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墨

新加坡濱海灣建筑群
在新加坡,騙子真多,尤其針對中國人的騙子特別多。
來新加坡快三個月了,中國女孩于適的心緒,至今未能完全從那場騙局當中走出來。
騙局開始一通未知電話,自稱新加坡移民局的人,告知她卷入一起案件,需要聯系中國警方,故事就這樣開始了,她被一環又一環套路層層圈住,渾然不自知。
“被騙了14萬元人民幣,錢是其次,更加難受的是自己的真誠、自己的善良被騙子無情地辜負與利用了。”于適告訴《看世界》,“新加坡的詐騙現象非常泛濫,令人咂舌。他們(騙子)的騙術不僅能夠以假亂真,而且非常善于抓住我們人性的弱點去攻陷我們的心理防線。”
“沒想到,剛來新加坡還沒幾天,就被騙了,而且還是在剛剛過去的圣誕節那天。”中國留學生陳欣也對《看世界》吐槽道,“這是我人生第一次被電詐騙了錢。防不勝防—即使我來之前,就知道新加坡的電詐非常猖獗。”
正因猖獗,近日在新加坡《聯合早報》的年度漢字評選當中,“詐”字脫穎而出,成為新加坡民眾首推的年度漢字。

在新加坡《聯合早報》的年度漢字評選當中,“詐”字脫穎而出。
針對在新加坡的中國人,電詐分子似乎有一套專門的“騙局”。
多名中國受害者告訴《看世界》:“為了說服我們,那些騙子往往會將他們的騙局跟我們中國扯上關系。”
“在新加坡,我接過很多詐騙電話,大部分騙子開口的第一句話就是普通話,然后假稱他們來自中國法院、移民局、公安局等等。”在新加坡留學和工作的中國女孩林茵告訴《看世界》,“很明顯,他們(騙子)針對的就是我們這些來自中國的留學生,以及到新加坡工作定居的中國人。”
去年11月26日,剛到新加坡一個多月的于適,接到了一個未知的電話。在這通電話當中,自稱是新加坡移民局的工作人員,聲稱于適在中國有個涉嫌向公眾傳遞虛假信息的案件。隨后,又有自稱是“新加坡人力部”的工作人員通過電話告知于適,要在兩小時內聯系“中國警方”,否則將取消她在新加坡的工作許可證。
緊接著,該名工作人員還幫于適聯系上了一位自稱姓葉的“中國警察”。該名假警察聲稱,在中國,于適不僅涉嫌向公眾傳遞虛假信息,還與一起國際詐騙洗錢案有關,更嚴重的是,該洗錢案還上升到了國家機密的層面。
演戲演全套,為了讓于適相信,在視頻通話當中,該名假警察還身著“中國警服”,并向于適展示了他的“警徽”,以及所謂的“官方文件”。而對于這些“戲法”,于適因為工作和生活過于忙碌,沒能進一步求證。
同于適一樣,在新加坡留學的中國學生蘇俊,也收到過由騙子偽裝成“中國警察”的電話。不過,與于適遭遇不同的是,騙子不僅要蘇俊的錢,還要了蘇俊的人。
2022年10月。蘇俊被“自稱中國警察”的騙子告知,有人盜用了他的個人資料,在中國散播有關猴痘的不實信息,并要求蘇俊配合公安部門調查。病急亂投醫的蘇俊,為了給自己正名,聽從了假警察的忽悠,從新加坡飛到柬埔寨執行所謂的“任務”。
在這名假警察的安排下,蘇俊在柬埔寨錄下了自己“假裝被綁架”的視頻。隨后,蘇俊的這些視頻被騙子當成威脅的工具,并向蘇俊的父母索要兩百萬元人民幣。
事實上,這一類詐騙,為了騙過受害者,往往會出具許多真假難辨的文書,甚至會要求受害者簽署保密協議,利用受害者的恐懼心理,遙控他們去指定的酒店,拍攝假裝被綁架的視頻。既為了洗脫嫌疑,也為了配合警察工作,許多受害者往往容易跌入陷阱。而這些按指示完成的驚悚綁架視頻,又被他們用來向受害者父母進行勒索,而騙子全程沒有出面。
還有眾多中國留學生步入蘇俊的后塵。據新加坡媒體披露,同樣在2022年10月,還有一名在新加坡的中國學生,被自稱“中國警察”騙到柬埔寨去拍攝“被綁架”的視頻。
另外,2023年,在“中國警察”的套路下,有多名在新加坡的中國留學生被忽悠到柬埔寨。
對于新加坡電詐的猖獗,中國駐新加坡大使館雖然經常提醒國人同胞,要警惕當地的電詐,但是那些“五花八門”的騙局著實讓人難以招架。
即使在來新加坡之前,陳欣就對新加坡的電詐有所了解,但她還是栽在了一條小小的短信上。
那天圣誕節,一條短信打碎了陳欣過節的好心情。陳欣通過這條短信得知,有人要取走她銀行卡里面的錢,如果不是她本人操作的,就要點擊短信里面的網絡鏈接。
當時沒做過多考慮,陳欣就點擊了那條鏈接。而之后,陳欣發現鏈接里面的頁面跟銀行的網絡頁面一模一樣。因此,陳欣依舊沒多想,按照指示來操作。然而,陳欣幾番輸入銀行密碼,網頁皆是提示“密碼錯誤”。
“經過幾次密碼錯誤之后,那個頁面又直接崩掉了。”陳欣說,“隨后,我收到了銀行的官方短信通知,我銀行卡里面的錢被轉走了。”“這下我才意識到我可能被電詐了。”陳欣補充說道。
如果說陳欣的被騙是因為缺乏警惕性,那么于適之所以被騙,很大程度上是騙子利用了她的善良。在交談的過程中,騙子雖然將“騙局”演了個全套,但是依舊沒能取得于適的信任。
不過,于適非常善良的這一性格特點,不幸被騙子敏銳地捕捉到了。騙子借機恐嚇于適,如果她的洗錢罪案不按照他們的“方法”來處理,將會殃及16個無辜的家庭。
“當看到一張張通緝令、國家保密文件、國際刑事逮捕令等時,我非常錯愕,非常震驚。在很長的一段時間里,我的情緒幾度崩潰。”于適回憶起當時的心態說道,“非常難以接受,自認為真誠、善良的我,有天會成為人們口中所謂的嫌犯。”
“最重要的是,對于我來說,傷害到別人,絕對不是我的初衷,因此當時的我感到非常自責。而在這種自責當中,我也在騙子設下的圈套里,越陷越深。”于適補充說道。最終,在這種善良的自責之下,于適被攻陷了,她那14萬元人民幣也隨之被騙子收入了囊中。
對于陳欣和于適的被騙,如今在新加坡從事經濟數據分析的林茵并不感到意外,“別說他們那些新人,就算我們這些在新加坡待了五六年的舊人,也會‘老馬失蹄’,招架不住騙子們那些五花八門的騙術。”
林茵所言不虛,與她同在新加坡國立大學留學的室友李雯,在2023年8月就歷經了一場驚心動魄的騙局。
2023年8月27日,在Carousell電商平臺出售二手貨的李雯,在電子郵箱上收到了騙子買家提供的支付鏈接。而在這個“以假亂真”的支付平臺上,李雯將自己銀行卡等信息透露給了騙子。
隨后,騙子立刻根據李雯提供的信息,將李雯一個DBS(新加坡星展銀行)戶頭的2萬新加坡元(約合10萬元人民幣)轉到李雯另一個名下的DBS戶頭。緊接著,在騙子企圖要將李雯這筆錢轉到自己名下的關鍵時刻,所幸林茵以及銀行工作人員及時介入干預,騙子的陰謀最終未能得逞。
套路下,有多名在新加坡的中國留學生被忽悠到柬埔寨。
對于電詐分子的這些手段,于適表示,對方演得太逼真了,“在被電詐之后,在新加坡警方的協助下,我曾在線下目睹過電詐的整個流程”。于適說,“他們(電詐分子)團隊的分工非常細致,而且非常專業。無論假扮銀行員,還是假扮政府,抑或是假扮其他行業。他們都能夠信手拈來,并且將其演得活靈活現。”
面對如此嚴峻的電詐環境,新加坡政府也一直致力于打擊電信詐騙。為此,2017年10月,新加坡商業事務局成立了跨國商業罪案特別工作組,打擊跨國詐騙案。
2019年,新加坡商業事務局與新加坡警察部隊合作成立了反詐騙中心。2022年5月,新加坡資訊通信媒體發展局修訂了密碼法,嚴厲打擊電信詐騙。
不過,從如今的形勢來看,新加坡政府過去幾年的反詐成果并不理想。根據非營利組織全球反詐聯盟數據顯示,在2022年8月至2023年8月的一年時間里,在全球范圍內,新加坡詐騙受害者平均損失了4031美元(約合2.88萬元人民幣),位居世界各國之首。
去年,新加坡內政部政策發展司司長黃麗莎曾指出,新加坡的詐騙案正以驚人的速度增長,政府在2022年就接到了31728起詐騙通報,同比增加32.6%。
這些詐騙案以電信詐騙為主,如釣魚詐騙、求職詐騙以及電子商務詐騙等。而WhatsApp、Telegram、Facebook這些常見的社交軟件,也成為了電詐分子開展詐騙的主要平臺。
在這些受害者當中,先不說有多少中國人陷進去,就連新加坡總理李顯龍、副總理黃循財等政府高官,也遭到過電詐分子的碰瓷。據新加坡媒體報道,電詐分子利用深偽技術偽造李顯龍的圖片和視頻,并將其放在網絡進行詐騙。而為了粉碎電詐分子的陰謀,李顯龍親自上社交媒體辟謠,并呼吁廣大網民擦亮眼睛,切勿上當。
而對于新加坡電詐的野蠻生長,近期新加坡通訊及新聞部長兼內政部第二部長楊莉明曾對《聯合早報》表示,即使新加坡政府繼續監控和實施額外保護措施,騙子總會想方設法繞過,所以公眾還是必須時刻保持警惕,提高防詐意識。
中國山東青年政治學院公共外交研究院院長、察哈爾學會山東辦公室(執行)副主任范磊近期也撰文稱:“短期內,新加坡乃至整個地區猖獗的電信詐騙行為可能都難以根除,甚至還可能會隨著各國數字經濟和跨國電商的迅猛發展、疫情后跨境人員流動的增加,以及越來越多本區域內國家之間互免簽證的政策落地,而出現蔓延和惡化的情況。”
雖然距離被騙還沒多久,但是陳欣和于適對于她們的錢是否能被追回來,早已沒抱啥希望了。根據自己在銀行工作的經驗,林茵也認為,一般被電詐分子騙走的錢是難以追回來的。
“電信詐騙很多都是跨國案件,而跨國追蹤騙子、追蹤金錢卻又非常艱難。”林茵說,“再加上,新加坡作為世界級別的中轉站,它的人員流動性非常大,而且非常復雜。這些都增加了追蹤的難度。”
于適的14萬元,一筆接一筆地攢下來的,卻被幾通電話騙走,然而面對《看世界》,她卻平靜地說道:“經過此事,我成長了很多,也希望我的這一遭遇,能夠提高大家的警惕。”
(文中陳欣、林茵、蘇俊、李雯為化名)
責任編輯吳陽煜 wyy@nfcma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