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麗
川北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 四川廣元 628017
平衡木是競技體操女子項目中最能體現女性特點的項目之一,同時也是我國競技體操女隊的優勢項目。平衡木成套動作綜合了技巧動作、舞蹈動作、連接價值以及舞蹈創編等于一體,動作豐富、形式多樣、節奏變幻、風格迥異,對運動員動作的準確性、穩定性、身體平衡能力、器械控制能力、創新思維及心理素質都有較高的要求,彰顯了運動員的超強能力。在2022年東京奧運會平衡木決賽中,中國的管晨辰和唐茜靖分別獲得了冠亞軍;在杭州亞運會中,中國的唐茜靖以全場最高難度價值獲得亞軍,章瑾獲得第四名。在巴黎奧運會周期,競技體操評分規則又做了一定修改和調整,本文通過對新規則的剖析,突出新規則變化的方向和趨勢,總結新周期女子平衡木成套動作編排趨勢及國際體聯要求的發展方向,結合我國女子體操運動員特點進行分析,為我國女子體操隊備戰巴黎奧運會提供可參考意見。
以《2017 年女子競技體操評分規則》和《2022 年女子競技體操評分規則》及新規則下杭州亞運會女子競技體操平衡木決賽8套成套動作及編排為研究對象。
1.2.1 文獻資料法
通過中國知網、維普期刊、萬方收錄等文獻檢索平臺,查閱女子競技體操、新規則、杭州亞運會、平衡木、成套動作編排等相關文獻,為本研究撰寫和分析提供理論支撐。在中國體育報、中國體操運動管理中心等官方網站搜尋女子體操隊最新動態,為本研究提供理論參考。
1.2.2 錄像觀察法
通過觀看杭州亞運會女子競技體操平衡木單項決賽比賽動作,對8 套成套動作的所有難度價值及動作構成進行統計、分類、統計與歸納,為本研究提供第一手資料。
1.2.3 數理統計法
通過觀察比賽視頻得到的數據,用Excel軟件對難度動作、連接價值、成套編排價值進行梳理統計、對比分析,為本研究提供數據依據。
1.2.4 專家訪談法
通過分析杭州亞運會決賽動作,梳理女子平衡木成套動作編排的問題和疑問,咨詢國內省體操隊教練員、國家級以上裁判員,為本研究提供前沿觀點和信息。
為更好地服務新周期女子競技體操平衡木比賽,國際體操聯合會在東京奧運會之后頒布了《2022 年女子競技體操評分規則》(以下簡稱“新規則”),在舊規則的基礎上,對平衡木動作的編排和動作都有一定的調整。如:編排要求價值從之前的2.5分調整到2.0分,要求至少含有2 個不同的舞蹈動作的連接,其中一個是劈腿180°或屈體分腿的單腳跳或雙腳跳動作;包含第3組動作中的轉體或滾翻/全旋;一個至少由2 個騰空動作組成的技巧連接,其中一個是空翻動作;具有前、側、后3 個方向的技巧動作。成套動作難度動作包括3 個舞蹈動作、3 個技巧動作和2 個任意動作,還特別強調采用D組以上的下法額外加0.2分,沒有下法則將被扣掉0.5分[1]。
亞洲運動會簡稱亞運會,是亞洲規模最大的綜合性運動會,每四年舉辦一屆。第十九屆亞運會在中國杭州舉辦,競技體操比賽在黃龍體育中心體育館舉行,日本選手岡村真穩定發揮,以13.966 的高分獲得女子平衡木金牌,中國選手唐茜靖以0.233 的分差屈居第二,中國臺北運動員丁華恬以0.666 的分差獲得季軍。從表1 進行綜合分析,前8 名成績呈正態分布,D 分平均為5.4 分,E 分平均為7.629 分,最后得分平均分為13.004分,無論是D分,還是E分,都與最后名次幾乎呈平行態勢,僅唐茜靖以D分6.1的超高難度在成套展示中出現較大失誤,在藝術完成上扣分較多,未能保住最高E 分。章瑾也因為難度價值優勢不足,無緣領獎臺。

表1 杭州亞運會前8名運動員成績一覽表
2.3.1 上法動作選擇及編排
新規則認為,沒有難度價值的上法是A組難度,而跳起單腿擺越成騎坐、蹲立,以及簡單的并腿跳上成坐姿或跪姿、成單腳或雙腳落木的動作則不被認定為難度價值動作。上法只允許做一個技巧動作,且上法動作可以在成套動作中繼續完成,但視為相同動作,只計入一次難度價值。通過統計發現,亞運會女子平衡木上法動作均選用了C組及以上難度動作,5人次選用了舞蹈動作交換腿劈叉跳上,日本運動員岡村真和中國運動員唐茜靖選用了超高難度E組技巧動作——木端踺子接拉拉提上,僅中國運動員章瑾選用了C 組技巧動作——后手翻越木成抱木倒立(后稱“網紅上”),豐富了上法的看點和創新性。大多數運動員在選擇上法時選用舞蹈跳步動作,但是從完成情況來看,上木穩定性還明顯不足,晃動較多,增加了扣分點,而技巧動作更為復雜,選擇上法相對較少。丁華恬在完成上法后還接了一個向前劈叉跳轉180°,爭得了0.1 的連接加分,不僅動作編排獨特,還增加了難度競爭實力。
2.3.2 下法動作選擇及編排
新規則在女子平衡木下法上也做出了新的規定及要求,下法必須是帶空翻的技巧動作,如果下法空翻未開始,沒有進入翻轉階段,跳下或者摔下則沒有難度價值,同時由D 組裁判扣除無下法編排價值的0.5 分,如果已進入空翻階段然后摔倒,則沒有難度價值,以上兩種情況成套動作只計入7個動作。新規則還規定成套動作中下法空翻動作在D 組以上則額外增加0.2 的加分,若動作失敗不予以加分,其中BBC以上技巧三連接則有0.1 的連接串加分。通過統計發現(見表2),在充分利用規則的情況下,中國運動員章瑾的下法選用了后手翻接后手翻接直體后空翻轉體720°下的長串BBE的連接動作,獲得了額外0.3 的加分,難度價值為0.8分,中國運動員唐茜靖和朝鮮運動員金善香的下法選用了踺子接屈體后空翻兩周下的BE連接,難度價值為0.7分;日本運動員岡村真和桝井美咲選用的是踺子接直體后空翻轉體900°下的BD連接,難度價值為0.6分;朝鮮運動員金水晶選用的是踺子接團身后空翻兩周下的BD連接,難度價值為0.6分,而中國臺北運動員丁華恬選擇的是向前直體空翻轉體360°下的C 組動作,未能達到加分要求,難度價值僅有0.3分。綜合前8名運動員上法來看,選用動作大都在BD 連接,能滿足編排加分要求,難度價值均在0.6 分以上,章瑾在技巧串加分上充分利用規則,達到增加難度價值,繼續保持優勢才能在新奧運周期取得好成績。在下法技巧串中,大多數運動員采用踺子接向后空翻動作和后手翻接向后動作,這已成為主流趨勢。

表2 杭州亞運會下法動作一覽表
2.3.3 木上單個技巧動作選擇及編排
體操技巧動作是平衡木上的基礎,也是運動員獲得優異成績的基礎,更是運動員能力的體現,成套編排高低起伏、錯落有致,彰顯體操的獨特魅力和驚險[2]。新規則要求平衡木成套動作中至少計入3 個技巧動作,包括上法和下法技巧空翻動作,這要求木上動作的技巧也要有一定的多樣性,包含2 個騰空動作組成的空翻技巧連接,同時具有不同方向的技巧動作。通過統計發現,在木上技巧動作的選擇上,超過半數運動員選用了D組難度挺身側空翻、挺身前空翻、團身側空翻和C組難度的拉拉提動作,8名選手均選用了挺身側空翻,5 人次選用了挺身前空翻,4 人次選用了團身側空翻,5人次選用了拉拉提,5名運動員選用B組技巧后手翻和踺子,后手翻使用頻率高達9次,主要是為了獲取連接加分和連接空翻技巧的動力輔助,踺子使用5次,主要是連接下法。此次亞運會木上技巧動作難度價值最高的是中國運動員唐茜靖和章瑾,兩位都選擇了E組技巧直體后空翻。
2.3.4 木上單個舞蹈動作選擇及編排
一套優美高水平的平衡木動作的魅力主要體現在體操動作與舞蹈動作的交替進行,動作的韻律與節奏的變化都會給觀賞者帶來美的享受,一套有特點的編排也會彰顯運動員的個人藝術表現力和個人特點。新規則規定平衡木成套動作中至少計入3 個舞蹈動作,包括跳步類和轉體類,其中一組包含劈腿180°或屈體分腿單(雙)腳跳的不同跳步的舞蹈動作連接,還需包含第三組動作中的轉體、滾翻及全旋動作。
通過統計發現,結合新規則編排要求,對于轉體類動作,運動員大多會選擇較為保守的單腿立轉360°動作,僅基本滿足編排要求,而日本選手桝井美咲選用了轉體類難度價值最高的E組動作蹲轉1080°,岡村真則選用蹲轉720°,足以體現日本運動員在該類動作的實力。但規則明確指出蹲轉動作在一個成套內只能出現一次,即對轉體類動作編排的多樣性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跳步類舞蹈難度動作是舞蹈動作中獲得難度價值的重要組成,運動員在選用時傾向于C 組難度,D 組以上舞蹈難度動作相對較少,還有較大的空間可以提升。動作編排主要選擇C組難度動作向前交換腿劈叉跳,4人次選用了D組難度動作原地劈叉結環跳,3人次選用了D組難度動作向前交換腿結環跳,1人選用了D組難度動作狼跳360°,增加了跳步動作的多樣性,同時D組以上的動作也足以體現運動員的實力。
由于新規則規定,3 個動作的連接可以獲得0.1 分的長串加分,這無疑是在鼓勵舞蹈動作的連接、舞蹈動作與技巧動作的連接,這也導致成套編排時舞蹈動作出現頻率高于技巧動作[3]。B組跳步動作縱木劈叉跳、橫木劈叉跳、狼跳的出現不僅滿足基本編排要求,還使運動員獲得了直接連接價值和連接串加分,故使用頻率較高,縱木劈叉跳有6 人次使用,橫木劈叉跳有4 人次使用,狼跳有2人次使用。
2.3.5 連接動作選擇及編排
平衡木成套動作D分價值的構成除了包含技巧難度動作價值和舞蹈難度動作價值外,連接價值也是D分的重要組成部分。新規則也對連接加分規則做出了修訂,取消了F組下法動作的連接加分,而在D組以上難度均額外加0.2分的規定,更加體現了國際體聯對運動員的人性化關懷[4]。本研究未將下法額外加分列入連接價值計算,只針對木上動作的二連接、三連接進行統計,如任意順序的B+B+C以上難度動作組成的舞蹈/混合串和技巧,包括上法和C 組以上的下法都可獲得連接價值以外的連接串加分。通過分析發現(見表3),連接加分也是D 分價值的決定因素,取得平衡木前三名成績的日本運動員岡村真、中國運動員唐茜靖、中國臺北運動員丁華恬以及第四名的中國運動員章瑾都獲得了較高的連接加分,足以體現中國運動員在連接上的較大優勢。連接加分中D+B+B舞蹈跳步的連接使用達到7 人次,但由于朝鮮選手金水晶在完成此連接時有停頓,連接失敗不予以加分,新加坡運動員舞蹈跳步連接僅滿足二連接要求,未接第三個跳步,沒有連接串加分。連接動作的編排也是體現運動員綜合能力的重要方面。
新規則規定技巧連接是至少2 個為B 組的無騰空或騰空的技巧動作,相同的技巧動作在連接中可以被重復使用,并將獲得連接價值,如木中C+C 的技巧連接、B+D順序的向后技巧動作、B+E的技巧連接可獲得0.1的連接價值,C/D+D或更難的連接、B+D順序的向前技巧動作連接以及B+F 技巧連接可獲得0.2 的連接價值。通過統計發現,杭州亞運會使用最多的直接連接技巧是挺身側空翻接拉拉提,被日本運動員岡村真、桝井美咲和朝鮮運動員金水晶選用并獲得了0.1 的連接價值,其次是中國運動員章瑾完成了后手翻接并腿后手翻接直體后空翻,獲得了0.1的連接價值和連接串加分,一串動作獲得了0.2 的加分,最后還編排了后手翻接后手翻接直體后空翻轉體720°下的下法,不僅獲得了下法的0.2特殊加分,還獲得了0.1連接串加分,僅下法就獲得了0.8 分的D 分價值。中國運動員唐茜靖在木中的踺子接直體后空翻的完成也獲得了0.1 的技巧連接加分。在技巧連接編排上,中國選手體現出了絕對實力。
舞蹈和混合連接是女子平衡木加分的主要形式,新規則在此基礎上也做了一定的調整,取消了D+A 的空翻接單腿平衡動作加分,C+C或更難的舞蹈、A+C的轉體、B+D 的混合可獲得0.1 的連接價值,D+D 或更難的動作連接可獲得0.2 的連接價值。相同動作也可以在成套動作中做兩次,以獲得連接價值和連接串加分,但不視為編排要求。杭州亞運會中,運動員充分利用加分規則,在舞蹈和混合連接加分上獲得了最多利益。通過統計發現,中國臺北運動員丁華恬的向前交換腿劈叉跳接原地劈叉結環跳接拉拉提是此次杭州亞運會最難的一串動作,C+D+C的連接不僅獲得了C+D和D+C 的0.2 的連接價值,還獲了0.1 的連接串加分,3 個動作的成功連接獲得了1.3分的D分價值;其次是中國運動員唐茜靖的向前交換腿劈叉跳接原地劈叉結環跳接后手翻,3個動作C+D+B 的連接合計獲得了1.2的D分價值。挺身前空翻接兩個跳步是獲得連接加分的重要表現,日本運動員岡村真、桝井美咲和中國運動員唐茜靖、章瑾都編排了挺身前空翻接縱木劈叉跳接橫木劈叉跳,朝鮮運動員金水香和金水晶選用了挺身前空翻接縱木劈叉跳接狼跳,中國臺北運動員丁華恬選用了挺身前空翻接后手翻接橫木劈叉跳,三串動作均是D+B+B的混合連接,D+B的技巧連接、舞蹈連接以及混合連接都可以獲得0.1的連接價值,D+B+B的三連接都可獲得0.1 的連接串加分,所以該串動作成功可獲得1.0的D分價值。
3.1.1 上法優選D組交換腿劈叉跳上和E組的踺子接拉拉提上
上法是成套動作的開始,上法的穩定決定了成套動作展示的狀態和自信心。8 名決賽運動員在動作選擇上也是舞蹈和技巧都有涉獵,但主要以D 組交換腿劈叉跳上和E 組的踺子接拉拉提成縱木站立為主打,就完成來看,E組的踺子接拉拉提上相對較穩定,交換腿劈叉跳上木穩定性較弱,易出現晃動,無形中增加了扣分點。中國運動員章瑾的“網紅上”成為杭州亞運會女子平衡木上法動作的亮點。
3.1.2 下法踺子接D組以上的向后空翻成為主流
下法動作的完美結束標志著運動員成套動作的高質量完成,落地的穩定也是成套表現的關鍵。新規則也鼓勵D 組以上下法的完成,杭州亞運會平衡木下法不僅呈多樣化發展,且踺子接D 組以上的向后空翻成為主流。1 名運動員B+B+E 的長串連接獲得了0.1 的連接串加分,2 名運動員未爭取到下法特殊加分,3 名運動員在完成B+E 的下法動作時出現落地不穩,偏離直線出落地區有一個向前的下法動作。
3.1.3 D組空翻動作為首選單個空翻技巧
女子平衡木空翻動作是成套D分構成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凸顯運動員空翻難與美的重要體現。杭州亞運會8 名決賽運動員的技巧動作主要選用了D 組的挺身側空翻、挺身前空翻、團身側空翻和C 組的拉拉提,其次還有2人選用了E組的直體后空翻和1人選用了團身前空翻和屈體后空翻。從新規則來看,向前的大空翻動作與向后的大空翻動作的周數相同,而向前動作的難度組別卻相對較高。B組的后手翻和踺子的編排也主要是對動作的銜接和助力,同時能夠獲得更高的連接價值。B組的后手翻下落至縱木分腿騎坐(后手翻接倒叉)既是技巧動作,也是近木動作的銜接,巧妙地突出了平衡木動作的跌宕起伏、驚險多變的特點。
3.1.4 舞蹈難度滿足基本編排要求,缺乏多樣性和創新性
舞蹈動作編排是女子平衡木女性魅力的重要表現,新規則對于近木動作和橫木舞蹈編排也有所變更。這一類成套動作的編排需要得到重視,以免產生不必要的扣分[5]。但在杭州亞運會上,8名決賽運動員的舞蹈難度僅滿足基本編排要求,缺乏多樣性和創新性,高難度跳步選用人數較少,橫木舞蹈動作也未出現。其中,僅3 人選用了D 組的向前交換腿結環跳,4 人選擇了D 組的原地劈叉結環跳,結環類動作還有一定的發展空間。至于轉體類動作,僅2名日本運動員選用了D組以上的蹲轉動作,其余選手均選擇了單腿立轉360°來滿足編排要求,故單足轉體類動作還需要更好的突破。
3.1.5 D+B+B的混合連接成為編排主旋律
平衡木的連接動作能夠體現運動員的總體實力,同時也能彰顯運動員的風格特點[6]。新規則對連接公式的調整也促使運動員在追求成套動作的完成和穩定下獲得更多的連接加分。杭州亞運會8名決賽運動員在動作編排中,技巧串連接相對較少,D+B+B組的舞蹈及混合連接成為編排主旋律,D 分最后只計入成套動作中的8個最高難度動作,要想在D分上有絕對的實力和超強的競爭力,此部分一定是突破的關鍵。在杭州亞運會中技巧連接編排相對保守,沒有較多的展示,其中使用頻率較高的是挺身側空翻接拉拉提,有3 人使用,獲得了0.1 的連接加分,最高難度也只是B+B+E 的后手翻接后手翻接直體后空翻,有1人使用,獲得了0.2的連接加分,其次就是踺子接直體后空翻,有1 人使用,獲得了0.1的連接加分。
3.2.1 上法
D組以上的上法是新規則鼓勵的方向,也是目前發展的趨勢,“網紅上”動作編排獨特新穎,但難度價值僅為C組,且無法連接后面的技巧或舞蹈動作,在編排上無法發揮最大價值。開發D組以上的上法,嘗試選擇二連接或三連接的連接串開場,增加開場的難度價值。
3.2.2 下法
充分利用新規則D 組以上下法特定加0.2 分的獎勵規則,努力嘗試向前類空翻下法,在動作成熟穩定的前提下發展D、E、F組動作,盡量選擇三連接串來完成,這不僅能夠提高成套的難度價值,還能彰顯成套編排的絕對實力。
3.2.3 技巧
空翻技巧是中國女子平衡木的優勢,繼續發揚向后類空翻動作的絕對優勢,發展向前類空翻的技巧動作,突破技巧瓶頸,增加平衡木的創新,引領世界體操女子平衡木的發展趨勢,帶動向前動作的使用率,充分挖掘女子平衡木的欣賞點和觀賞力。
3.2.4 舞蹈
中國女子體操運動員在自由體操、高低杠項目的舞蹈轉體類動作中,一直都是在國際體操比賽中處于優勢地位的,加強轉體類舞蹈動作的難度分值,拓寬舞蹈難度價值的得分點,促進成套難度價值。因為有自由體操轉體類難度動作的基礎,相信在平衡木項目上也可以有穩定的發揮和高質量的表現。
3.2.5 連接
平衡木一直是我國女子體操的優勢項目,新規則中技巧的連接還可以更多地挖掘和突破,掌握運動員的體能情況,充分利用器械發展技巧長連接,創新上法和下法的連接技巧,高難度、高質量地完成多個動作的連接,不論是舞蹈連接還是混合連接,在規定時間內完成所有的二連接和三連接動作,是成套動作難度價值的核心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