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大部分學校精密加工與檢測專業人才培養模式都是采用傳統的課程教學模式,即學生根據學校制定的大綱進行學習,課程結束后由老師對學生進行評定。廣州市機電技師學院通過采用問卷調查、大數據分析等方式得到全國檢測人才需求報告,并根據報告進行多項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取得了不錯的效果。具體包括成立試點班、邀請企業共同制作教學課程、探索基于實驗室人才培養模式等。本文以廣州市機電技師學院為例,就精密加工與檢測專業人才需求和發展現狀進行調查和分析,并針對目前的教學出現的問題提出可行性的改進建議。
關鍵詞:精密加工與檢測;計量;檢測
目前,企業對檢測相關職業的需求量很大。面對越來越大的市場需求,檢測類人才的供給稍顯無力。筆者通過對當前精密加工與檢測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現狀的研究,結合精密加工與檢測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與實踐對職業院校精密加工與檢測專業人才培養提出了建設性意見。
(一)培養高質量的檢測類人才
目前我國檢測行業面臨著人才供不應求、人才培養與實際需求不匹配的問題。通過對現階段我國精密加工與檢測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能夠培養出高質量的檢測人才,這里的高質量不僅指的是專業能力優秀,還包括具有較強的溝通能力。
(二)提升對高質量檢測人才培養重要性的認識
由于我國的檢測行業目前屬于新興行業,這就導致很多學校并未認識到該行業的前景和潛在需求。職業院校通過對精密加工與檢測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能夠讓學生和學校都認識到檢測行業的發展前景,進而開設更多服務檢測行業發展的課程。
(三) 探索基于國家認可實驗室的產教融合人才培養模式
國家認可實驗室是指經CNAS(中國合格評定國家認可委員會)給予了正式承認的實驗室。國家認可實驗室從設立條件到室內環境要求都十分嚴格。產教融合是指學校從課程建設、培養學生等方面入手,通過和企業進行深度合作從而探索出的一整套人才培養機制。
由廣州市機電技師學院提出的基于國家認可實驗室的產教融合人才培養模式將這兩者進行有機融合,創建了一整套以真實項目為載體,嚴格按照流程執行實驗室標準的產教融合人才培養機制。
(四)人才培養模式的推廣與輻射
廣州市機電技師學院對精密加工與檢測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實踐和成果復盤,給其他學校和專業提供了借鑒。對于其他學校來說,可以直接采用廣州市機電技師學院的改革框架,根據自身情況稍加改動便可實施。對于其他專業來說,精密加工與檢測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思路也值得借鑒。
(一)人才培養模式陳舊,未及時更新
通過對我國現階段開設精密加工與檢測專業的職業院校進行問卷調查發現,目前該專業的人才培養模式都比較陳舊。
一是大多數職業院校使用的教材很長時間未更新過,近些年隨著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檢測行業發生了很多變化,對檢測工具的精確度有了更高的要求。但是很多學校卻忽視了這些,依然使用舊的教材和數據進行教學。
二是調研發現大部分職業院校提供給學生進行實驗的場地非常陳舊,教學用品有些破損,實驗室檢驗儀器缺失。這些問題導致該專業學生在上實驗課時根本無法學習最新的檢測技術,更別說達到企業的要求了。
(二)校企合作較少,合作關系不密切
校企合作是指學校和其開設專業相關的企業達成戰略合作伙伴關系。學校為企業創新研究提供場所和人才。企業為學校開辦專題講座、派專家開展實習教學、提供就業崗位等。通常校企合作的項目都會使學校、企業和學生三方受益,三者相互促進,共同發展。
但目前很多職業院校并沒有深入開展校企合作項目,部分職業院校還是以理論教學為主。這是多個原因造成的。一方面,校企合作需要學校投入一定的技術和資源,而大部分職業院校并不具備這些條件。另一方面,對于部分開啟校企合作項目的職業院校來說,他們所進行的合作也并不深入,可能只是簡單地讓學生到企業進行實習,部分企業只是把學生當成廉價勞動力,并不會教給他們更加專業的知識。
(三)課程與實際需求脫節
對于精密加工與檢測專業學生來說,實際需求包括兩個方面。
一方面是就業需求,也就是企業的招聘需求。筆者通過對廣東省近80萬家企業的大數據分析,得出如下結論:目前檢測類企業對人才的要求,主要包括熟悉或掌握標準和體系運作流程、熟練編制分析報告及編制文件、掌握或精通辦公軟件、安全操作習慣與自我保護意識、具有積極溝通的能力和精益求精的工作態度等。從招聘需求可以看出,企業對職工的要求是多方面的,而部分職業院校設置的課程卻是較單一的,與企業實際需求不匹配。
另一方面是競賽需求。對于操作類專業來說,通過參加專業競賽能夠促進學生將理論知識與實踐相結合,在參加競賽的過程中不斷提升學生專業能力。由于專業競賽要求難度高,大多數職業院校的學生難以取得較好成績。部分職業院校限于自身場地、人員和環境的因素也不會舉辦校級比賽,這就導致很多學生只是學會了書本上的知識,但沒有辦法將其運用到現實當中去。
(四)不重視學生其他能力的培養
對于精密加工與檢測專業的學生來說,大部分企業要求他們除了具備專業能力外,還要求他們具備其他方面的能力,如創新能力,這是因為相關企業需要不斷地進行工具和工作方法創新來提高加工效率,一成不變只會面臨被淘汰。比如報告撰寫和溝通能力,對于這個行業來說,除了做實驗和進行檢測之外,還有很多時候需要和其他部門人員溝通,必要時需要出具報告。因此專業能力和創新能力這兩種能力也是必不可少的。
筆者結合《基于國家認可實驗室質量體系的檢測人才培養實踐研究——以廣州市機電技師學院精密加工與檢測專業為例研究報告》針對以上提出的問題提出可行性建議。
(一)全方位創新人才培養模式
廣州市機電技師學院建立了專門用于精密加工與檢測專業學生的實驗室,通過具體的實驗要求來進行人才培養。以典型產品檢測與合格評定課程中“客機方向舵的定向軸套圓跳動誤差檢測”學習任務為例。具體教學流程如下:一是確定一體化核心課程為“典型產品檢測與合格評定”;二是布置5個學習任務(底板零件的檢測、軸套零件的檢測、制動軸零件的檢測、輸出軸零件的檢測任務、托架零件的檢測);三是學習活動輸出各類檢測結果如尺寸、同軸度和圓跳動的檢測結果。通過完整的模仿實際需求的操作過程,可以讓學生理論和實踐相結合,內化理論。
(二)促進校企合作,拓寬合作維度
企業和學校可以成立試點班進行深度合作。以廣州市機電技師學院為例,精密加工與檢測專業和深圳天溯計量檢測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深圳天溯)共同設立了合作班級,取名“天溯訂單班”。該班從企業實際需求出發制訂培養計劃,在為期3個月的學習之后學生的成績有明顯提高。在這次成功的基礎上,學校和企業趁熱打鐵共同升級了典型儀器儀表校準課程,將“典型產品檢測與質量分析”改為“典型產品檢測與合格評定”課程,并將合格評定的相關知識和方法納入授課內容。
(三)通過對當前企業人才需求進行調研,完善課程體系
結合對企業人才需求的調研,廣州市機電技師學院進行了課程體系改革和評價方式創新。在就業需求的匹配上,廣州市機電技師學院利用國家認可實驗室這個平臺,將企業實際生產項目引入學校,布置學習任務,讓學生學到的知識與企業需求完美接軌,激勵學生學以致用。
(四)注重學生多方面能力的培養
廣州市機電技師學院在對精密加工與檢測專業學生進行培養時,不僅及時更新課程,建立全新實驗室,還注重學生多方面能力的培養。具體來說,廣州市機電技師學院的課程設置不僅包含了對學生專業技術的考核,還增加了對學生組織協調能力和報告撰寫能力的考核。這一點值得其他職業院校借鑒。
筆者以廣州市機電技師學院為例,就精密加工與檢測專業人才需求和專業發展現狀進行調查和分析,發現目前精密加工與檢測專業存在人才培養模式陳舊、校企合作甚少、課程與實際需求脫軌、不重視學生其他能力培養等問題,并結合廣州市機電技師學院實際情況提出了全方位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增加校企合作,拓寬合作維度、開展當前企業人才需求調研,完善課程體系、 注重從多方面培養學生能力等可行性建議。
[1]金建東,何楊勇,張西華.職業教育服務我國智慧農業發展的機遇、挑戰與實踐[J].教育與職業,2022(3).
[2]鐘慧霞,張裘,陳俊.校企合作下園藝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改革與實踐[J].實現代園藝,2023(15).
(作者:李文,廣州市機電技師學院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