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 霞
(成都職業技術學院 四川 成都 610031)
高職學校學生專升本是指高職學生通過一定的選拔考試方式進入本科院校,同時完成本科課程學習并取得本科畢業文憑的方式。近年來,隨著國家對高職教育重視程度的增加,高職教育人才培養框架體系的構建也越來越完善,很多高職專業開設了專本3+2 銜接,高職高專教育不再是“斷頭路”。2020 年全國高校3+2 專升本擴招人數為32.2 萬人,2021 年8 月,教育部官方網站公布了2021 年專升本招生人數為61.79 萬人[1]。根據《關于2022 年全國職業教育重點工作介紹》數據顯示,2022 年我國高職學生專升本比例已經超過20%,越來越多的高職學生通過專升本完成了本科學歷的提升。以成都職業技術學院為例,在專升本擴招背景下,越來越多的學生熱衷于專升本,2020 年學校專升本的報考人數為848人,占畢業生人數的23.95%,其中錄取571 人。2021 年學校專升本的報考人數為1340人,占畢業生人數的35.22%,其中錄取812 人。本文以成都職業技術學院7 個二級學院的學生群體為調查對象,旨在了解專升本背景下,學生對3+2 專升本的意向及存在的問題,并在此基礎上,提出相應的解決方法和策略。
2021 年4 月,在全國職業教育大會上,國務院副總理孫春蘭強調要一體化設計中職、高職、本科職業教育培養體系[2]。教育部數據顯示,2021 年專升本學生擴招人數也得到進一步增加,今年全國實現擴招人數32.2 萬人。在這樣的背景下,高職教育終于迎來了全新的發展格局。但越來越多的高職學生為了圓夢本科學校,以“二次高考”為由,不惜曠課、請假,甚至不參加學校的畢業實習、訂單班,而去參加校外專升本培訓。更有個別高職院校為了提高專升本比例,削減正常教學課程,額外開設專升本校內課程輔導班,將辦學理念以就業為導向,轉變為以升學為導向,利用升學率作為學校招生的噱頭。然而,職業教育的教育理念是以就業為導向。在專升本擴招和高質量技能型人才匱乏的背景下,開展此次高職學生專升本意愿調研,旨在為進一步促進專升本學生個性化發展、促進高職院校的發展提供有益參考。
本課題利用問卷星調研平臺,開展以線上為主要方式的調研,分別選取成都職業技術學院醫護學院、財經學院、軟件學院、城建學院等7 個二級學院的在校學生作為調研對象。通過文獻檢索和學生走訪,擬定原始調研問卷,進一步在小范圍學生群體完成初步調研,獲取調研問卷的修改意見,并對調研問卷進行修訂和完善,得到最終調研問卷。調研問卷主要包括調研對象專升本意愿及目的、專升本招考政策了解程度、專升本學習方式等。
參加本次問卷調查的在校學生人數為2066 人;男生455 人、女生1611 人。部分調研內容及調研結果見表1。
表1 部分調研內容及調研結果
1.3.1 學生專升本意愿較高,目的較為明確
調查數據顯示,成都職業技術學院學生對于專升本熱情較高,在調研學生當中,有高達75.07%的學生會選擇專升本,僅僅只有4.79%的學生對專升本不感興趣。從學生專升本的目的來看,95.83%的學生目的明確,是為了提升學歷;2.50%的學生是隨大流,可以看出這部分學生專升本的目的是非常不明確的。
1.3.2 學生對專升本相關招考政策了解不夠
從學生對專升本的報考專業、報考要求及相關招考政策了解來看,只有8.68%的學生很了解,高達76.57%的學生僅了解一些,可以看出很多學生專升本屬于盲目跟風型。在沒有完全了解報考專業、報考要求及相關招考政策的前提下,就盲目準備專升本考試,一方面耗費自己的精力和金錢,另一方面,學生難免會錯過擇業和就業的寶貴機會。
1.3.3 學生對招考政策滿意度較高
調查數據顯示,學生對專升本擴招的錄取比率從2019年的6%,升高到2021 年的20%較為滿意,但是有70.26%的學生認為還應繼續擴大招生比例,僅有20.00%的學生認為應該維持現在的比例。從數據可以看出,學生對國家專升本擴招的初衷理解不透,反映出學生對專升本的盲目追求,對未來職業生涯的錯誤規劃。當然,也有個別學生認為,重點大學也應該適當下放招生比例,為普通高職學生提供升本通道。
教育部明確規定,高職院校的辦學理念是堅持以就業為導向,培養的是具有一定高等教育知識、專業技能技術知識的應用型人才。學生專升本的比例并不是越多越好,因為職業教育的規模和層次是國家根據市場需求而動態設定的。成都職業技術學院響應國家號召,貫徹執行黨的教育方針,秉承“成都服務、服務成都”的辦學定位,著力培養現代服務業創新型復合型技術技能型人才。為了避免學生盲目追求專升本,學院一直秉承辦學宗旨,銘記辦學初心,堅持以學生就業為導向,不把專升本錄取率作為評價學院辦學質量的指標,并對學生做好專升本正確引導。對專升本意愿強烈的學生給予積極指導,為就業意愿強烈的學生及時提供全面的就業信息。同時,近年來,學院一直努力建設職業本科教育,不斷優化學院人才培養體系。通過升級職業本科院校,未來也可以為學生打通學業晉升通道,學生不再依靠專升本也可以獲取本科文憑。
通過問卷調研可發現,部分學生對招考政策了解得不具體、不透徹,甚至有學生把專升本和自考本科混為一談。因此在人才培養方案構建和課程設置的過程中,需把專升本政策解讀和學生專升本輔導納入其中。具體來說,在新生入學教育階段,就為學生說明專升本政策。在班級管理中,輔導員也會及時為學生傳達最新的國家專升本和就業政策。只有全面了解專升本的招考制度和其利弊,才能避免學生對專升本的盲目追求。同時,在高職教育的課程構建過程中,還要進一步完善專科和本科學校的課程銜接,保證學生進入本科學校以后,能夠具備扎實的專業理論知識基礎和嫻熟的專業實操技能,實現高職辦學的“保本科本色、創高職特色”[3-4]。另外,調研發現,為了抓住學生專升本考試需求的商機,各種校外培訓機構五花八門在校門口扎堆,并推送各種培訓宣傳信息,其課程培訓質量參差不齊且收費高昂。為了滿足學生的專升本需求,培訓機構的培訓主要針對應試培訓,與校內課程脫節,影響學生達成正常的學習目標,增加了學生的學習壓力和負擔。因此,學校還要對學生培訓機構的選擇進行正確的引導,避免學生上當受騙的同時耽誤正常的校內教育教學任務和專升本目標。
學生熱衷專升本,一方面是對本科院校的向往,而更多的是源自社會求職對專科文憑的限制。因此,高職院校需幫助學生提前開展職業規劃。對于新生,主要引導其產生職業規劃意識,同時了解自己所讀專業的設置背景、課程安排、就業領域、發展前景等。然后,通過形式多樣、全方位多角度的職業規劃輔導,讓學生進一步深入了解專業就業前景和企業崗位需求。在大三就業和升學階段,學校要幫助學生做好就業指導工作,同時幫助學生樹立終身學習的目標,不以專升本作為人生學習的目標和終點。參加工作后,也應在工作崗位和社會實踐過程中,繼續學習專業知識,提升專業技能,培養綜合素養。同時,學校也要積極構建專業導師指導制度,吸引更多專業教師擔任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導師。專業導師在自己的專業領域較輔導員有更多突出的優勢,他們對本行業有更詳盡的了解,在指導過程中與學生交流也會更加順暢,也能為學生提供更加專業性、針對性的職業生涯指導。
調研發現,家長對子女是否參加專升本的意見尚未統一。部分持不過問的態度,認為子女已經成年,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決定,且自己對子女的專業選擇也是無能為力,不管子女是否選擇專升本,都持支持、尊重的態度。也有家長不支持學生專升本,認為即便升本,在畢業后也要面臨就業問題,還不如早工作、早就業、早掙錢,提前適應社會工作和生活。當然,也有部分家長認為孩子只有升本才有出路,因此不惜花費高昂的培訓費參加所謂的包過班,這不僅給子女造成了巨大的心理壓力,同時還容易上當受騙。家庭是學生學習、生活最重要的第一環境,家長作為子女的啟蒙老師,對子女專升本正確引導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輔導員應該定期與家長溝通交流,把學生近期學生生活情況、專升本的利弊、專升本報考的政策、升本學校專業情況等及時告知家長。這樣家校合力,才能共同教育并引導學生正確認識專升本,同時也可建立家校聯合育人的良好模式。
隨著國家對高職教育越來越重視,高職教育體系的構建會越來越完善,針對時下高職院校的專升本熱,高職院校一定要堅持以就業為導向,以服務發展為宗旨。政府若能進一步出臺相關的制度和措施,不僅能為在校生提供專升本學歷提升通道,同時也能為往屆畢業生開通專升本學歷提升渠道,早日實現教育體系的縱向打通、橫向銜接[5]。另一方面,要警惕時下升本熱導致高職院校偏離辦學初衷,避免高職院校一味追求升本率,避免把高職院校辦成以升學為導向,忽略了高職院校的辦學初衷與宗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