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小學高年級段正處于小學生閱讀思維活躍的階段。此階段小學生對語言文字有較高的敏感度。構建小學語文高效閱讀課堂能夠快速提升小學生的閱讀能力。本文有效地分析了小學語文高年級的閱讀現狀,圍繞小學語文閱讀構建提出創設閱讀情境,豐富個性化素材,設計學習任務群等策略。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教學;高效閱讀
在課程改革背景下,小學語文課程教學逐漸關注提升小學生的閱讀能力,以促進小學生的全面發展。這種轉變改變了傳統的教學模式,推動了學生掌握閱讀知識、閱讀技能的教學模式,以《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版)》為閱讀課堂改革標準,豐富小學語文閱讀課堂內容,創新語文閱讀方法。在激發小學生的閱讀興趣的同時,也關注小學生的個性發展,提高小學生的綜合素養。
一、小學語文高年級閱讀教學現狀
(一)閱讀教學模式單一
在不斷發展的時代背景下,小學生的閱讀習慣和知識結構發生了較大的變化。然而,在小學語文高年級的閱讀教學中,教師仍然采用傳統的教學模式,并未深入分析當代小學生的認知結構和閱讀基礎。這種教學模式不僅難以提升小學生的閱讀興趣,也難以構建高效的閱讀課堂。小學生只是被動地接受閱讀教學,雖然能夠學習一些閱讀技巧,但傳統的教學模式并未關注小學生的思考能力和思維能力,以及創造能力的培養,導致小學生的閱讀能力難以適應社會的發展和需求。
(二)忽略了學生個體差異
模式化的小學教育包括語文閱讀教學方式和統一化的教學方法,并未充分關注小學生的個體差異。這導致小學語文閱讀課堂難以滿足小學生的個性化閱讀興趣和認知水平發展需求。在這種教學模式下,小學生不僅降低了對文本的閱讀興趣,也難以有效處理海量信息,對小學生的全面發展產生了影響。
(三)閱讀目標功利化
在小學高年級語文閱讀課堂教學中,教師更關注小學生的閱讀成果。這主要表現為小學語文閱讀目標較為功利化,教學手段以訓練學生應對考試為主。雖然這能在短時間內提升小學生的閱讀學習成果,但卻未能深入了解閱讀是培養小學生情感思維與審美的一種渠道,從而影響了小學生的綜合發展。
二、小學語文閱讀高效課堂構建策略
(一)創設閱讀情境,激發學生閱讀興趣
統編版小學語文教材的閱讀文本與小學生的現實生活經驗存在一定的差距。為了提升閱讀課堂的高效性,教師可以創設符合小學生生活經驗的閱讀情境,通過結合小學生的生活經驗,教師打造生動的閱讀文本內容和情境,激發小學生的情感共鳴,提高小學生對閱讀的興趣,并提升小學生對閱讀文本的理解能力。
比如,在統編版小學語文六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的單元閱讀教學中,教師要深入分析教材內容,本單元主題為重溫革命歲月,以此為出發點創設生動真實的閱讀情境。本單元編排的閱讀文本意義深遠,因小學生現有的生活經驗難以直接理解文本內容。針對此類現象,教師創設閱讀情境,以單元主題重溫革命歲月為出發點,收集視頻紀錄片、影視劇片段等,將閱讀文本以生動的視頻形式體現出來,有利于小學生理解其中蘊含的思想感情。比如,在本單元《開國大典》的閱讀教學中,教師就可以將《國家記憶》欄目中有關開國大典的歷史資料,以及國慶大閱兵的視頻影像引入閱讀課堂中,構建情感體驗式閱讀情境。在閱讀教學中,教師首先播放現代國慶大閱兵的影視資料,使小學生感受祖國的強大,產生強烈的家國情懷。隨后教師播放中央電視臺《國家記憶》欄目中有關開國大典的真實資料,引導小學生立足于當時人們的角度,感受開國大典的非凡意義,激發學生的愛國情懷。在此類生動的閱讀情境中,不僅能夠激發小學生的閱讀興趣,也能使小學生在產生情感共鳴的基礎上,拉近小學生與此類閱讀文本的距離,提升閱讀課堂的教學效果。
(二)豐富個性化素材,關注學生個性發展
小學高年級段,由于小學生認知能力發展不同,在語文閱讀教學中學生與學生之間存在一定的個性化差異。為提升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效果,構建高效閱讀課堂,教師就要分析小學生的個性差異,以此為基礎設定個性化閱讀教學目標,滿足小學高年級學生的個性化發展需求。
比如,在統編版小學語文五年級上冊《牛郎織女》的閱讀教學中,教師要分析小學生的個性化閱讀需求與自主閱讀意愿,綜合考量閱讀教學目的,為小學生提供個性化的閱讀教學素材。《牛郎織女》是小學生較為熟悉的神話故事,在閱讀課堂中,語文教師能發現小學生對課外神話故事有著濃厚的閱讀興趣。此時教師就可以應用互聯網技術,將《后羿射日》《女媧補天》等神話故事作為拓展閱讀材料。同時為豐富小學生的閱讀體驗,教師也可以將有關《牛郎織女》的動畫視頻引入課堂,由小學生自主選擇課外閱讀素材,實現課內外閱讀文本的相互補充。小學生在自由選擇閱讀素材、展開個性化自主閱讀的過程中,能夠加深對閱讀內容的理解,體會其中所表達的情感。值得注意的是,小學生在自主閱讀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小學生明確閱讀目標,學會本節課中的生字,并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文章中故事人物之間的真實情感及對美好生活的追求。教師要根據小學生的學習基礎展開差異化閱讀指導,幫助小學生更直接地理解本節課課文的內容,提升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效果。
(三)設計學習任務群,發展思辨閱讀能力
學習任務群是將具有關聯性的學習任務劃分為一組,在學生完成學習任務的過程中,能夠建立系統的知識體系,提升學習能力。在小學語文高年級閱讀課堂中,小學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語文學習能力。在此基礎上,設計閱讀學習任務群能夠基于語文學習經驗,有效培養小學生的閱讀思維,形成思辨性閱讀能力。
比如,在統編版小學語文五年級上冊《將相和》的閱讀教學中,教師可以設計問題任務與討論任務,在探究合作與實踐過程中提升小學生的閱讀能力。其中,問題任務是教師提出問題,引導小學生主動思考。在本節課中閱讀教學目標是小學生要學會給課文分段,并總結每段內容加上一個合適的小標題。在閱讀過程中分析故事人物的言行特點,總結故事人物的性格。在完成閱讀后,能夠分清故事情節的前因后果,了解故事情節之間的關系。《將相和》篇幅較長,且生字較多,小學生在閱讀時存在一定的困難。此時教師可以設計開放性問題鏈,引導小學生帶著問題展開自主閱讀。一是廉頗為什么會感到羞辱?二是藺相如為什么一直避讓廉頗?三是廉頗為什么會向藺相如道歉?四是在這一故事中作者傳達了怎樣的價值觀與道德觀?根據教師的問題鏈,小學生能在閱讀過程中有目的地分析人物行為動機及行為背后的意義與后果。借助此類問題任務,激發小學生的閱讀積極性,同時在開放性問題思考過程中,也能培養小學生的閱讀思維能力,鍛煉學生的批判性思維與邏輯推理能力。
教師可以設計討論活動,發散小學生的閱讀思維,推動學生全面理解閱讀文本。比如,在《將相和》的閱讀過程中,教師可以引導小學生展開討論交流活動,討論主題可以是小學生對藺相如做法的不同看法、評價廉頗與藺相如的友誼。借助此類討論話題,小學生在閱讀過程中能夠分析廉頗與藺相如之間存在的人物關系,同時結合故事情節分享小學生的不同觀點。在討論過程中,小學生能夠做到從多個角度思考問題,在討論與總結過程中發散小學生的思維廣度或獲得一定的思路啟發,提升小學生的語言文字應用能力。
(四)再現文本場景,提升學生理解能力
高年級段的小學生已具備了一定的邏輯思維能力,語言文字獨立分析能力也有了一定的提升。在高年級的小學語文教材中,閱讀文本篇幅較長,其文字信息量也大,對小學生閱讀能力有了更嚴格的要求。然而,部分小學生在面對文字信息量較大、篇幅較長的文本時,容易出現喪失閱讀興趣的現象。此時小學語文教師要從小學生感興趣的方向入手,通過在線文本場景,將靜態的語言文字變為生動的畫面,不僅能夠吸引小學生的課堂注意力,也能豐富小學生的感官體驗,提升小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
比如,在統編版小學語文教材五年級下冊《草船借箭》的閱讀教學中,這一文本與小學生現實生活有著較大的差距。小學生在閱讀此類文字信息量較大的歷史故事時,易受生詞或閱讀能力不足等問題的限制,喪失了閱讀興趣,降低了閱讀效果。為改善這一閱讀教學現狀,教師要再現文本場景,將三國影視劇中草船借箭的視頻片段呈現在語文閱讀課堂教學中,引導小學生在觀看影視視頻的同時,對照教材中提供的閱讀文本,為學生打造身臨其境的閱讀課堂。當小學生閱讀到諸葛亮與魯肅在船上暢談的段落時,對照影視片段中諸葛亮與魯肅交談的場景,深刻體會諸葛亮的睿智。當小學生閱讀到箭好像下雨一樣這一片段時,對照影視片段中萬箭齊發的場面,感受萬箭齊發的壯觀場面,激發小學生的情感共鳴。借助再現文本場景的閱讀手段,不僅能夠推動小學生快速進入閱讀文本狀態,也能加深小學生對閱讀文本的深入解讀,提升小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
(五)拓展課外閱讀,激發學生自主意識
課內文本數量有限,為構建高效的小學語文課堂,教師要以課內閱讀文本為基礎,拓展課外閱讀活動,鼓勵小學生遷移課內閱讀知識經驗,開展自主課外閱讀。在營造良好閱讀氛圍的基礎上,促進小學生閱讀能力的提高。與此同時,由于統編版小學語文教材中閱讀文本篇幅難以使小學生展開更專注的長時間閱讀,教師以課內文本為基礎,為小學生推薦課外閱讀書目,鼓勵小學生展開整本書閱讀,有效提升小學生的閱讀能力,使小學生養成主動閱讀的閱讀習慣。
比如,在統編版六年級下冊第二單元《魯濱孫漂流記(節選)》的閱讀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小學生了解該閱讀文本是名著節選文章。在實際閱讀教學中,教師要將這本書中有意思的情節與教材中閱讀文本相融合,激發小學生閱讀《魯濱孫漂流記》的興趣。隨后,在課堂外,教師要引導小學生在課下主動閱讀該書后,在課堂上與同學進行交流與討論。
三、結束語
總的來說,在小學語文高年級段的教學中,小學生閱讀思維日益活躍,語言文字的敏感度任意提升,這是培養小學生閱讀能力的關鍵時期。小學語文教師要認識到傳統語文閱讀教學模式的不足,深入解讀《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版)》的教學要求,以課內教材為基礎,創設多樣化的語文閱讀情境,豐富個性化閱讀素材,設計閱讀學習任務群,應用再現文本場景的教學手段,激發小學生的語文閱讀興趣,推動小學生的個性發展,在提升小學生閱讀能力的基礎上拓展課外閱讀內容,發展小學生的自主閱讀能力,推動小學生閱讀素養的形成與發展。
【參考文獻】
[1]杜鞏固.小學中高年級語文閱讀教學的整合與拓展策略[J].亞太教育,2022(21):149-152.
[2]孫米香.小學高年級閱讀教學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文學教育(下),2022(9):87-89.
[3]徐文燕.探究小學語文有效閱讀教學的開展[J].華夏教師,2022(2):49-50.
[4]李紀紅.立足文本,以讀促學:小學語文高效閱讀教學策略探究[J].語文教學通訊(學術刊),2021(6):3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