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劉夢情
隨著經濟全球化進程的推進,近幾年來,我國沿海產業轉移大潮勢頭洶涌。諸如家居、IT等沿海制造業向內地轉移,給中西部地區帶來了發展機遇。我國中西部地區的港口已經成為全球供應鏈中的關鍵節點,中西部內河港口物流擁有巨大的發展空間。港口物流與區域經濟發展之間存在著不可分割的關系,許多學者對此進行了研究。有大量文獻認為,交通基礎設施投資對區域經濟有積極影響:降低生產成本;貿易增長;規模經濟的開發;帶來地區凝聚力;勞動分工的改善。大多數研究都支持運輸基礎設施對區域增長的積極影響,而一些學者根據經驗發現,這些關系并不總是合適的。Crescenzi和Rodríguez(2012)發現,就歐盟而言,幾乎沒有證據表明交通基礎設施捐贈對該地區的經濟增長產生影響。這一結果可能歸因于不同的計量經濟學方法、不同的基礎設施代理和不同的數據聚合水平[1]。王逸初等人(2022)利用中國30個省份2000-2019年間的多個指標數據,通過構建不同權重矩陣下的空間計量模型,實證測度了中國交通基礎設施(公路、鐵路)對區域經濟增長的空間溢出效應[2]。對港口物流的研究很重要的一點是港口對腹地城市的影響。王雨琪(2022)為研究腹地經濟對港口物流的影響,以上海港為例,選取了灰色關聯分析模型,對2010-2019年上海港港口物流與腹地地區經濟指標之間的關聯程度進行計算[3]。林琛琛等人(2022)鑒于我國內河港口存在港口與腹地之間協調性水平亟待提高、港口能級不高的現象,構建了港口能級—腹地經濟系統綜合評價體系,通過熵值法求得指標權重。選取重慶港2010年-2019年的面板數據,用耦合協調度模型分析了港口能級與腹地經濟之間的協調發展特征[4]。目前已有的研究中,對沿海港口物流與區域經濟發展的關系研究較多,很少涉及內河港口物流與區域經濟發展的關系,考慮到重慶港的特殊區位因素,本文以重慶港為例,通過對2005-2020年省級數據的面板數據分析,研究了內河港口物流與區域經濟發展的關系,并提出了相關政策建議。
重慶市作為我國西部唯一的直轄市,擁有獨特的區位優勢。它不僅是海上絲綢之路的戰略腹地,還是絲綢之路經濟帶與長江經濟帶的重要戰略節點。2021年,重慶已成功申報港口型、陸港型、空港型三種類型國家物流樞紐,這為重慶港的建設增加了新的動力引擎。在完善港口鐵路專用線的基礎上,重慶港開始重視多式聯運和集裝箱的結合,成為長江經濟帶與“一帶一路”、陸海新通道無縫銜接唯一港口[5]。但由于重慶港口發展較晚,智慧綠色物流和自動化水平需要提高。
3.1 數據來源。本文中所需要的港口物流發展指標和港口城市經濟發展指標的數據來源于重慶市統計年鑒和中華人民共和國交通運輸部官網。
3.2 模型構建。灰色關聯分析是一種用來計量各測量因子之間聯系程度的一種多因子統計分析法。它基于不同因子的樣本數據,利用灰色關聯度來描述因子間的聯系強度,大小和順序。灰色關聯法能根據因子的相似性來描述發展趨勢,灰色關聯度越大說明聯系越密切[6]。第一步,確定分析數列。確定反應系統行為特征的參考數列和影響系統行為的比較數列。第二步,數列的標準化處理。使用初值化法將參考數列和比較數列進行無量綱化處理。第三步,算出關聯系數。求參考數列與比較數列的灰色關聯系數ζ(Xi)。對于一個參考數列X0有若干個比較數列X1,X2,…,Xn,各比較數列與參考數列在各個時刻(即曲線中的各點)的關聯系數ζ(Xi)可由下列公式得出
其中ζ 為分辨系數,一般在0-1之間,通常取0.5。第二級最小差,記為Δm in。兩級最大差,記為Δm ax。各比較數列Xi曲線上的每一個點與參考數列X0曲線上的每一個點的絕對差值,記為Δi(Xk)。第四步,求關聯度。將各個時刻(即曲線中的各點)的關聯系數集中為一個值,即求其平均值,作為比較數列與參考數列間關聯程度的數量表示,關聯度公式如下7:
3.3 指標選取。由于港口物流和區域經濟發展都是包含很多因素的概念,所以我們必須選取十分具有代表性的指標來研究。為了研究重慶市區域經濟發展和港口物流之間的內在聯系,本文擬選取港口貨物吞吐量Y1、水路貨運量Y2這兩個指標作為參考序列,地區生產總值X1、進出口貿易總額X2、財政總收入X3、工業生產總值X4、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X5、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X6這六個指標作為比較序列。
3.4 重慶市港口物流與區域經濟灰色關聯分析結果。根據上述灰色關聯分析的步驟及公式,得到港口貨物吞吐量、水路運輸量與港口城市經濟發展各個指標的灰色關聯度,如表1、表2所示。本文所取的分辨系數為0.5,所以灰色關聯度大于0.5則表示兩者關聯緊密。以上灰色關聯分析結果表明,兩個港口物流指標分別和六個經濟發展指標的灰色關聯度均大于0.5,由此可以得知港口物流與區域經濟之間關聯緊密。根據圖2可以看出,重慶市港口物流與GDP關聯度最高,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次之,與進出口貿易總額關聯度雖然最低,但也是大于0.6的。重慶市港口貨物吞吐量、水路貨運量與GDP的增長和降低方向基本相同,所以重慶市港口物流的發展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重慶市區域經濟的走向,這是值得關注的一點。重慶市港口物流與進出口貿易總額關聯度相較于其他指標來說最低,說明港口物流對重慶市進出口貿易的影響程度有待提高。

表1 重慶港口物流指標與區域經濟發展指標灰色關聯度

表2 重慶港口物流指標與區域經濟發展指標綜合灰色關聯度
4.1 用科技創新促進臨港產業升級。重慶市有大學城及眾多高校,基礎產業、制造業、服務業等周邊的大學及科研機構為產業升級提供了智力支撐。重慶市具備較強的產業化能力,吸引了大批企業研發機構集聚??梢酝ㄟ^制定優惠政策使這些產業向臨港產業園區集聚,在臨港產業園附近建立科技園區為企業的科技創新助力。這樣可以在距離上很大程度減少企業與高校和科研機構之間的溝通障礙,保證臨港產業可以高效快速且持續的升級[8]。
4.2 加大固定資產投資力度。重慶市固定資產投資與港口物流發展關聯密切,但總體來說關聯度最低。所以這需要改善重慶市內投資環境,加大政府的支持和引導力度,使重慶市各行業對投資吸引力的增強。中歐班列以及長江經濟帶等戰略規劃,對重慶市港口的發展帶來了很大的發展機遇。因此在今后的發展中,重慶市可以適當加強在港口業方面的投資。沿海比較成熟的港口基本實現了集裝箱自動化,這樣可以提高港口作業效率,重慶港在港口業的投資可以在這方面入手。
4.3 改善外貿政策。進出口貿易額與港口物流關系密切,所以可以從政策上推進外貿活動。首先要增強外貿履約能力,進一步開拓國際市場。其次激發創新活力,助力穩外貿。最后強化保障能力,促進貿易暢通。
4.4 推進港城一體化。重慶港是典型的內河港口,必須依托內河水運高質量發展的要求,為港口、城市的協調發展做好規劃。可以聯合重慶港口集團的其他板塊,像物流、貿易、金融圍繞重慶港港口產業鏈臨港產業和新興的相關業態,開展相關的招商合作。需要以項目為抓手,實現港城聯動。港口的發展要有長遠的目光,為實現國家“碳中和”“碳達峰”的目標,在環境保護方面要符合長江經濟帶環保要求。城市中臨港園區也應該有相應的配置為港口服務,推進港城一體化目標。
港口物流在區域經濟的發展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內河港口作為物流鏈的重要節點,已成為區域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撐和對外聯系的窗口。為了探究區域經濟發展與內河港口物流之間的關系,本文以重慶港為例,通過選取2005年-2020年的港口物流發展指標和區域經濟發展指標進行灰色關聯分析,結果表明港口物流與區域經濟發展關系密切。由此提出相關政策建議,希望可以給區域經濟和港口發展提供一些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