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抖音是大學生接收碎片化信息和休閑娛樂的重要工具,同時也為輔導員開展網絡思政育人工作提供了有效載體。抖音的傳播受眾與輔導員的育人對象高度契合,輔導員應主動占領抖音這一輿論和宣傳陣地,探索如何有效開展網絡育人工作。研究發現,高校輔導員通過抖音短視頻開展育人工作面臨著學校層面重視不足、缺乏穩定運營團隊、“有趣”和“有用”結合難度大等難題。對此,可通過在教育管理部門的支持下打造抖音網紅輔導員、組建師生通力合作的運營團隊、緊跟社會熱點和時代熱點、強化粉絲黏性等方式,探索通過抖音短視頻育人的可操作性和實效。當前,學術界對于抖音短視頻的研究較多,研究內容也比較深入,但對“抖音育人”等缺乏研究。因此,高校輔導員如何通過抖音短視頻實現育人效果成為新的課題,這個課題既是輔導員開展網絡思政育人的應有之義,也是輔導員創造性踐行自身職責的生動展現,無論是從抖音傳播受眾與育人對象的契合性來看,還是站在預防風險的角度,高校輔導員通過抖音短視頻開展育人工作都是可行且必要的。
關鍵詞:抖音;輔導員;思政工作;育人;路徑優化
中圖分類號:G641;G206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8883(2024)04-0198-03
基金項目:本論文為2021年度河北師范大學校內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基金項目“高校輔導員抖音短視頻育人機制探索”研究成果,項目編號:S21XB004;2023年度河北省高校黨建研究課題“自媒體視角下大學生思想教育路徑研究”成果,項目編號:GXDJ2023B108
公開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1月,抖音國內用戶數量約為8.09億,日活用戶數超過7億,人均單日使用時長為120分鐘以上。抖音短視頻APP以“記錄美好生活”為口號,憑借“音樂+視頻+社交”的傳播形式吸引著大學生群體展示個性、表達思想、互動交流。教育部發布的《普通高等學校輔導員隊伍建設規定》提到,輔導員的工作職責之一是“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即“運用新媒體新技術,推動思想政治工作傳統優勢與信息技術高度融合[1],構建網絡思想政治教育重要陣地,積極傳播先進文化”[2]。因此,高校輔導員如何通過抖音短視頻實現育人效果成為新的課題之一,這個課題既是輔導員開展網絡思政育人的應有之義,也是輔導員創造性踐行自身職責的生動展現。
(一)教育類網紅博主珠玉在前
在抖音短視頻平臺,有數以萬計的網紅和大V,其中,很多教育類大V如張雪峰(1541萬粉絲)、俞敏洪(1275萬粉絲)等通過短視頻的形式向大學生群體進行知識傳播[3],提供個人發展和職業選擇等方面的指導,這些教育類網紅博主的話題選擇、語言表達方式、粉絲互動模式等為高校輔導員通過短視頻育人提供了參考和借鑒[4]。
(二)抖音傳播受眾與輔導員育人對象高度契合
抖音作為現代短視頻平臺中的佼佼者,其影響力的發揮離不開它的受眾群體。調查顯示,抖音在校大學生用戶數占全國在校大學生總數的近80%,這說明抖音的傳播受眾和高校輔導員的育人對象存在高度契合性。“網絡輿論陣地,你不去占領,別人就會占領”,如果任由學生和其他人在抖音短視頻平臺“肆意生長”,就有可能產生過度娛樂化、錯誤價值觀念沖擊、網絡輿情等風險[5]。因此,無論從抖音傳播受眾與育人對象的契合性來看,還是站在預防風險的角度,高校輔導員通過抖音短視頻開展進行育人工作都是可行且必要的。
(三)抖音傳播形式與育人過程優勢互補
越是能滿足人類各種感官需求的媒體技術越容易被人接受。抖音通過視頻、音頻、文字等呈現形式給用戶帶來了巨大的視覺沖擊,而傳統“填鴨式”的育人模式常常給學生留下枯燥乏味的刻板印象。利用抖音這種具有強烈沖擊性、能夠引起大學生廣泛興趣的傳播形式,可以助力高校輔導員更好地開展育人工作[6]。
在抖音中搜索高校輔導員開設的賬號,整體數量并不多,但其中也有諸如“輔導員男姐(36萬粉絲)”“你的大學輔導員(16萬粉絲)”“阿振是個輔導員(15萬粉絲)”等粉絲量較多且有一定影響力的抖音賬號。這些賬號博主力求以大學生喜聞樂見的短視頻形式分享輔導員教育管理過程中的故事,同時展現輔導員和藹可親的一面,拉近輔導員和學生的距離[7]。
(一)學校層面重視不足,缺乏政策支持
《普通高等學校輔導員隊伍建設規定》《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關于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見》《關于加快構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體系的意見》等文件均提到要加強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這為輔導員開展網絡思政提供了指導思想和根本遵循,但以上內容并未細化到短視頻育人領域[8]。
目前,高校輔導員探索短視頻育人領域主要分為兩種類型:一類是工作室模式,即以輔導員為主體建立的各類輔導員工作室,側重于對短視頻育人的理論研究。
另一類是輔導員自發模式,即輔導員聯合相熟的學生干部圍繞大學生活主題進行視頻制作并發布。但由于短視頻育人對于輔導員工作職責而言屬于可選項,而非必選項,因此各高校輔導員基本都是“單打獨斗”,在遇到工作繁忙或崗位調整等情況時,相關抖音賬號會停更或注銷,此外對于團隊中的學生成員也缺乏穩定的激勵措施,可持續性較差[9]。
(二)缺乏專業且穩定的運營團隊
通過調研得知,高校輔導員在組建學生團隊制作并發布抖音短視頻過程中,由于大部分輔導員并沒有新媒體專業背景,導致對學生團隊的培養和指導尚有欠缺[10]。對于運營團隊中的學生而言,主要存在三方面問題:一是專業限制,如果學生不是新媒體或新聞傳播專業,對于短視頻制作的理解和把握不足,在網文寫作、話題選用、拍攝剪輯等技術層面也稍有欠缺;二是在引流與推廣方面乏力,不能充分利用營銷策略;三是學生會面臨實習、畢業等情況,團隊成員的流動性較強[11]。
(三)“有趣”和“有用”結合難度大。
“輔導員男姐(36萬粉絲)”等粉絲量較多的抖音賬號的視頻內容主要是:分享輔導員與學生之間的趣事(側重娛樂,缺乏對學生的教育引導)、展示輔導員個人工作與生活狀態(滿足學生獵奇心理)、講述輔導員的工作性質和職業晉升等內容。整體來看,育人效果不佳。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項長期性的意識形態教育活動,需要教育者對大學生持續滲透性地教育教學,強調育人屬性,不能一味的“娛樂至上”。因此,對于高校輔導員而言,一方面應避免傳統說教式的教育,另一方面,缺乏創意成了高校輔導員通過短視頻育人的主要問題羈絆之一。
(一)爭取教育管理部門支持
短視頻制作尤其是高質量短視頻的制作,需要人力、財力、物力的大力支持。目前,國內一些高校持續開展“網絡思政作品征集”和“校園文化作品征集”等活動,征集內容包括網文、短視頻、動畫、海報等,對于部分活動學校還會給予專項經費。對于高校輔導員而言,應積極參加此類活動,爭取經費支持。此外,一些高校已將網文寫作納入輔導員考核指標和評價體系,只有輔導員群體在短視頻制作領域形成足夠影響力,才能在政策、資金、人員和輔導員考核等方面獲得更多支持資源[12]。
(二)打造抖音網紅輔導員
前文提到,目前抖音APP中有很多教育類網紅博主,可為輔導員群體提供借鑒和參考。學校可以選取政治敏銳性強、專業技能扎實、幽默詼諧且本人也有意愿的輔導員作為網紅輔導員培育對象,圍繞學生最關心的黨團建設、學業發展、活動咨詢、心理健康、就業指導等方面制作主題短視頻,向學生傳授知識、技能的同時培育學生粉絲。學校也可通過官網或公眾號等渠道進行宣傳推廣。如果能夠成功打造抖音網紅輔導員,對于拓展輔導員和學生的聯系渠道、改變部分學生對輔導員群體的刻板形象等都具有益處[13]。
(三)組建師生通力合作的運營團隊
“單絲不成線,獨木不成林”,對于輔導員制作思政或育人系列短視頻而言,組建師生共同參與、專業且穩定的運營團隊至關重要。整體而言,組建或選拔運營團隊人員至少應考慮以下幾點:一是政治素養過關,因為制作抖音短視頻的初衷是育人,所以可重點選拔黨員或優秀學生干部加入團隊,確保視頻內容政治方向正確;二是經常使用短視頻軟件,且能提供一定的視頻制作創意;三是掌握基本的視頻拍攝、剪輯等技術,熟悉短視頻制作流程。基于此,運營團隊應包括以下幾類人員:一是輔導員或輔導員團隊,負責視頻內容的整體把關和審核;二是視頻創意組,例如團隊中的學生可以提供學生視角的創意內容,這有助于短視頻更契合大學生群體的特點;三是技術組,負責視頻制作等技術性工作,同時技術組也可探索運用一些“黑科技”制作更加吸引人的視頻。
除此之外,還需要制訂針對團隊成員的激勵措施。激勵措施既可以包括發放勞務費、第二課堂加分等物質性獎勵,也可以包括口頭表揚等精神性獎勵。后者更依賴于學生自己對制作此類視頻的興趣,且學生對輔導員制作短視頻的工作思路和模式表示認可。具體激勵措施要根據學生的實際需求和各高校的實際情況確定,根本目的是激發學生熱情,保持團隊活力,增強團隊穩定性。
(四)緊跟社會熱點和時代熱點
大學生群體對于時事熱點的關注不同于普通社會大眾,大學生群體更關心與自身利益相關的新聞資訊,同時也更關注網絡熱梗和網絡流行語[14]。對于輔導員群體制作抖音短視頻而言,一是應通過調查研究和學生干部反饋等多種渠道及時掌握學生的輿論關注點;二是在制作短視頻時,應通過學生喜聞樂見的方式加強正向引導,善用網絡熱梗,既要避免為了漲粉一味地順應學生情緒,又要避免說教意味太濃,將學生拒之門外。
(五)強化粉絲黏性
大學生頭腦靈活,思維更加活躍,輔導員在制作抖音短視頻時可以及時征求學生意見和反饋,根據學生意見適當調整視頻內容。同時,在視頻發布之后,也應及時關注學生評論和回復,并及時與學生粉絲互動。網絡拓展了學生和輔導員溝通的渠道,一些學生不愿或不好意思在現實校園生活中向輔導員咨詢的問題,通過網絡評論就可以與輔導員交流,了解更多校園資訊和成長指南。當然,粉絲黏性除了與博主的交流互動有關外,與博主“人設”、視頻趣味性、視頻發布時間、視頻發布頻率等都有關系。只有做好上述工作,才能強化粉絲黏性,進而提升短視頻影響力[15]。
高校輔導員抖音短視頻賬號和網紅、大V賬號以“流量為王”的導向不同,應更突出育人屬性和職能,尤其是對于一些政治性較強的內容,應注重發揮思政育人作用,同時兼顧趣味性。高校輔導員通過抖音短視頻育人是一個新興領域,只有不斷探索、不斷創新,才能使之成為網絡思政教育的有效載體。
參考文獻:
[1] 王婷婷.融合共生:基于抖音短視頻的高校校園文化建設探索[J].中國多媒體與網絡教學學報,2023(7):159-162.
[2] 張寧,蔣篤君.跨界與互融:抖音短視頻賦能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J].黑龍江社會科學,2023(2):129-134.
[3] 高加友,王晶晶.高校抖音短視頻育人功能增強的應然路徑研究:基于94條熱門抖音短視頻的實證分析[J].產業與科技論壇,2023,22(9):76-78.
[4] 王洋.抖音短視頻對大學生思想引領的策略研究[J].新聞研究導刊,2022,13(9):72-74.
[5] 郝顏.新媒體視域下輔導員如何有效利用抖音平臺開展工作:以影視傳媒類學生為例[J].公關世界,2023(10):106-108.
[6] 鄭淇元.微信視頻號:高校拓展“網絡文化育人”宣傳陣地新探索[J].新聞前哨,2021(8):95-96.
[7] 時歡.“微時代”輔導員思政教育工作的挑戰及應對策略[J].現代職業教育,2022(31):157-159.
[8] 李聰,劉濤,劉心悅.高校輔導員新媒體平臺形象塑造[J].湖北文理學院學報,2022,43(3):78-82.
[9] 杜瑩.新媒體視野下高校輔導員工作創新對策研究[J].大眾文藝,2022(14):193-195.
[10] 賈天圓,李美霞.新媒體背景下“三全育人”指導思想融入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路徑探析[J].新聞研究導刊,2023,14(19):195-197.
[11] 高曉芳.抖音流行背景下高職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機遇與挑戰研究[J].江西電力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23,36(1):85-87.
[12] 張紅梅.抖音盛行背景下大學生思政教育隱憂與應對之策探討[J].新聞研究導刊,2023,14(1):112-114.
[13] 孫凡雅.短視頻視域下高校形象的自我建構研究:基于中國大學生在線高校抖音短視頻榜單的分析[J].西部廣播電視,2022,43(2):56-58.
[14] 石奎,趙芝瑩.高校官方抖音號發展現狀及對策研究[J].邊疆經濟與文化,2022(8):99-101.
[15] 單盈.融合共生:基于抖音短視頻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探索[J].領導科學論壇,2022(6):119-122.
作者簡介 王康,講師,研究方向: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