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鵬
摘要:通過介紹國家綜合性消防救援隊伍救援行動所需裝備類別和改革轉制以來裝備的主要變化,提出裝備建設的方向思考,為提升隊伍戰斗力和消防救援裝備產業發展提供參考。
關鍵詞:新時代;消防救援;裝備建設;能力現代化
中圖分類號:D631.6? ? ? 文獻標識碼:A? ? ? ?文章編號:2096-1227(2024)01-0001-03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國家綜合性消防救援隊伍能否高效完成黨、國家和人民賦予的神圣職責使命,救援裝備是最關鍵、最重要的保障支撐。當前,隨著“十四五”國家應急體系規劃和國家自然災害應急能力提升工程重大項目的深入實施,隊伍裝備建設迎來重大機遇,必須乘勢而上、順勢而為,不斷加強隊伍裝備建設研究,建立符合隊伍定位的救援裝備制度體系,實現救援裝備的迭代升級,進而加快推進消防救援能力現代化進程。
1 救援行動所需裝備
隊伍執行每一起救援行動,從接處警開始至完成任務歸建,包括指揮、機動、偵察、搜救、保障等環節過程,救援裝備通常可劃分為9類:一是指揮通信裝備,用于保障指揮暢通,災情信息獲取、處理、傳輸,主要有指揮系統、指揮方艙、通信車、衛星定位儀、衛星便攜站、衛星電話、北斗圖傳、無人機、對講機等。二是運輸投送裝備,用于保障救援人員、裝備快速到達災害事故現場,主要有各類大、中、小型車輛。三是個人防護裝備,用于保障救援人員自身安全,主要有防護服、頭盔、眼鏡、手套、鞋、防毒面具、急流救生衣等,不同災害事故救援對個人防護裝備有不同的標準和要求。四是封鎖警戒裝備,用于封鎖警戒現場,維護秩序,確保營救有序展開,主要有警示燈、警戒桿(線)、錐形桶、車輛三角警示牌等。五是探測偵檢裝備,用于對事故災害現場情況進行先期偵查,主要有漏電檢測儀、有毒有害氣體檢測儀、測風儀、水流流速流量儀,各類生命探測儀、各類探測機器人等。六是搶險營救裝備,用于排除險情、營救人員,是救援中最重要的裝備,不同災害事故的搶險營救裝備各不相同。七是醫療急救裝備,用于救護受傷人員和自救,主要有救護車、AED除顫儀、生命體征監測儀、呼吸機、急救包、擔架等。八是政工裝備,用于任務一線開展政治工作和宣傳工作,主要有野戰廣播宣傳箱、應急采訪車、消防宣傳車等。九是戰勤保障裝備,用于救援行動中吃住行等保障,主要有宿營車、飲食車、淋浴車、盥洗車、被服洗滌車、發電照明車等“六車聯保”車輛以及指揮、宿營帳篷,炊事給養單元、照明發電等裝備[1]。
2 改革轉制后隊伍救援裝備主要變化
改革轉制以來,在應急管理部的直接領導下,在各級地方黨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隊伍全面推動救援裝備建設,取得顯著成效,裝備結構發生明顯變化。
2.1? 裝備需求量越來越大
隊伍對標“主力軍、國家隊”的定位,適應“全災種、大應急”的救援需要,制定裝備建設發展規劃,出臺常見任務類型裝備配備標準,近年來隊伍新增各類特種消防車和消防船艇9800余輛(艘)、個人防護裝備和搶險救援器材460萬件(套)。救援裝備由單一的滅火救援裝備向洪澇、地震地質、建筑坍塌、危化品泄漏、山岳、低溫雨雪冰凍、交通事故、潛水救撈、航空救援等“全災種”“空天地”任務類型裝備拓展。
2.2? 科技化裝備越來越多
隨著科技強國戰略的加速實施,科技創新、萬物互聯和AI、VR、AR等技術日新月異,數字中國、智慧應急、智慧救援等政策和建設不斷加持,給救援裝備創新發展提供了源動力。近年來,隊伍注重提高科技對戰斗力的貢獻率,以科技賦能改進救援裝備質量提升制勝優勢,研發了高性能指揮系統,采購配備了各類救援機器人、高層滅火無人機、大載重無人機、大功率排澇車、衛星圖傳、衛星電話等一大批智能化、科技化裝備。
2.3? 裝備性能要求越來越高
近5年隊伍接警出動超900余萬起,年接處警量相比轉制前增加近一倍,平均每15s就要處置1起突發警情。我國消防員數量僅占全國人口比例約為萬分之三,與發達國家萬分之五至萬分之十二的標準還有較大差距[2]。為解決任務量與救援人員不足的矛盾,隊伍著力在裝備上挖潛,通過提高裝備性能提升救援效率,這幾年各單位購置的裝備器材對性能的要求特別高,質量好、功率大、效率高和便捷實用以及“殺手锏”裝備成為采購首選。
3 新時代消防救援裝備建設方向思考
提高隊伍突發事件響應和處置能力,需要通過強化裝備建設的方式去實現,沒有裝備建設的現代化,就沒有國家消防救援能力的現代化。在加強隊伍救援裝備建設的過程中,要重點實現以下幾個目標:
3.1? 實現救援裝備建設的正規化、專業化
加快推進隊伍的正規化、專業化、職業化建設,履行好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風險、應對處置各類災害事故的重要職責,是隊伍忠誠踐行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訓詞精神的實際行動[3]。隊伍救援裝備建設是隊伍正規化、專業化、職業化建設的重要內容。當前急需解決救援裝備、人員素質跟不上時代發展的深層次問題,加強人才隊伍建設,制定裝備建設發展的長遠規劃,成立裝備研發部門,提升專業隊伍裝備管理水平。
3.2? 實現救援裝備建設的標準化、型譜化
當前我國消防救援裝備的生產和配備廠家多、品牌雜、型號不統一,且沒有形成一個統一標準,這導致了裝備的通用性低,很大程度上影響作戰效能發揮。國家消防救援局應以國家和行業技術標準為支撐,按災害事故專業隊類別和保障類別,制定出臺裝備標準和編配標準,分層級、分類別對各類救援裝備進行統型,形成消防救援裝備型譜,解決裝備雜亂、不統一、不標準的問題,不斷牽引消防救援裝備產業高質量發展。
3.3? 實現救援裝備建設的模塊化、體系化
實現裝備模塊化、體系化有利于發揮裝備整體效能,降低經費成本避免重復建設,是提升裝備保障能力的有效途徑,具有鮮明的時代特點。隊伍裝備建設應圍繞裝備的模塊化、體系化進行打造設計,設置建筑火災、石化火災、森林火災、草原火災、航空救援、水域救援、山岳救援、地震地質災害救援、低溫雨雪冰凍救援、核生化泄漏等災害事故裝備模塊,以及指揮通信、運輸投送、醫療、政工、戰勤等綜合保障裝備模塊,形成一套完整的消防救援裝備模塊體系鏈。
3.4? 實現救援裝備建設的智能化、科技化
科技是核心戰斗力,科技在應急救援中的戰斗力直接體現在救援裝備上。新時代強國建設依靠科技創新實現動力變革和動能轉換,科技創新深度融入消防救援裝備建設是大勢所趨。隊伍裝備建設應堅持科技賦能,融入數字中國、數字政府、智慧城市、智慧消防等建設,搭建消防裝備物聯網,加大裝備研發創新,提高消防救援裝備智能化、科技化水平,實施裝備提檔升級和替代工程,最大限度發揮裝備效能。
3.5? 實現救援裝備建設的區域化、差異化
我國幅員遼闊,地形地貌差異大,經濟發展不平衡,不同地域災害事故不盡相同。地震多集中在中西部地區、洪澇多發生在九大流域的中下游,低溫雨雪冰凍災害多在西北和東北,城鄉“高低大化”火災、森林草原火災的特點各地也都不一樣。同時,重型隊、中型隊、輕型隊等專業隊伍建設標準也不一樣,對救援裝備提出了差異化需求。消防救援裝備建設應注重配裝的區域化和差異化,災害重點方向的隊伍、重點建設打造的隊伍要重點配備,同時應預有準備,著眼抗大險、救大災,在災害重點地區建設區域裝備物資儲備庫,防止出現裝備不適用、不夠用、緊急調用不及時等問題。
3.6? 實現救援裝備建設的輕型化、便捷化
森林火災、地震、洪澇、山岳等救援任務,經常面臨山高坡陡、溝壑縱橫等復雜艱險環境和斷路、斷網等極端復雜情況,救援車輛很難暢通無阻到達現場,救援人員需背負幾十斤重的裝備翻山越嶺、跨溝過坎,路上耗時長、體力消耗大、救援效率低。作為專業的救援隊伍,應在裝備的輕型化、便捷化上下功夫,對裝備進行便攜式創新、模塊化整合、減重增功能,特別是運輸投送環節,要打通救援現場裝備投送保障的“最后一公里”。
參考文獻:
[1]趙琦.對新時期消防裝備建設的思考[J].今日消防,2021(5):16-17.
[2]國新網.國新辦就國家綜合性消防救援隊伍組建五周年建設發展有關情況舉行發布會[EB/OL].https://www.119.gov.cn/qmxfxw/xwfbh/2023/40303.shtml
[3]中國網.應急管理部舉行習近平總書記向國家綜合性消防救援隊伍授旗致訓詞4周年專題新聞發布會[EB/OL].http://www.china.com.cn/zhibo/content_7849043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