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作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主題出版必須緊跟時代步伐,以體現時代特色、弘揚時代精神、回應時代需求、引領時代風尚的精神特質,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提供重要的思想支撐和理論來源。文章從五個方面探討以精品主題出版助力出版強國建設的路徑。一是把握大勢,加強策劃。具體包括:胸懷大局,增強政治意識;研究需求,做好精準服務;把握時機,優化資源配置。二是選好作者,服務創作。具體包括:對接作者,創作共識;提前介入,做好交流服務;未雨綢繆,涵養作者隊伍。三是精耕細作,創新呈現。具體包括:優化內容,精編精審精校;創新表達,優化閱讀體驗;技術支撐,探索融合出版。四是整合營銷,贏得雙效。具體包括:編發互動,提前策劃準備;借勢借力,做好宣傳推介;申報獎項,爭取權威加持。五是優化環境,建強隊伍。具體包括:領導重視,緊抓主題出版;建強隊伍,提升核心能力;不斷激勵,實現持續發展。
關鍵詞:精品力作;主題出版;出版強國;文化強國;路徑
中圖分類號:G239.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8883(2024)01-0239-03
主題出版是傳播黨的創新理論、弘揚中華民族精神、講好當代中國故事、培育時代新人、促進社會全面進步的重要手段之一。主題出版必須緊跟時代步伐,不斷推出精品力作,助力出版強國建設,為文化強國建設貢獻力量。如何以精品主題出版助力出版強國建設?本文以重慶出版集團的主題出版實踐為例,從五個方面——把握大勢,加強策劃;選好作者,服務創作;精耕細作,創新呈現;整合營銷,贏得雙效;優化環境,建強隊伍——展開論述。
胸懷大局,增強政治意識。做好主題出版,首先要增強政治意識。要胸懷“國之大者”,從黨和國家中心工作中尋找線索、策劃選題。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中國共產黨為什么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什么好,歸根到底是馬克思主義行,是中國化時代化的馬克思主義行”[1]。堅守馬克思主義出版陣地,是出版單位堅持出版公益性、勇擔社會責任的重要使命。
一直以來,重慶出版集團高度重視馬克思主義研究出版工作,在做好相關主題出版上延續了優良傳統。20世紀80年代,重慶出版集團出版的《國外馬克思主義和社會主義研究叢書》,全面介紹了馬克思主義在國外的研究成果,對學術界、理論界產生了重要影響。此外,重慶出版集團還出版了《新時代馬克思主義倫理學叢書》等。這些主題出版都是響應“繼續發展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21世紀馬克思主義”要求的重要舉措。
研究需求,提供精準服務。如何用有效的方式把黨和國家大政方針、先進的思想理念、時代提出的現實問題傳遞給讀者?答案是要深入研究讀者需求,為讀者提供精準服務。2012年,重慶出版集團出版的《馬克思畫傳·恩格斯畫傳·列寧畫傳》,首次以畫傳的方式展現了三位革命導師的生平事跡、理論貢獻、精神風范。這套書一面世就獲得了一致好評,但由于開本較大、盒裝較重、定價偏高、不能分開購買,導致圖書推廣工作面臨較大難題。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青年讀者渴望閱讀和了解馬克思等革命導師的生平事跡和豐功偉績。對此,作者和出版單位在“通俗”二字上下功夫,對圖書進行了“瘦身”和優化:精簡內容、精煉語言、更新優化、縮小開本、換用紙張、降低定價。這樣做很好地滿足了讀者尤其是青年讀者的閱讀需求。總之,主題出版應充分了解不同讀者的需求,利用各種技術如數字化技術等,實現內容的多元化、個性化和差異化[2]88。
把握時機,優化資源配置。主題出版是圍繞中心、服務大局的出版。主題出版物必須圍繞時代主題進行創作,把握先機、著眼實務、反映時代、講求時效[3]。出版單位要全面把握現有資源,尤其是作者資源、內容資源、營銷資源等,并對資源進行精準分析,優化配置,集中發力,推進實施。
對接作者,達成創作共識。沒有優秀的作者,就沒有內容源泉,主題出版物就會成為無本之木、無源之水[4]。選題策劃完成后,編輯的首要工作是尋找合適的作者,與作者對接,并與之達成創作內容、進度等方面的共識。要與作者達成共識,編輯必須對選題策劃涉及的領域相對熟悉,對作者研究的領域和作者的水平做到心中有數,確保溝通順利、高效。在此階段,編輯與作者交流的主要任務是讓作者理解和認可出版單位的策劃理念,明確書稿的主要內容,了解書稿寫作的時間進度要求,讓作者創作起來思路清晰、目標明確、進度可控。
提前介入,做好交流服務。與作者達成初步共識后,作者進入創作階段。在此階段,編輯不能對作者不聞不問,坐等作者成稿,而應提前介入,加強與作者的溝通,與作者共同商量書稿的體例架構,以減少信息不對稱,避免不必要的修改和返工,提高成稿的質量和速度。編輯要增強服務意識,想作者之所想,急作者之所急,盡可能消除作者的后顧之憂。要為作者的創作提供服務,如查詢資料、聯系采訪對象、探討創作思路、推薦合作伙伴等;要從寫作技巧、出版規范方面為作者提供建議與幫助;要切實維護好作者的合法權益,與作者商定作品的授權范圍。
未雨綢繆,涵養作者隊伍。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副社長郭曉明認為,“作者資源非常重要,建立一個隊伍強大、結構合理、能為我所用的作者資源庫是策劃工作的重中之重。因為對相關領域專家學者的研究方向比較熟悉,每次有好的選題,都可以第一時間從作者資源庫中尋找能夠實施選題的作者”[5]。他的觀點闡明了涵養作者的重要性。作者隊伍的建設是一個范圍廣、時效長的系統工程[6],編輯不僅要重視權威作者,還要重視正在成長的作者,應與相關選題領域的專家和科研機構保持長期聯系,建立長效、穩定的合作機制,隨時了解相關領域的最新動態。
優化內容,精編精審精校。做好主題出版要嚴格落實“三審三校”制度。如果“三審三校”制度執行不到位,將嚴重影響內容導向和出版質量[7]。出版過程中,編輯要對內容框架、表達方式等進行精細化設計,既要保證水準和特色,又要為讀者的閱讀提供便利。與此同時,主題出版物的封面設計也不可忽視,編輯要根據內容精心設計,以便更好地吸引讀者。
創新表達,優化閱讀體驗。在進行主題出版選題策劃時,編輯時常會面對多家出版單位圍繞同一主題在同一時間段進行出版的情況。對此,編輯要重視策劃、創新表達,讓讀者有更好的閱讀體驗。
2014年,為紀念鄧小平同志誕辰110周年,多家出版單位積極策劃相關主題圖書。如何從眾多同一主題的圖書中脫穎而出?重慶出版集團通過檢索與鄧小平相關的書籍,發現沒有專門講述鄧小平手跡的圖書。這,成了選題策劃的突破點。但若只收集手跡,整本書在內容上會略顯單薄。把手跡背后的故事一并寫出,不失為一種好方式。反復斟酌后,重慶出版集團決定講述鄧小平人生中每個時期具有代表性的手跡背后的故事。品讀、鑒賞這些墨寶,深入歷史偉人的內心世界,對于讀者來說是一種審美享受,同時也為學習研究提供了便捷通道。在閱讀中搭建通達高品質生活的橋梁[8],通過創新表達,優化閱讀體驗,可以有效助推主題出版高質量發展。
技術支撐,探索融合出版。豐富主題出版物的形式和載體,是主題出版實現內容創新的重要手段[2]89。在此過程中,出版單位需合理運用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等先進技術,準確把握讀者喜好、滿足讀者需求[9]。融合出版不僅要有常見的電子書、有聲書等表現形式,還要有以大數據分析、知識圖譜構建等為支撐的知識服務形式,要對優質出版物進行內容細分和標準化的數據處理,為讀者提供閱讀、檢索、分析、研究等知識服務。
編發互動,提前策劃準備。有效的編發互動有利于暢銷書策劃、營銷工作的開展[10]。發行方面,編輯要提前與發行部門溝通,了解發行時間、發行渠道等;營銷方面,要與營銷部門共同制定營銷方案,并對營銷活動的流程等做好提前謀劃與準備。此外,還要借助發行數據、營銷人員的經驗等,判斷選題的價值和前景。
借勢借力,做好宣傳推介。每本主題出版物都有目標受眾,出版單位應基于目標受眾的特點進行宣傳推介。此外,主題出版物通常是重要時機或時間節點的產物,編輯可以借勢開展宣傳推廣活動,幫助出版物擴大影響力。如《恩格斯畫傳:恩格斯誕辰200周年紀念版》出版后,成為“紀念恩格斯誕辰200周年理論研討會”的會議用書,實現了很好的宣傳推廣效果。
申報獎項,爭取權威加持。圖書出版、文藝創作、社科理論等領域設有諸多獎項,如中共中央宣傳部“五個一工程”圖書獎、中國出版政府獎、中華優秀出版物獎、茅盾文學獎、魯迅文學獎等。主題出版物出版后,應積極申報合適的獎項。獲得這些獎項,既是對主題出版物的肯定,也是對主題出版物的權威加持,有利于進一步擴大影響力,吸引更多讀者。并且,獎項申報前的準備和獲獎結果,都可以成為宣傳由頭,持續不斷地推動主題出版物的宣傳推廣。
領導重視,緊抓主題出版。出版單位的領導要高度重視主題出版工作,把主題出版作為重要的工作職責,放在心上、抓在手上。要親自組織策劃主題出版,為編輯部門創造條件,排憂解難;要對主題出版進行統籌規劃,建立健全選題策劃、項目申報、資源配套、營銷發行等工作流程與機制;要制定主題出版中長期規劃,明確工作重點,提前啟動實施;要做好每年度主題出版實施項目安排,按照規劃確定時間進度,及時督促落實。
建強隊伍,提升核心能力。對于出版編輯來說,政治素質、人文素養、學術素養和技術素養是必需的[11]。出版單位要有意識地加強對編輯的培養。要提高編輯的政治站位,組織編輯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提升他們從全局謀劃一域、以一域服務全局的能力;要提升編輯的業務能力,讓他們具備過硬的編、審、校能力,較強的溝通交流能力和新媒體整合傳播能力;要向編輯提供更多學習機會,支持他們參加相關學術機構、社會組織,參與相關研討交流活動等,幫助他們開闊視野、涵養作者。此外,出版單位還要重視培養優秀的經營管理人才、新型技術人才、宣傳營銷人才等,以增強自身核心競爭力。
不斷激勵,實現持續發展。對員工實行有效激勵,是出版單位保持長久生命力、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關鍵。要做好主題出版,出版單位必須建立科學、合理的激勵機制。出版單位可以根據同行業普遍情況及自身實際情況,堅持適應性、公平性、差異性、效益性原則,建立主題出版的激勵機制[12]。在此過程中,既要重視以薪酬、獎金等為主的物質激勵體系,又要重視以榮譽、晉升、學習機會等為主的精神激勵體系,實現多種激勵方法、措施綜合運用,充分激發員工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
主題出版是體現黨和國家意志的出版、彰顯時代精神的出版、展示社會進步的出版。文章提出以精品主題出版助力出版強國建設的路徑,旨在為業界提供參考和借鑒。關于如何以精品主題出版助力出版強國建設,未來還需結合出版實踐進行更為深入的探討。
參考文獻:
[1] 習近平.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 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團結奮斗:在中國共產黨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講話[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16.
[2] 蓋新亮.媒體融合為主題出版數字化添磚加瓦[J].文化產業,2023(23):87-89.
[3] 蘇仙.重大題材出版的時度效[J].新聞前哨,2016(11):92-93.
[4] 李建紅.主題出版的作用、功能和使命[J].出版發行研究,2019(12):70-72.
[5] 郭曉明.做專業權威的解讀者[N].中國新聞出版報,2014-06-30(8).
[6] 劉揚,廖小剛.中國編輯[J].出版發行研究,2022(7):84.
[7] 陳鵬鳴.人民出版社與“三審三校”制度的建立與完善[J].中國編輯,2021(12):87.
[8] 施晨露.融合破圈,書展推“作家餐桌計劃”[N].解放日報,2020-08-11(006).
[9] 王輝.大數據時代數字出版產業的發展趨勢[J].傳媒,2019(18):61.
[10] 王海英.圖書出版編發互動探究[J].中國傳媒科技,2013(16):85.
[11] 龍明明.主題出版高質量發展驅動下出版人才素養提升:方向與路徑[J].傳播與版權,2022(12):11-12.
[12] 陳子今. M出版集團激勵機制研究[D].北京:北京交通大學,2011:34-36.
作者簡介 林郁,編審,研究方向:主題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