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伯紅
(合肥職業技術學院醫學院,安徽 合肥 230001)
臨終關懷(又稱善終服務、安息護理或安寧療護),是指以臨終患者及其家屬為中心,由社會各層次人員組成的團隊(包括醫護工作者、社會團體及志愿者等)向臨終患者及其家屬提供的社會性支持和專業照料,主要包括疼痛護理、心理與精神撫慰等。臨終關懷不僅是一種專業性服務,也是一門以關注臨終患者生理與心理發展狀況、為臨終患者提供全面照料、減輕患者及家屬精神壓力為研究對象的交叉學科。有研究表明[1],我國各地區臨終關懷事業的發展水平極不平衡,在經濟發展水平較高的地區,臨終關懷服務水平也較高,而在農村或經濟發展水平較低的地區,則臨終關懷服務水平較低,同時,我國臨終關懷總體水平明顯落后于發達國家。作為臨終關懷主要執行者之一的護理人員,在臨終關懷工作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而高職護生是醫務工作者的后備隊,其能否較好掌握臨終關懷的專業知識和基本技能,對臨終關懷事業的順利發展會產生重要影響。本研究通過調查安徽省高職護生對臨終關懷的認知與態度,了解其從事臨終關懷的意愿及其影響因素,以期為安徽省臨終關懷事業的人才培養與長遠建設提供有益的參考。
采取分層抽樣方法,于2022 年5 月—2023 年5 月對安徽省皖南、皖中、皖北3 個高職院校3 個年級的606 名在校護理專業學生進行問卷調查。納入標準:全日制在校專科學生;自愿參加本次調查;既往和目前無精神疾病和意識障礙者。
自行編制護生臨終關懷知識及臨終關懷態度問卷。本問卷包括研究對象的一般資料、臨終關懷知識、對開設臨終關懷課程的態度及對臨終關懷工作的態度。
研究人員通過查閱國內外文獻形成問卷初稿,并邀請護理專業相關專家針對問卷各條目的目的明確性、適用性及其涵蓋面,逐條逐題進行審閱和修改,最終完成問卷終稿。正式調查開始前,選取50 名護理學生進行了兩次預調查,問卷的內容效度(CVI) 值為0.81,問卷克隆巴赫信度(Cronbach′s α) 系數為0.752,問卷重測信度r 為0.793,問卷信效度均較好。
將編制好的問卷上傳至問卷星平臺,形成二維碼及鏈接。正式調查前向護生說明問卷填寫注意事項,線上自愿填寫問卷,調查者及時查看問卷填寫結果,剔除無效問卷。問卷共提交623 份,因選項一致,17 份問卷被視為無效問卷,回收606 份有效問卷,有效問卷回收率97.3%。
使用SPSS 17.0 軟件,采用t 檢驗、χ2檢驗、單因素及多元線性回歸等統計學方法進行數據分析,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本次研究調查高職護生共606 人,年齡17~25 歲;其中女生485 人,占80.0%,男生121 人,占20.0%;一年級236 人,占38.9%,二年級228 人,占37.6%,三年級142 人,占23.4%;農村520 人,占85.8%;95.7%的護生無宗教信仰;25.1%的護生成年前主要由祖父母或外祖父母照顧;14.2%的護生家中談論死亡情況很公開;29.5%的護生在家中得到過死亡教育;88.6%的護生無臨終關懷實踐經歷;7.8%的護生從未接觸過死亡教育或臨終關懷的相關知識。
臨終關懷知識問卷總分為31 分,高職護生臨終關懷的平均得分(22.196±3.100)分,按百分制換算得分為70.97 分,顯示學生的臨終關懷知識處于中等偏上水平,具體情況見表1。
表1 高職護生臨終關懷知識得分(±s,分)Table 1 Score of palliative care knowledge among nursing students from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score)

表1 高職護生臨終關懷知識得分(±s,分)Table 1 Score of palliative care knowledge among nursing students from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score)
項目 總分得分臨終關懷的目的對臨終者的護理重點臨終患者的主要生理變化臨終患者的心理變化階段臨終關懷的實施措施臨終關懷的實施者臨終關懷實施需具備的條件臨終關懷的對象包括哪些合計32556343 31 1.327±0.547 1.121±0.326 2.941±0.885 4.528±1.013 4.596±1.365 2.599±0.621 2.793±0.629 2.332±0.632 22.196±3.100
由調查可見,年級、家中是否公開談論死亡、聽過或做過臨終關懷、學校是否開設臨終關懷相關課程是臨終關懷認知程度的影響因素(P<0.05),見表2。
表2 不同分組高職護生的臨終關懷知識得分情況(±s,分)Table 2 The scores of palliative care knowledge among nursing students from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in different groups(±s,score)

表2 不同分組高職護生的臨終關懷知識得分情況(±s,分)Table 2 The scores of palliative care knowledge among nursing students from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in different groups(±s,score)
項目得分t/F P年級大一大二大三家中是否公開談論死亡從來不會偶爾會會,且不避諱聽過或做過臨終關懷沒有聽過聽過沒做過做過學校是否開設臨終關懷相關課程21.908±3.166 23.333±0.516 23.078±2.763 21.504±3.473 22.399±2.972 22.395±2.903 20.391±3.884 22.275±3.003 23.769±2.122 8.311 0.000 4.469 0.012 11.715 0.000是否6.431 0.002不知道22.533±2.964 21.450±3.553 22.253±2.776
2.4.1 高職護生對開設臨終關懷課程的態度分析 對 “學校是否有必要開設臨終關懷課程”“臨終關懷課程是否有必要安排見習或實習”這兩道題的選項分別賦值,很有必要為5 分、比較必要為4 分,一般必要為3 分、不太必要為2 分、很沒必要為1分。由結果可知,在臨終關懷開課態度及設置實踐環節,其得分中位數均為4 分,其中77.7%的護生對開設臨終關懷課程態度較積極,72.9%的護生認為要在臨終關懷課程中設置實踐環節,見表3。

表3 臨終關懷開課態度及設置實踐環節必要性得分情況Table 3 Scoring of attitudes towards palliative care courses and the necessity of setting up practical activities
2.4.2 高職護生對臨終關懷相關工作態度分析 在被調查的高職護生中,86.3%愿意加入臨終關懷志愿者協會;70.8%愿意服務臨終患者;5.0%愿意選擇臨終關懷相關工作,61.4%不確定或者不愿選擇臨終關懷相關工作,33.7%沒考慮過選擇臨終關懷相關工作,具體見表4。

表4 高職護生對臨終關懷相關工作的態度[n(%)]Table 4 Attitudes of among nursing students from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towards palliative care related work[n(%)]
2.4.3 高職護生對臨終關懷工作態度的單因素分析 結果顯示,未成年的照顧者、家中是否公開談論死亡、在家人處是否得到死亡教育、是否學習過臨終關懷相關課程及在校期間是否有必要學習臨終關懷課程是高職護生臨終關懷工作態度的影響因素(P<0.05),見表5。

表5 不同分組高職護生的臨終關懷工作態度比較 人數Table 5 Comparison of attitudes towards palliative care among nursing students from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in different groups number of people
2.4.4 高職護生對臨終關懷相關工作態度的多因素分析 以單因素分析差異有統計學意義的影響因素作為自變量,高職護生從事臨終關懷工作意愿為因變量,通過多元線性回歸分析顯示,未成年的照顧者、家中公開討論死亡話題,對高職護生畢業后從事臨終關懷工作有影響(P<0.05),見表6。

表6 高職護生從事臨終關懷相關工作態度的多元線性回歸分析結果Table 6 Multiple linear regression analysis results of attitudes towards palliative care among nursing students from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本研究結果顯示,高職護生臨終關懷的平均得分為(22.196±3.100)分,按照百分制計算得分為70.97 分,說明護生對臨終關懷知識的了解程度處于中等偏上水平,稍高于既往研究[2]。在“健康中國”戰略中,安家療護與臨終關懷的重要作用被反復強調,近年來,護理教育者、護理人員對臨終療護的認知水平有所提高,但臨終療護的知識普及推廣與臨終療護的教育培訓尚需進一步完善[3]。單因素分析結果顯示,年級、家中是否公開談論死亡、聽過或做過臨終關懷及學校是否開設臨終關懷相關課程,對高職護生臨終關懷認知程度有影響(P<0.05)。研究結果顯示,高職二年級的護生在臨終關懷知識部分的得分高于一年級與三年級護生,這與目前安徽省高職護生僅在基礎護理學、老年護理學的某些章節以及一些選修課程中接觸臨終關懷內容,相關課程學習主要集中在大學二年級,這時期高職護生積累了相對較多的臨終關懷知識有關。然而,在其大三進入臨床實習期間,臨終關懷知識得分卻出現下降,這與以往的研究結果[2]有些差異。這提醒我們應加強高職護生的臨終關懷教育,包括高職院校及醫療機構,都要通過系統規范的臨終關懷專業培訓,尤其應加強實習前大三護生的臨終關懷培訓,以此來提升其對臨終關懷的認知水平。此次研究發現,高職護生家中公開談論死亡會提升其對臨終關懷的認知度。因此,一方面我們應通過多種途徑加強死亡教育,引導大家轉變對于死亡的傳統觀念;另一方面要廣泛宣講臨終關懷知識,真正體現人道主義精神,使更多人認同臨終關懷的重要性。此外,相關調研表明,學校開設臨終關懷相關課程以及高職護生實際參與臨終關懷工作,都有助于高職護生深化對臨終關懷知識的理解。也有研究表明[4-5],曾經接受過臨終關懷教育的護生,能克服對死亡情景或結局的負面心理,其更能嫻熟介入死亡場合,并能從護理臨終患者及家屬中收獲較強的職業認同感。高職院校及醫療相關機構應強化臨終關懷的教育與培訓,積極探索臨終關懷服務模式,不斷提升臨終關懷教育質量。
3.2.1 高職護生對開設臨終關懷課程的態度分析 高職護生對開設臨終關懷課程態度較積極,本次研究結果顯示,77.7%的護生認為有必要開設臨終關懷課程,72.9%的護生認為有必要在臨終關懷課程中設置相應的實踐環節。這說明相對于單純理論知識的傳授,高職護生更希望能增加課程內容的實踐環節與操練機會,從而在加強理論學習的同時,能結合臨床實踐提升情景感知能力與實際操作能力。醫學護理專業課程的學習包括理論學習及實踐操作兩個環節,實踐操作是理論學習的有機延伸。楊雅清等[6]的研究指出,有關臨終關懷的學習教育,在教學方法與形式上,應適當增加實踐教學時長,采取多樣化的教學形式,如情景模擬式教學法、個案討論教學法等,這些實踐性和體驗性的教學方式更符合高職護生的學習行為特點,有助于他們更早、更快地適應臨終關懷工作,提高臨終關懷的服務質量。因此,著力加強護理專業學生的臨終關懷教育,切實提升其參與臨終關懷的意識與能力,已成為未來護理教育的必備要素與必然趨勢。為此,我們需要擁有臨終關懷領域的專家和教育者,他們能夠根據社會發展趨勢與臨床實際需求,有針對性地開展護理專業學生死亡及臨終關懷的教育教學。
3.2.2 高職護生對于臨終關懷相關工作態度分析 在本研究中,有86.3%的護生愿意加入臨終志愿者協會,有70.8%的護生愿意服務臨終患者,但被問到畢業后是否愿意從事臨終關懷相關工作時,只有5.0%的護生表示愿意,61.4%則表示不愿意從事或者不能確定是否從事臨終關懷相關工作,33.7%的護生甚至沒考慮過從事臨終關懷相關工作。侯云等[7]的研究認為,護生在護理臨終患者的過程中,相比于延長患者的生命,他們更加注重患者的情感體驗和情緒感受,他們愿意為臨終患者提供應有的人道關懷和細致照顧。然而,在實際護理工作中,他們經常發現自己無法勝任,并且感到無奈和焦慮,繼而最終拒絕從事臨終關懷工作。多因素回歸分析顯示:(1)家中不公開或比較忌諱談論死亡話題是影響高職護生從事臨終關懷相關工作的因素。中國傳統家庭普遍回避談論死亡等話題,社會和家庭對死亡均持隱晦態度,這會直接和長久地影響高職護生對于死亡現象與事件的情感體驗與理性認知,高職護生難以有效克服對死亡現象與事件的恐懼,也相應地害怕與忌諱護理臨終患者。因此,國家相關部門應多方努力、綜合施策,加大宣傳如何面對死亡現象與事件以及如何開展臨終關懷的力度,通過系統而規范的死亡教育,幫助群眾建立正確的生死觀。(2)在分析影響高職護生畢業后從事臨終關懷工作的多種因素中我們發現,倘若高職護生在成長過程中的照顧者是祖父母或是外祖父母,則會促使其更多地關注老年人,更愿意投身于臨終關懷工作。
高職護生臨終關懷的認知處于中上水平,對開設臨終關懷課程的態度比較積極,臨終關懷在高職護理教育教學中需求較大。不過,雖然高職護生對臨終關懷工作的態度較端正、服務臨終患者的意愿也較積極,但從就業傾向與實際情況來看,真正選擇從事臨終關懷工作的高職護生并不是很多。針對這種情況,高職院校要從課程設置、教學環節與教學方法等方面加強對學生的臨終關懷教育。國家相關部門也應增加對臨終關懷事業的投入,加速建立科學規范的臨終關懷課程標準以及與經濟社會發展相適應的臨終關懷服務模式,減少制約我國臨終關懷事業健康發展的不利因素,健全臨終關懷服務市場,從而惠及更多社會群體。另外,本次研究結果主要分析的是安徽省部分高職院校護生的臨終關懷知識與態度,存在以下不足:(1)因樣本量較小會影響到調查結果的可推廣性,建議以后的相關研究應增加樣本量,使研究結果適應面更廣,實效性更強;(2)因臨終關懷是由醫護人員、心理治療師以及接受過培訓的社工與志愿者等組成的團隊向臨終患者及其家屬提供專業照料和心理與社會支持,需要多學科的合作,而本次研究結果主要針對高職護生,建議以后的調查研究可以開展針對臨床醫護人員及志愿者群體的綜合調查,從而使臨終關懷知識與態度的研究更深入,有效促進臨終關懷事業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