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靚宇
[摘要]? 更好滿足農村消費升級需求,進一步激活農村大市場,是促消費擴內需的重要抓手。而農村寬帶網絡基礎設施是促進農村居民消費的基本條件。寬帶等網絡設施對于提高農村居民收入水平、降低消費交易成本、緩解農村居民流動性約束產生積極影響。以互聯網促進農村消費,要加快農村寬帶網絡基礎設施建設,拓寬農村居民增收渠道,提高農村居民消費能力,加快電子商務入鄉進村,激發農村居民消費潛力,著力培養農村地區電商人才。
[關鍵詞]? 互聯網;農村消費;農村電商
[作者單位] 首都經濟貿易大學經濟學院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要把恢復和擴大消費擺在優先位置。農村地區居民的消費具有很大的提升空間,而互聯網對刺激農村消費、優化消費結構發揮著重要作用。中國互聯網信息中心公布的數據顯示,我國農村現有3.09億網民,互聯網普及率59.2%。2023年7月,國家發展改革委《關于恢復和擴大消費措施》指出,要通過完善農村電子商務和快遞物流配送體系促進農村居民消費?;ヂ摼W的快速發展使農村居民的消費不再局限在特定的時間和空間,各類商品都在線上購買,不僅提高了農村居民消費的絕對數量,而且進一步優化了消費結構。可以說,互聯網的快速發展對農村居民的消費影響是多方面的。
互聯網對促進農村居民消費的積極作用
提高農村居民收入水平。互聯網的發展需要完善的寬帶等網絡基礎設施支撐,而農民通過寬帶能夠輕松獲得市場信息,學習現代科學技術,提高生產效率。同時,通過互聯網及時掌握就業創業信息,增加就業機會,從而快速提高農民工資收入、經營收入水平,繼而提升消費能力。根據恩格爾定律,收入增加使衣、食、住等必需品消費占總消費量的比重會下降,非必需品消費比重上升。一旦消費的基本需求得到滿足,人們則要尋求更高層次的情感滿足。因此,完善的寬帶網絡設施是提高農民收入,促進農村消費結構升級的有效途徑。
降低消費交易成本。隨著互聯網在農村地區的普及,通過電子商務完成消費交易已被越來越多的人采用。電子商務突破時空限制,而且信息公開透明,不僅節約了時間,也減少了交易環節,達到省時省力省錢的直接效果。具體來看,互聯網下,農村消費者不再局限于消費場所,而是可以通過電子商務平臺搜索所需商品,從而降低了交易和消費成本。同時,電子商務有效解決了買賣雙方信息不對稱問題,讓消費者線上“貨比三家”,直接降低了消費鏈之間的交易成本。此外,許多電子商務平臺為消費者提供的“運費險”,不僅極大地降低了農村地區購買商品的交易風險,而且促進了交易數量的增加。筆者調研發現,在國內電商平臺上,農村居民生產生活所需的用品大都可以買到,幾乎可以滿足農村居民的所有消費需求。除此之外,旅游、保健和教育等服務型消費也是應有盡有。互聯網帶來的消費便利性也使農村居民在滿足了生產生活資料的基本消費需求后,將更多的時間和金錢用于發展型和享受型消費,從而促進了消費的增長和消費結構升級。
緩解農村居民流動性約束。流動性約束是指居民暫時沒有可消費的資金儲蓄,且沒有恰當的途徑獲取額外的資金,從而不得不減少消費。寬帶網絡設施建設促進了互聯網的發展,繼而緩解了農村居民的流動性限制,使他們可以從容計劃未來的可支配收入,這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他們的消費習慣?;ヂ摼W催生的第三方支付手段和工具使借貸更加便利,從而緩解了農村居民的消費流動性約束。根據流動性約束理論,無論消費者是在當期還是在預期的未來面臨流動性約束,他們都會保持低水平的消費。一方面,當消費者無法獲得信貸時,他們會減少當期消費;另一方面,他們預期到未來會出現信貸約束時,為了降低未來的不確定性,會減少消費,增加儲蓄。寬帶等互聯網基礎設施建設促進數字普惠金融的發展,一定程度上緩解了信貸約束問題,從而刺激農村居民超前消費,促進農村居民消費總量并改善其消費結構。
互聯網促進農村居民消費的建議
加快農村寬帶網絡基礎設施建設,拓寬農村居民增收渠道。要認真落實數字鄉村建設決策部署,扎實推進信息進村入戶工程、數字農業建設和“互聯網+”農產品出村,加快推進農村地區光纖寬帶等信息基礎設施建設,持續推動新一代信息技術與農業全產業鏈深度融合和應用,深入推進農業農村大數據資源應用,不斷強化數據對管理決策的支撐,促進農業數字化轉型。從而推動農村產業發展,努力增強農民增收技能,拓寬農民增收渠道,不斷提高農民收入水平和消費能力。
加快電子商務入鄉進村,激發農村居民消費潛力。2023年8月,商務部等9部門聯合印發的《縣域商業三年行動計劃(2023—2025年)》提出,建立縣域統籌,以縣城為中心、鄉鎮為重點、村為基礎的農村商業體系,以供應鏈、物流配送、商品和服務下沉以及農產品上行為主線,以數字化、連鎖化、標準化為方向,進一步推動資源要素向農村市場傾斜。因此,要加快完善縣鄉村電子商務和快遞物流配送體系,建設縣域集采集配中心,推動農村客貨郵融合發展,大力發展共同配送、即時零售等新模式,推動冷鏈物流服務網絡向鄉村下沉。要不斷健全縣鄉村物流配送體系,發展即時零售、共同配送等新模式,創新消費場景,激發消費潛力。
著力培養農村地區電商人才。暢通農村電商發展“最后一公里”,就要抓住電商人才培養這一關鍵,從促進人才返鄉就業創業、本地人才掌握電商技能兩方面雙向發力。一方面,要吸引更多人才返鄉。許多年輕人熟悉社交網絡,具備學習電商技能的良好基礎,還有的農民工長期在外務工,具備相關經驗和技能。要將有返鄉意愿的人才召回鄉村,匹配電商就業創業崗位;另一方面,要大力培育本地電商人才。要幫助有學習意愿的本地農民樹立互聯網意識,幫助他們掌握電商就業創業技能,幫助農村居民掌握必要的上網技能,促進農村消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