不要招惹并盡量遠離,必要時要及時報警。
遵守法律法規是對自己的保護
學生在國外,如遇到當地的法律法規與我國的法律法規有沖突,要按照最嚴格的一方來遵守。對于留學生來說,除非是攻讀法律相關專業的,不然熟知當地的法律法規是件非常煩瑣的事情,但那些和我們生活息息相關的法律法規是需要提前了解清楚的。
例如當地的交通規則,英國、澳大利亞等國都是右駕,而且有明確的讓車規則,而且澳大利亞很多地方沒有紅綠燈,而是設置環島解決交通問題,因此對于環島的進出規則必須了解。另外,在進行一些新的嘗試之前,也要充分了解相關法律政策。例如美國的持槍政策,哪些州可以合法持證持槍,持槍證是否各州通用等。在一些國家,賭博和吸食某些毒品是合法的,但在中國是不合法的,學生最好按照中國的法律法規來要求自己,以免養成習慣后回國難以自控進而觸犯法律。
常和家人朋友及學校老師聯系
如今,高科技犯罪的手段日趨多樣化,留學生群體被犯罪嫌疑人盯上的案例時有發生。留學生在異國他鄉求學,遠離家人及自己曾經熟悉的環境,與當地人的關系相對淡漠,很容易成為網絡詐騙的實施對象。
對此,海外留學生應經常與家里人聊天,互相通報近期學習生活情況。另外,留學生盡量不要在公共社交媒體暴露個人隱私,所有的親密關系都要在私下進行交往,這些都會對杜絕網絡詐騙有一定的作用。留學生出門在外,除了自己要預防網絡詐騙,還要時常提醒在國內的家人與朋友,不要因為自己而誤入網絡詐騙的陷阱。
做充分的準備,做最壞的打算
安全生活與控制風險,是人們終生都要面對的重要課題。很多家長抱怨孩子出國學壞了,殊不知可能不是國外的環境使他們變壞了,而是因為出國是他們第一次獨自面對社會,經歷的也是一種前所未有的特殊考驗。在國外,沒有家長的幫助指導,孩子的控制風險能力需要接受真實殘酷的考驗。
人們不可抱有僥幸心理,運氣常常是會降臨在有準備的人的身上的,無論是學習還是生活,學生要盡量做到自己能做到的最好,在做決定和面臨困境時,先做最壞的打算,問問自己能不能接受最壞的結果,然后再做最終的決定,在這樣做了之后會發現生活和學習都會從容很多。人在慌張的時候,往往就是禍事來臨的時候,正所謂“福無雙至,禍不單行”,安全無小事,對此大家應以最謹慎的心態來預防,盡量不要讓自己陷入慌張的境地,有效避免不安全事件的發生。
留學的意義不僅限于學習知識,也是很多學生接觸社會、學會在社會中立足的一個重要過程。在這個關鍵的時刻與過程中,保證安全是非常重要的。希望本文能夠給每一個留學在外和即將留學的學子一個安全留學的參考。
(本文作者胡圓圓系慈吉教育集團副董事長;作者徐挺曾在澳大利亞留學,其間擔任阿德萊德大學校務委員會成員,同時兼任阿德萊德大學學生會執行董事和阿德萊德大學學生學者聯誼會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