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美超
腹股溝疝是外科較為常見的一種疾病, 一般好發于老年人, 隨著年齡的逐漸增大, 腹股溝疝的發病率也會逐漸的升高[1]。從我國成人腹股溝疝指南來看, 對于成年人腹股溝疝的治療方式為手術[2]。且近年來有研究指出, 隨著腹股溝疝臨床發病率的升高, 若不能給予患者及時的治療, 則會發生一系列相關并發癥, 包括泌尿系統、生殖系統和吸收功能受損, 嚴重影響患者的正常生活[3]。而在患者接受治療過程中, 有效的管理干預可顯著提升患者臨床治療效果, 降低術后并發癥的發生, 但傳統管理模式已無法滿足臨床需求[4]。基于此, 本研究對本院腹股溝疝術后患者實行線上聯合線下管理, 分析其干預效果, 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22 年1 月~2023 年1 月于本院普外疝與減重病房進行手術治療的50 例腹股溝疝患者作為研究對象, 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 各25 例。對照組患者中男女占比為12∶13;年齡32~68 歲, 平均年齡(45.56±10.17)歲。觀察組患者中男女占比為15∶10;年齡31~65 歲, 平均年齡(46.33±10.54)歲。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本次研究經本院醫學倫理委員會審核并批準。
納入標準:①年齡≥18 歲;②診斷標準符合我國《成人腹股溝疝診斷和治療指南(2018 年版)》[5]制定的標準;③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①既往有下腹部手術史或復發疝;②伴有腹膜炎、腸梗阻等[6];③切口疝、雙側疝;④凝血功能存在異常;⑤伴有嚴重并發癥;⑥使用過禁用藥;⑦病歷及相關影像檢查資料缺失。
1.2 方法 兩組患者均行腹腔鏡腹股溝疝修補術治療。對照組患者圍術期實行常規管理干預, 首先在患者進行手術前需對其身體狀況進行評估, 手術過程中對其生命體征進行密切監測, 適當補充液體, 術后觀察患者肛門通氣情況, 當徹底通氣后方可進食, 補液量為3000 ml/d, 傷口未得到良好愈合時不可進行活動。觀察組患者在對照組基礎上給予線上聯合線下管理, 線上管理:①醫護人員需指導患者關注本院網絡平臺公眾號, 引入多媒體管理制度, 線下面對面進行相關健康教育的宣傳, 同時聯合線上咨詢模式, 保證患者的問題可以得到有效回復;②健康宣教過程中應將問題作為宣教的導向, 對患者的手術情況和身體進行充分的了解,針對性解決患者的問題, 醫護人員進一步加強與患者之間的有效溝通;③醫護人員需對患者給予情感上的支持, 保證患者問題可以得到有效解決, 提升患者治療的信心;④在管理干預過程中將明確重點, 首先收集以往臨床管理經驗, 將其作為管理的前提, 并將以往存在的問題尋求適合的解決措施;⑤開展網絡門診, 便于患者實現自我監測和健康狀況咨詢, 實行線上一對一解答, 為患者提供相關疾病和手術常識的指導, 此外需要及時調整健康宣教內容續約情況。線下管理:①體位與活動:手術完成后需指導患者行平臥位6 h,在此過程中醫護人員可講述心電監護和吸氧的重要性,同時由于患者術后發生嘔吐的幾率較大, 所以醫護人員需講解術后處理方法, 同時對患者口唇顏色進行觀察, 若出現不良情況, 則需及時與醫師進行溝通交流;②手術完成6 h 后, 可指導患者下床活動, 但無論是排便還是咳嗽均不可用力, 避免腹內壓急劇升高, 導致疝氣復發;③在手術切口愈合前不可進行劇烈活動, 若手術切口出現少量滲血, 告知患者屬于正常情況, 無需特殊處理, 若滲血呈現鮮紅色, 面積較大, 且浸濕紗布,則說明出血量較大, 應及時與醫師進行溝通, 切口周圍不可被尿液或水漬浸濕, 通常情況下需貼敷透明防水敷貼;④麻醉清醒前不可進食和進水, 手術后2 h 可適當進食少量白開水, 若未出現惡心、嘔吐等不良情況,可進食容易消化的清淡食物。
1.3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1.3.1 圍術期指標 主要包括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排氣時間、住院時間。
1.3.2 術后不同時點切口疼痛情況 術后1、3 d 采用VAS[7]評估患者切口疼痛情況, 分值0~10 分, 0 分為無痛, 10 分為強烈疼痛。
1.3.3 術后并發癥發生情況 記錄患者血清腫、血腫、感染情況。
1.3.4 生活質量評分 干預前后采用世界衛生組織生存質量測定簡表(WHOQOL-BREF)評估患者的生活質量[8], 量表共包括4 個維度, 即心理、生理、社會和環境, 每個維度分數均為0~25 分, 生活質量與分數呈正比。
1.3.5 滿意度 采用本院自制問卷調查患者滿意度,分為非常滿意、滿意、一般滿意及不滿意, 滿意度=(非常滿意+滿意)/總例數×100%。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2.0 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 x-±s)表示,采用t 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 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圍術期指標比較 兩組手術時間比較,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術中出血量少于對照組,排氣時間和住院時間均短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術后不同時點切口疼痛情況比較 術后1、3 d, 觀察組VAS 評分均顯著低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術后不同時點切口疼痛情況比較( x-±s, 分)
2.3 兩組術后并發癥發生情況比較 觀察組術后并發癥發生率12.00%顯著低于對照組的36.00%,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術后并發癥發生情況比較[n, n(%)]
2.4 兩組生活質量評分比較 干預前, 兩組心理、生理、社會、環境評分及總分比較,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 兩組心理、生理、社會、環境評分及總分均高于干預前, 且觀察組均高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兩組生活質量評分比較( ±s, 分)
注:與本組干預前比較, aP<0.05;與對照組干預后比較, bP<0.05
項目 干預前 t P 干預后 t P對照組(n=25) 觀察組(n=25) 對照組(n=25) 觀察組(n=25)心理 10.45±2.42 10.28±2.54 0.242 0.810 13.47±2.15a 18.54±1.87ab 8.896 0.000生理 11.85±2.52 11.28±2.48 0.806 0.424 14.15±2.43a 18.42±2.72ab 5.854 0.000社會 12.46±4.74 12.57±4.47 0.084 0.933 14.24±2.82a 19.77±2.44ab 7.415 0.000環境 11.34±4.53 11.24±4.65 0.077 0.939 14.57±2.24a 18.49±2.07ab 6.426 0.000總分 46.10±10.24 45.37±10.42 0.250 0.834 56.43±11.47a 75.22±12.22ab 5.606 0.000
2.5 兩組滿意度對比 觀察組滿意度88.00%顯著高于對照組的60.00%,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5。

表5 兩組滿意度對比[n(%)]
腹股溝疝主要是由于患者腹膜鞘狀突缺損或存在先天性發育不全而導致, 該疾病目前以手術治療為主,但任何手術均有創傷, 所以患者術后給予相應的管理干預, 以避免相關并發癥發生, 改善其預后, 提升患者生活質量[9]。當前, 對于腹股溝疝患者臨床大多采用腹腔鏡手術治療, 其優勢在于手術造成二次創口小, 出血量少及術后疼痛感癥狀輕, 術后恢復較其他方式相對較快。盡管如此, 腹腔鏡手術對胃腸功能有明顯的抑制作用, 手術中采用的全身麻醉對機體有一定的影響[10], 所以, 腹股溝疝術后為了減輕患者術后疼痛,改善胃腸功能, 護理人員會在圍術期采用護理干預。線上聯合線下管理中通過術前對患者進行線上心理宣教, 可很大程度緩解患者不良心理, 減少心理應激, 降低手術風險, 對于手術的進行有良好效果;術前腸道準備, 通過相關動畫視頻線上播放, 可有效增強機體胰島素敏感性, 提高手術耐受, 降低嘔吐等發生率, 減輕對胃腸道功能影響[11]。而線下管理的應用主要在手術過程中體現, 首先手術過程中對室溫嚴格的把控, 避免手術過程中出現創傷或血管擴張情況, 避免術后并發癥發生, 加快患者預后恢復。此外, 手術過程中給予患者補液治療, 對補液劑量進行嚴格把控, 避免大量補液加重心臟負荷及腸麻痹, 利于術后胃腸道功能的快速恢復[12]。
在次本次研究中, 對腹股溝疝術后患者應用線上聯合線下管理, 延續健康宣教的時間和維度, 有助于健康教育全面開展, 同時及時反饋腹股溝疝患者的情況, 有助于醫護人員之間相互溝通協調, 便于健康宣教內容的調節, 提升宣教質量[13]。本次研究結果顯示,兩組手術時間比較,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術中出血量少于對照組, 排氣時間和住院時間均短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術后1、3 d, 觀察組VAS 評分均顯著低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術后并發癥發生率顯著低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由此提示通過線上聯合線下管理可幫助患者機體功能得到有效恢復, 降低患者術后的疼痛程度, 其原因主要是由于該管理模式中包含心理干預, 可改善患者不良情緒, 避免出現手術應激反應, 降低手術風險及術后并發癥風險[14,15]。經線上聯合線下管理干預, 通過線下醫護人員對藥物的使用情況進行記錄, 線上通過查閱藥物的具體使用情況, 可保證抗生素在患者治療過程中得到規范應用, 避免出現二次感染或耐藥菌情況, 此外通過線下環境管理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患者感染細菌的風險, 避免呼吸道感染發生;此外, 做好導尿消毒工作,可有效降低感染發生風險[16]。
本次研究結果中, 干預后, 兩組心理、生理、社會、環境評分及總分均高于干預前, 且觀察組均高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分析原因, 主要由于線上線下聯合管理是臨床優質管理重要組成部分, 通過給予患者心理指導和飲食指導, 提升患者對臨床管理滿意度, 為患者提供溫馨和諧的康復環境, 促進患者康復[17,18]。此外, 線上聯合線下管理中注重醫務人員的服務態度, 為此可有效改善醫患關系, 糾正患者誤解, 消除其恐懼和焦慮等消極情緒, 使其樂觀對待疾病, 提升治療信心。線上聯合線下管理以科學管理為主, 打造無縫護理管理團隊, 在患者進入醫院治療前以及接受治療過程中, 醫院通過建立一套完整針對性護理程序, 可保證護理工作順利開展;同時使患者在治療過程中可接受細致完整性的護理, 促進患者康復[19]。本研究還發現, 觀察組滿意度顯著高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由此證實線上聯合線下管理的應用對患者的心理產生良好的呵護作用, 對于其不良心理有明顯的改善作用;此外, 在一定程度上可幫助護理人員與患者進行有效溝通, 降低醫療糾紛事件發生率;線上教育的應用可明顯改善員工風險防范意識, 將風險事件防患于未然, 把控護理工作中的每一個細節, 在為患者提供安全、優質、完善的護理服務的同時, 降低護理風險事件發生率[20]。
綜上所述, 對腹股溝疝術后患者應用線上聯合線下管理, 可顯著改善術后疼痛程度, 降低并發癥發生率, 提升生活質量, 臨床應用價值較高。雖然本研究取得一定成果, 但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由于本研究未對患者的長期效果和依從性進行評估, 因此在今后的研究中應延長隨訪周期, 進一步評估長期效果和依從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