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探討舒適護理模式在口腔微創拔牙術患者中的應用及對其生理應激的影響。方法 選取2022年5月~2023年12月醫院收治的86例口腔微創拔牙術患者為研究對象,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43例。對照組給予常規護理,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給予舒適護理,比較兩組焦慮程度[牙科焦慮量表(DAS)評分]、舒適度評分[舒適狀況量表(GCQ)]以及生理應激反應指標。結果 觀察組護理后DAS評分低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護理后GCQ評分高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護理后舒張壓、收縮壓以及心率均低于對照組(P<0.05)。結論 舒適護理可有效減輕口腔微創拔牙術患者焦慮情緒,提高患者舒適度,減輕生理應激反應。
關鍵詞:口腔微創拔牙術;舒適護理模式;焦慮程度;舒適度;生理應激反應
拔牙是口腔科常用的治療方法,在齲齒、重度牙周炎等口腔疾病治療中可取得理想效果。隨著微創技術的不斷發展,口腔微創拔牙術因創傷小、恢復快等優勢被廣泛應用于臨床。大部分患者在接受口腔微創拔牙術時會因環境改變、對疼痛的恐懼、不良聲音刺激等因素產生緊張情緒,這種情緒會激活交感-腎上腺髓質系統,刺激兒茶酚胺分泌,從而導致呼吸頻率加快、血壓升高,甚至引發牙科焦慮癥。這不僅降低患者治療配合度,還會增加意外醫療事件發生風險。管亞芩等[1]研究發現,下頜埋伏阻生第三磨牙拔除術中,患者牙科畏懼發生率為17.8 %,與看到牙鉆、牙鉆磨牙、聽到牙鉆聲等因素密切相關。舒適護理堅持以人為本的理念,從心理、社會、生理、環境等多個維度為患者提供相應的護理,旨在降低患者不適感,改善就醫體驗[2]。本研究選取2022年5月~2023年12月醫院收治的86例口腔微創拔牙術患者為研究對象,探討舒適護理模式在口腔微創拔牙術患者中的應用及對其生理應激的影響。
1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22年5月~2023年12月醫院收治的86例口腔微創拔牙術患者為研究對象,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43例。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納入標準:均符合口腔微創拔牙術指征,由同一醫療團隊進行手術;患者自愿參與研究并簽署知情同意書;臨床資料完整。排除標準:存在精神疾病或認知障礙;妊娠期或哺乳期女性;合并口腔癌或血液系統疾病。
1.2 方法
1.2.1 對照組給予常規護理
術前主動詢問并記錄患者基本情況,完善常規口腔檢查;向患者介紹手術流程、注意事項以及可能出現的并發癥等相關信息,耐心解答患者疑問。術中指導患者按照指令準確完成張口、漱口等操作,密切觀察患者面色、呼吸等變化,一旦出現異常情況,及時處理,保障手術順利進行。拔牙結束后叮囑患者咬緊紗球0.5 h,告知注意事項,如忌食過熱食、術后2 h禁食、避免劇烈活動等,強調規范刷牙的重要性,囑咐患者定期復查。
1.2.2 觀察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給予舒適護理
(1)術前:為患者營造舒適、溫馨的就診環境,確保室內光線柔和、溫濕度適宜。在候診區擺放綠植,張貼拔牙治療漫畫圖示,緩解患者緊張情緒。通過聊家常的方式與患者深入交流,了解其對拔牙的態度、認知程度以及對鎮痛效果的期望,根據其受教育程度和接受能力采用面對面、視頻播放等多樣化形式介紹手術相關知識,并針對性地解答患者疑問,講解過程中應注意語言通俗易懂、語調平和、語速適中。關注患者心理需求,引導其表達對拔牙的看法與擔憂,認真傾聽,適時回應。通過播放患者喜歡的舒緩型輕音樂,幫助放松心情,指導其掌握自我情緒調節技巧,如深呼吸、肌肉放松訓練等。鼓勵家屬多陪伴、關心患者,給予充分的情感支持。列舉治療成功案例,增強患者治療信心。
(2)術中:告知患者拔牙過程中可能出現的不適感,如去除牙冠阻力帶來的酸痛、牙根脫位帶來的不適等,若感到不適可隨時舉手示意。根據患者身高、體重等調整舒適體位,保持其生理舒適,可指導其在整個過程中微閉雙眼,欣賞音樂,進行深而慢的呼吸,張口配合醫生。
(3)術后:告知患者手術情況,予以適當的安撫與鼓勵。向患者解釋術后疼痛原因,必要時使用鎮痛劑。邀請患者加入微信群,通過文字、圖片、微視頻等多種形式科普拔牙后相關護理要點。告知患者若出現劇烈疼痛或出血等不適癥狀,需立即就診復查。拔牙結束后叮囑患者咬緊紗球0.5 h,告知術后注意事項和飲食禁忌,注意保持健康的口腔習慣,定期復查。
1.3 觀察指標
(1)比較兩組焦慮程度:采用改良版牙科焦慮量表(DAS)[3]評估,總分為4~20分,分數越高表明患者牙科焦慮越嚴重。(2)比較兩組舒適度:采用舒適狀況量表(GCQ)[4]評估,總分為14~112分,評分越高表明患者舒適度越高。(3)比較兩組生理應激反應:采用多功能心電監護儀( 型號EM9000E,粵械注準20162210976 )監測患者舒張壓、收縮壓以及心率變化。
1.4 統計學方法
數據處理采用SPSS27.0統計學軟件,計量資料以(±s)表示,進行t檢驗,計數資料用比率表示,進行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 兩組DAS評分比較
兩組護理前DAS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護理后DAS評分低于對照組(P<0.05)。
2.2 兩組GCQ評分比較
兩組護理前GCQ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護理后GCQ評分高于對照組(P<0.05)。
2.3 兩組生理應激反應指標比較
兩組護理前舒張壓、收縮壓以及心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護理后舒張壓、收縮壓以及心率均低于對照組(P<0.05)。
3討論
當前,微創拔牙術已廣泛受到患者的接受與認可。然而,大部分患者會因陌生的診療環境、不良的聲音刺激等因素產生強烈的心理和生理應激反應,甚至患上牙科焦慮癥,對治療效果帶來極大的負面影響。因此,采取科學有效的護理措施對微創拔牙術患者而言十分必要[5]。
舒適護理包括心理舒適、生理舒適、精神舒適、社會舒適等方面。其中,心理舒適是直接的心理感受,如滿足感、安全感、被尊重感等;生理舒適是指直接的身體感覺;精神舒適涉及信念、信仰等層面:社會舒適則專注于家庭關系的舒適體驗。與常規護理比較,舒適護理具有整體性、個體化、有效性等優勢,強調護理過程中保持患者身心舒適[6]。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護理后DAS評分低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護理后GCQ評分高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護理后舒張壓、收縮壓以及心率均低于對照組(P<0.05)。表明舒適護理應用于口腔微創拔牙術患者中效果顯著。患者在緊張、驚慌狀態下拔牙,機體易產生強烈的應激反應,導致交感神經興奮,釋放大量兒茶酚胺,使血管收縮,出現血壓升高、心率加快等一系列變化,影響手術效果與安全性。常規護理往往關注患者軀體恢復情況,對患者心理護理關注度不夠,且護理內容缺乏系統化與針對性,難以滿足患者多方面、個性化的護理需求,導致護理效果不佳[7~8]。舒適護理可為患者營造和諧、舒適的診療環境,減少外界環境的干擾,幫助其盡早適應環境并接受自身角色的轉變,進而緩解恐懼心理。多元化的健康教育能拓展患者了解微創拔牙手術相關知識的途徑,開展多元化宣教,同時結合其心理需求、性格特點進行正向鼓勵和安慰,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提高患者認知水平,糾正錯誤認知,使其做好心理準備,積極配合治療。播放適宜的音樂能使患者在身心舒適狀態下接受治療,音樂能掩蓋鉆牙聲音刺激,分散注意力,維持交感-副交感神經系統平衡,抑制兒茶酚胺與乙酰膽堿釋放、分泌,使患者放松身體,減少心理與生理不適感,減輕應激反應,從而改善就醫體驗[9~11]。
綜上所述,舒適護理可有效減輕口腔微創拔牙術患者焦慮情緒,提高患者舒適度,減輕生理應激反應。
參考文獻
[1]管亞芩,代杰文,何花,等.下頜埋伏阻生第三磨牙拔除術中患者牙科畏懼感調查分析[J].中國口腔頜面外科雜志,2023,21(3):267-271.
[2]唐光蘭,鄭運鳳.舒適護理在口腔微創拔牙術護理中的作用[J].中國繼續醫學教育,2021,13(33):185-189.
[3]張曉燕,胡孫強,林琛,等.舒適護理干預在改善口腔科拔牙患者疼痛程度負性心理狀態的應用研究[J].中國藥物與臨床,2020,20(7):1221-1223.
[4]馮月轉,陳淑儀.放松療法聯合音樂干預對阻生牙拔除患者的影響[J].中西醫結合護理(中英文),2022,8(1):145-147.
[5]張帥文,廖飛,朱雁鴻,等.達克羅寧膠漿對全麻拔牙術患者圍術期應激反應及舒適度的影響[J].遵義醫科大學學報,2023,46(10):978-983.
[6]吳曉莉.舒適護理在口腔微創拔牙術中的應用[J].大醫生,2018,3(7):138-139.
[7]葉敏.舒適護理用于老年患者口腔修復中的效果探討[J].淮海醫藥,2022,40(2):197-199.
[8]于淑玲,趙娜.舒適護理在行渦輪牙鉆拔除術治療下頜阻生齒患者中的應用效果[J].中西醫結合護理(中英文),2022,8(2):130-132.
[9]劉秋紅.舒適護理干預模式在口腔微創拔牙患者護理中的應用效果研究[J].中外醫療,2020,39(21):169-171.
[10]王曉紅.舒適護理在口腔微創拔牙術中的應用及對生理應激的影響[J].吉林醫學,2019,40(12):2922-2923.
[11]蔡曉亞,郭海鑫,樊桂梅,等.舒適護理干預結合優質護理在口腔拔牙術后感染中的應用[J].國際護理學雜志,2024,43(6):1071-10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