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諾斯羅普·格魯曼公司“忠誠僚機”真機曝光
8月9日,諾斯羅普·格魯曼公司的隱身空戰無人機“忠誠僚機”在社交媒體上首次曝光。該機主要用于滿足美軍“忠誠僚機”協同作戰飛機(CCA)項目,其概念圖曾在2021年亮相,此次真機曝光可以看到一個明顯的區別——它有駕駛艙。這架飛機的注冊號為N437VN,采用無支撐氣泡座艙蓋、尖頭半梯形機身、中置后掠翼、緊貼座艙蓋后部的長背進氣口、環繞機身的明顯下弦線、拖曳式連桿起落架以及裝飾有迷彩圖案的平展V形尾翼。飛機還配有圓形排氣管和一個長長的空氣數據探頭,外觀非常具有未來感。
全國首個中國航空教育學會航空科普教育基地在沈陽航空科技館揭牌
7月23日上午,位于遼寧省沈陽市皇姑區塔灣街40號的沈陽航空科技館舉辦“筑夢航空翼起沈陽”開幕儀式。開幕式上,中國航空教育學會航空科普分會主任委員,中國航空工業文化中心黨委書記、董事長蔡二雨向沈陽航空科技館頒發“中國航空教育學會航空科普教育基地”牌匾,這是中國航空教育學會在全國落地的首個航空科普教育基地,對于發展新質生產力、傳播新質文化力、弘揚新時代航空報國精神,具有重要的示范和引領作用。沈陽市市長呂志成,中國航空工業集團黨組副書記李清堂,中國工程院院士李明、楊鳳田、孫聰,中國航空工業集團公司原黨組副書記李玉海等領導出席儀式。


我國科學家首次在月壤中發現分子水
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7月23日發布消息,我國科研團隊在“嫦娥五號”月球樣品中,發現了—種富含水分子和銨的未知礦物晶體——ULM-1,這是科學家首次在月壤中發現分子水。團隊研究發現,ULM-1的分子式中含有多達6個結晶水,水分子在樣品中的質量比高達41%,從晶體的紅處光譜和拉曼光譜上均可清晰觀察到源于水分子和銨的特征振動峰。
月球上是否存在水?這一問題對于月球演化研究和資源開發至關重要。“嫦娥五號”的著陸點位于月球正面風暴洋克里普地體的東北部地區,該地區被認為是月球表面最年輕的玄武巖單元之_。該成果為相關研究提供了新機遇。

北航成功研制僅靠自然光飛行的靜電飛行器
科技日報8月18日消息,北京航空航天大學能源與動力工程學院教授漆明凈和閆曉軍領銜的團隊成功研制出靠純自然光供能實現起飛和持續飛行的靜電飛行器CoulombFly。該飛行器由一種新型靜電電機作為動力,有望大幅增加微型飛行器的飛行時長,拓展其應用范圍。相關成果已在線發表在《自然》期刊,并同時獲得了《自然》和《科學》首頁推薦。
GoulombFly整機僅有巴掌大小(翼展20厘米),重量4.21克。該團隊還進一步提出了一款翼展8毫米、重量9毫克的超微型靜電飛行器,其飛行功耗不到1毫瓦,顯示出靜電電機在飛行器微型化中的巨大潛力。量比高達41%,從晶體的紅外光譜和拉曼光譜上均可清晰觀察到源于水分子和銨的特征振動峰。
簡訊
■7月12日,自香港啟程的HB541航班在海口美蘭國際機場順利降落,標志著海口至香港航線再次加密,該航線也成為大灣區航空正式運營以來首條執飛的內地航線。
■7月18日,“航空地質三號”AG311A航空物探遙感專業調查直升機首開國產直升機航空物探先河,先后執行了長慶油田、松遼盆地、黃河流域地質調查等國家重要航空物探任務,累計航空物探作業6萬平方千米,安全飛行800余小時。
■7月23日,大型滅火/水上救援水陸兩棲飛機“鯤龍”AG600獲簽首個型號檢查核準書(TIA),標志著該機正式進入中國民航局審定試飛階段,為后續完成適航取證奠定了堅實基礎。
■8月1日,峰飛航空盛世龍eVTOL飛行器從位于南京浦口區的南京市無人機基地起飛,飛越長江并沿江盤旋巡航后返回基地,航程25千米,往返飛行時長10分鐘,實現了噸級以上eVTOL的首次跨長江飛行。
■8月8日,我國首架海上固定翼搜救航空器比奇“空中國王”350ER正式入列交通運輸部東海救助局,開始執行海上搜救值班待命任務,標志著我國海上專業救撈力量飛行搜救半徑由200海里擴展到1000海里。
■8月16日,美團無人機在八達嶺長城開通了北京首條無人機配送航線,這也是北京市內首次開通常態化無人機配送服務。
■8月21日,航空工業特種飛行器研究所自主研制的“祥云”AS700載人飛艇飛行近1000千米,歷時12小時44分鐘,順利抵達廣西桂林陽朔月亮山起降點,標志著其首次跨省區長途轉場飛行圓滿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