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第二屆全國地方黨媒融合發展創新項目榜單中,“融媒體中心的欽州探索”獲評優秀案例。欽州市融媒體中心主推的“網格扎根鑄魂工程”季季有主題、月月有爆款,全媒體刊發刊播各類稿件逾萬條,全平臺觸達量突破15億,一系列實踐提升了新聞輿論引導的傳播力。本文以該中心為例,從打造全媒體傳播矩陣、創新經營模式、優化資源配置等方面,分析主流媒體系統性變革的路徑,為地市級融媒體中心創新發展提供借鑒。
【關鍵詞】欽州市融媒體中心;系統性變革;媒體深度融合;全媒體傳播體系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提出,構建適應全媒體生產傳播工作機制和評價體系,推進主流媒體系統性變革[1]。推進主流媒體系統性變革,是黨中央深刻把握現代傳播規律、深刻洞察媒體發展趨勢作出的重大舉措。作為廣西首家地市級融媒體機構,2022年入選中宣部首批地市級媒體深度融合試點單位以來,欽州市融媒體中心(以下簡稱“中心”)大膽探索,實現從“相加”到“相融”的蝶變,2023年在第二屆全國地方黨媒融合發展創新項目榜單中,“融媒體中心的欽州探索”獲評優秀案例。中心從橫向打通、縱向貫通到數智融媒的跨越,加速構建全媒體傳播體系,實施“網格扎根鑄魂工程”做到季季有主題、月月有爆款,全媒體刊發刊播各類稿件逾萬條,全平臺觸達量突破15億,提升了主流媒體的影響力。2024年,中心經營收入逆勢上揚,同比增長25.6%。中心一系列的實踐探索切實提升了新聞輿論引導的傳播力,助力地方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一、打造全媒體傳播矩陣,構建區域城市樞紐型智媒體
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指出,“加強全媒體傳播體系建設,塑造主流輿論新格局”[2]。新聞傳播的“根”是內容生產。中心自2022年入選中宣部首批地市級媒體深度融合試點單位以來,以構建“5+1”融媒生態圈為抓手,全力打造區域城市樞紐型智媒體,提高內容生產力。
(一)構建融媒生態圈
生態圈是推動媒體深度融合的硬核力量、強大引擎。在整合原欽州日報社和欽州市廣播電視臺,實現報、臺、網、端融合的基礎上,新成立的融媒體中心著力建設“網格扎根”全媒體采編指揮平臺,融通中央、自治區重點主流媒體,縣級融媒體以及鎮、村微融媒體,構建“5+1”融媒體生態圈,構筑起媒體深度融合的“四梁八柱”。2024年是中國和馬來西亞建交50周年,中心推出“一路生花——‘兩國雙園’跨國直播第四季”,與馬來西亞星洲媒體集團同步推送,通過廣西云實現自治區、市、縣三級媒體貫通,全網瀏覽量達2200萬人次,進一步壯大主流媒體的聲量,助推“兩國雙園”跨國直播成為閃亮的外宣品牌。與廣西云聯動制作的《年輕派》創意節目,以中馬合作為主題,邀請中國與馬來西亞的記者參與節目制作,通過分享拍攝的照片與視頻,講述他們親身經歷的中馬兩國之間的發展故事,讓網民沉浸式感受“兩國雙園”的獨特魅力。通過構建區域城市互聯網樞紐型媒體,推動主流媒體更好地發揮“風向標”“壓艙石”“定音鼓”的作用。
(二)重塑采編流程
媒體融合是一場不容回避的自我革命。要想“融得好”“活得好”,只有“把黨的優良傳統和新技術新手段結合起來,強化媒體與受眾的連接”[3]。秉持“扎根基層、服務人民”這一理念,中心創新開展“網格扎根鑄魂工程”,重塑策、采、編、發、評流程,全員下沉一線,在“融”字上下功夫、在“合”字上做文章、在“效”字上見擔當,以小角度講述大變化,用妙故事傳播正能量,通過群眾喜聞樂見的“網言網語”拉近與受眾的情感距離。平陸運河是西部陸海新通道的骨干工程,是新中國成立以來修建的第一條運河,中心推出的“給我一天,還你千年——平陸運河開工建設全紀錄”融媒體產品,運用5G、VR(虛擬現實)、AR(增強現實)、航拍、動力滑翔傘等多種手段,實現內容與表現方式創新融合,實現出圈效應。之后,在平陸運河開工建設一周年、兩周年等時間節點,通過自治區技術平臺三級貫通,重磅推出“壯美答卷”特別策劃,以系列融媒產品講好“運河向海”故事。西部陸海新通道上升為國家戰略4周年之際,“‘道道相通’西部陸海新通道直播”與沿線城市黨媒同頻共振,多個話題登上熱榜。
(三)重構評價體系
中心錨定“移動優先、協同三高”戰略重構評價體系,以“大部制+工作室+專班化”為載體,重構評價體系,激活事業發展、產業升級“一池春水”。每季度、每年度評選“移動優先、協同三高”先進個人、一線能手,樹立正向激勵機制,讓想干事的人有舞臺、干成事的人有回報,激勵廣大采編人員不斷生產出一篇篇強信心、聚民心、暖人心的精品力作,讓正能量澎湃大流量、好聲音變成最強音,擦亮新型主流媒體招牌。近5年來,中心共有17件作品獲廣西新聞獎一等獎、中國人大新聞獎一等獎。中心每年評出的“十大精品欄目”成為受眾喜愛的傳播品牌,推動傳播指數、產業指數量質齊升。
二、創新經營模式,推動資源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
新媒體風起云涌,傳統媒體在激烈的競爭中反應相對滯后,容易形成強者愈強、弱者愈弱的兩極分化現象。新型主流媒體要應勢而為,把鏈接黨委、政府和社會資源的優勢轉化為媒體的發展優勢。
(一)團隊化+項目化
以自治區、市、縣三級媒體全面實現技術平臺貫通為契機,通過深度融合推動傳統媒體嬗變成雙向發力的“主流媒體+社交媒體”,構建區域城市互聯網樞紐型媒體。在做好“新聞+政務”的基礎上,做好“新聞+服務”“新聞+商務”,重塑“新聞+政務服務商務”生態。重點打造三大全媒體現代傳播體系,即欽州發布(主流+社交媒體)政務新聞全矩陣、欽州此刻(主流+社交媒體)民生新聞全矩陣、有福有財(主流+社交媒體)電子商務全矩陣,拓展欽州發布公眾號、欽州此刻APP+抖音、快手、頭條、視頻號等新媒體移動傳播鏈,實現傳播推廣一體化、產品服務一體化、經營模式一體化,“‘融媒+’跨鏈生產”入選廣西數字鄉村建設典型案例。2024年,中心經營收入逆勢上揚,同比增長25.6%,其中,新經營板塊占比超四成,發展后勁進一步增強。
(二)清單化+定制化
遵循傳播規律,堅持“有分有合、融而不同”,彰顯各媒體平臺優勢。通過賦能“老樹陳皮”“靈山荔枝”“欽香茶葉”“欽果9號百香果”“武利苗木”“那彭嶺頭雞”“伯勞玉蘭花”等“一縣一業”“一鎮一品”,做強全國首個“宣產銷”一體化品牌。“有福有財”是助力鄉村振興的電子商務平臺,擁有“有福有財”電子商城、淘寶店,旗下“煙火欽州”“宜居欽州”“食安欽州”抖音號、視頻號等“握指成拳”,形成聚合效應。通過舉辦“好物季”“鉅惠周三會員日”等線上有溫度、線下有溫情的互動活動,推動“有福有財”品牌價值與日俱增。例如,“欽香茶葉”作為融媒體新經營板塊首個戰略合作伙伴,中心協同企業推出一畝茶園會員“云認養”商業模式,合作第一年宣傳投入和品牌溢價比超20倍,企業全國品牌連鎖店從3家拓展到23家,茶葉基地從36.018公頃擴大到333.5公頃,成為全國重要的高山鴨屎香單樅種植基地。
(三)數智化+分眾化
引導群眾、服務群眾是新型主流媒體的主責主業。適應數智化發展大勢,中心上新“欽州此刻”3.0版融媒客戶端,開設“三農”、健康、財經、文化、教育、車市、樓市等頻道,深耕行業資源,跑好垂類賽道,在打通引導群眾、服務群眾“最后一公里”的同時,拓展了盈利模式。通過深耕政務市場、細分服務市場,少兒研學、展會服務齊頭并進,效益不斷顯現。欽州市鄉村振興大數據公共服務平臺和欽州(浦北)陳皮大數據商業服務平臺項目,有針對性地挖掘欽州鄉村振興九大重點產業變現潛力,持續釋放紅利。用心寫好欽州具有500年歷史的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跳嶺頭”這篇文章,申請注冊“嶺頭雞”公域品牌,利用區塊鏈技術及中草藥凈化技術給“嶺頭雞”建立完整的品控標準和食品安全數字化溯源體系,引進大型A類牌照的屠宰冷鏈加工企業,建成廣西第一條肉雞產業可視化+數字化供應鏈。
三、優化資源配置,在推動系統性變革中增強競爭力
“融得好”“活得好”,是新型主流媒體推動系統性變革的出發點和落腳點。系統性變革,核心在“系統”,重點是“變革”。中心在系統性變革賽道上用功做好“加減法”,用好“算力算法”,著力打通地市級媒體“融得好”“活得好”的任督二脈。
(一)做好“減法”
推進主流媒體系統性變革,是推動主力軍全面挺進主戰場的引擎。“融為一體、合二為一”,最重要的是用互聯網思維優化資源配置,把更多優質內容、先進技術、專業人才、項目資金向互聯網主陣地匯集、向移動端傾斜。中心充分發揮網格扎根指揮中心“智慧大腦”和“神經中樞”的作用,調整、優化各媒體各平臺10多檔節目、欄目,實現資源利用效益最大化。2023年荔枝季,中心與靈山、浦北縣融媒體中心和欽南、欽北區新聞信息中心上下聯動,推出靈山1520年古荔慢直播,“數實興農·欽州荔枝地圖”和“數實興農·萬荔村紅”短視頻大聯播,“數實興農 萬荔村紅”直播帶貨網絡達人賽,“荔枝自由——自駕行”,“荔王”爭霸賽等系列特色活動,以年輕態、輕量化方式傳播有趣、有料的內容,產生“大珠小珠落玉盤”的效果。
(二)抓好“加法”
人在哪兒,宣傳思想工作的重點就在哪兒。按照“欽州重大信息首發新平臺、綜合便民服務新平臺、服務基層治理新平臺、促進文旅融合新平臺”定位,中心強化AIGC(生成式人工智能)賦能,擴大優質內容產能,創新內容呈現形式,提升內容傳播質效。堅持“內容制勝”,引導全員轉觀念、轉陣地、轉生產方式,聚焦內容生產原創能力、聚合能力,催化融合質變,放大一體效能,以高品質內容生產推動高質量媒體融合。“欽州浦北農產品數字商務信息公共服務平臺”在廣西首屆“興桂杯”數字鄉村創新大賽中獲三等獎。
(三)用好“算法”
互聯網時代,個人與組織不再是服從關系,而是一種“共生+共贏”關系。中心錨定“傳播指數”和“產業指數”目標任務體系,用算法推進內容生產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以“無視頻不傳播”破解傳播力不高的難題,以“無技術不融合”破解影響力不大的難題,以“無平臺不運營”破解影響力不強的難題,推動全中心的產品變現、流量變現,內容生產的“溢出效應”不斷顯現。中心不斷升級打造的《欽州正當紅——浦北陳皮》欄目,講好老樹陳皮產業“老樹新傳”故事,浦北縣大紅柑種植面積由之前的4669公頃擴大到9004.5公頃,陳皮產業年產值突破40億元,成為中國西部目前最大、最集中的陳皮種植生產基地。依托陳皮產業大數據服務平臺,“有福有財”同步推出“可視化福財碼”,質量溯源為產業升級錦上添花,引入“融媒+物流”“融媒+銀行”“融媒+保險”,推動浦北陳皮從“一張皮”走向完整的產業鏈。
四、地方黨媒融合發展優秀案例的樣本啟示
中心大膽探索,從橫向打通、縱向貫通到數智融媒的跨越,加速構建全媒體傳播體系,為地市級融媒體中心創新發展提供了新思路。
第一,通過“品牌+傳播”雙向發力,增強用戶黏性。中心通過流程再造,“報、臺、網、端、微”全媒體傳播體系統一指揮、一體調度,將分散在線下的采編力量集中起來,統籌管理調度各類生產要素,著力打造從線索遴選、選題策劃到稿件審核、編輯制作、全媒體發布、全天候有序運行的體制機制,“品牌+傳播”雙向發力,極大增強了用戶黏性。“廣播+”“電視+”“報紙+”,有高度、有溫度;微博、微信、抖音、快手、B站、小紅書等新媒體平臺,發新聲、抒心聲。例如,中心推出的爆款產品《那個撿來的女孩,大學畢業回鄉當老師了》,全網瀏覽量1.83億次。
第二,通過雙輪驅動,實現“內容+技術”一體化。中心緊扣“黨之大計”“國之大者”“民之大事”,通過優質內容與新技術的“雙輪驅動”,引領價值、影響人心,實現了黨心、民心的同頻共振。首先,根據市場需求和受眾喜好,合理調整內容生產的類型和比例,解決好作品“不夠多、不夠優”等問題,實現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兩不誤”“雙促進”。其次,通過“內容+技術”,利用5G、物聯網、區塊鏈、人工智能、無人機等技術手段,為網友提供沉浸式、互動性體驗,切實提升新型主流媒體的影響力、競爭力。
第三,通過雙向互嵌,實現“引導+服務”一體化。黨的新聞事業欣欣向榮,靠的是一支對黨忠誠、立場堅定、能力突出、作風過硬的專業人才隊伍,離不開一批叫得響、立得住、傳得開的知名品牌。作為地方融媒體中心,要用心用情用功做好“引導+服務”這篇大文章,實現雙向互嵌、雙向奔赴,才能在讓黨的聲音傳得更開、更廣的基礎上,實現“融得好”“活得好”。只要是群眾關心、社會關注的事件,就應及時發聲、釋疑解惑,更好回應群眾關切、推動問題解決。2023年中心實施“網格扎根鑄魂工程”以來,共直接或間接解決群眾各類“急難愁盼”問題600多個。把握時代發展趨勢,聚焦群眾切身利益,在實踐中守正創新,構建媒體深度融合新生態,擔負起黨媒的責任與使命。
五、結語
媒體融合是一篇常做常新的“大文章”。中心通過“網格扎根鑄魂工程”,發揮內容生產優勢,大膽運用新模式、新技術,實現主旋律帶來大流量,讓媒體人的實力擔當轉化成為流量擔當,實現社會效益、經濟效益雙豐收。中心的實踐表明,地市級融媒體中心應以內容建設為根本、先進技術為支撐、創新管理機制和評價體系為保障,努力為媒體深度融合匯聚動能。要找準“風向標”、把準“定盤星”,扎實推進主流媒體系統性變革,在守正創新中不斷開創媒體深度融合新局面。潮
參考文獻
[1]杜燕飛.推動媒體融合發展" "數據驅動媒體業態系統性變革.[EB/OL].(2024-10-26)[2025-01-05].http://finance.people.com.cn/n1/2024/1026/c1004-40347774.html.
[2]習近平.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3:362.
[3]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加快推進媒體深度融合發展的指導意見[N].廣西日報,2020-09-2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