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智強
[摘 要]醫療行業的可持續發展是我國社會建設和人們身體健康的重要保障。在現代經濟環境政策背景下,受知識經濟的影響,各級醫藥企業的經濟管理都面臨著諸多挑戰與難題,如果醫藥企業不及時整改經營發展策略及經濟管理體系,一旦出現問題便會給企業帶來經濟風險。基于此,文章針對現代經濟環境政策下的醫藥企業經濟管理展開研究,深入分析醫藥企業經濟管理的作用及存在的問題,提出針對性的管理策略,以期為相關工作人員提供價值參考。
[關鍵詞]經濟環境政策;醫藥企業;經濟管理
中圖分類號:F27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1722(2024)05-0004-03
現階段,醫藥企業的主營業務范圍為銷售重點藥品、醫療物資及醫療器械等。銷售醫療藥品和設施的核心目標是有效防范及管控流行疾病,維護人民群眾的生命健康安全等,為群眾提供基本的醫療服務,是現代社會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 1 ]。
首先,醫藥企業的經濟管理革新工作的首要目標是實現利益最大化,在保證產品質量的同時降低藥品銷售價格,為群眾提供優惠,降低群眾的醫療支付壓力,為群眾提高生活質量及維護身體健康提供條件。
其次,醫藥企業經濟管理工作的有效革新能快速推進我國醫療事業的升級轉型,引導各級企業合理加大用于醫學科研的資金投入力度,進而為我國醫藥產業及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創造良好的條件[ 2 ]。
(一)經濟管理意識淡薄且理念存在滯后性
醫藥企業經濟管理存在的極為普遍的問題便是管理意識淡薄,管理理念存在滯后性,不具備現代管理理念與方法,多數醫藥企業都在沿用傳統固化的方式與思維邏輯落實經濟管理與企業管理工作。加之傳統管理理念和模式與現代化市場經濟的發展趨勢不相符,相應的管理手段也不能切實符合現代經濟環境政策的發展與管理標準,導致醫藥企業的實際經濟管理效果不佳,掌握的管理手段也不健全,更無法科學高效地應用現代化技術與科學管理理論真正落實信息化管理建設工作,嚴重降低了經濟管理效果,限制了經濟管理價值的充分發揮,從而對醫藥企業的可持續發展造成阻礙[ 3 ]。
(二)未構建有效的財務管理體系
企業的財務管理涉及內容較多,企業部分人員對財務管理的認知不全面,仍然片面地認為財務管理是算賬、記賬,導致財務管理機制更新緩慢。
企業對預算編制環節和預算執行環節的重視程度不一致,使得企業無法高效執行預算編制、落實與推進、調整、監控和考評等工作,降低了各項預算管理工作的實際效果,阻礙了醫藥企業經濟管理工作價值的發揮。
企業經營業務分析不足,經營活動的過程管控未能提高效率、創造效益,成本控制和費用管理等方面有待加強[ 4 ]。
(三)“兩金”占用的資金占比過快增長,加大了企業的運行風險
應收款項和存貨被稱為“兩金”,是因為這兩個項目占用了企業的現金資源。如果不能很好地壓控“兩金”占用資金規模,會出現流動資金短缺與資金鏈斷裂等問題,嚴重影響企業生產經營活動的正常進行[ 5 ]。醫藥企業由于外部環境和競爭壓力等,基本采取賒銷的方式確保銷量。隨著醫藥企業的快速發展,應收賬款的占比也不斷增加,特別自兩票制政策全面推行后,渠道層級趨向扁平化,大量弱小企業在洗牌中面臨關停并轉,不可控因素急劇增加,貨款回籠難度劇增。另外,因醫藥行業的原料供應不穩定,市場變化頻繁,所以醫藥企業會加大對戰略庫存的儲備,同時也加大了資金的占用與企業的運行風險[ 6 ]。
(一)深刻且全面地認識經濟管理
為促進醫藥企業實現經濟管理目標,并在現代經濟環境政策背景下有效提升經濟效益,務必在企業各項工作落實階段深化全體員工的經濟管理意識,引導員工深刻且全面地了解經濟管理的必要性及其價值作用,構建規范的經濟管理體系[ 7 ]。
醫藥企業應動員各部門、各崗位員工均主動投身到經濟管理工作中,將人、財、物、供、銷等管理體系均列入經濟管理范疇,在市場競爭極為激烈的情勢下盡顯企業優勢特色。醫藥企業還應積極開展針對全部門與崗位員工的經濟管理培訓工作,有效強化全體員工的專業技能與職業素養,從根源上提高企業的經濟管理水平。
此外,企業管理者應利用科學合理的激勵性手段激發員工的工作熱情和主觀能動性,從采購、生產、營銷等多層面提高員工的參與度,讓員工深刻感悟企業經濟管理工作和經濟利益有著緊密聯系,明確各項管理工作均屬于應該承擔的責任與應盡的義務,在較高站位上樹立積極正確的經濟管理理念,避免各項工作流于形式,充分發揮經濟管理的價值,促進醫藥企業的可持續發展[ 8 ]。
(二)構建健全完善的財務管理體系,實現高質量的管理效益
盡管當前醫藥企業得到了較快發展,但是各種醫藥政策不斷調整,醫藥價格不斷下降,采購成本不斷上升,再加上金稅四期等外部環境的變化,對于醫藥行業的發展產生了重要影響。這就要求企業構建健全完善的財務管理體系為企業提供有力的決策支持,優化資源配置,應對外部變化,增強競爭力,助力企業高質量發展[ 9 ]。
1.創新財務管理機制,創造全員經營的環境
通過實行自主經營、獨立核算與設立營利經濟組織等方式,從機制設計上促使每一位員工充分釋放潛能參與到企業的經營管理中。
既然存在“核算”,就需要“定價”,內部定價作為獨立核算的組成部分,不是為內部分配提供方法,而是為更好的內部改善提供依據,其目的是希望各個經營單元降低成本,提高收入。它需要為核心理念服務,即收入最大化,費用最小化,最大限度地提高單位時間附加價值,為企業帶來最大收益。
將企業劃分為多個獨立運營的小組,每個小組負責特定的業務,形成獨立的經營單元。每個小組都能夠獨立核算,擁有獨立的利潤管理體系、成本管理體系和財務報表,能夠自主制定經營計劃和目標,建立利潤共享機制,讓一切通過努力創造的價值都能得到分享。
2.加強預算管理和分析評價,助力經營業績提升
提高預算編制的合理性和準確性,降低預算偏離度,并加強預算執行管理,高度重視預算執行和預算控制工作,及時分析預算執行差異,提高預算管理水平。
規范成本計算基礎數據,完善實際成本與標準成本的差異分析,通過精細化成本核算,為成本優化方向提供指導意見,同時優化庫存管理,降低戰略庫存的資金占用,提高周期庫存的運營效率[ 1 0 ]。
梳理分析營銷費用的真實性、完整性和合理性,細化各營銷模式下各產品銷售費用構成、預算和使用情況,將其與內外部對標分析,編制獲利能力分析報表與ROI分析報表。
探索經營視角下的財務分析,緊密結合業務、市場與企業戰略,編制引導經營發展的財務分析報告。
(三)加強“兩金”管理,提高“兩金”經營效率和質量
1.完善應收賬款全過程管控體系,切實防范經營風險
對于醫藥企業,應收賬款管理是各項管理工作的重點,企業應明確其在應收賬款管理方面存在的問題,通過建立應收賬款管理制度,構建完善應收賬款全過程管控體系,減少企業應收賬款總量,降低壞賬、呆賬風險,確保企業正常運轉。
加強客戶資信調查和信用評估,合理分配授信資源。結合內外部資信資源,每年年末系統開展商業客戶資信調查和信用評估,根據評估結果,做好客戶分級管理,謹慎、合理擬訂授信條件(授信額度和信用期限),對于評估為優質信用的客戶,實行授信資源傾斜;對于存在不良信用記錄的客戶,從嚴授信,減少授信額度,縮短信用期限。
從事前、事中、事后各個環節加強對應收賬款的全過程跟蹤管理。謹慎選擇開戶商業,加強事前風險防范。對確需開戶的一級商,建議盡量增設規模及影響力大的龍頭性商業客戶,對于有醫院托管的小型商業客戶,則建議適當增加配送點位,并以預付款的形式新增。
建立健全責任體系,明確清收責任。醫藥企業應針對應收賬款管理設置專門的管理部門,并明確其管理職責與具體內容,建立考核機制,提高銷售人員對應收賬款的重視度。
定期開展對賬工作,確保基礎信用資料完整,針對逾期應收賬款,及時納入監控客戶管理,同時采取發貨控制、律師函及訴訟等措施,努力降低壞賬損失風險。
2.建立健全產銷協同機制,切實提高存貨周轉效率
建立健全產銷協調管理制度,加強落實要貨計劃制訂、異常庫存預警與處理等各環節的管理措施,并以庫存異常動態預警管理機制建設為抓手,圍繞安全庫存量、近效期庫存量、庫存周轉天數三項指標,建立健全產品庫存異常動態預警管理體系。
(四)推進財務信息化建設,充分挖掘數據價值
隨著業財融合的不斷擴大和深入,企業面臨海量數據的挑戰和機遇。然而,數據的價值并非源于數量的多少,只有通過推進財務信息化建設,運用數據挖掘技術對數據進行加工整理,挖掘其內部的潛在關系,并進行深入分析,作出利于企業可持續發展的戰略決策,實現數據增值,才是數據價值的意義所在。全面分析和評估財務管理流程,找出煩瑣、低效或重復的環節,尋求優化和改進的機會,確保每個環節都能高效銜接,減少不必要的環節和審批,提高流程的靈活性和響應速度[ 1 1 ]。
引入先進的財務管理技術與系統,如財務管理信息系統、電子支付系統等,以取代手工操作,提高財務數據的準確性和處理效率。應用人工智能技術,通過數據分析工具進行數據挖掘和趨勢分析,為決策者提供準確的數據支持,幫助企業發現潛在的業務機會和風險,優化預算和風險管理。
醫藥企業身為我國經濟市場中的重要成員,其經濟管理效率和質量將直接決定企業能否順利實現可持續發展的目標。
現代經濟環境政策是促進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的高效手段,所以在現代經濟環境政策背景下,醫藥企業積極開展經濟管理革新工作至關重要且勢在必行。基于此,各級醫藥企業務必高度重視經濟管理,積極開展科學規范的經濟管理工作,主動革新滯后的經濟管理理念與模式,精準把握時代發展機遇,利用好各項資源,制定出規范標準、合理有效的經濟管理制度,以此有效提高醫藥企業的經濟管理水平,實現經濟管理目標,同時也為我國醫療衛生事業的可持續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1]黃萬華,樊艷杰,馮兵,等.環境規制對長江經濟帶醫藥制造業綠色技術創新效率的影響—基于面板門檻回歸模型分析[J].湖北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22(04):1-10.
[2]李黎明,劉海波.專利導航試點政策是否促進了經濟發展?—以醫藥產業為例[J].中國軟科學,2021(06):44-52.
[3]劉珈瑗,譚清立,林岱衡.政策工具視角下中國主要經濟區生物醫藥產業政策對比與優化研究[J].廣東藥科大學學報,2022(01):43-50.
[4]方靜.經濟政策不確定性、人力資本與出口技術復雜度—基于醫藥制造業與裝備制造業的對比研究[D].華南理工大學,2022.
[5]王耀忠.市場經濟下的宏觀衛生政策與微觀激勵—醫療醫保改革與醫藥產業發展國際論壇綜述[J].上海經濟研究,2005(07):93-96.
[6]李宛亭,王素,陳玉文.我國區域醫藥經濟發展水平與醫藥制造業研發資金投入關系研究[J].中國新藥雜志,2021(01):6-12.
[7]長青,曉菲.我國醫療衛生領域主要經濟政策評述—現行醫藥價格政策的經濟理論分析[J].中國藥物經濟學,2007(01):23-25.
[8]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副局長焦紅出席中國藥科大學國家藥物政策與醫藥產業經濟研究中心2015年學術年會[J].中國藥房,2016(04):490-491.
[9]王軍.發揮好財政職能作用服務好醫藥衛生改革—醫改中財政經濟政策的研究與思考[J].經濟研究參考,2010(33):26-27+30.
[10]劉歡,李德勛,蔣自程,等.西部地區中醫藥與區域經濟發展水平的耦合協調研究[J].衛生軟科學,2023(06):68-74.
[11]莫遠洵.藥品集中帶量采購對我國醫藥產業集中度的影響—基于產業經濟學視角的分析[J].經濟研究導刊,2022(10):34-36.