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思政是指在高等教育中,將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專業課程教學,通過課程教學實現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課程思政強調教師在傳授專業知識的同時,重視對學生思想道德素質的培養,使學生在掌握專業技能的同時,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念。而非物質文化遺產(簡稱“非遺”)是指由各民族人民世代相傳,并視為其文化遺產組成部分的各種社會實踐、表演藝術、節慶活動、傳統知識和技能以及相關的工具、物品、手工藝品和文化空間等。作為中華民族的寶貴財富,非遺融入藝術設計教學能夠幫助學生在藝術創作中傳承和弘揚民族文化,增強文化自信。同時,通過藝術設計的形式,學生能夠直觀理解和體驗非遺的內涵,從而在潛移默化中接受思政教育,形成積極向上的價值觀念。由此可說,非遺融入藝術設計教學是課程思政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實現文化傳承與創新的有效途徑。
課程思政的核心特點
一、寓德于課
課程思政最主要的特點在于寓德于課,即在課程教學的全過程中融入德育元素,實現對學生全方位的教育。此種教育模式強調教師在傳授專業知識的同時,更應注重學生道德品質的培養以及社會責任感的塑造。通過課程思政,教育不再局限于知識的灌輸,而是擴展到對學生人格的塑造和價值觀的引導,使學生在學習知識的同時,能夠內化為個人的道德行為和社會責任感,從而達到知識與道德并重的教育目標。
二、人文立課
課程思政強調每一門課程都應承載人文精神,通過教學活動傳遞對人類生存意義和價值的深刻關懷,旨在培養學生的家國情懷,以及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認同和踐行。因此,課程思政具有人文立課的核心特點,即在課程教學中深入挖掘和強調人文素養的重要性。通過人文立課,學生不僅能夠學習到專業知識,更能深刻理解人文知識的重要性,從而在個人成長和專業發展的過程中,形成全面的人文素養和正確的價值取向。
三、價值引領
課程思政的價值引領特點主要是指教師在教學中,通過將思想政治教育的元素融入各類課程中,對學生的正確三觀進行塑造和引導。教師應通過具體的教學內容和方法,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而不是單純灌輸抽象的理論知識。價值引領特點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注重引導學生思考和辨析,使學生能夠在多元價值觀念中做出正確的選擇,形成獨立思考和判斷的能力,最終實現自我價值。
課程思政背景下非遺融入藝術設計教學的必要性
一、有利于傳承非遺
在課程思政背景下,非遺融入藝術設計教學,能夠實現對非遺的活態傳承,并充分激發學生對非遺技藝的興趣。通過實踐體驗傳統手工藝的魅力,學生能夠擁有對技藝的熱愛和尊重。藝術設計教學還能夠提供互動平臺,促進非遺傳承者與學生之間的知識和技藝傳遞。在此種教學模式下,非遺技藝的核心技術和文化精神得以保留和傳承,同時也能夠為學生提供將傳統與現代結合、創新發展的機會。通過藝術設計,學生能夠深入理解非遺的價值和意義,從而在藝術創作中自覺融入和傳播文化元素。如此,不僅有助于非遺的保護和傳承,也能夠為藝術設計教育注入新的生機與活力,實現文化與教育的雙贏。
二、有利于增強文化自信
現代社會,傳統文化面臨著被遺忘的風險,尤其是在全球化和信息化的浪潮中,年輕一代可能更容易受到外來文化的影響,從而忽視本土文化的獨特價值。而在課程思政背景下,通過將非遺融入藝術設計教學,不僅有助于學生深入理解傳統文化的價值,而且能夠增強學生對本土文化的認同和自豪感。非遺所蘊含的獨特藝術和審美觀念,能夠激發學生的創造力,引導其創作出具有個性和民族特色的作品。學生不僅能夠學習到藝術設計的專業技能,更能通過實踐體驗和創作過程,對傳統文化擁有深刻理解。此種深入的文化體驗和創作實踐,有助于學生建立起文化自信,認識到自己作為文化傳承者的責任和使命,從而增強文化自信。
三、有利于強化思政教育
在課程思政的框架下,非遺融入藝術設計教學不僅有助于學生對傳統文化的深入理解,而且能夠強化思政教育。通過藝術設計的實踐,學生能夠將傳統文化的精髓與現代設計理念相結合,創作出既具有民族特色又符合現代審美的藝術作品。此種結合不僅能夠激發學生的創造力,還能夠引導學生對傳統文化擁有深刻的理解和認同。在這一過程中,學生能夠學習到將文化自信轉化為藝術創作的動力,從而在藝術創新的過程中延續中華民族的精神血脈。如此,學生便能夠在藝術設計的實踐中,潛移默化接受思政教育,形成積極向上的價值觀念,最終實現個人價值與社會責任的統一。
課程思政背景下非遺融入藝術設計教學的策略
一、完善課程設計,與學生生活交叉
課程思政背景下,要想將非遺有機融入藝術設計教學中,高校應注重強化對相關課程的合理設計,以保證教學效果,使得學生提升綜合能力。在此過程當中,高??梢栽O立專門的非遺課程,讓學生對相關理論加以掌握,吸引其學習的興趣。在此基礎上,可以將非遺與藝術設計的實踐課程進行整合,讓學生在實踐中體驗并應用非遺的藝術元素。而在完善課程設計中,也需要注意,需要與學生的生活有更多的交叉融合,使得學生能夠將非遺與學生的日常生活緊密聯系起來。如,高??梢曰诜沁z的保護與傳承,設置《傳統手工藝與現代設計》課程,該課程旨在讓學生通過實際項目來學習和應用非遺。課程可以邀請非遺傳承人進校園,與學生進行面對面的交流和指導,讓學生在實際操作中學習傳統技藝。在課程設計中,教師應注重引導學生思考非遺與現代生活的聯系。學生可以嘗試將傳統刺繡技藝與現代服裝設計相結合,創作出既具有民族特色又符合現代審美的服飾,進而使得非遺與學生生活緊密相連,不僅提升學生的藝術設計能力,也加深其對非遺的認識和理解,在專業技能培養的同時,注重學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和文化自信的培養,使學生在藝術創新的過程中自覺傳承和弘揚民族文化。
二、應用在線資源,創新教學的手段
非遺與藝術設計教學融合,發揮課程思政的育人效果,需要教師以傳統教學形式為基礎,利用現代信息技術,開發和整合在線教學平臺和資源,為學生提供豐富的非遺學習材料和互動體驗。通過網絡課程、虛擬現實、增強現實等技術手段,使學生能夠跨越時空限制,身臨其境地感受非遺的魅力。教師可以利用在線討論區、博客、社交媒體等工具,鼓勵學生分享學習心得,進行小組合作,并與非遺傳承人進行線上交流,從而提高學生的參與度。通過創新的教學手段,課程思政與非遺、藝術設計教學的結合將更加緊密,顯著提升教學效果。如,教師在教學時,可以運用多媒體設備,為學生展示京劇臉譜的繪制過程,同時結合歷史背景和文化意義進行講解。學生不僅能夠學習到藝術設計的技巧,還能深刻理解京劇臉譜在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通過觀看視頻,學生可以觀察到藝術家在繪制過程中的細致入微,對色彩、線條的精準把握,從而激發其對非遺的興趣和尊重。此外,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參與線上討論,讓學生分享自己對京劇臉譜藝術的理解和感受,學會將相應元素融入自己的設計作品中。通過互動和交流,不僅能夠加深學生對非遺的認識,還能將課程思政的元素融入藝術設計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文化自信和創新能力。
三、基于館際合作,優化育人的環境
在課程思政背景下,高校應積極構建與博物館、校史館、工作坊和實驗室等文化機構的合作關系,以此作為非遺傳承和宣傳的重要平臺,使得學生接觸到地方文化的展示和創作,為藝術設計教學提供豐富的素材和靈感來源。高校作為人才培養的中心,有責任承擔非遺傳承的任務,將非遺元素融入藝術設計教學中,結合藝術專業和校園文化建設,使學生在學習專業知識的同時,能夠深入了解和體驗非遺。如,高??梢耘c當地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博物館合作,安排學生參觀并學習當地的傳統手工藝,包括剪紙、刺繡等。在參觀過程中,學生不僅能夠觀察到傳統手工藝的精湛技藝,還能通過與手藝人的互動,了解技藝背后的文化故事和歷史意義。高??梢越M織學生參與到博物館舉辦的非遺展覽中,讓學生參與到展覽的策劃、布置和講解工作中,通過實際操作來加深對非遺的理解和尊重。通過館際合作,學生不僅能夠獲得實踐操作的機會,還能在實際工作中體會到非遺的價值和意義,從而在藝術設計教學中自覺融入非遺元素。此種基于館際合作的育人環境優化,不僅能夠豐富課程思政的內涵,也能夠體現課程思政在藝術設計教學中的重要作用。
四、通過以賽促教,提高技能與水平
在課程思政的背景下,非遺融入藝術設計教學應注重理論與實踐相結合,以賽促教是實現該目標的有效途徑。高校應建立非遺傳承與設計專業教學的保障和評價體系,為教學活動提供堅實基礎。在教學過程中,將“傳承、融合、創新”的理念融入課程內容,引導學生深入理解非遺,并鼓勵其參與設計大賽,以此激發師生的創造性和主動性。教師也應注重將傳統文化藝術與現代設計相結合,引導學生從美學角度深入理解文化內涵,從而提升學生審美能力和個性表達。通過競賽促進教學,學生能夠積累實踐經驗,豐富教學內容,提高專業水平,從而實現非遺與藝術設計教學的深度融合。如,學校可以以非遺為主題,組織藝術設計競賽,即“非遺設計挑戰賽”。在競賽中,學生需要選擇一種非遺元素,包括剪紙、泥塑、刺繡等,將其融入自己的設計作品中。通過競賽,學生不僅能夠展示自己的藝術設計才能,還能深入研究非遺背后的歷史和文化價值。在準備參賽作品的過程中,學生需要深入進行市場調研和文化研究,不僅能夠鍛煉設計能力,也能夠增強對非遺傳承重要性的認識。
五、產學研一體化,提升就業競爭力
在課程思政的背景下,非遺融入藝術設計教學,不僅能夠豐富學生的知識體系,還能夠增強其社會責任感。通過將產學研一體化的模式應用于教學中,可以將理論知識與實際操作相結合,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直接接觸非遺,體驗傳統工藝的魅力。同時,通過校企合作,學生能夠參與到非遺的創新設計中,進而提升其實踐能力。此外,通過實地考察和市場調研,學生能夠更深入地理解非遺在現代社會中的價值和市場需求,從而在設計中更好地傳承和創新,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藝術設計專業方向。如此,便能夠促進非遺的傳承與發展,為學生提供更多就業機會,提升其就業競爭力。如,高??梢耘c當地的手工藝品企業合作,讓學生參與到產品的設計和改良中,使學生的作品能夠轉化為市場上的商品,實現非遺的商業價值。同時,企業也可以為學生提供實習機會,讓學生在實際工作中學習非遺的保護和傳承知識,以及相關的市場運作經驗。通過產學研一體化的模式,學生能夠將所學知識與實際需求相結合,提升就業競爭力,同時也為非遺的傳承和發展注入新的活力。
綜上所述,非遺與藝術設計教學的融合,不僅能夠為課程思政教育提供新的實踐路徑,而且能夠實現傳統文化的傳承與發展。通過將非遺融入藝術設計教學,不僅能夠保護和弘揚珍貴的文化遺產,還能夠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實踐能力,使其成為具有社會責任感和文化自信的現代設計人才。
作者簡介:
楊琴,1988年生,女,安徽懷寧人,講師,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藝術設計。本文系安徽省教育廳社會科學項目《基于優秀民族文化傳承的高校設計教育與思政教育融合創新研究》(項目號:SK2020A0288)、安慶師范大學校級教研項目“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室內空間設計》課程教學改革與創新研究”(項目號:2023aqnujyxm30)成果。作者單位:安慶師范大學美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