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琳
鄉村振興戰略是新時代解決“三農”問題的重大決策,鄉村產業發展是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農業產業金融鏈推動農業產業發展,形成產業融合的可持續發展模式,有效解決農業經營主體融資難、融資貴問題,推進鄉村振興。本文通過分析當前農業產業金融鏈構建存在問題,針對農業產業金融鏈構建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提出了對策建議,助力鄉村振興實現鄉村發展。隨著農村金融改革不斷深化,我國農業產業金融鏈不斷完善,在支持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推動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支持農業科技創新和農產品品牌建設等方面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當前,我國農業產業金融鏈發展不完善,存在一些問題。對此應該制定相應的政策來促進農業產業金融鏈發展,以推動鄉村振興戰略實施。
1.農業產業鏈條短,不利于產業鏈金融發展。目前,我國農業產業鏈較短,缺少相關的配套措施。使得農產品種類較為單一,數量較少,而且產品質量參差不齊,農產品在市場上競爭能力不強。農業企業大多缺乏對金融的利用,尤其是龍頭企業更是缺乏對金融的利用。企業在發展過程中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才能使產品不斷更新和升級,同時也需要相應的融資方式來擴大規模、降低成本。2.政策環境不完善,對金融機構缺乏吸引力。農村產業金融鏈作為新興的金融業,其發展過程中受到了農村經濟發展水平和產業結構等因素的制約,因此金融機構對農業產業金融鏈的投入熱情不高,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我國農業產業金融鏈的發展。在農業產業發展中,農村經濟存在較大風險,受自然災害等因素影響較大。而對于農業金融機構來說,風險識別和控制能力相對較弱。由于風險識別和控制能力不足導致銀行在開展業務時對農業產業缺乏積極性。3.缺乏專門為農業產業服務的金融機構。首先,農業金融機構分散,服務范圍有限。農業產業金融鏈包括產前、產中、產后各個階段的金融需求都不同,需要不同類型的金融機構來服務。農村金融機構分布較為分散,不利于農業產業的發展。其次,在農村地區,缺乏專業為農業產業服務的金融機構,造成了農村金融機構對農業產業支持力度不足,阻礙了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4.缺乏相關法律法規。目前,我國的農業產業金融鏈建設還不夠完善,缺乏相應的法律法規。當前我國還沒有出臺一部關于農業產業金融鏈的法律法規,這在很大程度上阻礙了農業產業金融鏈的發展。法律法規不健全導致農業產業金融鏈缺少相應的約束機制,缺乏一套完整的法律體系,對農業產業金融鏈缺乏一個有力的監管機制。
1.建立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培育機制,延伸農業產業鏈培育多元化的農業產業化主體。首先,根據現代農業產業鏈發展要求,積極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特別是農產品加工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專業大戶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通過建立健全激勵約束機制,鼓勵其發展,延伸農業產業鏈。同時,也要加強對這些經營主體的監管和服務,幫助其提高管理水平和市場競爭力。2.建立健全政府與市場的協調機制,為農業產業金融鏈建設提供政策支持。建立政府與市場的協調機制,要解決的核心問題就是政府如何通過制定相應政策,對農業產業金融鏈建設提供支持。政府應積極營造良好的政策環境,推動農業產業金融鏈建設的順利進行;同時,也應通過市場機制的作用,進一步完善農業產業金融鏈建設過程中相關配套政策。3.建立風險補償和風險分散機制,為農業產業金融鏈建設提供風險保障。從產業鏈金融鏈運行來看,農業企業作為核心企業,要充分發揮自身優勢,協調好企業與農戶、銀行之間的關系,從而解決好貸款難和融資貴問題。從政府職能角度來看,要建立和完善農業產業鏈金融的風險補償機制和風險分散機制,一方面要建立農業風險基金和農業巨災保險制度,從根本上消除金融機構在支持農業產業金融鏈建設中的顧慮。另一方面要健全農業保險制度,擴大農業保險險種,創新商業保險方式,豐富風險分散渠道,增強現代農業產業鏈的抗風險能力。4.政府要構建科學的農業產業評價指標體系,完善農產品價格形成機制。建立科學的農業產業評價指標體系,從農業產業鏈的角度出發,建立一套科學、完善的評價指標體系。政府要加強農業產業鏈相關平臺建設,如信息平臺、融資平臺、物流平臺和結算平臺,信息平臺是現代農業產業鏈金融鏈的核心,要及時了解和掌握不同產業的生產經營動態信息,利用現代科技手段對農產品進行科學包裝和推廣,進一步完善農產品價格形成機制,對農產品的價格進行合理的指導和調控,以此來滿足不同主體的金融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