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評論員
2018 年,中共中央辦公廳印發了《關于人大預算審查監督重點向支出預算和政策拓展的指導意見》。 人大預算審查監督重點向支出預算和政策拓展的決策部署,有提高人大預算審查監督的針對性和有效性、提升財政資金使用績效、提升財政政策實施效果等明確的目標導向;也有過去人大預算審查監督“兩個不夠”即“對支出預算和政策關注不夠,對財政資金使用績效和政策實施效果關注不夠”、“兩個不利于”即“不利于發揮政策對編制支出預算的指導和約束作用,不利于提高人大預算審查監督的針對性和有效性”等方面存在缺憾的明確問題導向。在財政活動和財政治理中堅持黨中央集中統一領導,圍繞和服務黨和國家大局,體現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觀,解決人民群眾普遍關心的重點難點問題和矛盾,把中央決策部署落到實處,把黨的好政策作為實踐指南,實施對支出預算的總量與結構、重點支出與重大投資項目、部門預算、財政轉移支付、政府債務諸方面支出預算和政策全口徑審查和全過程監管,是當前人大預算審查監督工作在新形勢下的新要求、新任務。
人大預算審查監督要強化政策對支出預算的指導和約束作用, 使預算安排更好地貫徹落實黨中央重大方針政策和決策部署。政策對支出預算的指導和約束,最終要體現在支出的合規性、科學性、績效性上,要保障財政資源的優化配置,促進達成政策目標、解決改革和發展中的重大現實問題。 因此,提高人大預算審查監督的針對性和有效性,必須抓住重點、抓住關鍵,盯緊支出內容、財政資源的實際流向。 加強支出預算的總量與結構安排上的審查監督,保證各級財政支出符合政策目標要求,為落實各領域黨的決策部署提供可靠的財政基礎;同時,嚴防支出上好大喜功,盲目追求“政績”,鋪張浪費,防控財政風險,保持財政可持續性,提高財政支出績效。加強重點支出與重大投資項目審查監督,建立健全重點支出與重大項目決策機制,保障科學決策;加強項目庫管理監督、實現項目全生命周期跟蹤監督,確保支出項目“物有所值”,實現政策目標。加強部門預算審查監督,使部門支出預算符合政策要求,部門整體績效和支出項目績效評價準確、評價結果合理運用、問題整改得到落實。加強財政轉移支付審查監督,確保轉移支付實施精準、事權財權匹配,促進實現各地區財政平衡以及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要注重防范和處理轉移支付中徇私舞弊、利益輸送等違法違規行為。 加強對政府債務的審查監督,防范和化解財政風險。 要建立健全政府債務管理制度,加強對政府債務規模、結構、風險等方面的審查監督,確保政府債務規模適度、風險可控;要加強對地方政府隱性債務的監督,堅決遏制隱性債務增量,積極穩妥化解存量,防范化解財政金融風險。
提高人大預算審查監督的針對性和有效性,要加強和改善人大預算審查監督工作。 各級人大要有高度的政治責任感,以有效監督推進依法行政、依法理財,保障黨中央重大方針政策和決策部署的貫徹落實。 要加強人大自身建設,提高預算審查監督的能力和水平。 人大代表和常委會組成人員要加強對財政預算知識的學習和培訓,提高預算審查監督的專業性和針對性;要充分發揮專門委員會和工作機構的作用,形成工作合力。
人大預算審查監督重點向支出預算和政策拓展,與財會監督密切聯系,具有高度契合性,必須建立人大預算審查監督與財會監督有機融合、協同聯動的工作機制,強化監督力量統籌、聯合執法檢查、信息交流共享、監督成果利用等手段,把支出預算監督、政策落實情況監督落到實處,產生實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