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婧 龍穎 刁炎 許建
摘要:本文結合工作實踐,以高校圖書館助力農村文化建設為切入點,分析了當前我國高校圖書館在促進農村文化建設方面存在的問題,并從政府主導、資源整合、服務創新、人才培養等方面提出了相應的策略,以期為我國高校圖書館更好地助力農村文化建設提供借鑒。
關鍵詞:農村文化;高校圖書館;創新;人才培養
隨著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和文化體制改革的深入推進,特別是鄉村振興戰略實施以來,農村文化建設以及農業新技術推廣的加速,廣大農村對知識的需求越來越強烈,高校圖書館在促進農村文化建設方面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1 高校圖書館助力農村文化建設可行性分析
1.1 農村文化建設的基礎薄弱
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農村居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人們對于物質文化生活的追求也日益增強。但是,農村地區由于地理位置、經濟基礎等原因,文化基礎設施建設相對滯后,農村居民文化素質相對較低。與城鎮相比,農村地區經濟發展水平相對滯后,導致農民收入水平偏低,用于文化方面的支出較少。另外,農村居民由于受教育程度的限制,文化素質普遍偏低,大部分農民對文化建設還存在著一定的認識誤區。這不僅會制約農民自身素質提高,而且不利于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1.2 高校圖書館的館藏資源與農村文化建設需求脫節
在推進鄉村文化建設過程中,高校圖書館要想發揮自身的資源優勢,必須深入鄉村、走進農民群眾中間,了解農民的文化需求。然而,目前不少高校圖書館并沒有意識到這一點,他們仍然以高校學生為主,以館藏文獻資源為主要服務對象,致使其在文化建設方面沒有發揮應有的作用。從總體上來看,目前高校圖書館的文獻資源與農村文化建設需求之間還存在著脫節現象。一方面,由于高校圖書館的專業特點以及對學生學習需求的滿足度等因素制約,其文獻資源大多側重于文科類文獻資源的提供。而農村文化建設需要的是多方面的信息服務,需要了解農業、農村、農民方面的信息需求。另一方面,高校圖書館在館藏資源建設方面對鄉村文化建設關注不夠。目前大多數高校圖書館只重視對專業文獻資源、重點學科文獻資源以及基礎信息資源等進行收集整理,而沒有關注到對于農村居民來說更為重要的農業科技文獻、科普文獻、農業教育文獻等信息資源。這些問題導致高校圖書館在農村文化建設方面發揮的作用不太明顯[1]。
1.3 高校圖書館缺乏針對性指導農村相關領域的需求服務
目前,很多高校圖書館并未針對農村居民的需求,開展有針對性的服務,這在很大程度上阻礙了高校圖書館為農村居民提供服務的深度和廣度。一是高校圖書館館藏資源和服務方式存在不足。高校圖書館館藏資源和服務方式具有一定的局限性。高校圖書館現有服務方式主要以文獻傳遞、紙質圖書借閱、期刊文獻借閱為基礎,而且這些服務方式只針對本校師生。而農村居民需要的不僅僅是文獻資料,還包括各種電子資源和互聯網信息資源。但是,目前很多高校圖書館沒有針對農村居民需求開展相應的信息服務。二是農村居民獲取知識的渠道比較單一。由于農村經濟發展水平較低,農村居民獲取知識的渠道相對狹窄且單一。部分農村居民主要依靠傳統媒體獲取信息,而這部分農村居民中大部分是老年人。他們獲取知識的渠道主要是電視、報紙、廣播等傳統媒體。此外,由于農村經濟發展水平較低,很多農村居民收入水平較低,導致其擁有的信息資源和知識需求并不高。
1.4 缺乏相應的服務管理機制
目前,高校圖書館在為農村文化建設服務方面還缺乏相應的管理機制,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經費投入不足。高校圖書館是一個公益性的文化事業單位,其經費來源主要是政府撥款和社會捐贈。近些年來,隨著我國教育事業的不斷發展,國家對高校圖書館的經費投入逐年增加。然而,由于經費投入不足,導致部分高校圖書館設備陳舊、館藏資源陳舊等問題,這嚴重影響了高校圖書館為農村文化建設服務的能力。二是管理機制不健全。高校圖書館管理體制存在著條塊分割、缺乏有效溝通的問題,這直接導致了各高校圖書館之間缺乏有效的信息交流和溝通渠道,使得高校圖書館難以實現與農村文化建設主體的有效對接。同時,由于缺乏科學的管理機制和服務質量考核體系,致使各高校圖書館服務質量參差不齊。三是服務模式單一。高校圖書館服務模式主要是以提供文獻資源為核心,并輔以特色服務和數字資源建設等。但是在農村文化建設中,由于受到資金、人才、技術等條件的限制,導致農村文化建設主體對高校圖書館的需求十分有限。同時由于缺乏有效的信息溝通和反饋機制以及考核激勵機制等因素的制約,使得各高校圖書館難以形成合力開展文化服務工作。
2 高校圖書館助力農村文化建設的建議
2.1 加強政府主導,落實政府責任
2.1.1 充分發揮高校圖書館在農村文化建設中的資源優勢
高校圖書館擁有豐富的電子信息資源,這一資源是農村文化建設所必需的,而農村地區所缺乏的正是電子信息資源。如電子圖書、電子期刊、電子報紙、電子文獻等,這些都是高校圖書館非常寶貴的資源。此外,高校圖書館擁有專業的服務團隊和高素質的專業人才,這些人才也是農村文化建設所需要的。因此,高校圖書館可以充分發揮自身在信息資源、人才資源和專業服務方面的優勢,為農村文化建設提供智力支持。具體來說,高校圖書館可以通過以下方式為農村文化建設提供支持:一是與農村建立長期合作關系。高校圖書館可以定期邀請農村文化工作者參觀,了解他們在工作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并提供一些幫助和指導;二是開展專題講座。高校圖書館可以利用自身優勢積極舉辦各種專題講座、閱讀推廣活動等,讓農村文化工作者和村民能夠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了解圖書館、愛上圖書館;三是建立文獻傳遞平臺。高校圖書館可以通過建立文獻傳遞平臺的方式為農村文化建設提供文獻資源保障。此外,還可以利用文獻傳遞平臺為農村文化工作者提供文獻信息服務,高校圖書館可以充分利用自身優勢,開發數字資源并向農村免費開放[2]。
2.1.2 提高農村文化工作者的綜合素質
高校圖書館要積極為農村文化建設提供智力支持,需要一大批高素質的工作人員。當前,農村文化工作者大多文化程度較低,知識結構不合理,且工作經驗相對不足,無法勝任新時代農村文化建設的要求。一是在組織培訓時可以采取線上與線下相結合的方式,充分利用現代化教學手段進行教學培訓;二是可以采取請專家教授、在高校圖書館開設專題講座等形式進行教育培訓;三是可以組織參觀學習、實地考察等形式進行教育培訓。此外,政府還應建立專門的農村文化工作者考核機制,通過對工作人員進行定期考核、適當獎懲等方式促進農村文化工作者積極學習、主動提高自身素質。
2.1.3 建立完善的評估和激勵機制
一方面,政府應建立完善的評估和激勵機制,引導高校圖書館與農村開展合作。一方面,政府應將高校圖書館參與農村文化建設工作納入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中,通過建立績效考核制度、信息反饋制度等,對高校圖書館參與農村文化建設的工作進行科學的評估和考核,并將其作為高校圖書館職稱評定、崗位設置、評優獎勵等的重要依據。通過建立科學合理的評估機制和激勵機制,既可以調動農村文化工作者的工作積極性,又可以有效地引導農村文化工作者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農村文化建設中來。政府可通過設立專項經費、鼓勵專業人員下鄉指導等方式加強對高校圖書館助力農村文化建設工作的支持和引導。同時,政府還應出臺相關政策,對積極參與到農村文化建設中來的高校圖書館予以一定的物質獎勵。如對于在農村文化建設中作出突出貢獻的高校圖書館或個人,政府可以給予一定的精神獎勵;對于積極參與農村文化建設并取得一定成效的高校圖書館可以適當給予一定的經濟獎勵等。
2.2 整合現有資源,豐富閱讀內容
2.2.1 面向農民群眾,開設特色館藏
高校圖書館是農村文化建設的重要平臺,應充分發揮自身優勢,將“大農業”“大文化”的理念貫穿于圖書館建設和服務工作中。高校圖書館在開展特色館藏建設過程中,應該結合地區特色,積極融入當地的“三農”工作中去。例如,廣西農業大學圖書館收集整理了廣西壯族自治區特色農產品及加工技術等相關內容,并將其融入館藏建設中。此外,還可以將一些農村地區的農民故事、歷史典故等內容也編入館藏中。在此基礎上,根據當地的農業生產、特色產業、鄉村旅游等方面的需要,不斷充實館藏資源內容,積極與地方政府、農業科研單位和文化企業開展合作,充分發揮高校圖書館資源優勢,為農村文化建設提供更多的文化信息資源。
2.2.2 針對農民閱讀特點,優化圖書館服務
高校圖書館是高校開展教學和科研的重要基地,在農村地區,高校圖書館也是開展全民閱讀的重要場所。因此,高校圖書館應發揮自身優勢,針對農民閱讀特點,優化圖書館服務。一方面,可以適當地增加圖書、報刊的借閱數量。對于農村地區的學生來說,尤其是剛入學的大學生來說,剛開始接觸圖書館,往往會覺得新鮮有趣,因此可以適當地增加借閱量;另一方面,要改變以往圖書館僅提供紙質圖書借閱服務的單一模式。可以與當地圖書館合作,將圖書館電子資源和數字資源引入農村地區。一方面可以為農村地區學生提供更多、更全面的圖書閱讀服務;另一方面也可以改善農村地區信息獲取渠道單一,獲取渠道狹窄,信息閉塞的問題。
2.3 創新服務方式,提供便捷服務
高校圖書館是我國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農村文化建設的重要陣地。在服務方式上,應以“互聯網+”為依托,打造新型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一是充分利用“互聯網+”平臺,創新服務方式。“互聯網+”不僅是一種技術手段,更是一種思維方式。在“互聯網+”的思維下,高校圖書館應積極利用各種網絡平臺為農村提供便捷服務,如可以充分利用微信公眾號、手機APP等網絡平臺為農村讀者提供線上服務,也可以通過電子郵件、QQ、微信等方式為農村讀者提供圖書借閱信息等。二是積極搭建圖書館服務平臺。高校圖書館作為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中的一部分,應主動將自身納入農村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之中,通過不斷創新服務方式來提升圖書館的社會影響力。一方面,可以在原有的實體圖書館的基礎上建設“網上圖書館”“手機圖書館”等新型網絡圖書館,利用網絡信息平臺為農村讀者提供文獻檢索、圖書借閱、網上咨詢等基本的服務[3]。另一方面,可以通過設立高校圖書館駐村服務點等方式為農村讀者提供便捷的信息查詢服務。三是加強與其他公共文化機構的合作。高校圖書館可以通過與當地政府部門、高校、當地企業等合作的方式來實現文化資源共建共享。例如,可以與當地政府部門共同舉辦活動,開展農村圖書漂流、圖書下鄉等活動;可以與高校學生社團合作開展活動,鼓勵學生利用課余時間到農村圖書閱覽室進行閱讀;可以與當地企業聯合開展培訓、講座等活動等等。
2.4 加強人才培養,強化業務素質
2.4.1 加大宣傳力度,提高認知度
高校圖書館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學習和交流平臺,在人們的生活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然而,農村群眾由于受教育水平的限制,對高校圖書館知之甚少。因此,高校圖書館要充分利用自身優勢,通過各種方式向農村群眾宣傳圖書館知識。比如,可以舉辦“讀者讀書日”“信息素養提升講座”“圖書漂流活動”等活動,向廣大農村群眾宣傳圖書館知識,使他們了解圖書館的服務功能、館藏資源和信息服務內容等。同時,高校圖書館還要在自己的校園內設置宣傳欄,開辟宣傳專欄等方式來向農村群眾宣傳圖書館知識。此外,高校圖書館還可以邀請相關專家為農村群眾講授專業知識和信息素養技能。
2.4.2 以點帶面,擴大覆蓋面
隨著信息化的不斷發展,網絡已經成為人們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網絡閱讀、網上學習也逐漸成為人們獲取知識、獲取信息的重要途徑。然而,農村群眾由于受經濟條件、文化水平等因素的限制,獲取知識和信息的途徑相對較少,對網絡閱讀、網上學習也存在一定的排斥心理。因此,高校圖書館可以通過建立“圖書驛站”“圖書漂流”等形式,積極開展農村文化建設活動,以點帶面、擴大覆蓋面?!皥D書驛站”是指由高校圖書館主動聯系農村地區,為當地群眾提供一個免費閱覽書籍、借還書籍的場所,為當地群眾提供方便快捷的信息服務。高校圖書館可以在當地選擇一所農村文化建設工作開展較好的鄉鎮,建立“圖書驛站”,定期將各類書籍和期刊放置在驛站內供當地群眾借閱。
2.4.3 發揮優勢,優化服務效能
農村文化建設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需要多方主體協同合作才能有效推進。高校圖書館是農村文化建設中不可忽視的力量,不僅可以為農民提供信息服務、知識服務、咨詢服務等,還可以通過其豐富的信息資源為農村文化建設提供知識支持。因此,高校圖書館在農村文化建設中應發揮自身優勢,充分利用其豐富的信息資源、先進的管理模式和高效的服務效能,積極參與到農村文化建設中來。高校圖書館可以通過開展豐富多彩的線上線下活動來吸引村民參與其中。比如,利用互聯網平臺組織線上知識講座、線上展覽等活動;線下可以通過舉辦圖書館開放日、讀者見面會等形式吸引更多村民參與其中。
3 結語
綜上所述,高校圖書館應從政府主導、資源整合、服務創新、人才培養等方面入手,發揮自身優勢,助力農村文化建設。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將高校圖書館優勢與農村文化建設需求有效對接起來,實現高校圖書館助力農村文化建設的目標。
參考文獻
[1] 湯玲玲.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公共圖書館文化精準服務及實現機制研究[J].新世紀圖書館,2020(5):33-39.
[2] 胡偉.高校圖書館如何助力鄉村文化建設[J].文教資料,2020(9):88-90.
[3] 蘇露芳.縣級公共圖書館服務體系助力鄉村文化振興的策略研究——以河源市源城區圖書館為例[J].惠州學院學報,2020,40(2):125-128.
基金項目:本文系2023年度秦皇島市科學技術局項目“鄉村振興戰略下高校圖書館助力新農村文化建設研究”(項目編號202301A299)研究成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