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松
摘 要:隨著我國城市化進程的加速,城市的面積日益增大,人們的出行范圍也在逐步擴大。汽車作為一種重要的交通工具,它一方面方便了人們的出行,縮短了人與人之間的距離;另一方面也使高速公路上的車流急劇增長,給高速公路的建設帶來了巨大的挑戰。作為高速公路的基礎性設施,服務區承載著多樣化的需求,是體現公路交通文化的窗口。低碳綠色理念下高速公路服務區建筑設計不僅需要滿足使用需求,還必須與周圍的環境相協調,實現與自然的和諧共處。
關鍵詞:低碳綠色理念;高速公路服務區;建筑設計;水循環利用
一、實施低碳綠色理念的社會意義
(一)推動可持續發展
低碳綠色理念強調在發展過程中注重資源的節約和循環利用,這有助于減少對自然資源的開采和消耗,提高資源的利用效率,從而實現可持續發展。通過推廣低碳綠色理念,可以促進社會各界形成共同的發展觀念和行動,推動可持續發展的進程。
(二)促進環境保護
低碳綠色理念強調減少碳排放和保護生態環境,這有助于減少空氣、水、土壤等環境的污染,保護生物多樣性和自然生態系統。通過推廣低碳綠色理念,可以促進社會各界加強環境保護意識,采取積極的行動來減少環境污染,促進生態文明建設。
(三)推動經濟轉型
低碳綠色理念強調發展低碳經濟和綠色經濟,這有助于推動經濟轉型和升級。通過推廣低碳綠色理念,可以引導企業采取更加環保、高效的生產方式,促進產業結構調整和升級,推動經濟向高質量、高效益、低污染的方向發展。
(四)提高生活質量
低碳綠色理念強調以人為本的發展思想,這有助于提高人們的生活質量。通過推廣低碳綠色理念,可以改善環境質量和生活條件,提高人們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質量,同時也有助于增強社會凝聚力和文化自信心。
(五)增強社會責任感
低碳綠色理念強調企業和社會各界共同承擔環保責任,這有助于增強社會責任感。通過推廣低碳綠色理念,可以促進企業加強環保管理,采取更加環保的生產方式和服務方式,同時也可以引導社會各界共同參與環保事業,形成良好的社會風尚和道德氛圍。
(六)促進生態文明建設
低碳綠色理念是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推廣低碳綠色理念,可以促進生態文明建設。通過采取節約能源、減少碳排放、保護生態環境等措施,可以構建一個更加和諧、可持續的生態環境系統,實現人類與自然的和諧共生。
(七)增強國家競爭力
低碳綠色理念是國家競爭力的重要體現之一。在當今世界經濟形勢下,各國都在積極推動經濟轉型和升級,加強科技創新和發展綠色產業。通過推廣低碳綠色理念,可以促進國家加快轉型升級步伐,同時也有助于提高國家整體競爭力水平。
二、當前我國高速公路服務區設計的現狀和特點
(一)服務區布局設計
當前,我國高速公路服務區的布局設計通常根據地理位置、交通流量等因素進行規劃。服務區通常設置在高速公路沿線,方便駕駛員和乘客使用。同時,服務區的布局設計還需考慮與周邊環境相協調,確保服務區的功能性和美觀性。此外,服務區還通常設有停車區、休息區、餐飲區等功能分區,以滿足不同類型的需求。
(二)建筑風格設計
我國高速公路服務區的建筑風格設計通常與當地文化和環境相融合,展現出獨特的美感。建筑風格設計注重實用性和美觀性的平衡,既要滿足功能需求,又要體現地域特色。同時,建筑風格還需與周圍環境相協調,避免破壞景觀風貌。此外,建筑物的結構設計還需考慮抗震、防風等安全因素。
(三)室內裝修設計
高速公路服務區的室內裝修設計需考慮實用性和舒適性。裝修材料的選擇需符合環保要求,同時注重色彩搭配和照明設計,營造溫馨舒適的室內環境。此外,室內裝修還需考慮無障礙設施的設計,方便殘疾人使用。同時,室內裝修還需根據不同的功能分區進行不同的設計,以滿足不同的需求。
(四)公共設施配置
高速公路服務區的公共設施包括休息室、餐廳、廁所等。公共設施的配置需考慮使用者的舒適度和便利性。例如休息室需提供舒適的座椅和良好的通風條件,餐廳需提供多樣化的餐飲選擇,廁所需符合衛生標準并方便使用。此外,公共設施還需考慮無障礙設施的設計和使用者的特殊需求。
(五)人性化服務設計
高速公路服務區的人性化服務設計是提高服務品質的重要手段。人性化服務設計需考慮使用者的需求和體驗,提供便捷、舒適的服務。例如服務區可以提供多種語言的標識和信息提示,提供殘疾人專用設施和服務,提供多樣化的餐飲選擇和個性化的服務體驗等。
三、低碳綠色理念下高速公路服務區的建筑設計要點
(一)進行合理性規劃設計
在建筑的設計過程中,應始終以辯證的觀點去審視整個設計,堅持否定與自我否定的辯證思維,堅持理性設計的原則,更多地去迎合氣候條件與地形特征,順應自然、利用自然。服務區的設計應更加關注理性思維,尊重建筑的理性設計。一是理性分析。在服務區建筑設計中,首先需要進行理性分析,包括對服務區的功能需求、場地條件、氣候條件、交通流線等方面的分析。通過理性分析,可以確定建筑設計的合理性和可行性,避免盲目追求形式而忽略實際需求。二是結構合理。建筑的結構是建筑設計的重要方面,它關系到建筑的安全性和穩定性。在低碳綠色理念下,服務區建筑應采用合理的結構形式,如框架結構、鋼結構等,以減少能源消耗和碳排放。同時,結構的設計也應考慮到環保和可持續性,如采用可再生材料、優化結構布局等。三是空間布局。服務區建筑的空間布局應合理、舒適、高效。在滿足功能需求的前提下,應注重空間的開放性和通透性,避免封閉和壓抑的空間設計。同時,空間布局也應考慮到節能和環保,如合理利用自然光、通風等,減少人工照明和空調的使用[1]。四是細節處理。服務區建筑的細節處理也是體現理性設計的重要方面。例如建筑立面的設計應考慮到材料的選擇和施工工藝的可行性;窗戶的設計應考慮到通風和采光的需要;屋頂的設計應考慮到防水和保溫的需要等。這些細節的處理都應考慮到建筑的實用性和經濟性,避免浪費和不合理的設計。
(二)側重建筑的場所體驗
低碳綠色理念下高速公路服務區的建筑設計還應注重建筑的場所體驗。建筑的場所體驗是指建筑與其周圍環境、空間氛圍以及使用者的交互關系。在高速公路服務區建筑設計中,注重場所體驗可以提升建筑的舒適度和使用功能,同時也可以增強建筑與環境的融合度。一是空間布局與流線設計。服務區的空間布局和流線設計應合理、舒適、高效。流線設計應考慮到司乘人員的行為習慣和需求,提供便捷、舒適的交通流線。同時,空間布局應注重開放性和通透性,避免封閉和壓抑的空間設計。二是室內環境設計。服務區的室內環境設計應注重舒適度和人性化。室內空間應寬敞、明亮,提供舒適的休息和娛樂設施。同時,室內環境應考慮到環保和可持續性,如采用可再生材料、優化室內通風等。三是室外環境設計。服務區的室外環境設計應注重與周圍環境的融合。可以利用當地的自然元素和景觀元素,營造出和諧、自然的氛圍。同時,室外環境應提供便捷的休息設施和公共空間,方便司乘人員休息和交流[2]。四是無障礙設計。服務區的建筑設計應注重無障礙設計,為殘疾人和老年人等特殊群體提供便利的通行和使用條件。例如設置無障礙通道、衛生間等設施,提供便捷的無障礙服務。五是文化元素融入。服務區的建筑設計可以融入當地的文化元素,展示當地的歷史、文化和特色。通過文化元素的融入,可以增強建筑與環境的融合度,提升建筑的場所體驗。
(三)堅持節能減排原則
隨著現代技術水平的進步,新能源越來越穩定,在提供充足的能源的同時,也能夠保護自然環境,減少對資源的消耗。
首先,在建筑材料和設備選擇上,應優先考慮低碳、環保、節能的產品。例如采用保溫隔熱性能好的材料,降低建筑能耗。并且優化建筑布局和朝向設計,可以有效利用自然光和風能,減少人工照明和空調的能耗。例如可以將建筑主朝向設計為南北朝向,以充分利用太陽能,而通過合理的建筑間距和布局,確保室內良好的通風和采光[3]。同時,通過智能化控制系統對建筑內的照明、空調、供暖等設備進行精細化管理,根據實際需求進行自動調節,避免能源浪費。并且智能化控制系統的利用可以對建筑能耗進行實時監測和分析,為節能減排提供數據支持。
其次,在建筑設計中,應優先選擇節能材料和設備。例如采用高效保溫隔熱材料、節能門窗、LED燈具等,以降低建筑能耗。同時,也可以選用高效節能的空調、供暖、通風等設備,減少能源消耗。并且,可以積極應用節能技術,如太陽能利用、地源熱泵、雨水收集利用等。這些技術可以有效降低建筑對傳統能源的依賴,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實現節能減排。
最后,在建筑周圍種植綠色植被和進行景觀設計,可以改善局部氣候環境,降低室外溫度波動對室內能耗的影響。同時,綠色植被也可以吸收空氣中的有害物質,提高空氣質量。
(四)尊重自然環境發展規律
在建筑設計過程中,應尊重服務區的自然環境,避免破壞和干擾周圍的生態系統。可以利用當地的自然材料和景觀元素,使建筑與周圍環境相融合,營造出和諧、自然的氛圍。一是保護生態環境。在建筑設計之前,應對服務區所在地的生態環境進行詳細的調查和評估。了解當地的植被、動物、水源等自然資源情況,并制定相應的保護措施,確保建筑設計不會對生態環境造成破壞。二是融入自然環境。建筑設計應尊重并融入自然環境。通過合理的布局和景觀設計,使建筑與周圍的環境相協調,減少對自然景觀的干擾。例如可以利用地形、植被等自然元素進行建筑設計,使建筑成為自然環境的一部分。三是節約土地資源。在建筑設計過程中,應注重節約土地資源。合理規劃建筑布局,提高土地利用率,減少不必要的土地占用。同時,也可以采用立體綠化等設計手法,增加綠化覆蓋率,改善空氣質量[4]。四是減少能源消耗。建筑設計應注重節能和環保,減少對傳統能源的依賴。通過采用節能材料、優化建筑結構、推廣綠色技術等措施,降低建筑的能源消耗和碳排放。同時,也可以利用可再生能源,如太陽能、風能等,為建筑提供清潔、可再生的能源。五是要考慮自然災害防護。在建筑設計過程中,應考慮到當地的自然災害情況,如地震、洪水等。采取相應的防護措施,提高建筑的抗震、抗洪等能力,確保建筑在自然災害發生時能夠保持安全穩定。
(五)水資源循環利用
在服務區建筑設計中,應注重水資源的循環利用。例如可以設置雨水收集系統,將雨水用于綠化灌溉、沖洗等用途,減少對地下水的依賴。同時,也可以采用節水設備和技術,提高水資源的利用效率。一是雨水收集系統。在建筑設計中,應考慮設置雨水收集系統。通過雨水收集系統,可以將雨水收集起來,經過處理后用于綠化灌溉、清洗車輛等用途。這不僅可以減少對市政供水的依賴,還可以降低水資源的浪費。二是中水回用。在服務區建筑中,可以設置中水回用系統。將生活污水經過適當處理后,用于沖洗廁所、澆灌植物等用途。這樣可以實現水資源的循環利用,減少對新鮮水資源的消耗[5]。三是節水設備。在建筑設計中,應選擇節水型的水龍頭、馬桶等設備。這些設備可以減少水資源的浪費,提高水資源的利用效率。四是灰水回收。在服務區建筑中,可以將灰水回收系統與污水處理系統相結合。將污水中的灰分進行分離和處理,回收其中的有用物質,如磷、氮等,并再次利用。這樣可以實現水資源的循環利用,同時減少對環境的污染。
結束語
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越來越多的人涌入城市,城鄉之間的差距在不斷縮小,汽車的數量也在不斷增加。同時,隨著高速公路的狀況不斷改善,國民生活質量不斷改善,城市間的距離在不斷地縮小,因此高速公路服務區的建設日益受到重視,迫切需要對高速公路服務區進行整修,建立一個低碳綠色理念下的服務化水平高的休息區域。通過建筑設計、景觀設計、能源利用、水資源利用和環保措施等方面的綜合設計,可以打造一個低碳、綠色、可持續發展的高速公路服務區。
參考文獻
[1]陳國瑞.低碳綠色理念視域下的高速公路服務區建筑設計研究[J].工程建設與設計,2022(24):89-91.
[2]張智瑞.低碳綠色理念下高速公路服務區建筑設計的探討[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下旬刊),2020(06):101-102.
[3]陳燁,解俊海,李偉,等.多元轉型背景下生態審美型高速公路服務區設計構想[J].城市建筑,2023,20(19):57-60.
[4]陶建華,方媛,戎成乾,等.地域文化視野下合肥高速公路服務區設計策略分析——以“交投杯”概念方案設計競賽三等獎作品為例[J].安徽建筑,2023,30(06):25-26,48.
[5]彭亞濤,池雪雷,閻西康,等.高速公路服務區低碳設計指標體系及應用研究[J].交通企業管理,2022,37(05):56-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