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燕
伴隨新課改的進程持續推進,生本教育理念在教學實踐中的應用引起人們的廣泛關注。因此,教師需重視生本教育理念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活動中的應用。筆者針對生本教育理念下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策略進行了深入研究,談談具體的做法。
杜威在“新三中心論”中指出,教學要以兒童為中心,以經驗為中心,以活動為中心。因此,杜威的經驗哲學視野下兒童智慧閱讀操作體系的建構要回歸文化之本,在整合多元化教學內容的過程中引領學生全面學習、深入學習、融合學習,助力學生綜合素養的有效提升。這里的智慧閱讀可以以摘抄的方式進行,在指導學生摘抄優美語句的過程中將閱讀落到實處,通過進一步引領學生品析摘抄的優美語句,并在融入生活的活學活用的口語化練習中讓閱讀內化為學生的一種能力,讓實踐融合為學生的一種素養。
例如,在閱讀教學的單元文本設計中,統編教材的編者就綜合考慮了文本的教育價值,一是從精讀課文出發,突出單元重點目標,在常規化和個性化學習的融合中梳理和整合教學內容。如在對《鄉下人家》畫面的想象和畫面主要信息的提煉中,教師要引領學生定位某一處景致,通過個性化解讀和品析,深化閱讀學習和體驗,在學寫和仿寫景致的語用練習中鍛煉語用能力。二是從略讀課文出發,在安排不同類型課文的過程中推進文本閱讀和習作閱讀的整合,既避免了習慣思維的約束,又在多元化教學內容的融入中為文本學習注入了活力?!度绿一ㄋ返淖髡撸陨⑽幕墓P觸為學生呈現一幅魅力十足的三月風光圖,以桃花水為源,將春天美好的姿態一點點展現出來,尤其是其中結構的安排和情感的表達為學生打開了一片新的天地。閱讀這篇文章,學生認識到散文化的寫作手法可以呈現另一種不同的表達效果,尤其是以段落的方式定格不同的畫面,“春天的豎琴”“春天的明鏡”,讓讀者在聽覺和視覺的不同感受中體會風格迥異的畫面。三是從課外閱讀出發,學生通過主動閱讀、合作閱讀、互動閱讀,交流閱讀的快樂,推進知識的累積,深化口語表達能力的提升。在課外閱讀的安排上,教師要引領學生結合單元文本的主題去閱讀相關的作品,從寫作手法、藝術表達方式等領域去體會不同作品的創作風格,在品析關鍵語句中解讀作者的思想情感,感受風景的獨特和畫面的和諧,體會至真至純的鄉景鄉情。
在作文教學中,教師需要合理設置教學內容,給學生提供生動、有趣的教學資源,吸引學生的作文學習興趣,提高作文教學的效果。雖然小學語文教學中作文教學是重點內容,但是從教材中的作文教學內容來看,教學資源相對匱乏,教師開展作文教學時,通常只是結合教材中給出的作文寫作要求,帶領學生進行作文題目的分析,然后讓學生自主完成作文的寫作,純理論性的作文教學內容讓教學氛圍變得枯燥,學生的作文學習興趣難以被激發。提升作文課堂教學內容的豐富性與趣味性,是提高學生作文學習興趣的重要因素。教師可以將名著閱讀引入作文教學中,豐富作文課堂教學內容,同時借助名著閱讀的趣味性與生動性,讓學生積極參與作文教學活動,積極學習作文寫作知識。在應用名著閱讀豐富作文教學內容的過程中,教師要精準選擇名著閱讀素材,一方面要結合作文教學的需求,根據作文教學的主題,選擇與作文主題相關的名著閱讀材料,另一方面要考慮學生的認知水平,選擇易于學生理解,且內容有趣,能夠激發學生閱讀興趣的名著素材。
例如,在以“這樣想象真有趣”為主題的作文教學中,教師要求學生能夠在寫作中充分發揮自身的聯想和想象能力,將自己的聯想與想象用精美的語言表達出來,讓別人能夠通過閱讀自己寫的文字了解自己想象出來的事物。這一作文主題的教學,一方面是要訓練學生的想象力與聯想力,另一方面是要訓練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在傳統的作文教學中,教師會直接給學生灌輸這一主題的作文寫作要求,給學生灌輸相應的寫作技巧,告訴學生如何選擇作文的體裁以及應該按照怎樣的順序進行寫作,有的教師甚至會直接拿出幾篇有關想象方面的例文,讓學生模仿寫作。這種教學方式不僅形式枯燥,而且教學資源匱乏,難以打開學生的想象空間,學生的想象力也得不到有效的訓練和提升。根據本節作文課的教學目標,教師再結合學生的興趣特點,可以采用引入名著閱讀的方式來豐富教學內容,借助有趣的名著素材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讓作文教學的氛圍變得活躍。比如,在“這樣想象真有趣”的作文教學中,教師最終選定了《西游記》這一名著素材,因為這部名著中包含了豐富的想象和聯想,教師可以先讓學生了解本次作文寫作的基本要求,再引導學生自主閱讀名著的內容,或者與同學共同完成名著的閱讀,從而能夠整理出在這部名著中作者都從哪些角度進行了想象和聯想,這種想象與聯想有哪些價值,使學生能夠借助名著閱讀準確了解想象類的作文寫作中應該使用哪些表達技巧,提升作文的質量。
相對而言,群文閱讀涉及內容較多,教師上課節奏較快,如果不及時提煉總結,學生很有可能學了之后就忘記了。在具體教學中,教師要做有心人,在群文閱讀教學環節中,及時穿插總結環節,可以是每節課中的課堂總結,也可以是教學環節中的階段性總結,還可以是單元教學中的單元總結,總之,總結提煉無處不在,穿插于教學的每一個環節之中,目的是讓學生能夠及時總結提煉,做到學有所得。教師也能通過課堂及時總結提煉,第一時間掌握學生的學習情況,及時調整后續的教學策略。
這里需要注意的是,針對總結提煉的方法,教師需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在尊重他們主體地位的基礎上,盡可能以多種靈活的形式引導學生進行總結,可以是小組合作,梳理課堂學習成果;也可以是借助問題,通過表格,讓學生結合學習情況進行填寫;也可以是學生創設情境進行表演,等等。教師要把課堂還給學生,根據學生的總結概括情況,進行畫龍點睛的指導,查遺補漏,提升閱讀教學效果。針對“春節風俗”這一群文閱讀,在總結階段,教師可以通過問題支架和表格支架,引導學生進行概括總結。針對統編教材六年級下冊第三單元的群文閱讀,教師可以結合單元主題,引導學生對每篇課文進行總結提煉。通過提煉總結,學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文本的主題,從中產生新的感悟,體驗生活的美好。在這個過程中,學生也能及時對其學習成果和學習方法進行提煉總結,積累閱讀經驗,培養閱讀習慣,提高閱讀能力。
基于此,本文對小學語文高年級個性化閱讀的實踐提出了如上建議,旨在提升個性化閱讀教學的成效,助力學生的個性化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