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姿
【學習定位】作文情感的觸發不夠巧妙,思想深度不足,文章內容有待豐富。
【學習任務】
1.培養學生對生活敏銳的感受力,善于捕捉動情點,發掘感動點。
2.以讀促寫,學習寫出真情實感的方法。
【學習資源】張曉風《我交給你們一個孩子》,龍應臺《目送》,近幾年高考滿分作文。
【學習策略】以讀促寫,通過對名家名作、習作的評點,交流探討,明確寫作技法。
【學習過程】
一、課前準備
學生自選完成一篇習作。1.以“那一次,我? ? ? ? ”為題寫一篇記敘文。要求:橫線處填寫表達某種情感或心理的詞語,寫出真實感受,不少于800字。2.隨著社會的發展和新興事物的產生,你的生活發生了什么變化,給你帶來了怎樣的感受?請以日記的形式寫出你的經歷或感受。
二、課堂學習
(一)課堂導入
我們總說,文章要有溫度,這溫度就是真情。沒有真情的文章,是沒有溫度的。白居易說:“事物牽于外,情感動于內,隨感遇而形于詠嘆。”內心無真情,“形于詠嘆”便只能是虛情假意,虛情假意的文字必然蒼白無力,令人味同嚼蠟。文章要想有溫度,筆尖就要流淌真情,只有抒寫內心的真實感受,方能動人至深。這節課,我們就聚焦品讀與寫作,探討學習如何寫出真情,打動人心。
(二)活動組織
研討活動一:你寫我評,直擊要害。(引導學生發現作文中存在的問題)
研討活動二:以讀促寫,掌握技法。(針對學生習作中存在的問題,設置品讀環節,點撥技法)
1.真情源于真實
回顧本單元所選古文《陳情表》《項脊軒志》及作者經歷,思考:這種動人情感的流露源于什么?
明確:作者的親身經歷。
小結:“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只有真實,才能打動人心。文章若沒有“我”的參與,只是別人的故事,會使文章華而不實、虛情假意。只有寫出真實感受,才能使平凡的人事因為有了真情而富有感人的藝術張力。回避生活、憑空杜撰,都無法做到感情真摯。但需要強調的是,文章的真并不是簡單的客觀描繪、生活實錄,而是經過提煉、升華的真實,是一種藝術的真,是“一種生活的可能”。
2.真情出于細致
品味名家洋溢在文字間的情感,找出動情點,品味作者情感。
片段一:張曉風《我交給你們一個孩子》(節選)
片段二:龍應臺《目送》(節選)
問題:找出打動你的字、詞、句,思考為什么打動你?
學生交流。
小結:細節能引起情感共鳴。寫作要捕捉動情點,即情感的觸發點,通過直擊人心的細節描寫,觸動讀者的種種情思。這共情點可以是情感的宣泄(直抒胸臆的句子),也可以是理性思考(議論性的句子),還可以是具體的形象,如:景、物、事、人,甚至是人的外貌、動作、心理、語言等。比如,一個具體的物品、一個特定的場景、一個細微的動作、一個關愛的眼神、一句殷切的叮嚀、一個蹣跚的腳步、一個緩緩離去的背影……生活永遠是作文的源頭活水,我們要善于抓住動情點,善于通過細膩真切的描寫把抽象的感情具體化,把自己的感情準確、細致、充分、生動地抒發出來。所以寫作時要重細微瞬間,用細致的描寫打動人心。
3.真情現于技法
西漢的戴圣在 《禮記》中寫道:情欲信,辭欲巧。意思是情感要真實可信,還應借助于巧妙的技法。欣賞高考滿分作文片段,思考:情感的抒發都借助了哪些技法?
片段一:2018年全國Ⅰ卷高考滿分作文《時光瓶的告白》
2008年,一場災難劃開了母親的肌體,那是汶川大地震,短短幾秒鐘,高樓林立的市區瞬間被夷為平地;短短幾秒鐘,繁華的鬧市瞬間變為一片廢墟;短短幾秒鐘,一個個襁褓中的嬰兒失去了溫暖的家……我聽到了幸存者聲嘶力竭的哭喊。那聲音,宛如一把利劍,穿越崇山,刺痛我的心靈。
片段二:2021年全國乙卷高考優秀作文《心有所信,方能致遠》(內容略)
明確:引用、比喻、排比、描寫、記敘、抒情、議論。
小結:多種修辭手法、表達方式的穿插使用,既增強了文章的語言感染力,避免了語言單調化,又可使行文生動,血肉豐滿,充滿真情實感。
研討活動三:學以致用,作文升格。(通過本節課總結的寫出真情實感的方法修改課前完成的習作,達到以讀促寫的目標)
教師寄語:寫作是一種文情相生的過程。情感引發文字的抒寫,文字促進情感的流露。有時候,作文思接千載,構思滿腦,卻下筆氣短,究其原因,便是文章沒有觸及寫作的靈魂——情感。只有用善于觀察的眼、善于感悟的心親近自然,關愛人生,關注社會,才能寫出如泉水般汩汩而出的文字,感動自己,更打動他人。
(三)作業
從下面兩個題目中任選一個,寫一篇不少于800的文章,題目自擬。
1.2022年9月16日上午,中韓雙方在韓國仁川國際機場共同舉行第九批在韓中國人民志愿軍烈士遺骸交接儀式。據不完全統計,有197653名中華兒女犧牲在抗美援朝戰場上。離家尚是少年之身,歸來已是報國之軀。生活在盛世中國的你,想對這些先烈們說些什么?請你選擇一個職業,以建設者的視角,給先烈們或者某位先烈寫一封信,談談你的感受、奮斗與理想。
2.高中時代,我們會面臨重要的選擇,比如選擇什么高考科目、未來從事什么職業等。給友人寫一封信,談談自己的選擇及理由。要求述真心,抒真情,以理服人,以情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