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筆者結合工作實踐,根據濉溪縣家禽產業發展情況的調查結果,回顧了濉溪縣近十年來家禽業發展情況,分析了目前發展家禽業面臨困境,提出了家禽業發展的措施建議。
關鍵詞:家禽業;發展現狀;對策措施;濉溪縣
根據《農業農村部辦公廳關于開展第四批國家農業綠色發展先行區創建工作的通知》(農辦規
〔2023〕22號)以及結合工作安排,我們對全縣十年來家禽產業發展情況進行了專題調查,對發展本地養禽業,指導今后工作具有重要意義。
1 家禽業發展情況
工作中,我們調查統計了2013—2022年底10年家禽業發展情況,包括全縣家禽存出欄情況、蛋雞規模場數及存欄數、肉雞規模場數及出欄數以及肉鴨、肉鵝的出欄數(表1)。家禽規模養殖場界定標準是按照(農監測便函[2017]第17號)文件規定為:存欄蛋雞2 000只以上、年出欄肉雞10 000只以上的規模養殖場。
2013年,濉溪縣相關部門積極行動落實縣委、縣政府辦公室《關于加快推進濉溪福潤“六統一”肉雞養殖基地建設的工作意見》(濉辦發〔2011〕41號)文件精神,建設年出欄2 000萬只肉雞生產基地,按照“科學規劃、合理布局、適度規模”的原則,積極扶持大力發展以適度規模養殖為主的生豬、蛋雞、肉雞等優勢特色畜牧業,全縣建立了100多個標準化畜禽養殖場(小區),扶持發展畜禽規模養殖戶2 000多戶,以鐵佛鎮道口村、北張樓村、四鋪鎮新莊村、百善鎮宋廟村、孫疃鎮大田村以及劉橋鎮干莊村等為主的肉雞養殖小區(場);以臨渙鎮高皇村、湖溝村、孫疃鎮郜橋村、四鋪鎮梁圩村、濉溪鎮八里村、韓村鎮祁集村等為主的蛋雞養殖小區(場)已初步形成。
2013年,濉溪縣加強了基層畜牧專業合作社組織建設,全縣各類畜牧專業合作社組織達到30多個,畜牧業組織化程度得到進一步提高;創新產業化經營機制,推行“龍頭企業+基地+專合組織+農戶”的產業化經營模式,實現了龍頭企業與養殖戶利益聯結與分享的突破,如華川養雞專業合作社已簽訂單戶500多戶,群翔、雨潤、華川實行訂單生產,全縣出欄優質肉雞超過2 500萬只。
自2016年以后受市場行情、禁養區、畜禽養殖企業環境污染治理、煤礦采煤塌陷、城市擴建、H7N9流感以及后來新型冠狀病毒等諸多因素的影響,使濉溪縣家禽產業發展呈下降趨勢。
1.1 肉雞生產
2013年年底,肉雞生產為407家,出欄量為2087.86萬只,飼養品種主要為白羽雞816和817,主要采用塑料大棚養殖,條件比較簡陋;像AA、艾維茵肉雞等飼養環境、設施、飼料營養要求條件比較高,養殖戶養殖的比較少。至2022年底,全縣年出欄肉雞10 000只以上的僅存54家,出欄量為731.5萬只,出欄下降了64.97%。
1.2 蛋雞生產
2013年年底,蛋雞生產為312家,存欄蛋雞284.2萬只,飼養品種主要為海藍褐、羅曼、京粉等。至2022年底,蛋雞場僅存152家,存欄180.68萬只,存欄量下降了36.43%。
1.3 肉鴨生產
2013—2021年,肉鴨出欄量始終沒有突破10萬只。2021年江蘇華陽集團來濉溪縣,收購了南京雨潤濉溪福潤肉雞屠宰場,把肉雞屠宰線進行改造肉鴨生產線,并采取“公司+農戶”放養合同鴨,至2022年年底,全縣出欄肉鴨達350萬只。
1.4 種雞生產
存欄種雞49.2萬只,主要包括:淮北麻雞種雞,存欄24.34萬只,青腳麻種雞,存欄24.86萬只。7家種雞場分別是安徽標王農牧股份有限公司、濉溪縣翔鳳禽業有限責任公司、淮北市寶澤農牧科技有限公司、濉溪縣中通種雞場、淮北市恒昌農牧有限公司、濉溪縣臨渙華川禽業養殖專業合作社以及濉溪縣乾坤畜禽養殖專業合作社。
2 存在的問題分析
2.1 土地問題
縣域內養殖用地保障出現瓶頸,濉溪縣永久基本農田189.88萬畝,占全縣耕地總面積85%以上。根據自然資源部、農業農村部關于設施農業用地的管理規定,養殖設施用地、糞污處理設施用地、檢驗檢疫等用地,均屬于設施農業用地。原則上不得使用永久基本農田,如果涉及占用一般耕地時需要落實占補平衡。另外,在嚴禁耕地“非糧化”的政策背景下,增加連片養殖用地,受到諸多限制,新建家禽養殖場難上加難,制約了家禽業的發展[1]。
2.2 環保信訪投訴
濉溪縣大多數家禽養殖場于2010年前后建設的,距離村莊比較近,設施簡陋,蚊蠅亂飛、污水橫流、臭氣熏天,嚴重影響了周邊居民生產生活,投訴事件不斷增多,鎮政府督促進行整改,整改不到位的進行關停。
2.3 糞污處理
多數場通過堆糞場堆糞發酵還田,缺少必備的糞污處理設施設備以及配套的消納糞肥還田的土地。
3 對策措施
3.1 規范完善用地政策,加大用地保障力度
在編制村莊規劃時,明確家禽產業發展空間布局、用地規模和用地結構,堅持挖掘存量與用好增量并重,盤活存量建設用地,拓展集體建設用地使用途徑,在不占用基本農田和農業設施用地進出動態平衡前提下,保障家禽養殖用地需求。由縣、鎮兩級政府協調、指導資源優勢突出、農民積極性高的村莊從集體所有制土地中規劃預留專用畜牧業用地,并視為農業用地。
3.2 對老舊肉雞養殖場進行改造升級
一是探索多層圈舍飼養技術。借鑒多層雞舍的籠養原理,采用機械化設備,按照不同畜禽飼養要求,改單層為多層圈舍,向高空要土地,發展立體養殖。二是研究林下養殖新技術。利用低坡度的草坡、果園和竹園養殖技術等,盡可能少建或不建硬化設施的圈舍,節約用地。
3.3 整合資源,提高產業的規模化、標準化水平
大力發展專業養殖戶、規模化養殖場,在用地、規劃、技術、信息和銷售等方面做好指導和服務工作。建議以淮北慧贏農業發展有限公司、濉溪縣百善康源專業合作社等為平臺,推廣普及先進的飼養管理技術,制定并實施統一科學的生產標準,提高濉溪縣肉雞產業的規模化、標準化和集約化水平[2]。
3.4 因地制宜,種養結合,發展綠色生態農業
實行“以地定養、以養肥地、種養對接”,在孫疃鎮、臨渙鎮、百善鎮家禽養殖密集區,培育“家禽→糞肥→糧、果菜”種養對接良性循環經濟模式。種植養殖通過流轉土地一體運作、建立合作社聯動運作、簽訂糞污產用合同、訂單運作等方式,直接用于農作物生產,維護家禽健康養殖、減少化肥使用量、提高土壤肥力,實現生態保護、經濟效益雙豐收。
3.5 糞污處理設施設備改造升級
為規模化家禽養殖場配套建設儲糞池、沉淀池,配套完善糞污收集、貯存、處理、利用等設施,推進糞污資源化有效利用,做到就近就地還田利用,減少對周邊環境的污染。
3.6 加強服務指導,支持產業做大做強
縣級畜牧獸醫技術推廣部門,積極提供種苗、種蛋、飼養管理、飼料配方、疫病防治等服務;鎮農業綜合服務站畜牧獸醫技術人員,把服務職能轉向畜牧園區和大型養殖場,以適應產業健康快速發展的需要。縣鎮政府應加強領導,加大工作力度,協調落實資金和監督檢查工作,特別是在養殖用地、信貸等方面給予更大的支持,努力把產業做大做強。
參考文獻
[1] 陳海林.安徽省家禽產業現狀,存在問題與轉型建議[J].中國禽業導刊,2018(3):3.
[2] 程玉冰,夏倫志,陳杰,等.安徽家禽產業結構的演變及未來發展探析[J].中國禽業導刊,2016(9):4.
作者簡介:張劍(1975—),男,本科,高級獸醫師,研究方向:畜牧獸醫技術推廣和動物疫病防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