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探討加速康復外科護理模式在經尿道輸尿管鏡鈥激光碎石術圍手術期的臨床應用效果。方法 選取2023年1月~2024年1月醫院收治的80例輸尿管結石患者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40例。對照組給予常規護理,觀察組給予加速康復外科護理,比較兩組圍手術期相關指標、疼痛情況以及術后并發癥發生情況。結果 觀察組術中出血量低于對照組,肛門排氣時間和住院時間短于對照組(P<0.05);護理前兩組疼痛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觀察組疼痛評分低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并發癥發生率低于對照組(P<0.05)。結論 加速康復外科護理可有效改善經尿道輸尿管鏡鈥激光碎石術患者圍手術期情況,緩解患者疼痛,加快康復進程,降低并發癥發生率。
關鍵詞:輸尿管結石;經尿道輸尿管鏡鈥激光碎石術;加速康復外科護理;圍術期;并發癥
輸尿管結石通常來源于腎臟,如結石急促移動或突發嵌頓,會導致上尿路急性梗阻,進而引起劇烈疼痛。輸尿管結石導致的突發腎區疼痛被稱為腎絞痛,主要表現為腰部或上腹部疼痛陣發性發作,部分患者還可能出現血尿癥狀,如干預不佳可引發感染[1]。尿路結石大多數由人體代謝產物構成,不同成分的結石可反映體內相應成分的代謝異常,且尿路梗阻是誘發結石的主要因素[2~3]。輸尿管結石癥狀較為嚴重,需盡快給予患者手術干預。經尿道輸尿管鏡鈥激光碎石術是臨床常用微創術式,該手術不僅能達到充分碎石的效果,還不會對周圍組織產生熱效應,但圍手術期患者可能會出現一定的應激反應,控制不當,可能影響治療與預后,臨床需在術后給予患者有效的護理干預[4]。本研究旨在探討加速康復外科護理模式在經尿道輸尿管鏡鈥激光碎石術圍手術期的臨床應用效果。
1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23年1月~2024年1月醫院收治的80例輸尿管結石患者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40例。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納入標準:均符合輸尿管結石診斷標準[5];結石無法自行排出;藥物排石無效;患者及其家屬均知情同意。排除標準:伴有腎積水;存在泌尿系統感染。
1.2 方法
1.2.1 對照組給予常規護理
密切監測患者生命體征,向患者說明治療基本流程,解答患者疑問,告知手術前一晚需禁食禁水,配合治療。術后對患者進行輸尿管結石健康宣教,飲用溫開水,指導家屬多注意患者情況,一旦異常,及時報告護理人員。病情穩定后,可指導患者盡早下床活動,避免長期臥床,家屬從旁協助。
1.2.2 觀察組給予加速康復外科護理
(1)術前:術前護理人員需向患者及其家屬詳細說明輸尿管結石以及相關手術基本知識,并告知圍手術期相關注意事項,引導家屬配合術后恢復工作;護理人員還需糾正患者錯誤認知,從而引導其配合治療和護理。術前護理人員需根據醫囑完善對患者的相關檢查,明確結石位置、數量、走向等情況,確保手術順利進行。術前告知患者需保持6 h禁食,術前評估患者基本指標,術前4 h給予患者口服營養補充(ONS),不得過早禁飲,以免增加胰島素抵抗,增加患者應激反應。術前需完善對患者的心理護理,對其進行心理疏導,指導家屬多鼓勵和關心患者,消除緊張情緒。
(2)術中:護理人員需注意對患者進行保暖,術前將手術室溫度調至25 ℃,并將術中所用液體提前加熱再使用,可用被單遮蓋患者四肢,防止外露,提前準備好電熱毯、保暖被等物品。
(3)術后:術后護理人員指導患者深呼吸,轉移其對手術部位的注意力,必要時遵照醫囑給予藥物止痛,避免因疼痛加重應激反應,增加患者舒適度。術后6 h,護理人員引導患者飲用溫開水,促進胃腸道蠕動;患者無嗆咳、吞咽困難、嘔吐、腹脹等癥狀,給予清淡、易消化食物;可先給予流質、半流質食物,再逐漸過渡至正常飲食;不得給予辛辣刺激性食物。術后患者病情平穩后,遵醫囑指導其進行被動運動、按摩四肢、定期翻身,如無其他不適癥狀,可下床活動,避免長期臥床。術后第1天,確認患者尿液顏色正常、無尿路感染等癥狀后,遵醫囑拔除尿管,若出現碎石、血塊阻塞等癥狀,需用生理鹽水進行沖洗。
1.3 觀察指標
(1)比較兩組圍術期相關指標:包括術中出血量、肛門排氣時間和住院時間。(2)比較兩組疼痛情況:采用長海痛尺進行評估,滿分為10分,得分越高代表患者疼痛程度越嚴重[6]。(3)比較兩組并發癥發生率:如感染、血尿、輸尿管狹窄等。
1.4 統計學方法
數據處理采用SPSS22.0統計學軟件,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比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 兩組圍術期相關指標比較
觀察組術中出血量低于對照組,肛門排氣時間和住院時間短于對照組(P<0.05)。
2.2 兩組疼痛情況比較
護理前兩組疼痛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觀察組疼痛評分低于對照組(P<0.05)。
2.3 兩組并發癥發生率比較
觀察組并發癥發生率為2.50%,低于對照組并發癥發生率20.00%,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3討論
輸尿管結石會導致輸尿管內病變,增大管外壓迫,導致患者輸尿管內尿液運輸受阻,造成尿路潴留,進而使尿路梗阻[7]。發病后結石會堵塞輸尿管,導致尿液滯留,長此以往會使大量致病菌在輸尿管繁殖,從而引發尿路感染,出現炎癥反應[8~9]。手術是治療輸尿管結石的主要手段,經尿道輸尿管鏡鈥激光碎石術為中微創術式,通過內鏡經尿道直接進入體內,患者身體無任何創口,且碎石過程中患者結石不會發生移位,有效阻止結石擴散,節省手術時間,但操作不當可能會損傷患者尿道,導致術后出現輸尿管狹窄等相關并發癥,不利于患者預后[10]。
本研究結果發現,觀察組術中出血量低于對照組,肛門排氣時間和住院時間短于對照組(P<0.05)。說明加速康復外科護理模式的應用可有效保障手術順利進行,促進患者術后康復。加速康復外科護理要求護理人員于術前、術中以及術后對患者進行針對性的護理干預,堅持以患者為中心,為其提供快速、全面的康復護理干預,術前完善相關檢查,進行營養管理以及健康宣教,提高患者對疾病相關知識的認知,使其以良好的機體狀態應對手術;術中注重對患者相關指標監測以及體溫管理,使其術中保持舒適狀態,維持血流動力學穩定,減少術中出血量,保障手術安全;術后側重于對患者疼痛、飲食、運動等方面的護理,在患者病情允許的情況下,遵醫囑指導其早期下床活動,避免長期臥床,促進胃腸功能恢復,改善相關癥狀,減輕應激反應,從而加快康復進程,縮短住院時間[11]。此外,護理前兩組疼痛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觀察組疼痛評分低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并發癥發生率低于對照組(P<0.05)。分析其中原因,加速康復外科護理模式下,護理人員術前需加強對患者及其家屬的健康教育,從而確保其能配合護理,并于術中注重體溫護理,將術中所用液體提前加熱,有效減輕患者應激反應;術后遵醫囑給予患者鎮痛泵,并引導深呼吸,轉移注意力,從而減少其對手術部位的關注,達到盡快減輕疼痛的目的,確?;颊邍中g期間舒適,有效降低術后并發癥發生率,幫助患者早日恢復健康[12]。此外,護理人員鼓勵家屬參與護理,給予患者關懷與支持,可有效消除其緊張情緒,通過飲食指導、留置尿管護理、疼痛護理等有效改善患者術后情況,為患者提供全方面的護理干預,促進護患關系和諧,保障治療效果,從而利于患者較快康復[13]。
綜上所述,加速康復外科護理可有效改善經尿道輸尿管鏡鈥激光碎石術患者圍手術期情況,緩解患者疼痛,加快康復進程,降低并發癥發生率。
參考文獻
[1]馬瑾,李婭潔,李靜竹,等.加速康復外科護理模式在經尿道輸尿管鏡鈥激光碎石術圍手術期的應用效果[J].中國當代醫藥,2021,28(27):273-276.
[2]林燕紅.互動達標模式護理對經尿道輸尿管鏡鈥激光碎石術患者住院時間及滿意度的影響[J].中國醫藥指南,2023,21(12):160-162,166.
[3]羅爾琴,王萍,鄧珊.圖文式臨床護理路徑結合自護理論干預對輸尿管結石手術患者的影響[J].齊魯護理雜志,2023,29(4):68-70.
[4]王舜萍,黃月英,吳曉環.健康信息自然導入法在經尿道輸尿管鏡下鈥激光碎石術患者中的應用[J].國際護理學雜志,2021,40(14):2634-2636.
[5]中國醫促會泌尿健康促進分會,中國研究型醫院學會泌尿外科學專業委員會.輸尿管鏡碎石取石術安全共識[J].現代泌尿外科雜志,2020,25(5):385-391.
[6]王作培,丁一,謝鑫杰,等.Prince-Henry聯合長海痛尺在肋骨骨折疼痛評分中的初步應用[J].同濟大學學報(醫學版),2024,45(2):251-257.
[7]廖瀟.中藥熱奄包對輸尿管結石病人疼痛程度及生活質量的影響[J].全科護理,2023,21(24):3394-3396.
[8]章麗華.典型無縫隙護理干預對輸尿管結石鈥激光碎石術患者應激反應及并發癥的影響[J].黑龍江醫藥,2023,36(2):479-481.
[9]鄭燦,趙文彩,張海艷,等.強化護理干預在輸尿管鏡下鈥激光碎石術治療輸尿管結石患者中的應用效果[J].臨床醫學研究與實踐,2022,7(13):121-123.
[10]淵瑩.強化護理干預用于輸尿管鏡下鈥激光碎石術治療輸尿管結石的圍術期護理效果分析[J].系統醫學,2021,6(13):130-133.
[11]楊宏.輸尿管結石鈥激光碎石術圍手術期整體護理模式的應用分析[J].臨床護理研究,2022,31(23):102-104.
[12]曾少珊,畢韻婷,藍毅君.基于潮汐理論模型的護理干預在輸尿管鏡鈥激光碎石患者中的應用[J].護理實踐與研究,2022,19(16):2496-2499.
[13]畢新穎,李敏.經絡拍打及精細護理在輸尿管硬鏡鈥激光碎石術后結石排出中的應用[J].國際護理學雜志,2022,41(9):1610-1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