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慧 田臻 楊揚 紀巖松



摘要 目的:探討急性缺血性腦卒中病人血清可溶性上皮鈣黏蛋白(SE-CAD)、血小板衍生生長因子-B(PDGF-BB)與頸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穩定性的關系。方法:選取2020年3月—2022年3月淮安市第五人民醫院收治的102例急性缺血性腦卒中病人作為觀察組,并根據頸動脈超聲檢查結果分為不穩定斑塊組(43例)、穩定斑塊組(59例),選擇同期我院體檢的120名健康人作為對照組。采用酶聯免疫吸附法(ELISA)檢測血清SE-CAD、PDGF-BB水平。采用受試者工作特征(ROC)曲線和曲線下面積(AUC)評價血清SE-CAD、PDGF-BB對急性缺血性腦卒中病人頸動脈粥樣硬化斑塊不穩定性的預測價值,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血清SE-CAD、PDGF-BB與急性缺血性腦卒中病人頸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穩定性的關系。結果:觀察組血清SE-CAD、PDGF-BB水平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不穩定斑塊組病人血清SE-CAD、PDGF-BB水平均高于穩定斑塊組(P<0.05)。ROC曲線分析顯示,SE-CAD預測頸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穩定性的AUC、截斷值、敏感度以及特異度分別為0.848、8.22 ng/mL、93.02%、61.02%;PDGF-BB預測頸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穩定性的AUC、截斷值、敏感度以及特異度分別為0.858、60.68 pg/mL、93.02%、66.10%;SE-CAD聯合PDGF-BB預測頸動脈斑塊穩定性的AUC、敏感度以及特異度分別為0.905、86.05%、88.14%。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顯示,血清SE-CAD、PDGF-BB及頸動脈內中膜厚度均為急性缺血性腦卒中病人頸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穩定性的影響因素(P<0.05)。結論:急性缺血性腦卒中病人血清SE-CAD、PDGF-BB水平均升高,且與頸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穩定性緊密相關,可作為頸動脈粥樣硬化斑塊不穩定的診斷指標。
關鍵詞 急性缺血性腦卒中;可溶性上皮鈣黏蛋白;血小板衍生生長因子-B;頸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穩定性
doi:10.12102/j.issn.1672-1349.2024.01.035
急性缺血性腦卒中作為臨床最常見的腦卒中類型,其發病率占全部腦卒中的60%~80%,目前成為影響我國人體健康的重要疾病之一[1]。有研究表明,頸動脈粥樣硬化是導致急性缺血性腦卒中發生的重要原因,并且頸動脈斑塊的形成及不穩定性可進一步參與到缺血性腦卒中發病過程中[2-3]。因此,早期診斷頸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穩定性對控制急性缺血性腦卒中病人病情進展具有重要的臨床意義。可溶性上皮鈣黏蛋白(soluble epithelial cell cadherin,SE-CAD)作為E-鈣黏蛋白(E-cadherin)的細胞外域水解片段,主要介導細胞內的信號轉導并調控組織生長發育過程[4],目前研究多集中在腫瘤疾病發生發展中[5]。血小板衍生生長因子-B(platelet derived growth factor-BB,PDGF-BB)作為一種強烈的有絲分裂原,具有強大的促進細胞分裂增殖的作用,有研究顯示,血清PDGF-BB水平與冠狀動脈支架內再狹窄風險密切相關[6]。但目前SE-CAD、PDGF-BB與頸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穩定性的關系尚不清楚。因此,本研究主要探討急性缺血性腦卒中血清SE-CAD、PDGF-BB與頸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穩定性的關系。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20年3月—2022年3月淮安市第五人民醫院收治的102例急性缺血性腦卒中病人作為觀察組,并根據頸動脈超聲檢查結果分為不穩定斑塊組(43例)、穩定斑塊組(59例)。納入標準:1)符合急性缺血性腦卒中診斷標準[7],并經相關影像學檢查確診;2)采用頸動脈超聲檢查血管斑塊情況。排除標準:1)伴有嚴重心、肝、腎等重要臟器功能損傷者;2)伴惡性腫瘤疾病者;3)存在出血性腦梗死、腦動脈炎及心肌梗死史、顱腦外傷病史者;4)近期服用降脂藥、抗驚厥及糖皮質激素藥物;5)精神病史及認知功能障礙者;6)臨床資料不全者。另外,選擇同期在我院體檢的120名健康者作為對照組。本研究獲得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
1.2 方法
1.2.1 一般資料收集
通過查閱門診記錄、住院病歷和體檢報告,收集研究對象的年齡、性別、體質指數、吸煙史、飲酒史、糖尿病史、高血壓病史及總膽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同型半胱氨酸(Hcy)。
1.2.2 SE-CAD、PDGF-BB檢測方法
觀察組于入院后次日清晨使用無抗凝劑采血管抽取空腹外周靜脈血5 mL,對照組于體檢當日清晨使用無抗凝劑采血管抽取空腹外周靜脈血5 mL,送至實驗室,在室溫下5 000 r/min離心10 min,取上清液送檢,分離血清標記后存放至-70 ℃冰箱內備用。隨后在規定時間采用酶聯免疫吸附法測定血清SE-CAD、PDGF-BB水平,試劑盒均由上海梵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具體操作嚴格按照試劑盒說明書進行。
1.2.3 頸動脈超聲檢查
采用PHILIPS公司EPIQ-7C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儀(探頭頻率為3~12 MHz)進行檢查。檢查前指導病人取仰臥位,頭稍微偏向檢查側對側,隨后探頭沿頸動脈長軸開始自下而上檢查頸總動脈、頸外動脈和頸內動脈,并在頸總動脈遠段距離分叉處1.0~1.5 cm(避開動脈粥樣硬化斑塊)測量頸動脈內-中膜厚度(IMT),并觀察管腔內斑塊情況,IMT<1.0 mm為正常,IMT 1.0~<1.5 mm為內-中膜增厚,IMT≥1.5 mm為斑塊形成。根據斑塊回聲將斑塊分為均質回聲和不均質回聲斑塊,根據斑塊形態將斑塊分為規則型、不規則型及潰瘍型斑塊,其中內-中膜增厚或正常統稱為無斑塊,均質等回聲或高回聲、規則型斑塊統稱為穩定性斑塊,將潰瘍斑塊、不規則型斑塊、斑塊內部具有低回聲或低至無回聲特征不均質回聲斑塊統稱為不穩定性斑塊[8]。
1.3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 24.0軟件進行統計學處理。符合正態分布的定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x±s)表示,兩組比較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定性資料采用χ2檢驗。采用受試者工作特征(ROC)和曲線下面積(AUC)評價血清SE-CAD、PDGF-BB對急性缺血性腦卒中病人頸動脈粥樣硬化斑塊不穩定性的預測價值;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血清SE-CAD、PDGF-BB與急性缺血性腦卒中病人頸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穩定性的關系。雙側檢驗水準α=0.05,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 果
2.1 觀察組、對照組一般資料比較
觀察組與對照組年齡、性別、體質指數、吸煙史占比、飲酒史占比、糖尿病史占比及TC、LDL-C、HDL-C、Hcy水平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高血壓病史占比、IMT、血清SE-CAD、PDGF-BB水平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詳見表1。
2.2 不穩定斑塊組、穩定斑塊組病人血清SE-CAD、PDGF-BB、IMT水平比較不穩定斑塊組血清SE-CAD、PDGF-BB水平及IMT均高于穩定斑塊組(P<0.05)。詳見表2。
2.3 血清SE-CAD、PDGF-BB對急性缺血性腦卒中病人頸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穩定性的預測價值
ROC曲線分析顯示,SE-CAD預測頸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穩定性的AUC為0.848,截斷值為8.22 ng/mL,敏感度及特異度分別為93.02%、61.02%;PDGF-BB預測頸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穩定性的AUC為0.858,截斷值為60.68 pg/mL,敏感度及特異度分別為93.02%、66.10%;SE-CAD聯合PDGF-BB預測頸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穩定性的AUC為0.905,敏感度及特異度分別為86.05%、88.14%。詳見表3、圖1。
2.4 急性缺血性腦卒中病人頸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穩定性的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
以急性缺血性腦卒中病人頸動脈斑塊穩定性為因變量(斑塊穩定=0、斑塊不穩定=1),以血清SE-CAD、PDGF-BB及IMT作為自變量進行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結果顯示,血清SE-CAD、PDGF-BB及IMT均為急性缺血性腦卒中病人頸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穩定性的影響因素(P<0.05)。詳見表4。
3 討 論
急性缺血性腦卒中作為一種因顱腦內部血流突然中斷后導致的腦組織壞死的腦血管疾病,具有較高的發病率、致殘率、死亡率[9],急性缺血性腦卒中病人1年內的病死率高達10%,致殘率也高達20%~25%[10],已嚴重威脅我國病人的生命健康和生活質量。目前,雖對于急性缺血性腦卒中發病機制尚未完全明確,但與頸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的形成存在密切關聯。有研究顯示,約20%缺血性腦卒中與頸部動脈粥樣硬化斑塊有關[11],同時研究顯示,頸動脈不穩定性斑塊可使缺血性腦卒中發生率提高3.1倍[12]。因此,早期評估急性缺血性腦卒中病情具有重要的意義。本研究主要探討急性缺血性腦卒中病人血清SE-CAD、PDGF-BB與頸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穩定性的關系。
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病人血清SE-CAD水平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不穩定斑塊組病人血清SE-CAD水平高于穩定斑塊組(P<0.05),說明急性缺血性腦卒中病人血清SE-CAD水平升高,可能參與疾病的病情進展。ROC曲線分析顯示,SE-CAD預測頸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穩定性的AUC、敏感度以及特異度分別為0.848、93.02%、61.02%,說明血清SE-CAD水平可有效評估急性缺血性腦卒中病人頸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穩定性,當SE-CAD超過8.22 ng/mL時可能存在斑塊不穩定發生風險。本研究進一步分析顯示,血清SE-CAD為急性缺血性腦卒中病人頸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穩定性的影響因素(P<0.05),證實血清SE-CAD水平變化與急性缺血性腦卒中病人頸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穩定性有關。E-cadherin是一種表達于大多數上皮細胞的鈣離子依賴Ⅰ型跨膜蛋白,具有維持細胞間穩定性和阻礙細胞運動等作用,而SE-CAD屬于上皮鈣黏蛋白的水解產物,目前研究發現在體外腫瘤細胞和體內轉移瘤中增加,通過激活或抑制多種信號途徑促進腫瘤細胞轉移、增殖和存活[13-14]。既往相關研究表明,SE-CAD在多種腫瘤疾病中表達升高,且對判斷預后有一定的意義[15-16]。
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病人血清PDGF-BB水平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不穩定斑塊組病人血清PDGF-BB水平高于穩定斑塊組(P<0.05),說明血清PDGF-BB可能參與急性缺血性腦卒中發生、發展。ROC曲線分析顯示,PDGF-BB預測頸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穩定性的AUC、敏感度以及特異度分別為0.858、93.02%、66.10%,說明血清PDGF-BB可有效診斷急性缺血性腦卒中病人頸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穩定性,且PDGF-BB超過60.68 pg/mL時,提示其存在頸動脈粥樣硬化斑塊不穩定性發生風險。本研究進一步分析顯示,血清PDGF-BB為急性缺血性腦卒中病人頸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穩定性的影響因素(P<0.05),證實血清PDGF-BB能夠作為評估病人頸動脈粥樣硬化斑塊不穩定性的有效指標。PDGF-BB作為血小板生長因子亞型之一,具有刺激多種細胞分裂和增殖,誘導成纖維細胞和平滑肌細胞等的趨化反應[17-18]。有研究表明,PDGF-BB過表達能夠通過PDGF-BB-PDGFRβ通路,促進發生間質轉化的血管周細胞體外增殖和遷移[19]。同時既往研究證實,動脈粥樣硬化病人存在發生內皮間質轉化(EndMT)的內皮細胞,并且EndMT對疾病的發生、發展產生一定的影響[20]。因此,本研究病人血液中PDGF-BB表達上升時,不僅可通過PDGFRβ促進EndMT內皮細胞的增殖和遷移,同時誘導血管平滑肌細胞的增殖,進而加重頸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的形成。本研究結果顯示,SE-CAD聯合PDGF-BB預測頸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穩定性的AUC、特異度均優于單一SE-CAD、PDGF-BB(P<0.05),說明臨床通過聯合檢測SE-CAD、PDGF-BB能夠更有效地預測急性缺血性腦卒中病人頸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穩定性狀況,從而為臨床提供更及時的治療措施。
綜上所述,急性缺血性腦卒中血清SE-CAD、PDGF-BB水平均升高,且與頸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穩定性緊密相關,可作為頸動脈粥樣硬化斑塊不穩定的診斷指標。
參考文獻:
[1]WANG Y J,LI Z X,GU H Q,et al.China Stroke Statistics:an update on the 2019 report from the National Center for Healthcare Quality Management in Neurological Diseases,China National Clinical Research Center for Neurological Diseases,the Chinese Stroke Association,National Center for Chronic and Non-communicable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Chinese 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and Institute for Global Neuroscience and Stroke Collaborations[J].Stroke and Vascular Neurology,2022,7(5):415-450.
[2]CHANG R W,TUCKER L Y,ROTHENBERG K A,et al.Incidence of ischemic stroke in patients with asymptomatic severe carotid stenosis without surgical intervention[J].JAMA,2022,327(20):1974.
[3]徐瑤.65歲以上急性缺血性腦卒中患者頸動脈斑塊性質和血流變與病情嚴重程度的關系[J].現代實用醫學,2019,31(7):879-881.
[4]KAWAGUCHI K,KOMODA K,MIKAWA R,et al.Cellular senescence promotes cancer metastasis by enhancing soluble E-cadherin production[J].iScience,2021,24(9):103022.
[5]YANG Q A,NIE Y H,CAI M B,et al.Gemcitabine combined with cisplatin has a better effect in the treatment of recurrent/metastatic advanced nasopharyngeal carcinoma[J].Drug Design,Development and Therapy,2022,16:1191-1198.
[6]田建,劉軍.定量冠狀動脈CT血管成像參數與外周血血小板功能指標相關性及對冠狀動脈狹窄的診斷價值[J].河北醫科大學學報,2021,42(5):575-581.
[7]中國老年醫學學會急診醫學分會,中華醫學會急診醫學分會卒中學組,中國卒中學會急救醫學分會.急性缺血性腦卒中急診急救中國專家共識2018版(下)[J].心腦血管病防治,2019,19(4):287-291.
[8]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腦卒中防治專家委員會血管超聲專業委員會,中國超聲醫學工程學會淺表器官及外周血管超聲專業委員會,中國超聲醫學工程學會顱腦及頸部血管超聲專業委員會.頭頸部血管超聲若干問題的專家共識(頸動脈部分)[J].中國腦血管病雜志,2020,17(6):346-352.
[9]何偉,鄧偉林,羅江,等.急性腦梗死患者血清RBP、NLR、PTX3水平與頸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穩定性的關系研究[J].現代生物醫學進展,2020,20(13):2502-2505.
[10]申青仙,張賽,涂悅,等.急性缺血性腦卒中的臨床治療研究進展[J].中國醫藥,2020,15(4):633-636.
[11]朱澤陽,黃維,王旭穎,等.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比值與缺血性腦卒中患者頸動脈斑塊不穩定性的相關性[J].中國動脈硬化雜志,2022,30(1):65-70.
[12]趙越,華揚,劉玉梅,等.頸動脈重度狹窄聲學特征與血流動力學變化及伯努利效應的相關性研究[J].中國腦血管病雜志,2019,16(11):581-586.
[13]袁媛,李佳佳,王蒙,等.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血清SE-CAD、sPD-L1、MIP-1α水平與臨床療效及預后的關系研究[J].現代生物醫學進展,2022,22(3):570-573.
[14]TSAUR I,THOMAS A,JUENGEL E,et al.Deciphering the molecular machinery--influence of sE-cadherin on tumorigenic traits of prostate cancer cells[J].Biology,2021,10(10):1007.
[15]劉昱,武彩虹,田雪梅,等.血清TK-1、SE-CAD表達及聯合HE4、CEA、CYFRA21-1檢測在非小細胞肺癌診斷中的意義[J].標記免疫分析與臨床,2019,26(6):960-962.
[16]王東建,楊杰,范暉.可溶性E-鈣黏蛋白在乳腺癌新輔助化療效果及預后評估中的價值[J].南通大學學報(醫學版),2020,40(5):479-482.
[17]葉舒婷,趙敏華,李夢遠,等.血清CTGF和PDGF-BB表達與老年特發性間質性肺炎相關性分析[J].浙江中西醫結合雜志,2020,30(11):888-890.
[18]ZAIDI M,LIZNEVA D,YUEN T.The role of PDGF-BB in the bone-vascular relationship during aging[J].Journal of Clinical Investigation,2021,131(20):e153644.
[19]TSIOUMPEKOU M,CUNHA S I,MA H S,et al.Specific targeting of PDGFRβ in the stroma inhibits growth and angiogenesis in tumors with high PDGF-BB expression[J].Theranostics,2020,10(3):1122-1135.
[20]GUO J Q,WANG C D,TANG H Y,et al.PDGF-BB/PDGFRβ promotes 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 by affecting PI3K/AKT/mTOR-driven aerobic glycolysis in Wilms′ tumor G401 cells[J].Cell Biology International,2022,46(6):907-921.
(收稿日期:2023-01-30)
(本文編輯郭懷印)
通訊作者 紀巖松,E-mail:jiyansong1988@163.com
引用信息 張慧,田臻,楊揚,等.急性缺血性腦卒中血清SE-CAD、PDGF-BB與頸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穩定性的關系[J].中西醫結合心腦血管病雜志,2024,22(1):180-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