候雪琴 劉怡彬 宋濤
【摘要】? 目的? 探究以精準診斷為導向的腹部超聲醫學教學對本科生實踐綜合能力的影響。方法? 選取2021年6月- 2022年1月醫院接受傳統教學方法的30名實習本科生為對照組;2022年2-9月醫院接受以精準診斷為導向的腹部超聲醫學教學的30名實習本科生為觀察組。比較兩組本科生的考核成績、實踐綜合能力提升評分、教學滿意度。結果? 采用以精準診斷為導向的腹部超聲醫學教學后,觀察組本科生的理論及實踐考核成績、實踐綜合能力提升的各方面評分、教學滿意度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以精準診斷為導向的腹部超聲醫學教學能夠提高本科生的教學成績,提升實踐綜合能力,且本科生滿意度較高。
【關鍵詞】? 腹部超聲醫學;精準診斷;本科生;實踐綜合能力
中圖分類號? R44;G642.4? ? 文獻標識碼? A? ? 文章編號? 1671-0223(2024)05--03
腹部超聲醫學是專業性及實踐性較強的學科,需實時、多角度及多切面動態觀察,以獲得影像學圖像,為多種疾病的診斷提供依據。超聲學科對實習生基礎知識技能及綜合能力具有較高的要求,要求實習生掌握臨床超聲基礎知識、診斷能力、人際溝通能力等[1-2]。因此,超聲科應對科室實習生實施科學有效的教學方法,以提高其綜合能力。常規教學模式以教師授課為主,注重基礎知識的傳授,忽略實踐能力、溝通能力,學生積極性及主動性不高,教學質量不佳[3-4]。精準診斷是精準醫學重要環節,是與現代化診療條件、前沿科技發展、高端專業人才融合后的一種檢查手段,能夠實現精準診斷、精準預防。因此,應注重在超聲醫學培訓中圍繞精準診斷建設培訓體系。本研究在超聲科室本科生教學中實施以精準診斷為導向的超聲醫學教學取得了一定效果,現報告如下。
1? 對象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
選取2021年6月- 2022年1月醫院接受傳統教學方法的30名實習本科生為對照組;2022年2-9月醫院接受以精準診斷為導向的腹部超聲醫學教學的30名實習本科生為觀察組。納入標準:①均在本院腹部超聲醫學科進行實習;②實習生學歷均為本科生;③實習生的學習周期不低于6個月,期間未缺席,均滿勤;④實習生具有較好的依從性,主動參與本次研究。排除標準:①實習結束后未接受成績考核者;②有精神障礙疾病史或心理疾病史者;③在本院其他科室實習的實習生;④中途因各種原因未完成整個實習周期、退出研究者。對照組男16名,女14名;年齡23~32歲,平均26.94±3.18歲;上一年度期末平均成績為65~94分,平均78.97±5.54分。觀察組男17名,女13名;年齡22~31歲,平均27.05±3.24歲;上一年度期末平均成績為63~95分,平均79.11±5.35分。兩組本科生性別、年齡、上一年度期末平均成績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已通過醫院相關倫理委員部門的批準,并且本科生均簽署知情同意書。
1.2? 教學方法
1.2.1? 對照組? 采用傳統教學方法。帶教老師根據教學大綱要求及內容采用填鴨式教學方法,首先帶領學生初步了解超聲科的基礎信息、重點掌握內容等;帶教老師按照教材中內容進行理論授課,羅列腹部超聲醫學教學的主要內容,并制定相關課程,利用PPT方式向學生講解腹部超聲檢查方法、注意事項、鑒別診斷等內容;還可通過觀看教學視頻加深學生記憶;課后布置作業,提出問題,告知學生互相討論完成作業。
1.2.2? 觀察組? 采用以精準診斷為導向的腹部超聲醫學教學。內容如下:
(1)建立超聲精準診斷理念:實施教學前,老師通過視頻播放、PPT講解、發放教育手冊等多種方式向實習生講解超聲精準理念的內容、方法及重要性,使該理念貫穿于學生的整個職業生涯。
(2)實施開放教學模式,調動師生互動性:教師為學生開展多元化課堂教學模式,如利用模型、實物、錄像、電視、現代多媒體等多種手段進行教學,教學地點不局限于教室,可鼓勵學生根據自己興趣選擇教學地點,如實訓中心、社區實習場所等,創造活動、積極自主的教學環境;教師鼓勵學生自主獲取教學資源,積極思考每個診療過程。
(3)發揮混合式實踐技能培訓作用,重視醫患溝通:教師利用計算機、網絡輔助教學與傳統教學結合方式進行授課;并進行模擬及實操教學,模擬教學仍以大班教學為主,注重識別疾病典型特性、規范操作等;實操教學以小組教學為主,培訓學生分析超聲圖像及疾病的精確診斷;要求學生掌握醫患溝通技巧、準確描述超聲特征并書寫報告。
(4)發揮臨床影像綜合建模(CMCI)作用:教師根據標準選擇典型案例供學生分析,教學前,鼓勵學生進行病例信息資料收集,包括基礎理論知識、分析歸類關鍵臨床信息等;教師引導學員對超聲圖像特征、疾病診斷作出文字描述,并統計數據,為實現精準診斷奠定基礎;并通過計算機、統計軟件等多種手段對數據進行分析,獲得有價值的信息以精準診斷。
1.3? 觀察指標
(1)考核成績評估:出科時,對本科生進行理論及實踐成績考核,以評估教學成果;以閉卷方式進行理論成績考核,題型包括選擇題(20個,共20分)、超聲專業術語名詞解釋(5個,共20分)、填空題(5個,共10分)、案例分析題(5個,共50分),滿分為100分;實踐考核主要包括病例信息采集、超聲診斷文書書寫、醫患溝通、臨床操作、數據分析等5個方面,每個方面記20分,共計100分。得分越高,學生理論、實踐考核成績越高。
(2)實踐綜合能力提升評估:出科時,采用本科室自制學生綜合能力提升評估問卷進行判斷,問卷包括自主學習、獨立思考、醫患溝通、師生互動、超聲診斷思維能力幾個方面,每個方面各100分,得分越高,該方面能力提升越高。
(3)教學滿意度:以本科室自制學生滿意度問卷進行評估,主要從課程趣味性、教學方法、師生互動性、教學安排等方面評價,滿分100分,得分越高,學生的滿意度越高。若得分<60分為不滿意,≥60分且<85分為較滿意,≥85分為很滿意。總滿意度=(很滿意+較滿意)例數/觀察例數×100%。
1.4? 數據處理方法
采用SPSS 25.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處理,計量資料用“±s”表示,組間均數比較用t檢驗;計數資料計算百分率,組間率的比較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本科生考核成績比較
采用以精準診斷為導向的腹部超聲醫學教學后,觀察組本科生的理論及實踐考核成績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實習生實踐綜合能力提升評分比較
采用以精準診斷為導向的腹部超聲醫學教學后,觀察組實踐綜合能力各方面評分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 兩組本科生教學滿意度比較
采用以精準診斷為導向的腹部超聲醫學教學后,觀察組本科生的教學總滿意度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3? 討論
腹部超聲診斷將超聲圖像及臨床醫學相結合,通過客觀分析圖像鑒別診斷各類疾病,實踐性較強,對實習生的理論、實踐及綜合能力要求更高[5-6]。傳統授課方式主要為“填鴨式”,主要由教師進行課堂講課,更注重教師對理論知識的傳授,學生多處于被動接受狀態,學習主動性、積極性較低,且師生互動性不強,導致教學成果不理想[7-8]。因此,超聲醫學科應探尋其他有效的教學方式,以提高學生綜合能力。
精準診斷將基因檢測作為基礎,是精準醫學的內容,但基因檢測對多數疾病的診斷不適用,因此,精準診斷不斷向便捷、無創等超聲技術發展[9]。隨著人工智能、網絡技術等不斷發展至醫療領域,精準超聲診斷逐漸成為可能。在疾病診斷中,誤診難以避免,但這能夠反映醫教能力及醫療條件問題,在診療過程中,若從超聲醫師精準理念入手,或可提高醫師水平,進而提高醫院整體服務質量[10]。本研究將精準診斷應用于超聲醫學教學中,探究其對本科生綜合能力提升的價值。
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本科生的理論及實踐考核成績均高于對照組,實踐綜合能力提升的各方面評分均高于對照組,且觀察組本科生的教學滿意度較對照組高。結果提示,以精準診斷為導向的教學能夠提高超聲醫學科實習生的教學成績,利于提升其實踐綜合能力及教學滿意度。分析原因,以精準診斷為導向的教學模式中,教師實施開放性教學模式,教學不局限于教室內,可根據學生興趣選擇地點,并開展多元化教學模式,利用多種手段進行教學,能夠充分調動師生互動性,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及學習主動性,利于提高教學成績[11]。在該教學模式中,教師利用網絡技術結合傳統教學方式,可充分發揮虛擬仿真模具的優勢,提高學生實踐能力;且教師進行模擬、實操教學,其中實操教學方式為小組教學,可培訓學生超聲的精確診斷,提高其實踐操作能力。精準診斷教學方式中,將CMCI應用于教學中,注重培養學生信息自己采集、超聲圖像特征文字描述、統計數據等能力,能夠有效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且教學方式較靈活、有趣,可提高學生的興趣,進而提高其滿意度。
綜上所述,以精準診斷為導向的腹部超聲醫學教學能夠提高本科生的教學成績,提升實踐綜合能力,且本科生滿意度較高。
4? 參考文獻
[1] 李向珍,楊舟.泛在學習環境下超聲醫學住培多元反饋教學模式的構建應用[J].內蒙古醫科大學學報,2021,43(1):48-51.
[2] 林霖,張一休,李建初,等.PBL教學改進對超聲醫學科住院醫師客觀結構化臨床考試成績的影響[J].基礎醫學與臨床,2020,40(10):1439-1441.
[3] 都曉英,唐文波,宋濤,等.PBL聯合CBL在超聲醫學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中華全科醫學,2021,19(11):1943-1945.
[4] 張一休,王亞紅,楊萌,等.多元化教學模式在超聲醫學科教學中的應用[J].基礎醫學與臨床,2021,41(8):1216-1219.
[5] 吳文謙,王靜,方凌云,等.基于多模式教學的超聲醫學案例庫建設[J].中華醫學教育探索雜志,2020,19(12):1369-1372.
[6] 鐘琳,彭玉蘭.超聲醫學專業住院醫師核心勝任力培養的帶教體會[J].臨床超聲醫學雜志,2020,22(11):873-875.
[7] 李艷紅,劉麗云,穆玉明.探討多學科融合教學模式在超聲醫學本科教學中的應用[J].新疆醫科大學學報,2019,42(8):1102-1104.
[8] 胡維茜,戰欣,白姣.基于"崗位勝任力"帶教模式在住院醫師產前超聲教學中的應用[J].基礎醫學與臨床,2020,40(6):877-880.
[9] 王銘,趙辰陽,韋瑤,等.基于APP線上自主學習模式的關節超聲診斷的精準教學探索[J].基礎醫學與臨床,2021,41(9):1371-1375.
[10] 李然.精準教學導向下的混合式外語金課學情測評體系[J].微型電腦應用,2020,36(9):79-82.
[11] 梁亮,晏賢春,徐欣元,等.面向精準醫學的組學概論課程建設和教學初探[J].生命的化學,2022,42(3):607-611.
[2023-10-09收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