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全媒體時代的到來,數字化技術不斷賦能出版。少兒報刊作為少年兒童獲取優質精神食糧的重要工具,應積極響應媒體融合縱深發展的要求。文章采取案例分析法,以《小學生天地》為例,總結少兒報刊融合發展路徑:搭建融媒體平臺,新技術創新服務模式;整合數字資源運用,實現出版流程數字化;融媒體服務平臺助力主題教育;聚焦欄目創新升級,深度開發品牌IP產品;優化閱讀教育融合產品,提升閱讀服務能力。現階段,我國少兒報刊在傳播渠道、傳播形式、營銷渠道上初步實現了數字化轉型,但仍面臨統籌規劃水平有待提高、人工智能迭代引發現實挑戰、網絡數字安全版權風險、數字化專業人才缺乏等挑戰。基于此,文章提出解決策略,包括從觀念到實踐進行全面革新、加快開發數字出版新模式新服務、推動AIGC人工智能技術與少兒出版雙向賦能、增強國際化傳播能力,旨在構建以內容創新為核心、科學技術為驅動、管理優化為保障的全媒體傳播體系。
關鍵詞:少兒報刊;融合發展;綜合素質培養;融媒體平臺;數字化轉型
中圖分類號:G239.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8883(2024)04-0216-04
2020年6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十四次會議審議通過了《關于加快推進媒體深度融合發展的指導意見》。2021年12月,《出版業“十四五”時期發展規劃》提出壯大數字出版產業,強化新一代信息技術支撐引領作用,有效整合各種資源要素,創新出版業態、傳播方式和運營模式,大力提升行業數字化數據化智能化水平,壯大出版發展新引擎。2022年5月,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推進實施國家文化數字化戰略的意見》,首次提出“國家文化數字化戰略”。關于融合發展的政策體系日益完備,為推動傳統出版影響力向網絡空間延伸、實現傳統出版和新興出版融合發展提供了重要的指導[1]。在實踐中,我國少兒報刊融合發展道路上仍布滿荊棘。因此,如何適應新形勢,進一步推進融合發展,在培養少年兒童綜合素質這方面做得更好更實,是當前我國少兒報刊面臨的重要課題。
圍繞融合發展,我國少兒報刊做出了許多有益的嘗試,初步實現了從傳統紙質出版向數字化出版的轉型。
傳播形式上,少兒報刊完成了從紙質出版到數字形態出版的轉變。智能技術全面賦權出版融合發展,深刻嵌入場景化閱讀空間[2],應用有聲書、電子書、短視頻等形式實現內容和知識的多元化呈現。例如,中國少年兒童新聞出版總社打造了全國首家少年兒童新聞出版中央廚房,圍繞版權資源——“貓武士”“植物大戰僵尸”等IP開發文創產品,與第三方推出線下兒童劇等活動。媒體融合背景下,大數據、人工智能等催生出許多媒體新模式[3]。中國少年兒童新聞出版總社還積極開發紙質刊的衍生數字產品,推出了“中少長城元宇宙”、金龜子等AI虛擬直播項目。
傳播渠道上,各少兒報刊紛紛在抖音、快手、嗶哩嗶哩等平臺開通官方賬號,搭建新媒體傳播矩陣,對欄目內容進行二次創作,為讀者提供了多元化的閱讀方式。走在前沿的少兒報刊單位還利用人工智能、云算法等新技術構建數字服務平臺,搭建智能閱讀平臺。
營銷渠道上,少兒報刊從傳統的郵局發行、自辦發行及系統發行向建設電商一體化發行進行轉變。例如《東方娃娃》積極拓展發行渠道,充分利用網絡資源,從2010年起,全面布局淘寶、京東、微信等主流電商平臺,搭建網絡訂閱銷售及融媒體電商平臺,實現了品牌宣傳[4]。
少兒報刊的教育功能屬性決定了它能源源不斷地為讀者提供優秀的精神文化產品。它不僅具備傳統媒體的權威性、專業性,還兼具趣味性,通過寓教于樂的方式,發揮正面教育引導功能,促進少年兒童綜合素質的全面發展。
(一)加強主題教育宣傳,唱響主旋律
少兒報刊出版單位的重點工作就是緊扣時代精神,進行主題宣傳策劃。自2016年起,由國家新聞出版署主辦的“少兒報刊閱讀季”在全國推廣,各少兒報刊單位積極響應,發揮主陣地作用[5]。該活動近3年的主題分別是“紅領巾心向黨”“喜迎二十大,閱讀伴成長”“科技照亮夢想”,其也成為各單位欄目策劃和主題教育開展的主要方向,拉近了少年兒童與宏大時代主題之間的距離。
(二)推進活動育人,創新呈現形式
少兒報刊是科學文化知識的載體,內容涵蓋科普知識、天文地理、藝術鑒賞等多個領域,并以新穎的視角、精美的插畫幫助小讀者開拓視野,提高綜合素質。此外,編輯部組織的活動也成為育人的新方式,如征文演講比賽、知識競賽、科普講座、名家講壇等,這些形式多樣的一站式線下活動發揮了活動育人功能。
不同于學校課堂對知識的直接灌輸,閱讀少兒報刊通常是小讀者自主的選擇。他們可以選擇在何時、何地,閱讀什么樣的內容,選擇接受出版物傳遞的哪些知識與觀點[6]。數字時代,少兒報刊可以采用電子書、音視頻、線上課程、小程序等數字化方式形成內容生態閉環,進行多觸點曝光,全渠道輸出高質量內容知識,快速激發小讀者的興趣。
《小學生天地》是一本由湖北長江教育傳媒集團編輯出版,面向全國小學生的綜合性少兒期刊,曾獲“中國出版政府提名獎”,連續五屆獲得“湖北出版政府獎”等。目前,月發行量穩定保持在一百萬冊以上。
《小學生天地》率先擁抱數字時代,面對全國小讀者對優質內容資源的需求,不斷創新出版融合方式,將傳統出版與數字技術相結合,將線上閱讀與線下活動相結合,為讀者帶來全景化閱讀體驗。
(一)搭建融媒體平臺,新技術創新服務模式
湖北教育傳媒集團全媒體中心已完成融媒體傳播大廳、音視頻工作站等硬件設施的建設,同時構建了“一標準三平臺”的軟件系統。其中,“一標準”指的是集團數字出版標準,“三平臺”指的是全媒體內容生產平臺、資源管理平臺和內容運營平臺。目前,單位正積極推進紅帆直播間的建設和數字征訂系統的完善。紅帆直播間是一個集視頻直播、互動交流和在線剪輯等功能于一體的多媒體制作與發布平臺,可以滿足雜志內外部的直播需求。數字征訂系統則是一個提供在線訂閱報紙、期刊等出版物的服務平臺。這些軟件平臺的建設,健全了傳統出版和數字出版一體化機制,為集團的融合發展提供了強大支持。
(二)整合數字資源運用,實現出版流程數字化
在媒體融合發展的背景下,出版單位需要整合的數字資源包括內容資源、經營、網絡數據資源以及社會內容資源,有效整合出版資源成為出版單位轉型發展的關鍵[7]。近幾年,長江教育傳媒集團從生產、管理、運營等多個維度入手,對數字化轉型進行了一系列探索。
1.歷史期刊加工入庫
為適應數字時代讀者的閱讀習慣,集團全媒體中心對歷史期刊進行數字化加工和采集入庫,使其適合在多種終端上閱讀。目前,集團全媒體中心已對近20年的歷史期刊進行了數字化處理與入庫,并且以歷史期刊為基礎資源,開發了一系列教育主題的數字專刊,錄制了85個教育類視頻節目和近100個音頻節目。
2.打造線上數字報刊館
自2020年起,編輯部全面采用協同編撰系統,實現了無紙化辦公。每期期刊在傳廠付印的同時,也通過協同編撰和期刊數字化拆解入庫系統生成電子文件,實現了紙質讀物和電子讀物的同步生產,成功打造了線上數字報刊館。目前,該數字報刊館已錄入1200多本數字期刊和5萬多張原創圖片。
3.數據中心一體化服務
數據中心讓數據貫穿出版全流程,通過數字征訂系統,采集和分析市場數據,為出版單位提供選題策劃、商業模式、營銷策略、產品建設等方面的支持。這些舉措充分發揮了數據作為生產要素的創新作用,提升了出版數據資源的整合運用水平,加快了出版單位自身的數字化轉型。
(三)融媒體服務平臺助力主題教育
集團全媒體中心打造“長江頌”教育融媒體服務平臺,通過微信公眾號、APP、H5小程序,為用戶提供一站式服務,集線上閱讀、活動開展、知識、教育服務于一體。近5年,《小學生天地》通過該平臺開展主題教育,實現了線上報名、線上評審、線上投稿、線上投票、線上展示、證書合成及分發、AI智能語音評測等。
例如,在“愛我中華——新中國成立七十周年”等主題教育活動中,充分利用融媒體平臺和新媒體技術。賽前,采取線上報名方式,通過數據分析功能為活動進一步開展提供數據支持;通過視頻直播技術對參賽小選手展開培訓,聘請電視臺專家講解演講技巧,提升孩子們的專業技能。賽中,全程現場直播,開啟彈幕,讓更多人關注和參與活動。賽后,利用平臺展示參賽者作品,讓小選手獲得更多正向反饋與評價。
(四)聚焦欄目創新升級,深度開發品牌IP產品
《小學生天地》通過與新媒體技術公司合作,對期刊內容進行創新升級,增加了更多的刊網結合欄目,線上推出了多項增值服務,如“國學知識大闖關競賽”“國學知識秘籍”“美編姐姐畫頭像”等,使紙質期刊的內容得到延展。
通過創建虛擬形象展開品牌敘述,能增強傳播效果[8]。編輯部以期刊品牌為基礎,設計IP卡通形象,制作動漫表情包,開發天天家族盲盒、天天健康成長禮盒、“38周年紀念禮盒”等文創產品。在開展線上線下活動時,將文創產品作為互動禮品贈送給小讀者,使其成為小讀者的社交貨幣,增強了用戶體驗。
優質的IP形象,以故事文本為出發點,搭建可延伸的故事世界,能使讀者產生共情[9]。《小學生天地》將品牌IP形象與欄目內容深度結合,為IP人物天天家族量身打造原創故事欄目“天天偵探社”。此欄目在微信公眾號首次出現就有近5萬次的點擊量,每期瀏覽人數都在1萬以上,平均留言數超千條,互動性強,能鍛煉學生的推理分析能力和獨立思考能力。
(五)優化閱讀教育融合產品,提升閱讀服務能力
編輯部積極開發“教育聯播”“七彩課堂”等融合產品,為雜志的持續發展開辟新賽道。“七彩課堂”閱讀服務項目涵蓋新聞寫作、職業規劃、國防教育等內容。項目實施期間,編輯部在學校、社區共開展百余場公益直播課堂,最高場次的觀看量近5萬次。目前,“七彩課堂”課程體系已全部制作成線上課程并在“長江頌”融媒體服務平臺上線,線上線下立體化服務體系構建完成。
(一)少兒報刊融合發展的挑戰
首先,少兒出版融合發展需要加強統籌規劃。數字化產品的內容質量有待提高,用戶體驗有待優化。雖然不少期刊開通了官方賬號,但仍停留在“搬運”期刊內容或發布活動信息等層面,存在更新頻率、關注率、轉發率低等問題。
其次,2022年OpenAI研發的ChatGPT正式上線后,AIGC人工智能生產內容工具大量問世,能實現代碼寫作、數學計算、圖像生成、翻譯和寫作等。AIGC掀起了一場內容生產的革命,正悄無聲息地改變出版范式。騰訊研究院提供的數據顯示,ChatGPT每分鐘輸出約3.1億個單詞,14天就可輸出完人類歷史上出版的所有書籍[10]。人工智能正在快速、廣泛、深刻地影響出版行業的運作與發展[11],其超級生產力也引發了廣泛討論,有人甚至認為人工智能會取代編輯。
此外,網絡數字安全版權風險也是出版單位面臨的風險,包括軟硬件的安全、網絡意識形態的安全,以及視頻音畫等素材的版權問題。
最后,應數字化時代需要培養復合型人才的要求,各出版單位的編輯人員正努力成為“多面手”。但攝像剪輯、技術搭建、直播出鏡等專業性較強的工作,編輯還是難以勝任。隨著融合工作需求量的增加,人員沖突的情況變得愈發頻繁。
(二)少兒報刊融合發展的策略
1.從觀念到實踐進行全面革新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盡快從相‘加階段邁向相‘融階段,從‘你是你、我是我變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進而變成‘你就是我、我就是你,著力打造一批新型主流媒體”[12]。這要求少兒報刊出版單位全面把握媒體融合的規律,順應大勢,自上而下地深化認識,統籌管理內部資源,進行系統謀劃布局,組建融媒體服務中心,實現全媒體平臺一體化管理,整合傳播方式和運營模式[13]。另外,少兒報刊單位還應加強與高等院校、科研企業、政府機構的合作,以實現資源共享和優勢互補。雙方應共同建設一系列出版協同創新平臺、融媒體中心,攜手促進相關科研成果的轉化。
2.加快開發數字出版新模式新服務
媒體融合不僅僅是將紙質出版物數字化,還涉及更深層次的整合與創新。這意味著出版社要堅持以用戶(讀者)為核心,完成從提供數字形態的出版產品到提供數字形態的出版服務的轉型。出版單位融媒體中心應利用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技術,探索內容運營的新模式,依托大數據平臺,對小讀者進行用戶畫像,打造少年兒童喜聞樂見的玩法,促進讀者自發傳播,增強用戶黏性。此外,少兒報刊需要強調教育功能,對少年兒童進行思想道德教育[14]。作為學校教育的補充,少兒報刊應立足于從閱讀到教育,從內容到服務,積極開發融合產品,打造線上線下立體化的教育服務體系,為用戶提供多維度的教育體驗服務。
3.推動AIGC人工智能技術與少兒出版雙向賦能
如今,智能化已經成為不可逆轉的趨勢,但“智能”是為人服務,而“智慧”才是人類創造的。AIGC工具可為各環節提供智能化支持,在出版實踐中,只要在有序的框架內合理使用人工智能技術,就能實現人機協同。
在選題策劃階段,要借助人工智能進行信息采集,通過多輪對話指令快速獲取特定數據,進行高效歸納總結,并篩選出最優選項。在創作生產階段,AIGC生產內容工具可直接作為創作平臺,根據編輯設定的參數和描述指令生成文本、圖畫及視頻等。它還能在編輯校對和排版環節發揮重要作用,如翻譯、查找參考文獻,從而提高編輯工作效率。面對新一輪AI大模型技術的發展,傳統出版人應深入學習技術、應用技術,更應做好“把關人”,積極利用人工智能助力出版業發展。
4.拓展國際化合作,增強國際傳播能力
《中華人民共和國對外關系法》第44條明確規定,國家推進國際傳播能力建設,推動世界更好了解和認識中國,促進人類文明交流互鑒。在此基礎上,少兒出版物單位應積極拓展國際化合作,擔負起新的文化使命,尋找國際少兒出版協同發展的新模式[15]。
一是建立國際合作網絡,主動與國外少兒出版機構、教育機構等建立聯系和合作關系,共建國際化的合作網絡。少兒出版單位還可以通過互訪、交流、參展等方式,探討當下虛擬數字、元宇宙等新興領域的發展趨勢,借鑒國際上成功的媒體融合經驗。二是利用數字化平臺進行跨文化交流,利用國際化的數字平臺,如社交媒體、在線教育平臺等,通過版權運營、內容互換、品牌推廣等方式,尋找新的突破口,擴大少兒報刊的海外讀者群體,推動我國數字化內容“走出去”。
隨著出版業融合發展不斷向縱深推進,少兒報刊的媒體融合發展面臨更新更高的要求。與此同時,少兒報刊始終肩負著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為少年兒童“系好人生的第一顆扣子”的時代使命,初心不可忘。因此,少兒報刊必須加快產業生態迭代的步伐,為助力少年兒童綜合素質的培養釋放出更大的能量。
參考文獻:
[1] 葉丹.我國少兒報刊融合發展的挑戰與對策:以中國少年兒童新聞出版總社為例[J].傳媒,2015(7):47-49.
[2] 黃楚新,陳玥彤.數字賦能:中國新媒體發展新特點[J].新聞論壇,2023(4):07-11.
[3] 黃楚新.把握規律推進媒體融合縱深發展[J].中國傳媒科技,2023(10):159-160.
[4] 劉鈺潔.基于品牌建設的中國幼兒期刊發展研究:以《東方娃娃》為例[D].南京:南京大學,2021.
[5] 王秋梅.融合出版背景下少兒報刊主題宣傳的實踐與思考[J].中國傳媒科技,2023(7):130-133.
[6] 戴捷.立德樹人背景下少兒報刊的時代使命[J].采寫編,2022(12):128-130.
[7] 趙宏源.融合出版視角的出版資源整合探索:以上海世紀出版集團為例[J].出版與印刷,2023(4):50-57.
[8] 丁曉涵.媒介可供性視角下品牌自創虛擬IP傳播建構研究[J].科技傳播,2023,14(18):97-100.
[9] 江紅麗.出版深度融合背景下少兒圖書IP開發及跨界融合[J].傳播與版權,2023(17):50-52.
[10] AIGC發展趨勢報告2023:迎接人工智能的下一個時代[R].騰訊研究院,2023-04-18.
[11] 本刊編輯部,黃強.人工智能:教育出版轉型升級的方法論:本刊編輯部就“教育出版轉型”專訪人教社社長黃強先生[J].數字出版研究,2023,2(4):8-14.
[12]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從相“加”到相“融”習近平繪就媒體融合發展藍圖[EB/OL].央廣網,(2021-02-19)[2023-12-19]. http://news.cnr.cn/native/gd/20210219/t20210219_525416200.shtml.
[13] 張軍興.傳統期刊深度融合發展的路徑研究:以今日重慶傳媒集團為例[J].傳媒,2023(19):30-32.
[14] 黃艷彬.提升少兒期刊讀者黏性的路徑探析[N].中國新聞出版廣電報,2023-10-18(A4).
[15] 代冬梅,史妍.新時代少兒出版國際化發展探索[J].出版廣角,2023(18):40-44.
作者簡介 樂圣,編輯,研究方向:新聞與傳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