腕骨骨折是指手腕部位的骨骼發生斷裂或折斷,通常由暴力外傷引起,如摔倒時手著地等。對于腕骨骨折患者的護理涉及多個方面,包括固定與制動、疼痛管理、功能鍛煉、并發癥預防、心理支持、營養支持、隨訪與復查等。
腕骨骨折的概述
腕骨的結構和功能
腕骨是連接手部和前臂的骨骼結構,由八塊小骨頭組成,分為近側列和遠側列。腕骨的主要功能是支撐手部,參與手部的運動和活動,同時還保護手部的神經、血管和肌腱等組織。
腕骨骨折的類型
(1)舟骨骨折:這是最常見的腕骨骨折類型,多由摔倒時手掌著地引起。
(2)月骨骨折:常由腕部過度背伸引起。
(3)三角骨骨折:多由腕部受到直接暴力打擊引起。
(4)其他腕骨骨折:如豌豆骨、大多角骨、小多角骨、頭狀骨等骨折,相對較少見。
腕骨骨折的原因
(1)外傷:如摔倒、撞擊、扭傷等是腕骨骨折的主要原因。
(2)骨質疏松:老年人由于骨質疏松,腕骨的強度降低,容易發生骨折。
(3)過度使用:長期從事手部重復性勞動或運動的人,如打字員、運動員等,腕骨容易受到過度使用的損傷,增加骨折的風險。
腕骨骨折的癥狀
(1)疼痛:骨折部位疼痛是腕骨骨折最主要的癥狀,程度因人而異,可在活動或受壓時加重。
(2)腫脹:骨折部位周圍通常會出現腫脹,這是由于組織損傷和出血引起的。
(3)活動受限:腕部的活動范圍受到限制,患者可能無法正常彎曲、伸展或旋轉手腕。
(4)畸形:在某些嚴重的骨折情況下,可能會出現腕部畸形,如手腕彎曲或旋轉異常。
(5)壓痛:在骨折部位按壓時會有明顯的壓痛感。
腕骨骨折的診斷
(1)病史和癥狀:醫生會詢問患者的受傷經過和癥狀,以初步判斷是否可能存在腕骨骨折。
(2)體格檢查:醫生會對腕部進行仔細的體格檢查,包括觀察腫脹、畸形情況,檢查活動范圍和壓痛等。
(3)X光檢查:這是診斷腕骨骨折的主要方法,可以清晰地顯示骨折的部位、類型和程度。
(4)CT或MRI 檢查:在某些復雜的骨折情況下,可能需要進行CT或MRI檢查,以更準確地評估骨折的情況和周圍組織的損傷。
固定與制動
腕骨骨折的首要護理任務是確保骨折部位的固定與制動,以減少疼痛、防止進一步損傷,促進骨折愈合。
(1)固定方法選擇:根據骨折類型、移位程度及患者個體情況,選擇合適的固定方式。石膏固定適用于大多數腕骨骨折,尤其是需要維持復位穩定性的情況;夾板固定更加輕便,便于觀察和處理傷口;支具則適用于某些特定類型的骨折或康復階段。
(2)定期檢查:固定期間,護理人員需要定期檢查固定的緊度,確保其既不過緊也不過松。過緊可能影響血液循環,導致局部缺血性壞死;過松則可能失去固定作用,導致骨折移位。
(3)懸吊與胸前:固定期間,患肢應懸吊于胸前,促進上肢靜脈回流,減輕腫脹感,有助于骨折部位愈合。
疼痛管理
疼痛是腕部骨折后的常見癥狀,有效的疼痛管理對于骨折康復至關重要。
(1)藥物治療:包括非處方藥和處方藥。非甾體解熱鎮痛藥能夠減輕炎癥和疼痛;中樞鎮痛藥適用于更嚴重的疼痛情況。
(2)物理療法:如冷敷、熱敷。冷敷適用于骨折初期,能夠減輕腫脹和疼痛;熱敷適用于后期,可促進血液循環和康復。
(3)按摩與舒適體位:輕柔地按摩和保持舒適的體位,有助于減輕疼痛。患者需避免不必要的移動和壓迫骨折部位。
功能鍛煉
骨折愈合過程中,適當的功能鍛煉必不可少,可以促進血液循環、防止肌肉萎縮和關節僵硬,加速康復進程。
初期康復階段
初期康復階段重點是保護骨折部位,避免進一步損傷,患者可能需要佩戴石膏或支具進行固定。康復訓練包括保持正確的體位、輕度的手指和腕部活動,以及逐漸適應日常生活的基本動作。
中期康復階段
中期康復階段,骨折部位的穩定性已有增強,可以逐漸增加活動量和強度,訓練重點是恢復關節的活動范圍和肌肉力量。常見的鍛煉方法包括關節活動度練習、肌肉力量訓練和協調性訓練。
后期康復階段
后期康復階段主要側重于功能恢復和日常生活能力的提升。患者需要通過精細動作訓練和協調性訓練,恢復手腕的精細運動能力;還可以進行平衡訓練、靈活性訓練和耐力訓練,全面提高身體機能。
個性化鍛煉計劃
護理人員根據患者具體情況,制定個性化的鍛煉計劃。患者需在專業人員的指導下進行肌肉等長收縮、等張收縮和抗阻訓練等內容。
并發癥預防
腕部骨折后,患者可能會面臨一些并發癥的風險,如感染、深靜脈血栓等,需要采取措施預防。具體包括:(1)骨折部位應定期清潔,保持干燥,防止感染。在固定期間,如有滲出物或血液污染輔料,護理人員或家屬需及時更換輔料,注意無菌操作,避免污染傷口,并觀察傷口有無紅腫、熱痛等感染跡象。(2)鼓勵患者深呼吸和腿部活動,促進血液循環,預防深靜脈血栓形成。(3)密切觀察病情變化,及時發現并處理任何異常癥狀,如發熱、腫脹、疼痛加劇等。
心理支持
骨折不僅會給患者帶來身體上的痛苦,還可能影響心理狀態。
(1)傾聽與溝通:護理人員應耐心傾聽患者的訴說,了解擔憂、恐懼和需求。通過積極溝通,建立信任關系,讓患者感受到理解和支持。
(2)解釋與指導:向患者解釋骨折病情、治療方案、康復過程及可能遇到的困難和挑戰。通過專業知識的普及,幫助患者樹立康復信心,減少不必要的擔憂和誤解。
(3)情緒疏導:鼓勵患者表達情緒和感受,如焦慮、抑郁等。通過情緒疏導技巧,如放松訓練、深呼吸等,緩解負面情緒,保持平和心態。
(4)心理支持小組:組織腕骨骨折患者參加心理支持小組活動,有機會與其他病友交流經驗、分享感受,同伴支持有助于增強患者的歸屬感和應對困難的能力。
(5)專業心理咨詢:對于心理困擾較為嚴重的患者,可以建議尋求專業心理咨詢師幫助。心理咨詢師通過專業的心理評估和治療技術,為患者提供更全面、個性化的心理支持服務。
營養支持
對于腕骨骨折的患者,營養支持是促進骨折愈合和整體康復的重要環節。
(1)均衡飲食:腕骨骨折后,患者需要保持均衡的飲食,確保攝入足夠的營養物質,包括蛋白質、碳水化合物、脂肪、維生素、礦物質等,以支持身體的康復過程。
(2)高蛋白食物:蛋白質是身體組織修復和再生的基本物質。腕骨骨折后,患者需要適量增加蛋白質的攝入,促進傷口和骨折部位的愈合。優質蛋白質來源包括瘦肉、魚類、禽類、豆制品和乳制品等。
(3)富含維生素的食物:維生素在骨折愈合過程中起著重要作用,特別是維生素C和維生素D,分別有助于促進膠原蛋白的形成和鈣的吸收利用。建議患者多食用富含維生素的食物,如新鮮水果(獼猴桃、柑橘類)、蔬菜(西紅柿、胡蘿卜等)以及適量曬太陽以補充維生素D。
手術患者的護理
術前護理
(1)心理準備:向患者介紹手術的目的、方法、風險和注意事項,讓患者了解手術過程,減輕心理壓力.
(2)皮膚準備:手術前一天,護士應協助患者進行皮膚準備,清潔手術部位的皮膚,去除毛發和污垢。
(3)禁食禁水:根據手術的要求,患者需要在手術前禁食禁水一定時間,以防止手術中發生嘔吐和誤吸。
(4)術前檢查:協助醫生完成患者的術前檢查,如血常規、凝血功能、心電圖等,確保患者身體狀況適合手術。
術后護理
(1)病情觀察:術后護士應密切觀察患者的生命體征,如體溫、脈搏、呼吸、血壓等,以及手術部位的出血、腫脹、疼痛等情況。如有異常應及時報告醫生。
(2)傷口護理:保持傷口清潔干燥,避免污染。定期更換傷口敷料,觀察傷口的愈合情況。如果傷口出現紅腫、滲液、疼痛加重等情況,可能是感染的跡象,應及時處理。
(3)飲食護理:術后患者應根據醫生的建議逐漸恢復飲食。一般來說,術后先給予流質飲食,然后逐漸過渡到半流質飲食和普通飲食。飲食應以高蛋白、高維生素、易消化的食物為主。
(4)功能鍛煉:術后患者應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早期功能鍛煉,以促進手部功能的恢復。功能鍛煉應循序漸進,避免過度活動。可以先進行手指的屈伸、握拳等活動,然后逐漸進行手腕的活動。
隨訪與復查
隨訪與復查是確保患者康復進程順利的重要環節,患者應按照醫生的建議定期到醫院進行復查,評估骨折愈合情況、功能恢復情況以及是否存在并發癥等。通過隨訪與復查,醫生可以及時調整治療方案和康復計劃,以更好地促進患者的康復。復查內容包括骨折部位的X光片檢查、功能活動評估、疼痛評分和生活質量評估等。
其他注意事項
(1)減少腕部活動:在恢復期間應避免使用受傷手腕,進行重體力活動或提重物。
(2)避免受涼:做好手腕部位保暖工作,避免受到寒冷刺激,影響血液循環和骨折愈合。
(3)充足休息:保證充足的睡眠時間,避免過度勞累和熬夜。
(4)飲食禁忌:避免食用辛辣、刺激的食物以及吸煙飲酒,以免對身體恢復造成不利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