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曉楠,趙宇新
(沈陽工學院經濟與管理學院 遼寧 撫順 113122)
黨的十九大報告表明,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實現高等教育內涵式發展,明確高等教育的發展任務并指明了方向。2020 年,教育部在頒布的《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明確提出了課程思政的重要性。高等教育要將思想政治教育貫穿于整個教育過程,結合專業特點設計課程內容和教學方式,分類推進課程思政建設,以實現高質量的教學效果。課程思政是高等教育教學改革的重要方向之一,旨在將學生價值觀的塑造與知識的傳授有機統一起來,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優秀人才。
蔣建華(2020)提出,課程思政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強調在知識傳授中融入思政元素以達到潤物細無聲的教學效果。課程思政是一種新的教育理念,將教學轉變為教育,強調在傳授知識的同時,關注學生人格的塑造和價值觀的引領。在推進課程思政改革的過程中,需要避免專業教育與思政教育兩張皮的問題。主要問題如下:一是思政內容與專業學科內容的融合不足。二是學生的思想認識水平不高,缺乏對社會和國家發展的深刻理解和認識。耿劉利(2019)提出,基于課程思政理念,應該修訂專業人才培養目標、方案和課程大綱,以落實專業和思政同向同行。這意味著在制定人才培養方案時,需要將思政元素融入專業課程,以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創新能力和綜合素質。
成果導向教育(OBE)理念最早由美國學者Spady 在1981 年提出,它強調以學生的學習成果為目標,倒推和優化教育教學過程,以實現教育質量的持續改進。OBE 教育理念更注重學生的個性發展和實踐能力培養,以及學習過程中的主動性和創新性,逐漸獲得了廣泛的認可和推廣。“OBE理念+課程思政”的深度融合,打破了傳統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從成果導向、持續改進等視角,創新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在財務管理課程教學中巧妙融入思想政治元素,既能發揮專業課的育人功能,又可實現專業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的協調統一。
財務管理課程是面向會計學本科三年級學生開設的專業必修課程。該課程堅持正確的政治導向,培養學生理解財務管理的基本理論,運用財務管理的方法進行財務分析、決策和創新思維。本課程以企業資金運動為中心內容,以資金的籌集、使用、耗費、收入和分配為框架,闡述財務管理的基本理念、基本原理以及決策、控制和分析等業務方法。本門課秉承OBE 教學理念,因材施教,設計教學目標時不僅關注學生對于知識的掌握,更強調專業能力與職業素質的培養。在教學過程中以學生為中心,圍繞學生熟悉的課內課外知識,通過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達成隱性與顯性教育交融的教學實踐。
李婧(2021)認為,定義學習成果是OBE 理念的基礎,實現學習成果核心,評價學習成果是重要環節,通過三個階段,確保學生能夠獲得預期的學習成果。結合財務管理課程特色,深挖知識體系中的思政目標,將其與專業課目標深度融合。根據畢業要求指標點內容反向設計出知識、能力、素養三位一體的教學目標(見表1)。
表1 財務管理課程思政教學目標設計
2.3.1 探究財務管理理論中蘊含的哲學原理,樹立正確的三觀意識
以課程目標為導向,將思政元素巧妙融入專業課程內容及教學設計。以公司財務管理類比人生管理,引導學生學習財務管理領悟人生道理。財務分析對接正確認知自我,財管目標對接人生目標,財務預測對接人生規劃,風險價值觀念對接風險防范意識,籌資、投資、營運及利潤分配對接實干精神,樹立學業正確的消費觀、金錢觀、財富觀,培養誠實守信、感恩圖報、遵紀守法之精神。
2.3.2 結合國家政策方針講授財務管理相關知識點
在授課過程中,結合國家政策方針進行宣傳和教育。例如,介紹國家關于企業財務管理的政策法規和制度,以及國家關于經濟發展的戰略和規劃等。課上,引入更多的社會責任元素,讓學生了解企業和社會的關系;介紹企業社會責任的概念和內涵,以及企業如何履行社會責任等。這有助于學生了解企業的社會責任和義務,從而更好地理解企業的經營目標和行為。
根據OBE 理念,財務管理課程實施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為思政教育提供充足的時間和空間;貫穿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理念,為思政教育提供思想指導;與時俱進思政同行的課程內容,搭建思政教育的切入點;學習資源豐富,為思政教育提供資源保障;小組合作學習的課堂組織形式,實現思政育人的協同效應;任務驅動與自主探索的教法學法,實現思政育人潤物無聲;實施課前、課中、課后三階段混合式教學流程,保證思政教育貫穿始終。
OBE 理念下課程考核主要關注學生在課程學習中所獲得的成果和能力提升,而非傳統的教師教學過程評價,課程考核以產出為導向,強調課程教學的過程管理。改革后的財務管理課程考核體系打破原有單一考核方式,變為多元化考核、過程評價與結果評價結合、理論知識和實踐技能并重。線上和線下評價相結合,以更全面、客觀、科學的方式評價學生的學習成果(表2)。
表2 財務管理課程考核方式對課程目標的支撐矩陣
形成性評價是一種在教學過程中進行的評價方式,學生的考核成績中,平時成績占比40%,期末考試成績占比60%。平時成績包括:課堂表現、線上作業、實際操作、案例分析,占總成績比例為5%、10%、10%、15%。在課堂表現環節,設置基礎分為50 分,然后根據學生在課堂回答問題、搶答等環節的表現來加減分。線上作業成績以超星平臺中的5 次作業平均得分作為最后的成績;實際操作環節是以小組為單位繪制相關知識點的思維導圖,該項成績以小組的評價得分作為最后的成績。案例分析學生對企業的財務狀況、經營成果進行比率分析、趨勢分析、因素分析,根據學生展示的成果進行打分并作為最終成績。
為了更好地實現知識能力目標中的A1、A2,教師需要在課堂上強化對關鍵知識點的講授,確保學生能夠理解并記住這些重要的知識點。針對A3 目標,通過案例教學的方式細化教學過程,并提高學生的能力。針對素養目標B1、B2、B3,要進一步持續推進課程思政在高校的高質量發展,在教學過程環節引導學生主動思考,增強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同時,增加考核環節中思政目標所占的分值比例是提高學生對思政教育的重視程度的一個有效的手段。
基于OBE 教學理念,全面推進課程思政建設,強化高等教育專業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的深度融合,進一步創新教學手段,提高課堂教學質量。本研究以財務管理課程為例,從課程定位、課程思政目標、課程內容、教學模式、教學評價等方面重塑教學體系,不斷完善專業課程中的思想政治教育,發揮好立德樹人的重要作用。以產出為導向對整個教學過程進行修正,是課程改革的重要原則,推動課程高質量發展是課程改革的最終目標。高校應明確專業課程思政的定位,不斷探索和實踐,充分融合課程思政元素于專業課教學之中,充分發揮專業課程的思政功能;教師應關注學生的學習進展和反饋,及時調整和優化教學策略,以推動財務管理課程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