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鳳珍
摘 要:學會感恩,才懂得珍惜。學會感恩,才懂得回報。因為感恩,才懂得回報父母;因為感恩,當別人需要幫助時才會義不容辭地付出。為此,學校要將感恩教育作為德育教育的切入點,讓學生懂得感恩是做人的道德和修養,通過一系列措施,學生真正領悟感恩的意義,讓感恩成為他們的自覺行為。
關鍵詞:感恩教育;德育;道德修養
只有心存感恩的人,才會懂得去付出及回報。學校舉辦感恩教育活動,將感恩教育作為德育教育的切入點,讓學生懂得感恩是做人的道德和修養。目前我校正在積極營造感恩環境,如校園內建有文化墻,教室里開辟“感恩圖書角”,設立了“身邊處處有恩情”“感恩溫馨語”等欄目;校園廣播站課間播放《愛的奉獻》《說句心里話》《感恩的心》等“感恩教育”類的歌曲,唱響整個校園,唱進學生的心間。為了培養學生的感恩之心,根據班級的實際情況,開展了一系列的教育活動。
一、相繼舉行各種教育活動
1. 為轉變觀念,筆者相繼舉辦了:搜集令父母傷心的典型事例專題展覽、感恩歌曲演唱比賽、感恩詩歌朗誦比賽、感恩名言警句展示會、我心中的感恩故事。
2. 為指導行為實踐,筆者相繼開展了:今天是母親的生日、我最想為母親做的一件事、今天請說感謝你。
3. 為增強教育的時效性,筆者舉行了:孩子我想對你說、媽媽我想對您說等活動。
其實,感恩不需要我們付出太多,不用我們做出什么驚天動地的大事,只要我們在父母勞累后送上一杯熱茶,在他們生日時遞上一張賀卡;在他們失落時奉上一番問候與安慰;只要我們每天平安回家、上課認真聽講、認真完成作業、交出一份讓自己和家長都滿意的答卷,做一個高尚、正直的人,就是對父母、親人和老師最好的回報。
經過一段時間的教育,學生的感恩意識增強了,文明用語多了,學生之間的矛盾減少了,家長也普遍感到孩子脾氣改了不少,長大了不少,懂事多了。一位家長感慨地說:“孩子真的長大了!”她禁不住流下了激動的眼淚。
二、主題感恩教育
在課堂教學中多進行感恩教育,在學校舉辦的主題活動中的教學設計要能夠面向全體學生,真正地打動學生的心。
三月是“感恩做事月”,在“三八”國際婦女節來臨之際,學校為培養學生擁有健康的人格,深化學生的感恩意識,教育引導學生感悟母親的博大胸懷和無私奉獻精神。3月7日,學校少先隊代表馮銳源同學向全體學生發出了倡議,并開展了感恩故事演講比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四、五、九、十月是“感恩行動月”,主要解決實踐問題。五月“學會感恩,熱愛勞動”主題月中,讓學生樹立勞動最光榮的思想,培養學生的勞動意識和勞動觀念,讓學生知道在家應幫家長做力所能及的家務事,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做個愛勞動、懂事的好孩子。同時,學校還結合父親節、母親節開展“做文明小天使,感悟真情”活動。還進行了全校獻愛心捐款活動,把自己的零用錢捐給災區需要幫助的小伙伴,幫助他們重返課堂。
三、點滴關愛,回報感恩之情
“當世界關上了燈,教育便是唯一的光。”這是中國青年報宣傳片《光》中的介紹。
班上一個學生,名叫伍明,這個學生長得牛高馬大的,但脾氣暴躁,經常與同學在學校發生矛盾,且不做作業的情況經常發生,書寫相當潦草,幾乎每天都有任課教師向筆者告狀。于是,筆者便找他談話,希望他能端正自己的學習態度,按時完成并上交作業,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爭取學習進步。他應付性地答應了筆者,但是過了兩天,他又一如既往地重蹈覆轍,毫無長進。此時,筆者心灰意冷,可是冷靜下來想想他畢竟還是孩子,而自己身為一名成年人,是一名班主任,不能遇到困難就退縮,不能因一個后進生無法轉化而影響整個班集體。因此在往后的教育中,筆者給予伍明同學充分的時間,且對其投入了大量的精力,也因此換來他對筆者的信任。由此當他與同學發生矛盾,筆者先是耐心把事件妥善地解決,然后將教育作用發揮到最大化,使得他漸漸與筆者親近;筆者經常與家長聯系,與其相互交流學生在家里、學校的表現,由此和家長達成共識,齊抓共管,迫使他自覺完成作業;筆者還經常向科任教師了解他的學習狀況、上課表現,并與他談心,然后和家長互相交換現階段的學習狀況,表揚學生進步,勉勵其還需更加努力。
面對在父母離異的單親家庭中成長的學生,筆者也觀察了許久,想方設法為他們打開“心結”。筆者邀請班里的單親家庭的學生的父母,特地召開了一個家長會。在會上,筆者真誠地對家長說:“作為孩子的老師,作為孩子的班主任,希望你們要以孩子的幸福為主,不要對孩子不理不睬,放任不管,孩子雖小,但是他們也會思考的。希望你們能與孩子好好談談心,表達你們的愛和希望。”同時,在班里也召開了主題班會,會上又額外介紹了一些單親孩子成功的事例,又向他們訴說了一些完整家庭中也有生活在孤獨寂寞中的孩子的心聲。筆者希望通過這次的班會,家長、學生會對幸福有了不一樣的認識。
在這漫長的教育之路上,我們始終需要愛護學生。
四、在社會中,體驗感恩行動
我們當前社會的主力軍是學生,如今是,未來亦是。因此,我們應該正確引導他們走進成人的世界,力所能及地帶領他們到社會實踐中體驗,郊區的學生可以給他們布置滲透以感恩為主題的作業,利用閑暇時光進行樓道里的清掃和樓梯扶手的清潔。如去敬老院給老人送去愛心和溫暖,給老人家唱唱歌、跳跳舞,讓他們享受天倫之樂;去幫助弱小的人群;去當一名光榮的義工,獻出自己的愛心……社會是學習和受教育的大課堂,在這片廣闊的天地里,我們通過社會實踐磨煉了自己,也希望通過我們的努力為社會盡一點綿薄之力。
學會感恩,才懂得珍惜。因懂得自己生活中擁有的一切都來之不易,才會去珍惜它。學會感恩,才懂得回報。因為感恩,才懂得回報父母;因為感恩,當別人需要幫助時會義不容辭地付出。
然而,要讓學生真正領悟感恩的意義,學會感恩,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它需要長期的思想滲透,不斷地實踐參與進行強化,才能最終成為他們的自覺行為。因此,感恩教育還任重而道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