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莫非
圖|濟南市雜技團提供
近日,在濟南市第九屆“泉荷獎”新劇目評比展演活動中,濟南市雜技團創排的雜技主題晚會《幻游濟南》精彩上演。這部由“泉水之城、古韻之城、科技之城、友誼之城”四幕組成的作品,融合了多種雜技和魔術技藝,通過“幻游”主題下諸節目的巧妙編排、精彩技藝的多層面內容表達及多樣手段制造出的鮮明視覺效果,將一段亦真亦幻的濟南城“City walk(城市漫步)”搬上舞臺,在拓展雜技藝術的表現力、感染力、應用效果上進行了有益探索。
雜技是以“驚、險、奇、難”的技巧立身的藝術門類,無論是單獨的雜技節目,還是豐富多樣的雜技晚會和雜技劇,核心主體始終是“技”。作為以城市“幻游”為主題的作品,《幻游濟南》將雜技和魔術的技巧運用于城市自然景色和人文景觀的呈現中,用具象的技巧,或描摹真實、生動再現,或打造氛圍、折射內涵,從不同層面對濟南的特色時空場景進行了塑造。
在第一幕表現泉城濟南最具代表性泉水風韻的《泉之荷》中,6 位柔術演員用肢體組成一股噴涌的泉流,輕盈地昂首跳躍,動作雖簡單,卻將泉水精靈般的可愛靈動展現出來;在高低錯落的道具支架上,多人表演的咬花技巧,軀體及四肢柔和、圓潤的弧度,經由錯落有致的交織組合,化為噴薄流淌的水花線條,勾勒出極富生機和活力的泉水樣態;而在其四周環繞的轉碟演員,層疊的荷花花瓣衣裙間聳立出枝枝銀桿支撐的銀盤,如叢叢荷花中升起的晶瑩蓮心花蕊,在風中輕輕蕩漾。柔術與轉碟的技巧,不僅以其柔韌、協調、平衡的功底,將雜技藝術難、奇、諧的特點呈現出來,而且充分發揮了技巧本身的視覺特質,將其與主題表現進行了有機結合,打造出一幅觀賞性極強的泉荷相依、風香泉城的獨特景致。
以擁有別樣勝景和諸多傳說的龍洞為表現對象的第二幕的《魅力奇境》,在技巧上選擇了吊圈和頂技。舞臺上空垂下的三個圓環中各有一位演員,或單手單腿掛環旋轉飛騰,或舞動肢體連續蕩漾翻滾,隨著圓環的升降起伏,在空中形成多樣的精彩畫面;而下方舞臺的演員們,嘴中頂著1 米多長的細桿,桿頂托有一個熒光閃爍的“明珠”,通過相互之間的配合、組合,用托舉等雙人技巧制造出同樣高低錯落的造型,使整個舞臺形成上、下空間的遙相呼應,動、靜姿態的鮮明對比。隨著表演的進行,演員先后做出吊環高空掛脖、快速脖轉等高難度技巧動作,待吊環降落至舞臺后,口頂“明珠”的演員隨之攀入吊環,在旋轉上升過程中將頂技與吊環技合為一體。“奇、難、險”的技巧呈現,不僅以技巧本身驚艷四座,而且經由肢體和技巧制造出的美感,對鐘乳倒掛、石花叢生、曲折盤桓、深邃幽奧的龍洞場景的主題形象和內在韻致做出了直觀、生動、立體的舞臺表達。
在以技巧為核心的基礎上,美學呈現是雜技藝術的重要追求,尤其是對于現代雜技來說,諸多藝術形式和科技手段的進一步融合,使作為綜合性表演藝術的雜技在藝術性的表達層面上也更加豐富、多元。技巧帶來的新鮮感與驚奇性、視覺效果彰顯的觀賞性、氛圍情境傳達的情感和思想性,都成為雜技藝術的美學元素。在此意義上,《幻游濟南》也進行了可圈可點的嘗試,在展示“驚、險、奇、難”的雜技技巧之外,運用多樣的藝術手法和形式,營造出各具風韻的藝術情境,為觀眾帶來充滿新意的藝術體驗。
第一幕中展示了泉水之城的荷湖之景后,隨后而來的是《知魚之樂》。在充盈著海底礁石和波浪的舞臺背景中,一束光點亮舞臺一隅,身著粼粼熒光衣裙的演員借助腳下的裝置,不斷拋接著彈地的白色小圓球,隨著小球數量的增多,逐漸在演員身前形成富有節奏韻律的起伏流動,如同水底不斷涌現的串串水泡,伴隨著演員自然、流暢的動作,一副水中魚兒自由暢游的場景顯現眼前。在靜水流深的背景和溫柔舒緩的音樂映襯下,整個舞臺上形成了一個巨大的水中幻境,充滿了悠然的浪漫和溫潤的靜謐,這種氛圍給觀眾帶來了寧靜與舒適的感受。
相較于《知魚之樂》的輕松撫慰,第三幕中的《時間》所展現出的意境則帶有更多哲思的沉靜。舞臺裝置和舞美設計非常簡單,背景中一面黑白相間的巨大鐘表盤,分針在一刻不停地走動著,上方幾束白色燈光點亮表面;前景自空中垂下一根吊桿,傾斜的角度使吊桿將舞臺空間分割出優美的比例;自黑暗中彌散出的藍色燈光,與陰影共同勾勒出表演空間的輪廓。一襲白衣黑褲的演員,以不時升高與下降的桿為中心變換著舒緩而優雅的動作,攀援、支撐、旋轉、舞動,合二為一的人與桿,形成協調與均衡的相位,不僅如同具象而立體的鐘表展示著時間的走向,更制造出以人體動勢形成的生命意象與無垠空間中無形時間意象的角逐,將觀眾引入深邃空靈的遐思,表演者也仿佛在一瞬間融入了廣闊的時光洪流。

圖1、2 為《幻游濟南》劇照
《幻游濟南》沒有一味強調“驚、險、奇、難”,而是根據具體節目內容情境因地制宜,無論是對城市特色風情的展示,還是超越具象的思索表達,都將核心性的雜技技巧與燈光、音樂、布景、道具等舞臺元素進行整體性的融合,使“美”成為突出的效果,經由藝術手段讓技藝生發出多維的意境,延伸出多義的情境,拓展出具有更強藝術性和文化性的表演。
《幻游濟南》雖然沒有完整的劇情,但在編排設置上,仍然以富有戲劇性的手法打造出動靜相間的整體結構、冷熱相稱的內容氣氛,以“漫游”這一主線串聯,自然順暢地銜接起全部節目:以自然風光為主題的第一幕,整體風格唯美浪漫;展現時空穿越的第二幕,在夢幻斑斕中帶著光怪陸離;聚焦現實和未來的第三幕,激蕩著青春熱情和時光情懷;第四幕則以合家歡的形式進行了精彩的謝幕。每一幕在整體風格的統率下,雜技和魔術節目的組合也進行了內容和風格上錯落相間的設置,如魔術《金魚滿堂》為恬靜的第一幕留下了一個驚艷的結尾;表演懸人的魔術《如夢》在第二幕充滿強動感性的高難技巧節目中,以相對平穩的風格進行了奇妙的敘述性演繹,既形成氛圍上的反差,也推動了情節邏輯上的承上啟下;第三幕的四個節目從街頭青春少年到科技飛速發展的未來,從對時間的沉浸思索到對富足美好生活的期許,現實生活的藝術呈現與時空的思考想象之間進行對比,形成真實與幻想間的交織和轉換,而“實——虛——虛——實”的內容表現節奏則營造出熱情與沉靜交相呼應的效果。
此外,整場晚會的漫游主線中設置了神秘博士、白兔先生、牛仔玩偶、糖果少女等角色,他們基本源自動畫、童話等,夸張鮮明的造型強化了“奇幻”的基調。一方面,作為這場濟南城市幻游的劇中旅人,他們的游覽行動從旁觀者視角引領、串聯起各個時空場景;另一方面,他們還時常跳出劇情,通過和觀眾的互動打破舞臺限制,不僅將整個劇場變為幻游的其中一個場景,帶領觀眾進行身臨其境的體驗,還通過魔術等互動環節讓觀眾共同參與節目,使觀眾行為作為節目的一部分,從而豐富了節目的趣味性和娛樂性。
《幻游濟南》作為一臺展現城市風情的雜技晚會,以富有創意的構思闡釋“幻游”主題,為雜技與魔術的技巧運用賦予了多元的藝術意蘊。通過這部兼具文化風韻和娛樂精神的作品,無論是泉城市民還是外地游客,都會留下一份獨屬于自己的濟南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