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文化潤疆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從戰略上審視和謀劃新疆工作作出的重大戰略部署,是新時代黨的治疆方略的重要組成部分。新疆日報作為中共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委員會機關報,在推動文化潤疆過程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在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談會首次提出文化潤疆工程后,新疆日報便將文化潤疆議題作為報道重點,全面生動地記錄文化潤疆工程的推進。文章選擇新疆日報2020年9月25日至2023年4月12日有關“文化潤疆”的450篇報道作為有效的研究樣本,運用內容分析法從報道數量、報道內容和報道形式三個方面進行統計分析,了解文化潤疆工作現狀。文章總結出新疆日報文化潤疆報道具有文化潤疆議題的持續性報道、多元并舉共同構建文化潤疆報道、敘事化的語言風格展現文化潤疆成果、共鳴效應建構文化潤疆多層內涵四個方面的報道特點,從政治、文化、經濟、社會等不同視角為讀者展現文化潤疆工程。同時歸納總結出新疆日報文化潤疆報道實踐的現實意義,主要體現在對文化潤疆政策的宣傳解讀意義、對基層開展文化潤疆工作的理論指導意義、對文化潤疆工作中的有益經驗的宣傳推廣意義以及對新疆各地州媒體報道文化潤疆議題的學習借鑒意義。
關鍵詞:新疆日報;主流媒體;文化潤疆;報道特征;主題報道
中圖分類號:G21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8883(2024)01-0097-03
習近平總書記在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談會上首次提出文化潤疆工程,文化潤疆即是用中華文化涵養和滋潤新疆各族人民[1],是新時代黨的治疆方略的重要組成部分。
在2023年4月6日召開的自治區文化潤疆領導小組會議上,自治區黨委書記馬興瑞強調,要把文化潤疆作為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主題教育的重要內容[2]。
通過對媒體文化潤疆報道實踐進行研究、分析,可以了解文化潤疆工作的現狀,歸納總結出具有借鑒意義的好的經驗做法,為推動文化潤疆工作提供參考。
本文以“文化潤疆”為關鍵詞對新疆日報數據庫進行檢索,時間為2020年9月25日至2023年4月12日,初步檢索得到955篇報道,去除重復項、無關報道之后,得到450篇報道作為有效的研究樣本。本文通過內容分析法對研究樣本進行分析,從報道數量、報道內容和報道形式三個方面進行統計分析,以求得到新疆日報文化潤疆報道的內在規律和特點。
新疆日報作為中共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委員會機關報,始終堅持以黨和政府的價值觀為媒介價值觀[3],肩負著宣傳和解讀黨的路線方針政策、黨和政府決策部署的功能。從報道數量看,2020年的報道數量為81篇,2021年、2022年分別為162篇、157篇,整體報道數量較為穩定,每月報道數量波動幅度不大。從報道年份和月份的數量分布中可以看出,新疆日報對于文化潤疆工程進行了持續性的解讀和常態化的追蹤報道,從文化宣傳、人才培養、基層實踐等不同角度進行報道,及時、全面地報道文化潤疆工作成果。
為了具體分析文化潤疆報道內容,本文將報道內容細化為報道主題和報道信源兩個子類目。從報道主題看,新疆日報文化潤疆報道主題豐富多元,可具體分為政策動態、理論探討、文化實踐等六大主題。其中政策動態篇幅最多,占比41.6%,主要內容圍繞各會議精神、工作安排等,為進一步做好文化潤疆工作提供思路。從報道信源看,新疆日報的報道以本報記者稿件為主,同時也轉載中央主流媒體的報道,采納國內知名專家學者的文章。新疆日報具有成熟的新聞采編隊伍,高質量的原創報道體現出其明確的報道方針以及在議程設置上的主動性,充分傳遞信息并作用于受眾認知[4],建立良好的影響力和公信力。
本文主要從報道篇幅和報道體裁兩個方面來歸納分析新疆日報文化潤疆報道的形式。本文將新疆日報文化潤疆的報道篇幅分為短篇、中篇以及長篇三類。其中中篇報道數量最多,占比43.8%,以通訊為主,運用生動形象的語言來描述文化潤疆的成果,使讀者深度全面地了解新疆文化潤疆現狀。從報道體裁看,新疆日報文化潤疆報道體裁較為全面,消息占比最高,達42.9%,這與文化潤疆相關會議、工作的嚴肅性和重要性有關。
由于新疆日報設有理論學習版面,在體裁分類時將理論文章作為單獨一類進行統計,理論文章圍繞文化潤疆的理論與實踐進行深入探討,作為文化潤疆工作實踐的理論指導。
文化潤疆報道是新疆日報的重大主題新聞報道,即圍繞具有重要歷史意義與時代價值的國家大事進行的報道[5]。新疆日報記錄了文化潤疆的工作發展與動向,展現了新疆文化潤疆事業所取得的成果。通過對新疆日報文化潤疆報道的分析,可將文化潤疆報道的特點歸納為以下幾點。
(一)對文化潤疆議題的持續性報道
新疆日報文化潤疆報道自2020年9月以來報道數量較為穩定,呈現出從政策解讀轉向實踐成果的持續性報道過程,每月的報道數量雖有浮動,但在整體的報道數量上保持相對穩定的狀態。同時,新疆日報對文化潤疆的報道內容全面,及時、全面地報道文化潤疆工作取得的成果。報道內容不斷深入,呈現文化潤疆實踐成果的報道數量不斷增加,對文化潤疆議題進行長期的關注和追蹤,形成了新疆日報文化潤疆報道特色。
(二)多元并舉共同構建文化潤疆報道
體裁的多樣化是吸引讀者的手段之一[6],新疆日報文化潤疆報道內容立足于社會,從多元并舉的報道結構入手,引導公眾由點到面、由淺入深地參與到文化潤疆進程中。
文化潤疆報道包括消息、通訊等多種體裁,涉及政策宣傳、經濟發展等多個領域,形成了多視角多層面共同報道的網狀傳播格局。不但能夠提供宏觀的政策指導、理論支撐,而且先進個人的案例也能夠體現文化源之于民、服務于民的政治理想[7],讓各族群眾真正看到文化潤疆工程的落地。
(三)敘事化的語言風格展現文化潤疆成果
新疆日報在對文化潤疆進行報道時選擇了平民化的視角、“講故事”的敘事手法,構筑敘事場景[8],運用不同的技巧來挖掘人物故事、呈現實踐成果,將普通民眾作為敘事者,更能引起大眾的情感共鳴,讓新聞內容更具吸引力和感染力,發揮應有的報道效果。新疆日報在文化潤疆報道中從普通老百姓的思路和視角出發,以日常生活中的事件作為報道的切入口,展現文化潤疆工程的基層實踐。而“講故事”的敘事手法則是通過具有情感的表達,做到“陳情”和“說理”的有機結合[9]。
(四)共鳴效應建構文化潤疆的多層內涵
新疆日報從不同視角對文化潤疆議題的報道,能夠激發讀者的共鳴,有助于建構文化潤疆更多層次的內涵。
從報道標題看,大量使用具有鮮明指向性的表達,如文化、“非遺”、潤等詞語,對文化潤疆議題內涵進行了分解和延伸,從社會、經濟等視角進行報道,實現理性接受與情感共鳴的雙重認同。從報道來源看,新疆日報刊登該報記者和評論員的文章,刊登中央主流媒體及國內專家學者的文章,豐富了新疆日報文化潤疆報道的形式和內容,提升了報道的權威性,充分發揮了文化潤疆報道的共鳴效應。
新疆日報作為中共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委員會機關報,在新疆乃至全國都有較大影響力,研究新疆日報文化潤疆報道的傳播實踐,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新疆日報文化潤疆報道的現實意義可歸納為以下幾個方面。
(一)政策宣傳解讀意義
新疆日報通過文化潤疆相關會議和文件的報道,能夠幫助讀者及政府各部門了解掌握政策內容,把握當前工作重點。
文化潤疆工程是實現新疆長治久安的長遠之策、固本之舉[10],媒體通過文化潤疆相關會議和文件的報道,將文化潤疆會議精神傳達給讀者,能夠有效提高各族人民對文化潤疆重要性的認識。新疆日報對文化潤疆政策的宣傳也突出其權威性、公信力和影響力,不僅為推進文化潤疆工程指明方向,也為文化潤疆工程奠定了堅實的政策基礎。
(二)理論指導意義
新疆日報刊登了一定數量的探討文化潤疆工程的理論文章。2020年和2021年的理論文章偏重政策解讀,內容涉及治疆方略、中華民族共同體等概念,從不同視角、不同層面深入解讀文化潤疆工程。2022年則是偏重于對文化潤疆工作實踐的指導,重點強調了文化潤疆工程實施的方式方法,對于文化潤疆工程的實施落地具有理論指導作用。
新疆日報通過理論性文章,能夠以百姓視角來幫助讀者理解文化潤疆的核心要義,以專業視角來幫助政府各部門開展文化潤疆工程,對基層開展文化潤疆工作進行科學指導。
(三)經驗推廣意義
新疆日報文化潤疆報道對于文化潤疆工作中的有益經驗具有宣傳推廣意義。典型報道的榜樣示范功能是具體而實在的[11],新疆日報文化潤疆報道呈現了多項工作在文化潤疆工作中的突出表現,例如歌舞劇《班超》,作為原創文化精品展現新疆特色文化,推動新疆各族群眾從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汲取精神養料[12]。對于文化潤疆工作成果的報道涉及政治、經濟等領域,通過報道成功典型這種“接地氣”的方式,激勵社會各界群眾積極投身文化潤疆的建設當中。
(四)其他媒體學習借鑒意義
新疆日報作為主流媒體,新聞報道內容能夠體現當前工作的重點,對新疆各地州媒體報道文化潤疆議題具有學習借鑒意義。新疆日報在文化潤疆相關政策的報道上以小事件作為切入口,從群眾中挖掘體現時代精神的道德先鋒[13]。
地方媒體在進行文化潤疆報道時需要學習新疆日報這種敘事化的語言風格,在找準報道重點的同時要結合本地文化潤疆工程建設的特點,多從讀者的角度去策劃報道新聞,多以地方文化潤疆實踐為支點,激活地方媒體的信息處理優勢[14]。同時,其他媒體也需要學習新疆日報多樣化的報道體裁和新聞來源,秉持原創、深度的基本要求[15],提高公眾對媒體的信任度。
在文化潤疆的傳播實踐中,媒體肩負著傳承中華文化、推進文化潤疆工程落地落實的重要責任。新疆日報作為主流媒體、中共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委員會機關報,通過大量的原創報道,充分發揮了媒體議程設置的功能,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納入日常報道中。運用多元主題、不同視角向讀者傳達文化潤疆工程的核心理念和價值內核,讓文化潤疆工程走入公眾視野,激發各民族對中華文化的認同感。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各地州媒體也需要加大對文化潤疆的報道力度,學習、借鑒新疆日報文化潤疆報道經驗,做好文化潤疆報道,共同為推動文化潤疆工程落地落實貢獻力量。
參考文獻:
[1] 青覺,吳鵬.文化潤疆:新時代新疆地區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理念、話語與實踐邏輯[J].中國邊疆史地研究,2021,31(1):1-12,213.
[2] 王興瑞.緊密結合開展主題教育完整準確貫徹新時代黨的治疆方略以增進認同為目標推動文化潤疆不斷取得積極成效[N].新疆日報,2023-04-07(A01).
[3] 肖燕憐,羅艷.《新疆日報》與新疆現代文化價值觀[J].當代傳播,2007(3):114-116.
[4] 張蕩.議程設置視域下新型主流媒體建設路徑探析[J].中國廣播電視學刊,2021(11):48-50,64.
[5] 黃楚新,薄曉靜,蒼淑珺.重大主題報道中主流媒體可視化傳播的創新策略[J].新聞戰線,2023(8):47-51.
[6] 徐汝坤.試論經濟報道的“共鳴”效應[J].視聽界,1991(4):12-13.
[7] 李紅兵.文化潤疆:基本概念與研究框架[J].新疆社會科學,2023(2):124-132,159-160.
[8] 陳虹.試論新聞報道的敘事策略[J].新聞記者,2005(5):24-27.
[9] 陳力丹.學習貫徹習近平關于國際傳播的論述[J].當代傳播,2018(5):7,18.
[10] 孫秀玲.充分認識文化潤疆的重大意義和實踐要求[N].新疆日報,2022-03-31(A08).
[11] 孫瑋.典型報道的社會功能[J].新聞大學,1997(1):11-13.
[12] 任麗莉,伊力夏提·艾合麥提.文化潤疆:時代意義、內涵詮釋與實踐路徑[J].新疆社會科學,2022(2):149-155.
[13] 徐士媛.主流媒體典型人物宣傳報道策略:以張桂梅相關報道為例[J].北方傳媒研究,2022(3):32-35,39.
[14] 王一淇.新型主流媒體重大專題報道的策略分析:以2021年的兩會報道為例[J].傳媒論壇,2021,4(21):7-9.
[15] 賈楚楚.新疆日報社媒體融合發展的實踐與探索[J].傳媒,2019(12):28-29.
作者簡介 邢愷軒,研究方向:新聞傳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