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燕恒 簡海麗 黃杏笑 葉君榮 楊航 陸雪玲 肖愛祥



Effects of aerobic exercise based on Baduanjin on cognitive function and quality of life in patients with mild and moderate Alzheimer′s disease
WEI Yanheng,JIAN Haili,HUANG Xingxiao,YE Junrong,YANG Hang,LU Xueling,XIAO AixiangThe Affiliated Brain Hospital of Guangzhou Medical University,Guangdong 510370 ChinaCorresponding Author XIAO Aixiang,E-mail:543061910@qq.com
Keywords Alzheimer′s disease;Baduanjin;aerobic exercise;cognitive function;quality of life;nursing
摘要 目的:探討以八段錦為主的有氧運動對輕中度阿爾茨海默病病人認知功能和生活質量的影響。方法:選取2022年1月1日—12月30日廣州醫科大學附屬腦科醫院老年精神科收治的101例輕中度阿爾茨海默病病人作為研究對象,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將病人分為對照組(51例)和觀察組(50例),對照組給予常規護理,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給予以八段錦為主的有氧運動。比較兩組病人干預前后的認知功能、日常生活活動能力和生活質量。結果:觀察組干預后的認知功能、日常生活活動能力、生活質量評分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以八段錦為主的有氧運動能改善輕中度阿爾茨海默病病人的認知功能,提高日常生活活動能力,從而提高病人的生活質量。
關鍵詞 阿爾茨海默病;八段錦;有氧運動;認知功能;生活質量;護理
doi:10.12102/j.issn.2095-8668.2024.02.027
阿爾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病人常表現為認知功能減退,出現記憶、語言表達等功能的進行性下降,后期甚至出現運動、吞咽功能障礙,直至死亡[1]。我國老年人的AD患病率高達 5.6%[2]。AD的治療時間長,花費大,且療效不佳,為病人家屬和社會帶來了巨大的經濟壓力和精神負擔。大量研究表明,有氧運動已經成為治療AD的重要輔助手段,能有效改善病人的認知功能[3-5]。目前,國內針對AD病人的運動干預方式主要包括慢跑、騎自行車等,這些有氧運動強度較大,且受到工具或者場地的限制,易導致老年人骨折等并發癥的發生。八段錦動作簡單易學,而且不受場地限制,已被證實為安全有效的有氧運動[6]。本研究旨在探討以八段錦為主的有氧運動對輕中度
AD病人認知功能和生活質量的影響。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22年1月1日—12月30在廣州醫科大學附屬腦科醫院老年精神科收治的101例輕中度AD病人,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將病人分為觀察組(50例)與對照組(51例)。納入標準:1)年齡≥55歲;2)符合《國際精神與行為障礙分類第10版(ICD-10)》關于AD的診斷標準[7];3)簡易智能精神狀態量表(MMSE)得分>10分(即病人為輕中度認知功能障礙)[8];4)能夠獨自或在家屬的協助下完成研究。排除標準:1)合并嚴重的心、肺、腎等臟器疾病者;2)不能配合本試驗者(包括失明、失聰等);3)腿、腳等行動不便,不能配合八段錦有氧運動的病人。試驗過程中,觀察組死亡1例、因病情變化終止試驗1例;對照組轉外院1例,最終共98例完成研究,其中觀察組48例,對照組50例。觀察組男25例,女23例;對照組男24例,女26例。兩組年齡、性別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見表1。本研究通過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審批號:AF/SC-08/02.3),病人和家屬均簽署研究知情同意書。
1.2 干預方法
1.2.1 對照組
給予4周常規護理,主要包括:1)飲食護理。選擇營養豐富、清淡易消化的食物。盡量避免進食魚、骨頭等帶刺食物;選擇塑料、不銹鋼等材質的餐具;對于有吞咽困難的病人,指導病人細嚼慢咽,預防誤吸。2)安全防護。加強巡視,病人外出必須有人員陪同。對病人進行跌倒風險評估,落實防跌倒護理措施。禁止將刀、剪、牙簽等危險物品帶入病房。病人住院期間在護士的看護下服藥,出院后由家屬監督服藥。3)睡眠護理。保持病房溫濕度適宜,護士開展各項操作時動作輕柔,盡量避免外界刺激影響病人的睡眠質量。4)心理護理。加強與病人的溝通,注意語言要淺顯易懂,語氣溫柔和善。鼓勵病人多參加手工、園藝等活動,幫助病人樹立康復的信心。
1.2.2 觀察組
在對照組基礎上給予以八段錦為主的有氧運動干預,每天由研究者帶領病人進行八段錦訓練,主要干預時間為14:30~18:30,每次運動時間控制在30 min以內,每天1次,每周7次,總共4周。八段錦的動作包括預備式、雙手托天理三焦、左右開弓似射雕、調理脾胃須單舉、五勞七傷往后瞧、搖頭擺尾去心火、雙手攀足固腎腰、攢拳怒目增氣力、背后七顛百病消及收功式。為保證病人出院后的干預依從性,研究者在病人出院時為病人發放八段錦視頻資料,通過微信及電話聯系家屬的方式來督促研究對象完成八段錦訓練。
1.3 評價指標
1.3.1 MMSE
MMSE由美國Folstein等設計,該量表為標準化智力狀態檢查工具之一[9],臨床主要用于老年癡呆病人的篩查。其操作簡單,內容全面,主要包括定向力(10分)、記憶力(3分)、注意力和計算能力(5分)、延遲回憶(3分)、語言功能(9分)5個維度,總分為30分。得分越高,表示認知功能越好。MMSE≥27分為正常,21~26分為輕度癡呆,10~20分為中度癡呆,0~9分為重度癡呆。
1.3.2 AD協作研究日常能力量表(ADCS-ADL)
ADCS-ADL用于評估AD病人的日常生活活動能力[10],包括穿衣、進食、洗澡等方面。該量表共23項,總分為78分,分數越高表示病人的生活自理能力越強。0分表示病人完全喪失生活自理能力,78分表示病人可以獨立完成日常生活。
1.3.3 阿爾茨海默病生活質量測評量表(QOL-AD)
QOL-AD由Logsdon等設計,該量表普遍用于評價AD病人的生活質量[11]。量表內容包括4個領域,共13個條目,所有條目均有4個選項:差、一般、好、非常好,計分時相應轉化為1~4分,總分為52分,分值越高說明生活質量越好。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2.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符合正態分布的定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x±s)表示,兩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定性資料用例數、百分比(%)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ADCS-ADL評分及QOL-AD評分比較(見表2)
2.2 兩組MMSE評分比較(見表3)
3 討論
3.1 以八段錦為主的有氧運動能改善輕中度AD病人的認知功能
八段錦操作簡單易學,且不受工具或者場地的限制,能有效調節病人生理功能,強調呼吸、體勢、意念相結合。世界衛生組織(WHO)發布的2019版降低認知功能下降和認知障礙風險指南指出,有氧運動較抗阻運動更能改善病人的認知障礙[12]。本研究結果顯示,輕中度AD病人開展以八段錦為主的有氧運動后,觀察組MMSE評分高于對照組(P<0.05),這與于丹等[13]的研究結果一致。八段錦強調身心一致,注重呼吸、意念與體勢相結合,能有效幫助病人舒筋活絡、保持陰陽平衡,有益于病人的身心健康,延緩機體衰老[14]。
3.2 以八段錦為主的有氧運動能提高輕中度AD病人的日常生活活動能力
本研究結果顯示,干預后觀察組ADCS-ADL評分高于對照組(P<0.05),提示八段錦有氧運動在提高日常生活活動能力方面發揮了一定的作用。田茹等[15]研究發現,八段錦能提高血液透析病人日常生活能力;王永琴等[16]發現八段錦聯合肺康復訓練能提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病人的運動耐力。本研究試驗過程中未監測到心腦血管、跌倒等不良事件的發生,這也表明,八段錦是一項安全、有效的有氧運動。八段錦訓練能增加病人的氧氣攝入量,有效提高病人的運動耐力,從而提高日常生活活動能力[17]。
3.3 以八段錦為主的有氧運動能提高輕中度AD病人的生活質量
AD病人后期常伴隨運動、吞咽功能障礙,常發生跌倒、走失等不良事件,嚴重影響病人的生活質量。本研究結果顯示,八段錦有氧運動能快速改善病人生活質量。八段錦功法柔和,長期堅持八段錦有氧運動,有助于活血化瘀、精氣流通。多項研究表明,八段錦能夠改善心肺功能,幫助腦血管意外病人肢體功能的恢復,已經廣泛運用于慢性病領域[18-19]。病人機體運動耐力得到提升,其參與活動的主觀能動性逐漸提高,生活質量也不斷提高[20]。
4 小結
綜上所述,以八段錦為主的有氧運動能改善輕中度AD病人的認知功能,提高日常生活活動能力,從而提高病人的生活質量。本研究僅限于1所醫院,樣本量較小,未來可以擴大研究人群,并延長干預和隨訪時間,進一步驗證八段錦有氧運動的有效性,為提高AD病人生活質量提供依據。
參考文獻:
[1]中國老年醫學學會認知障礙分會,認知障礙患者照料及管理專家共識撰寫組.阿爾茨海默病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和精神行為癥狀及認知功能全面管理中國專家共識(2019)[J].中華老年醫學雜志,2020,39(1):1-8.
[2]HUANG Y Q,WANG Y,WANG H,et al.Prevalence of mental disorders in China:a cross-sectional epidemiological study[J].The Lancet Psychiatry,2019,6(3):211-224.
[3]徐瓊,趙津磊,王興.有氧運動對阿爾茨海默病患者認知功能干預效果的Meta分析[J].中國康復醫學雜志,2019,34(7):824-830.
[4]王蔚,王彤,沙李菊,等.阿爾茨海默病患者有氧運動前后低頻振幅fMRI及認知功能的改變[J].中國康復醫學雜志,2019,34(4):371-377.
[5]STRHLE A,SCHMIDT D K,SCHULTZ F,et al.Drug and exercise treatment of alzheimer disease and 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of effects on cognition in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J].The American Journal of Geriatric Psychiatry:Official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Association for Geriatric Psychiatry,2015,23(12):1234-1249.
[6]董良杰,王勤儉,王單一,等.少林八段錦鍛煉聯合益氣涼血生肌方對老年冠心病患者PCI術后步行功能及LVESD、LVEDD等心功能的影響[J].中國老年學雜志,2022,42(2):322-325.
[7]FAIAD Y,KHOURY B,DAOUK S,et al.Frequency of use of the 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diseases ICD-10 diagnostic categories for mental and behavioural disorders across world regions[J].Epidemiology and Psychiatric Sciences,2018,27(6):568-576.
[8]焦峰,劉弘晟,曾志金,等.有氧運動聯合認知刺激療法對阿爾茨海默病患者認知和生活質量的影響[J].中國老年學雜志,2022,42(1):87-90.
[9]林秋.八段錦運動干預對輕度認知功能障礙患者認知功能的影響[J].山東醫藥,2016,56(21):50-51.
[10]王玲,白巧燕,徐春萍,等.有氧運動聯合正念訓練對老年認知障礙患者認知功能的影響[J].中國醫藥科學,2019,9(15):18-22.
[11]張慧敏,艾永梅,吳燕萍,等.阿爾茨海默病生命質量測評量表(QOL-AD)中文版信度和效度分析[J].中國衛生統計,2013,30(1):57-59.
[12]李芳芳,周嫣.2019版降低認知功能下降和認知障礙風險指南解讀[J].上海護理,2020,20(5):1-7.
[13]于丹,王梅,阿木拉,等.改良八段錦結合頭體針治療中風后輕度認知障礙的臨床觀察[J].中國中醫藥科技,2022,29(2):322-323.
[14]李靜,李玲,王凌.針灸聯合八段錦對阿爾茨海默病患者行為能力和認知功能的影響[J].檢驗醫學與臨床,2021,18(18):2736-2739.
[15]田茹,羅洋,馮興中.八段錦對血液透析患者認知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響[J].北京中醫藥,2020,39(1):11-14.
[16]王永琴,王麗波,鄭露.八段錦聯合肺康復訓練對穩定期COPD患者肺功能的影響[J].中國康復,2022,37(4):232-235.
[17]石燕.八段錦健身氣功鍛煉對肺結核患者肺功能及并發癥的預防研究[J].中國預防醫學雜志,2019,20(9):799-802.
[18]石娜,王倩,陳靜,等.改良八段錦在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后患者心臟康復中的臨床療效[J].中國康復醫學雜志,2021,36(2):210-213.
[19]李蕾,車恒英.健康宣教配合八段錦訓練在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中的應用效果[J].中國醫藥導報,2022,19(8):169-172.
[20]劉志濤,王欽文,李廣宇,等.有氧運動對阿爾茨海默病認知功能的影響及其機制[J].生物化學與生物物理進展,2020,47(9):923-934.
(收稿日期:2023-02-22;修回日期:2023-12-30)
(本文編輯賈小越)
基金項目 廣州市衛生健康科技項目,編號:20221A010031;廣州醫科大學附屬腦科醫院老年物質科護理重點專科建設項目,編號:50010724-0880
作者簡介 魏燕恒,主管護師,本科
*通訊作者 肖愛祥,E-mail:543061910@qq.com
引用信息 魏燕恒,簡海麗,黃杏笑,等.以八段錦為主的有氧運動對輕中度阿爾茨海默病病人認知功能和生活質量的影響[J].循證護理,2024,10(2):335-3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