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目的 探討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兒使用小兒熱速清顆粒輔助治療的臨床效果。方法 選取2023年8月~2024年2月醫院收治的82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兒為研究對象,按照治療藥物不同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41例。對照組予以利巴韋林抗病毒治療,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予以小兒熱速清顆粒,比較兩組治療總有效率、中醫證候分級量化積分、臨床癥狀緩解時間、免疫功能指標[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M(IgM)]及不良反應發生率。結果 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治療后發熱、鼻塞、流涕、咳嗽、咽痛等中醫證候分級量化積分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治療后咽喉腫痛消失時間、流涕停止時間、咳嗽消失時間及退熱時間均短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治療后IgA、IgM水平均高于對照組(P<0.05);兩組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無明顯差異(P>0.05)。結論 小兒熱速清顆粒輔助治療小兒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可有效緩解患兒臨床癥狀,促進患兒康復,增強患兒免疫力,且安全性較高。
關鍵詞:小兒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小兒熱速清顆粒;免疫功能;咳嗽;流涕
上呼吸道感染主要分為病毒性感染和細菌性感染,且以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居多,占比約70%~80%[1~2]。小兒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是常見的兒科疾病,是由病原體引起的上呼吸道炎癥[3~4]。主要癥狀包括鼻塞、流涕、咳嗽、發熱等,嚴重時可能出現高熱驚厥、腹痛等表現,且具有一定的季節性,冬春發病率較高。西醫主要采用抗病毒藥物治療,如奧司他韋、利巴韋林等,病情嚴重時可聯合使用抗生素治療。中醫認為,小兒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屬于“時行感冒”,其病因與感受時邪疫毒有關,且風熱證居多。小兒熱速清顆粒主要用于風熱感冒、發熱頭痛、咽喉紅腫等癥,具有清熱、解毒、利咽等功效[5]。本研究選取2023年8月~2024年2月醫院收治的82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兒為研究對象,探討小兒熱速清顆粒的臨床應用效果。
1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23年8月~2024年2月醫院收治的82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兒為研究對象,按照治療藥物的不同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41例。對照組男20例,女21例;年齡2~11歲,(5.84±0.77)歲;病程6~38 h,平均病程(26.02±4.62)h。觀察組男性21例,女20例;年齡1~10歲,平均年齡(5.41±0.84)歲;病程5~38 h,平均病程(25.32±4.76)h。兩組患兒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納入標準:符合中國小兒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指南[6]中相關診斷標準;體溫≥38 ℃;患兒家屬知情同意本研究并簽署同意書;臨床表現為不同程度的噴嚏、咽痛、鼻塞、咳嗽、流涕等;年齡≥1歲。排除標準:合并肺部疾病;存在自身免疫性疾病;對研究用藥過敏;臨床資料不完整。
1.2 方法
對照組采給予抗病毒治療:利巴韋林顆粒,口服,10 mg/(kg·d),分早、中、晚3次服用,治療1周。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予以小兒熱速清顆粒治療:口服,1~3歲劑量0.5~1袋/次,3~7歲劑量1~1.5袋/次,7~12歲劑量1.5~2袋/次,3~4次/d,溫水沖服,治療1周。
1.3 觀察指標
(1)比較兩組治療總有效率:患兒體溫恢復正常、臨床癥狀消失、整體狀態好轉或痊愈,為顯效;患兒體溫下降,但未恢復正常,大部分臨床癥狀緩解,為有效;患兒體溫沒有下降,且臨床癥狀加重,整體狀態較差。總有效=顯效+有效。(2)比較兩組中醫證候分級量化積分:參考《小兒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中藥新藥臨床試驗設計與評價技術指南》[7]中的癥狀積分評估發熱、鼻塞、流涕、咳嗽及咽痛癥狀嚴重程度,每項0~6分,得分越高表明癥狀越重。(3)比較兩組臨床癥狀緩解時間:包括咽喉腫痛消失時間、流涕停止時間、咳嗽消失時間和退熱時間。(4)比較兩組免疫功能指標:檢測免疫球蛋白A(IgA)和免疫球蛋白M(IgM)水平。(5)比較兩組不良反應發生率:如惡心嘔吐、頭痛、腹瀉、皮疹、嗜睡等。
1.4 統計學方法
數據處理采用SPSS23.0統計學軟件,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比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 兩組治療總有效率比較
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為95.12%,高于對照組治療總有效率80.49%,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中醫證候分級量化積分比較
觀察組治療后發熱、鼻塞、流涕、咳嗽及咽痛積分均低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 兩組臨床癥狀緩解時間比較
觀察組咽喉腫痛消失時間、流涕停止時間、咳嗽消失時間及退熱時間均短于對照組患兒,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2.4 兩組免疫功能指標比較
兩組治療前IgA、IgM水平比較無明顯差異(P>0.05);觀察組治療后IgA、IgM水平均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2.5 兩組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
觀察組不良反應發生率為7.30%,低于對照組不良反應發生率14.63%,兩組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5。
3討論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是嬰幼兒常見的疾病,且發病率較高,由病毒和細菌引起,患兒表現為發熱,嚴重者發熱持續數天甚至出現驚厥,直接影響患兒智力和身體發育,不利于健康成長[8~9]。西醫治療主要給予患兒抗組胺藥、解熱鎮痛抗炎藥等對癥治療,臨床常使用廣譜抗病毒藥。但該藥存在耐藥性,且不良反應較多,具有一定的局限性[10]。
中醫認為,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主要以風邪為主,治療應以辛涼解表為主,兼顧清瀉內熱,共同達到疏散表邪、清解內熱的治療效果[11]。小兒熱速清顆粒為中成藥,呈棕褐色顆粒狀且味微苦,主要成分包括柴胡、黃芩、板藍根、葛根、金銀花、水牛角、連翹及大黃。其中,柴胡、黃芩合用可清瀉內熱、和解少陽;板藍根清熱解毒、利咽消腫;葛根解肌退熱、生津止渴;金銀花清熱解毒、疏散風熱;水牛角清熱涼血、解毒定驚;連翹清熱解毒,散結消腫;大黃瀉下攻積、清熱瀉火、涼血解毒。諸藥合用,共奏疏風熱、清內熱之效[12~14]。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治療后中醫證候分級量化積分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治療后咽喉腫痛消失時間、流涕停止時間、咳嗽消失時間及退熱時間均短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治療后IgA、IgM水平均高于對照組(P<0.05);兩組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無明顯差異(P>0.05)。說明小兒熱速清顆粒輔助治療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可有效緩解患兒癥狀,提高治療效果。該藥性味溫和,患兒接受程度較高,對機體損傷較輕,不良反應較少[15]。
綜上所述,小兒熱速清顆粒輔助治療小兒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可有效緩解患兒臨床癥狀,促進患兒康復,增強患兒免疫力,且安全性較高。
參考文獻
[1]張秀霞.小兒熱速清顆粒治療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兒的效果[J].婦兒健康導刊,2024,3(6):32-35.
[2]田路生.小兒熱速清顆粒輔助治療兒童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效果觀察[J].中國鄉村醫藥,2023,30(7):20-21.
[3]吳金梅.小兒熱速清顆粒聯合頭孢噻肟鈉在小兒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兒中的應用效果[J].醫療裝備,2022,35(24):138-140.
[4]符秀寧,張華,吳慧蓮.小兒熱速清顆粒對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癥狀緩解及血清炎性指標的影響[J].中華中醫藥學刊,2023,41(2):218-221.
[5]王玉.小兒熱速清糖漿對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兒肺功能與免疫功能的影響[J].現代醫學與健康研究電子雜志,2021,5(6):46-48.
[6]李立,廖星,趙靜,等.中國小兒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相關臨床指南的解讀[J].中國中藥雜志,2017,42(8):1510-1513
[7]馬融,胡思源,丁櫻,等.小兒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中藥新藥臨床試驗設計與評價技術指南[J].藥物評價研究,2015,38(1)8-16.
[8]馬麗娜.小兒熱速清顆粒對上呼吸道感染發熱患兒退熱效果的影響[J].首都食品與醫藥,2018,25(23):37.
[9]魏晉琪.小兒豉翹清熱顆粒配合奧司他韋治療小兒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效果觀察[J].醫藥前沿,2023,13(30):51-53.
[10]馬漢雄,勞兆延.小兒熱速清顆粒聯合頭孢克肟治療兒童上呼吸道感染臨床研究[J].中西醫結合研究,2023,15(4):230-233.
[11]李江.小兒熱速清顆粒聯合利巴韋林對小兒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伴發熱的療效觀察[J].實用中西醫結合臨床,2018,18(4):154-155.
[12]王雪峰,中華中醫藥學會兒科分會.小兒熱速清口服液治療兒童上呼吸道感染臨床應用專家共識[J].中華中醫藥學刊,2023,41(12):253-258.
[13]鄒志聰,蔡星星,歐陽丹丹.小兒熱速清口服液聯合阿奇霉素對小兒上呼吸道感染患兒癥狀積分及炎性反應的影響[J].臨床醫學工程,2023,30(6):773-774.
[14]楊莉穎,王浩,郭素香,等.小兒熱速清糖漿治療小兒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表里俱熱證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分析[J].現代診斷與治療,2021,32(13):2026-2027.
[15]陳慧娟.用小兒熱速清顆粒對上呼吸道感染伴發熱患兒進行治療的效果分析[J].當代醫藥論叢,2020,18(7):153-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