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黨的十九大以來,出版業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大力實施精品戰略,打造更多出版精品,推動出版業高質量發展。文章歸納黨的十九大以來我國專業圖書出版取得的成績,展現亮點,帶動學習閱讀,保障專業圖書出版持續繁榮。文章采用文獻調查法等研究方法,通過查閱權威媒體發布的資料和大量文獻,梳理黨的十九大以來專業圖書出版市場的總體情況,將專業圖書出版分為人文社科類專業圖書出版和科學技術類專業圖書出版兩大類,重點分析各類專業精品圖書出版的主要成就、代表作品和社會影響等。其中,人文社科類專業精品圖書包括馬克思主義與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精品圖書、中華優秀文化精品圖書、紅色革命文化精品圖書和當代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精品圖書四類;科學技術類專業精品圖書包括交通運輸與航空航天精品圖書、人工智能與元宇宙精品圖書、醫藥衛生精品圖書、前沿技術與基礎研究精品圖書四類。文章從堅持黨的領導、堅持體制機制改革和堅持高質量發展等方面,分析黨的十九大以來專業圖書出版的主要經驗與啟示,并從質量意識、人才隊伍和市場意識等方面對專業圖書出版提出建議,力圖為出版行業的健康發展提供有益參考。
關鍵詞:黨的十九大;專業圖書;出版精品;人文社科;科學技術
中圖分類號:G239.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8883(2024)01-0235-04
黨的十九大以來,專業圖書出版單位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歷次全會精神,全面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出版工作的重要論述,堅守意識形態主陣地,推動學科體系、學術體系和話語體系建設,不斷增強中國學術影響力,推出了一批人文社科和科學技術領域的專業圖書精品。
(一)馬克思主義與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精品圖書
黨的十九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馬克思主義思想理論建設,促進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編譯事業的發展[1]。在黨中央的關心和支持下,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編譯事業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新進展。黨的十九大以后,《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第2版28卷、29卷、37卷、38卷和50卷完成,《馬列主義經典作家文庫》第四批5種于2018年12月出版,第五批2種于2020年4月出版。相關單位圍繞深入闡述馬克思主義及其中國化議題推出了系列學術精品力作。《馬克思關于貧困的論述及當代意義》分析和研究馬克思關于貧困的論述及當代意義,對理解和消除貧困具有重要的理論和現實意義;《<共產黨宣言>漢譯本與馬克思主義話語中國化研究》著重介紹馬克思主義話語中國化在《共產黨宣言》漢譯本中的變遷歷程。北京大學編纂的《馬藏》1~5卷于2019年正式出版發行,6~8卷于2020年正式出版發行;《馬藏》第二部第1、2卷、第三部第1、2卷和第四部第1、2卷于2021年正式出版發行[2]。對文獻的系統整理和文本的再呈現,對促進馬克思主義學術研究和理論發展、提升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影響力和話語權具有深遠影響。
生機勃勃的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自信最鮮活的基石[3]。《新時代文化自信叢書》《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研究》深入挖掘和闡釋中國傳統文化的內涵及其對解決當代問題的時代價值和現實意義,論述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借鑒意義。
(二)中華優秀文化精品圖書
博大精深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自信最厚重的基石。中國民間文學大系出版工程、中華民族音樂傳承出版工程和中華古文字傳承創新工程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十四五”重點項目規劃》中提出的重點項目[4]。中國民間文學大系出版工程目前已出版62卷,多維度、全景式展現了民間文學的歷史風貌與新時代人文精神。
中華民族音樂傳承出版工程2021—2022年共有121個項目入選,如《中國音樂大典·文論編(21卷)》《中國傳統多聲部音樂研究》《絲綢之路樂舞文庫》等,這些項目系統梳理了各民族各地區的珍貴資源,展現了民族音樂時代價值,具有較高的傳承價值、學術價值。
中華古文字傳承創新工程首批有17家高校和文博單位入選,重點研究項目近200項,推出了《甲骨文摹本大系》《故宮博物院藏殷墟甲骨文》《北京大學藏秦簡牘》等重要成果,為探究早期中華文明發展脈絡作出了重要貢獻[5]。這些經典典籍受眾范圍廣、生命力強,用生動的形式展現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傳播作出了巨大貢獻。
相關單位著眼加強保護、研究與利用,系統性整理出版了一批重點古籍。2022年9月,《復興文庫》第一至三編出版發行,共計37卷,第四、五編正在編纂。2022年9月,《中國歷代繪畫大系》成果展在國家博物館開幕,共60卷,以新時代出版實踐成功實現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6]。2023年2月,《永樂大典》高清影像數據庫和《國家珍貴古籍名錄》知識庫在國家圖書館正式發布上線。《永樂大典》高清影像數據庫項目的第一輯收錄了國家圖書館藏《永樂大典》40冊的內容,《國家珍貴古籍名錄》知識庫包含了已批準公布的六批《國家珍貴古籍名錄》,收錄了大量書影圖像、說明文字內容。
(三)紅色革命文化精品圖書
執著理想、敢闖新路的革命文化是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強大的動力之源。黨的十九大以來,相關單位聚焦紅色文化出版,推出了一批紅色主題圖書精品力作,包括黨史類著作《中國共產黨簡史》《中國共產黨的一百年》《中國共產黨統一戰線史》等;反映時代發展的理論著作《時代之問:中國共產黨如何領導新的社會革命》《新征程面對面——理論熱點面對面·2021》等[7];概括總結我軍光輝的戰斗歷程的著作《中國抗日戰爭史》《中國人民解放軍戰史叢書》等。
上述圖書對學習研究黨史和紅色革命文化,大力弘揚偉大的抗美援朝精神和民族精神,推進強國強軍事業具有重要史料價值。
相關單位將地方紅色文化資源與圖書出版相結合,更好地傳承與傳播紅色文化。《紅色廣東叢書》《全國革命老區縣發展史叢書·廣東卷》系統性梳理廣東紅色革命文化的歷史資源,論述黨領導廣東人民開展革命斗爭的歷史事件,展示了紅色精神的恒久魅力[8]。《南昌戰爭史話》《井岡山革命根據地史》《中國蘇區史》《中央蘇區史》等圖書圍繞江西革命建設事業征程,宣揚革命建設成就,頌揚英雄模范人物。
(四)當代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精品圖書
一些專業圖書出版單位圍繞國家發展戰略,聚焦中國經濟進入新發展階段的熱點議題,推出了一批研究解決當代中國經濟社會現實問題的學術著作。《中華人民共和國經濟與社會發展研究叢書(1949—2018)》自2014年開始策劃到正式出版歷時五年,集中展示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經濟社會發展所取得的偉大成就。《邁向高質量發展之路》《贏在轉折點:中國經濟轉型大趨勢》《中國經濟發展的世界意義》《中國道路與經濟高質量發展》等圖書對我國經濟社會轉型與高質量發展等相關問題進行了有益探索,對經濟高質量發展進行了理論與實踐兩方面的解讀。
相關單位深入探討農業經濟、資源環境和人口老齡化等社會問題。《國民收入分配與居民收入差距研究》以居民收入份額為新角度,分析了我國經濟轉型、社會變遷中存在的問題,并制定相關的政策措施應對轉型過程中凸顯的收入分配問題[9];《新時代中國農業結構調整戰略研究》是中國工程院重大咨詢項目,分析了新形勢下農業發展的主要矛盾及面臨的困難和挑戰,提出農業結構調整方向;《礦產資源強國戰略研究》匯集了13名院士專家的系統研究成果;《中國生態文明建設重大戰略研究叢書》和《黑河流域生態—水文過程集成研究》對生態文明理論、國家生態文明建設戰略及區域生態環境建設等內容進行了全面深入的探討;《銀齡時代:中國老齡社會研究系列叢書》針對老年人健康狀況、住房收入和家庭照料等一系列問題展開研究。
這些圖書展示了近年來中國經濟社會發展所取得的偉大成就和歷史經驗,讀者能夠比較全面地了解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歷程和偉大成就,進一步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一)交通運輸與航空航天精品圖書
中國高鐵在設計和建設能力、裝備制造水平、運營管理機制等方面均達到了世界一流水平,是中國閃亮的名片。《“中國高鐵”叢書》是第一部全面解讀中國高鐵技術的專業叢書,闡述了眾多高鐵關鍵技術,展示了高鐵人的創新精神、奮斗精神[10]。西南交通大學出版社與Elsevier集團合作出版項目“中國高鐵技術出版工程”目前已經實現4種圖書的英文翻譯及合作出版,向世界傳播我國高鐵的重大科技成果,提升中國品牌的世界影響力[10]。近年來,中國航天事業持續快速發展,自主創新能力顯著增強,相關單位推出了一批專業圖書,講解航天事業的成就與發展方向。《航天器自主天文導航原理與方法(第二版)》《液體火箭發動機優化設計》反映了航空航天領域的新技術,深入淺出地引導讀者思考中國航天的定位和將來;《月背征途:中國探月國家隊記錄人類首次登陸月球背面全過程》詳細介紹了月球車工作原理、地外天體遙操作技術等,引領讀者走近探月、走近航天;《中國航天技術進展叢書》是一套對航天技術進展進行系統梳理的大型出版工程,已入選國家新聞出版改革發展項目庫[11]。
上述圖書介紹了交通運輸與航空航天領域的專業知識,展示了我國研究團隊在相關領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充分展示了我國的創新科研實力。
(二)人工智能與元宇宙精品圖書
隨著人工智能浪潮的興起,以深度學習為代表的人工智能技術不斷突破,專業圖書出版單位根據自身優勢與定位,結合人工智能和區塊鏈等新興技術,推出了一批精品力作[12]。
一是中外權威專家所著的經典作品。例如《人工智能簡史》《機器學習》《深度學習》《機器學習實戰》《深度學習、優化與識別》,這些專業圖書可以幫助讀者了解人工智能的發展和相關技術。二是來自交叉學科的作品。《第一本無人駕駛技術書》《視覺SLAM十四講:從理論到實踐》涉及虛擬現實、計算機視覺、機器人學和人工智能等多個領域,能幫助讀者實現對相關技術的深度理解與應用實踐。三是技術啟蒙類作品。《神經網絡與深度學習》《圖解機器學習》由淺入深地闡述相關算法和原理。四是知識傳承類作品。《大數據架構詳解:從數據獲取到深度學習》《智能控制方法與應用》《人工智能安全》圍繞智能控制概念、框架和流程,介紹人工智能技術的應用領域、典型案例,探討了人工智能助力安全等相關問題。此外,《區塊鏈革命》《元宇宙》《元宇宙通證》《極簡元宇宙》等圖書以前瞻視角介紹了元宇宙、區塊鏈技術的發展脈絡、技術原理和應用場景等。
上述圖書介紹了人工智能與元宇宙相關領域的專業知識,總結了國內外最新研究成果與當前研究熱點,為讀者學習研究提供了指引。
(三)醫藥衛生專業精品圖書
面對新冠肺炎疫情的沖擊,各專業圖書出版單位快速響應,憑借自身專業優勢,策劃了一大批專業性抗疫圖書,為國內疫情防控提供解決方案。同時,這些抗疫圖書多語種版權輸出國外,助力全球抗疫,為我國贏得了良好的國際聲譽。
全國第一本預防新冠肺炎圖書《新型冠狀病毒感染防護》發行量接近200萬冊,版權輸出到十多個國家。一系列新冠肺炎疫情相關專業圖書精準定位,為醫務工作者提供了有力的知識武器,如《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眼科防護手冊》《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護理手冊》等[13]。新冠肺炎疫情期間,醫藥衛生專業圖書“走出去”工作成績斐然。人民出版社與美國圣智學習集團蓋爾公司和加拿大皇家柯林斯出版集團簽訂《中國疫苗百年紀實》英文版輸出版權協議,《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預防手冊》版權輸出全球24個國家和地區,創造了湖北省圖書版權輸出的歷史紀錄[14-15]。
此外,《心臟大血管外科學》《中國古代外科學文明》《中國藥用植物紅皮書》《中國藥藏資源特色物種圖鑒》《中華影響醫學叢書·中華臨床影像庫》《中華戰創傷學》《胰腺整合介入治療學》等圖書針對某一特定醫學領域進行了詳細介紹,有較強的專業性。相關單位把握政策導向、精準定位讀者、滿足行業需求、重視圖書質量,以服務大眾健康為宗旨,讓醫藥衛生專業圖書成為傳播知識的平臺,為健康中國戰略添磚加瓦。
(四)前沿技術與基礎研究精品圖書
專業圖書出版單位關注前沿技術發展,推出了一批量子計算機、集成電路、生命健康和深海深地等相關領域的精品圖書。《量子科學出版工程》是國內第一套系統總結和整理量子科學領域重要成果的著作,具有國際領先水平;《硅基集成芯片制造工藝原理》是上海市“高校服務國家重大戰略出版工程”資助項目,詳細介紹了集成芯片制造技術;《深海科學研究國際發展態勢》《深遠海創新理論及技術應用叢書》對深海領域的國際發展態勢和熱點問題進行了系統研究;《觀天巨眼:五百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FAST)》隸屬“中國大科學裝置出版工程”,由天文學家南仁東教授主編,代表了天文學相關領域的最高水平;國之重器出版工程《空間技術與科學研究叢書》內容包括空間技術主要領域、專業理論和實踐成果,介紹了空間技術、空間應用與空間科學未來的發展方向,為有關專業科技人員提供了參考。
基礎研究是科學研究的基石,為幫助科研工作者更好地掌握基礎學科相關知識,相關單位推出了一批基礎學科相關精品圖書。《中華大典·生物學典》《中國生物學史》《中國古生物研究叢書》介紹了生物學相關知識,對古生物學和演化生物學的關鍵問題進行了探討和思考;《怪波及其數學理論》在講述怪波的基本物理背景的基礎上,重點介紹怪波的求解方法;《中國學科及前沿領域2035發展戰略叢書》涉及數學、物理等18個基礎學科和量子物質與應用等20個前沿領域。
上述圖書介紹了數學、物理學等領域的基礎研究和前沿技術,展現了我國科研工作者在相關領域的創新成果,對提升中國科技的國際影響力具有重要作用。
黨的十九大以來,專業圖書出版精品迭出,傳播力影響力持續彰顯。主要經驗有以下幾點。一是堅持黨對出版工作的領導。相關出版單位堅持服務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大局,堅持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正確的政治方向上創造服務國家和人民發展的學術成果。二是堅持體制機制改革。相關出版單位在思想觀念、發展方式等方面不斷改革創新,形成了扶持精品生產的引導機制、支持改革發展的政策機制、加快技術創新的推進機制和參與國際競爭的激勵機制等重大機制。三是堅持高質量發展。相關單位堅持以高質量發展為主線,以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的“以中國為觀照、以時代為觀照,立足中國實際,解決中國問題”為著力點,面向國家發展需求,發揮學術引領和導向作用,破解國家發展難題,推動我國知識體系創新,提升國家綜合國力。
本文對未來專業圖書出版提出以下建議。一是強化質量意識。相關單位要高度重視專業圖書的質量,好做選題論證,呈現高質量研究成果,服務黨和國家大局,完成時代賦予的職責使命。二是重視人才隊伍建設。相關單位要有針對性地遴選專業人才,解決新編輯易流失、專業不對口的問題,強化激勵機制,培養編輯的學術素養和學術鑒賞力,積累優質作者資源。三是增強市場意識。相關單位要關注學術熱點和市場熱點,挖掘作者資源和市場潛力,精準定位目標讀者,樹立學術圖書品牌,有針對性地制定營銷策略和選擇投放渠道。
參考文獻:
[1] 王學東.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編譯事業的百年歷程[J].世界社會主義研究,2021,6(7):35-42,98.
[2] 張品良.馬克思主義著作出版傳播百年回望[J].出版發行研究,2021(6):5-14.
[3] 路寬,李偉.社會主義在中國早期傳播文獻的收集與整理芻議[J].圖書館,2021(5):1-10.
[4] 陳蘭芝.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構的三重維度[J].思想政治課研究,2021(2):78-88.
[5] 吳月,王者.一批語言文化工程取得標志性成果[N].人民日報,2023-08-18(010).
[6] 李婧璇,商小舟. 2022出版業:砥礪奮進謀突破謀創新[N].中國新聞出版廣電報,2022-12-26(003).
[7] 趙君.紅色主題圖書出版的發展與創新探析[J].新聞研究導刊,2022,13(2):181-183.
[8] 盧雪華.地方紅色文化資源與圖書出版整合研究[J].新閱讀,2021(7):54-57.
[9] 程麗,周蔚華. 2020—2021年中國圖書出版業發展報告[J].出版發行研究,2021(2):28-36.
[10] 西南交通大學出版社版權貿易部.“中國高鐵技術出版工程”助力中國高鐵“走出去”[J].出版參考,2019(12):64-65.
[11] 梁文寧.關于新形勢下航天科技期刊管理的思考[J]. 航天工業管理,2023(9):7-10.
[12] 鄭柳潔.人工智能類圖書選題策劃思路分析[J].新聞研究導刊,2023,13(22):25-28.
[13] 梁雷.醫藥衛生類科技圖書如何更好為行業發展服務[J].新聞研究導刊,2020,11(17):193-194.
[14] 王鵬飛,劉麥. 2020年我國社科圖書出版的六個主題詞[J].科技與出版,2021(3):45-52.
[15] 許潔.黨的十九大以來我國科技出版發展趨勢及研究思考[J].編輯之友,2022(4):20-27.
作者簡介 李薇,副研究員,研究方向:出版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