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敏
對中國留學生來說,順利完成學業并拿到學位,是他們對自己最基本的要求,也是家庭對他們的期望,而這往往也是他們的壓力之源。國外生活面臨著諸多挑戰,語言、文化適應、社交等等,這些都影響著學生的留學體驗,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加劇了他們的學業壓力。
美國WholeRen教育機構于2023年5月發布《2023留美中國學生現狀白皮書——勸退學生群體狀況分析》。報告顯示,“學術表現差”是2023年中國在美留學生被勸退的一大主因。除了學業本身的難度,語言障礙、掛科或延畢導致的心理焦慮和抑郁、與導師溝通不順,都是中國留學生面臨的普遍問題,而這些困擾最終又指向并加劇了留學生背負的學業壓力。
難以跨越的語言障礙
語言是留學生面臨的第一關,它關乎學業的方方面面,包括上課效率、論文寫作、小組研討,以及與導師的溝通等。即便在托福、雅思這樣的標化考試中拿到高分,因為缺少現實的語境和文化理解,留學生去往海外后也仍然難以自如應對夾雜著各式口音和專業學術用語的全外語教學課堂,甚至連與小組成員或導師的日常溝通都成問題。
目前在英國國王基金會傳統藝術學院攻讀藝術博士的李冉,對此深有體會?!暗搅肆魧W國家之后,基本上所有的專業詞匯和表達都得從頭學習,而且要密集大量地輸入和輸出。像我們學習世界傳統藝術,還要面臨非常多的外來詞匯,比如波斯語、土耳其語等,這些都會造成困擾?!?/p>
學院早上9點開始上課,李冉會在7點半左右到校,用半小時背單詞,再用一小時整理筆記。整理課堂筆記是學院的要求,會納入學期末的考核,對李冉來說,這是專業詞匯頻繁大量輸入和輸出的過程,對提高上課效率很有幫助。
曾在武大法語系讀書的若薇,大三那年遠赴法國波爾多留學。因對語言沒有信心,她只選了大一的課程,但即便如此,她仍然陷入了困境。她所選修的法國文學課,授課教師是一位精神矍鑠的老太太,幾次課后,她開始“懇請”若薇放棄這門課。因為在國內每周只上兩節法語課的若薇,基本只能聽懂一半的課;課堂互動時,法國學生總是侃侃而談,她卻連問題都聽不懂。
“好在那個學期學的是巴爾扎克的作品,我都能找到對應的中譯本。在之后的課程中,我先在課下看一遍中文版,再去研讀法語版。盡管每次寫完書評我都要修改至少五遍,但看著分數漸漸提高,我還是慶幸自己沒有輕易放棄?!?/p>
學業本身的巨大壓力
除了語言障礙,學業本身的壓力也不容小覷。國外教育重視學生自主學習,教師在課堂上講得不多,學生需要進行大量的課后閱讀和研究。沈陽師范大學教授孫河川曾留學荷蘭和比利時。在她的印象里,就同樣的碩士課程而言,比利時魯汶大學的閱讀量是國內大學的3倍,而且全是英文原著,學習時間還要縮短一半。因此她建議,如果要出國留學,“就要了解和適應國外的課堂教學,適應國外教師的授課方法,做好用英文閱讀大量原著和進行學術論文寫作的準備,否則很容易被淘汰”。
除了海量的課后閱讀,留學生的學習方法、能力和對學業的投入程度,也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其對學業壓力的主觀感受。李懿霏從國內雙非大學進入澳洲大學讀研,目前研二。在巨量且有一定難度的作業面前,他常常有一種“無力感”?!霸趪鴥扔龅綄W業上的問題,就算焦慮,我也懂得如何解決,至少有方向。這邊的學業問題則給我一種無法解決的無力感,感覺被扔到大海里,四處都是無邊的黑暗,又沒有退路,我無數次幻想買張票第二天就回國?!?/p>
理智地分析原因,李懿霏認為,學業壓力之所以如此之大,主要在于自己的學習能力和方法有所欠缺。與他同班的另一位同學,來自國內985高校。同樣的作業和考試,對方的表現相對就好很多?!八诟咧须A段就養成的學習習慣、方法和能力,能讓他快速適應任何環境?!背酥猓鎸Υ罅康膶W業壓力,李懿霏也坦承自己平時并未投入足夠多的時間和精力,“如果更努力,應該比現在好過一點”。
在李冉讀博之前,英國國王基金會傳統藝術學院就已經在面試時特別強調了學業繁重的問題?!懊嬖嚂r,學校就說學業壓力會很大,提醒我們在接受offer前,先評估自己的學習能力和抗壓能力?!?/p>
而她在該校讀碩士期間,同樣面臨著巨大的學業壓力。因其就讀的是傳統文化藝術專業,世界各地的傳統工藝都要學習,一共11門必修課,包括油畫、圣像畫、金箔畫、裝飾手抄本,還有教堂染色玻璃的制作、中東流派的陶瓷、波斯細密畫、印度細密畫、西洋書法等。李冉應對學業壓力的方式,就是苦學。學院早上7點之后才開門,但李冉會在凌晨5點就尾隨保潔員工進入學院,寫作業、畫畫或者整理筆記,一直學到晚上9點學院關門。正因為這樣,李冉的成績在班里始終名列前茅。
掛科或被辭退的焦慮
2023年,美國WholeRen教育機構從集團數據庫中抽取2022年3月至2023年3月間1000 例被勸退的中國留學生數據作為研究樣本,發現因學術表現差被學校勸退的比例為46.3%。學術表現差多指學生在校期間 GPA(平均績點)低于學校最低要求。學生第一次出現 GPA 低時,大多數學校會先給予學生警告、留校察看的處分。之后,如果學生在留校察看期間內沒有達到學校規定的要求,連續幾個學期 GPA低于學校最低要求,將會面臨停學甚至被勸退的處分。
國外的評價考核體系更為多元,除了考試成績,考勤、平時成績都會被計入科目總分。如果經常缺課,或者缺席小組的研討或作業,與老師的互動太少,會拉低最終的考試成績,影響GPA。在一些要求嚴格的學校,倘若學生缺課太多,可能直接導致該門課程不及格,還可能被取消畢業論文答辯的資格。
李冉所就讀的藝術專業,課堂上教師經常會演示圖紙,只有離得足夠近,才能看清楚一些繁復的細節。但一些中國學生往往坐得遠遠的?!八麄儾桓彝白?,怕老師提問。如果答不上來,會覺得很丟人。但這樣一方面降低了與老師互動的概率,影響最終的學科成績;另一方面,自己的學業盲點也會越積越多,加劇學業困難?!?/p>
此外,學院每周或每兩周就會組織一次小組討論,讓小組成員針對議題表達自己的觀點和感受。在英國的課堂上,因為觀點不一而發生爭執的情形司空見慣。但總有中國學生不愛表達自己的觀點,或者喜歡隨大溜?!靶〗M討論也是算成績的。如果總是不參與討論,或者不敢表達跟別人不一樣的見解,也會影響最后的考試成績?!?/p>
對國外多元評價體系的不適應,以及中外文化差異導致的行為模式上不能很快適應國外課堂,都會拉低留學生的最終考試成績。除此之外,因課業繁重、語言障礙、掛科焦慮、文化差異導致的心理問題,又反向加劇了學業壓力,導致成績不能如人意。
2020年,中美青年峰會與 BeenThere 發布的《北美中國留學生心理健康白皮書》顯示,將近一半的中國海外留學生處于中等心理壓力之中,有四分之一的留學生處在巨大的心理壓力之中。同時,在1222位接受調查的中國留學生中,有大約60%的人心理狀態極差,經常感受到糟糕的焦慮情緒和巨大的心理壓力。這些心理問題多表現在睡眠障礙、精力不濟、對身體反應格外敏感、藥物濫用等等。而這些對于本來就面臨巨大學業壓力的留學生來說,無疑是難以承受之重。
難與導師同頻溝通
中國留學生初到海外,往往亟須有人幫助規劃學術道路,或者給一些學術上的指引,但外國教授最常見的反應可能是“這取決于你自己”,這常常讓留學生如墜云霧,不知所措。這與兩國的文化差異相關——中國學生所受到的教育,很大程度上依賴于家庭、老師或長輩的引導,但國外的教育更提倡自主性,主張學生遵從自己內心的想法。所以當中國學生以國內的思維方式與國外導師對話時,雙方顯然不在一個頻道上。
有留學生這樣形容中美兩國的教育:中國教育像是行走于陸地,美國教育像是翱翔于天空,雖然能感到自由飛翔的快樂,但一旦摔下來,后果不堪設想。這投射出中國留學生雖感到自由,但仍渴望有人給予某些引導和輔助的內心焦慮。
清華大學教育研究院教授閻琨曾調查中國留學生在美國面臨的挑戰,在與導師相處這一點上,她認為,影響中國留學生和美國教授交往的壓力因素包含四個方面:語言功力不足、缺少對學業的自治和自主引領、言語表達的被動性、交流模式的非直接性。
對李懿霏來說,最難熬的時候,是期中考試階段,三門課程都有大量作業,常常需要熬好幾個通宵,實在忍不了時,就和家人打電話哭訴。對此,他坦承,因為語言能力不夠,沒有及時向導師請求幫助?!霸趪鴥?,如果我掛科,可以去和老師商量,或者與輔導員溝通,但在這邊,英語都說不明白的情況下,不太可能去找導師,基本沒有任何解決方案?!?/p>
無法與導師順利地溝通,等于在遇到問題的時候失去了一根重要的拐杖。李冉在英國讀過兩個藝術學碩士學位,目前博士在讀,對英國教授的行事風格了然于心。在課堂遇到沒有理解的內容,她會直接向授課老師求助:“這個地方我沒有聽懂,請再說一遍?!币驗檎n程內容涵蓋世界各地的傳統工藝,會涉及一些波斯語、土耳其語單詞,她也會及時向老師發問,老師會一個字母一個字母地為她重新拼寫,直到她弄明白為止。
李冉印象最深的,是她燒的陶瓷作品出窯的那一天。當她將作品從窯里拿出來時,發現陶瓷已經被燒碎了。當天博導休假了,于是她拍了張照片發到博導郵箱,請他知悉這件事,并請教補救方法。令她沒想到的是,半小時后博導就蹬著自行車來到了她面前。博導知道她做陶瓷有不準備備用磚的不好習慣,除了再次告誡她改掉這個習慣外,也告知了重新制作作品的方式。
“國外的導師基本是有求必應,但是你得直接表達自己的需求,不能繞圈子。但也最好不要跨界,應該是你自己負責的問題,不要拿來問導師。不然他會很蒙圈,你也會很失望?!?/p>
中國傳統文化里,讀書這件事被賦予了過多的期待,學優則仕、光耀門楣的意識深深植根于中國人心里,因此中國留學生及其家庭往往對學業有更高的要求。學業壓力,既是一種客觀存在,也是一種主觀感受,需要留學生以更理性、更積極的心態去面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